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左寸与高压对应,即左寸看高压;左关与低压对应,即左关看低压(肖春宏老师)

出汗与寸脉...

①左寸独弱者,乃心血不足,阳气浮越,可用归脾汤加减(人参、土炒白术、茯神、炒酸枣仁、龙眼肉、炙黄芪、酒当归、远志、木香、炙甘草、生姜、大枣);

②右寸脉微而迟者,乃肺气空虚,不能卫外,可用芪附汤加减(黄芪、炮附子、生姜、大枣);
③尺脉细数者,此阴虚火旺,可用当归六黄汤加减(当归、炒生地黄、熟地黄、炒黄柏、炒黄芩、炒黄连、炒黄芪);
④关脉独旺者,刘绍武先生称之为聚关脉,可用调神汤加减
(生石膏、牡蛎、桂枝、大黄、车前子、柴胡、黄芩、党参、苏子,川椒、甘草、大枣);
⑤整体脉象虚而数者,此阴虚阳浮,可用牡蛎散合生脉散加减
(煅牡蛎、黄芪、麻黄根、人参、麦冬、五味子);
⑥整体脉象弦细而迟者,此肝阳不足,可用黄芪建中汤加减
(黄芪、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红枣、饴糖);
⑦整体脉象弦细而数者,此血虚生风,可用五味子汤加减(五味子、山茱萸、龙骨、牡蛎、何首乌、远志、五倍子、地骨皮);
⑧整体脉象洪数者,此内热甚,可用白虎汤加减(生石膏、知母、粳米、炙甘草);

.寸部脉法(脉法大全一)

左寸见浮,风热上越而头痛; 右寸见浮,咽喉中燥而鼻塞;

左寸见芤,胸难藏血而呕吐; 右寸见芤,胃多瘀血而痛疼;

左寸见滑,热痰入心而舌强; 右寸见滑,热痰入肺而鼻折;

左寸见实,火焚心而面赤; 右寸见实,火生胃而唾干;

左寸见弦,风入体必多头痛; 右寸见弦,风入肠定有筋挛;

左寸见紧,邪盛而心痛; 右寸见紧,气嗽而肺伤;

左寸见洪,心胸起热闷之烧; 右寸见洪,头脑生炎蒸之楚;

左寸见微,心寒而虚弱何辞; 右寸见微,气冷而崩陷难免;

左寸见沉,心君失相火之助; 右寸见沉,肺金招寒气之侵;

左寸见涩,心脉火郁而未舒; 右寸见涩,肺金金郁而莫达。

左寸见迟,膻中虚乏而难以卫心; 右寸见迟,上焦损伤而难以生气;

左寸见伏,气匿于胁间; 右寸见伏,气积于脘内;

左寸见濡,膀胱水畜而不消; 右寸见濡,皮毛汗泄而未止;

左寸见弱,无血以养心; 右寸见弱,乏气以生胃;

左寸见大,心经血燥而怔忡; 右寸见大,肺经血干而闭结;

左寸见小,惊悸时生; 右寸见小,怯弱日甚;

左寸见虚,心中恍惚; 右寸见虚,胃内衰微;

左寸见细,运行乏力; 右寸见细,言语无神;

左寸见微,包络有寒邪之入; 右寸见微,胸脘有阴气之招;

左寸见急,心疼不免; 右寸见急,喉痛安辞;

左寸见短,三焦之气怯; 右寸见短,再宿之食难消;

左寸见代,心痛勿讶; 右寸见代,痰塞何妨;

左寸见结,邪搏于心包; 右寸见结,邪蟠于胃脘;

左寸见促,积聚有烦闷之苦; 右寸见促,留滞兴痞满之忧;

左寸见革,心气散漫而不收; 右寸见革,肺气飞跃而不返;

左寸见动,欢娱妊子之祥; 右寸见动,饮食伤气之兆;

左寸见毛,心火动而将刑肺金; 右寸见毛,肺火起而将克肝木;

左寸见钩,心气安而魂梦适; 右寸见钩,肺气肃而膀胱通;

左寸见坚,邪犯心而呼号; 右寸见坚,邪侵肺而咳嗽;

左寸见躁,无血养神; 右寸见躁,无精定魄;

左寸见搏,火太过而焚心; 右寸见搏,火太过而烁肺;

左寸见石,阴寒直捣于膻中; 右寸见石,冷气逼居于脘内;

左寸见散,心有无可奈何之象; 右寸见散,肺有但出无入之悲。

.

少阴病有两个!左寸沉用桂枝,右尺沉用附子

一个是心少阴,一个是足少阴

左寸沉微用桂枝

右尺沉微用附子

桂枝与附子除了寒症以外,还有一个就是水肿!

五苓散是水在上

真武汤是水在下

五苓散针对的是手太阳

真武汤针对的是足太阳

桂枝附子汤是心阳与肾阳同时亏虚!

脉沉者去掉白芍

是因为白芍会牵制桂枝与附子!

学习伤寒论要与脉结合起来,才能领悟到真谛

不然的话你要区分伤寒论的加减变方的应用就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有人说伤寒论的方子不能随便化裁是不准确的!

因为伤寒论的方子本身就是随症化裁出来的,它的方子只是向你作个示范!

伤寒论是分六经列方

在实践中往往是多经同病

就需要我们合方,再根据临症情况化裁

伤寒论本身就存在大量合方

比如说柴胡桂枝汤

就是少阳与太阳合病

柴胡桂枝干姜汤

就是少阳太阳太阴阳明合病

我们要把伤寒论的每一位药单独拿出来归经研究

你才能知道它合方的本质!

理中汤是太阴

加了附子就变成太阴少阴症!

总之要活学活用,才能成为伤寒高手

前提是伤寒论之外你必须要中医基础理论过关扎实!

要跳出伤寒学伤寒!

阴在上,阳在下这是不变的法则!

把握住这个,用什么药都是你的灵感了!

我们再来看这个图

我们把上面三个阴爻看成一个

下面三个阳爻看成一个

就变成下图

这就是阴在上,阳在下

我们再把它重叠三次

东方子 (༺东方子༻):

东方子 (༺东方子༻):

就变成这样

东方子 (༺东方子༻):

这是什么卦

东方子 (༺东方子༻):

这就是既济卦

东方子 (༺东方子༻):

也就是说阴在上,阳在下是组成人体的基本单元

这是一个大原则

阴阳在六经中不能以它的名称去界定

要以升降属性去界定。

升为阳,降为阴

不管它是阴经还是阳经!

我们只要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会一通百通,用药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追求自由:

@东方子 中医基础理论上讲人体上为阳、下为阴,唐老师认为阴在上、阳在下是组成人体的基本单元,这个观点挺独特,可以给我们详细解释一下理由吗?

上为阳,下为阴,这种讲法没有任何意义,是因为教科书不能去讲易经的东西!@追求自由 

教科书也没有解释清楚人体的构成原则

都还在寻求中医的理论论证与依据

换句话说就是中医的科学性还有待论证

真是可笑

用现在的中基理论是证明不了中医的科学性的

现代的理论都证明不了

所以西方不承认中医

因为你自己都说不清楚

现在仪器也无法证明它的存在!

中医是最科学的

它的科学性必须上升到感应两字上去论证!

中基里面没有升为阳,降为阴的概念,这是它重大疏漏

所以它怎么讲都讲不圆

讲不清楚!

中医里面关于脉的更是一笔糊涂账

读中医专业的本科生出来都不一定会号脉

因为老师都不一定懂

因为教科书上也没有讲清楚六部脉是怎样形成的!

所以最终理论界都没有办法去证明中医的科学性

因为他们的思维都错了!

中医必须要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去思维,要从本源上寻求答案!

现在易经已经逐步进入正统教育

很快中医理论中不能讲的也能登上台面!

这不一定是好事!

你公开了,就有外国人会学走!特别是日本!

日本的文化本身就来源于中国,他很容易就学会!

所以得失之间并不好衡量!

.寸脉

寸脉浮,辨虚实:
    浮,发热、汗出、恶风、头痛,太阳病中风。宜桂枝汤
    浮, 发热、头痛、颈项强,太阳阳明病。无汗者宜葛根汤,汗出者宜桂枝加葛根汤(即葛根汤去麻黄);
    咳剧者,宜厚朴麻黄汤
    咽喉痛者,属温病,宜银翘马勃散
    双寸脉浮滑或浮数,瘀热在里,宜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寸脉紧,苦头痛骨肉疼,当发汗,太阳病中寒。宜麻黄汤
    三关脉浮紧,发热恶寒、不汗出而烦躁者,宜大青龙汤

寸脉微,分左右:
    左寸微,头晕、头侧隐痛,颈项不利,脑血管痉挛或大脑供血不足,少阴病。心悸者,宜桂枝加黄芪汤
    汗多者,宜桂枝加附子汤
    四肢凉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右寸微,咽喉干痛,喑哑,短气、胸闷,太阴病
    多见于喉痹,宜桔梗甘草汤半夏散及汤;
    喜唾者宜理中丸
    左右寸皆微者,少阴病,宜麻黄附子细辛汤。

寸脉数,烦热,热在上焦,喉咽不利,口舌生疮,太阳阳明病。宜葛根黄芩黄连汤泻心汤黄连上清丸。黄连、栀子脉。

寸脉缓,皮肤不仁,风寒在肌肉,心动过缓,太阴病。宜桂枝加附子汤

寸脉滑,
    内热,咯痰,胸中壅满,甚则吐逆,阳明病。宜千金苇茎汤、射干麻黄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寸脉弦,心下愊愊,微头痛,心下有水气,为寒饮,太阳病。宜小青龙汤、茯苓甘草汤

寸脉弱,阳气虚,自汗出而短气,太阴病。宜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黄芪汤;黄芪脉

寸脉涩,咽喉干,少津液,是胃气不足,太阴病。宜百合地黄汤,麦门冬汤;生地黄脉

寸脉芤,吐血;微芤者,衄血;空虚,去血故也;阳明病,宜白虎加人参汤、也可生脉饮加三七。   

寸脉伏,胸中逆气,噎寒不通,是胃中冷气上冲心胸,太阳病。宜旋覆代赭汤、奔豚汤

寸脉沉,胸中引胁痛,胸中有水气,太阳太阴合病。宜服泽漆汤、十枣汤。  

寸脉濡,阳气弱,自汗出,是虚损病,太阴病。宜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附子汤、薯蓣丸。
    
寸脉迟,上焦有寒,心痛咽酸,欲呕吐,太阴少阴合病。宜服黄连汤,或附子汤、理中汤加黄连   

寸脉实,即生热,在脾肺,呕逆气塞,阳明病;虚,即生寒,在脾胃,食不消化,太阴病。有热,即宜服竹叶汤、葛根汤;有寒,宜服吴茱萸汤。

寸脉细,发热及吐,太阳少阳合病。自下利者,宜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吐不止,宜大半夏汤、橘皮竹茹汤。 
寸脉洪大,胸胁满,太阳阳明病。宜白虎汤、小陷胸汤。石膏脉。

寸脉太过出寸口(上竟上),脉浮滑,太阳阳明病。
    左寸主心血管病,心肺瘀阻,脑络不通,头痛剧,心悸动,宜葛根汤加黄芩黄连;
    右寸主鼻咽与肺,咽喉不利,头额胀痛,胸中憋闷气促,宜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小陷胸汤。

左寸见浮,风热上越而头痛;       右寸见浮,咽喉中燥而鼻塞;

左寸见芤,胸难藏血而呕吐;       右寸见芤,胃多瘀血而痛疼;

左寸见滑,热痰入心而舌强;       右寸见滑,热痰入肺而鼻折;

左寸见实,火焚心而面赤;         右寸见实,火生胃而唾干;

左寸见弦,风入体必多头痛;       右寸见弦,风入肠定有筋挛;

左寸见紧,邪盛而心痛;           右寸见紧,气嗽而肺伤;

左寸见洪,心胸起热闷之烧;       右寸见洪,头脑生炎蒸之楚;

左寸见微,心寒而虚弱何辞;       右寸见微,气冷而崩陷难免;

左寸见沉,心君失相火之助;       右寸见沉,肺金招寒气之侵;

左寸见涩,心脉火郁而未舒;       右寸见涩,肺金金郁而莫达。

左寸见迟,膻中虚乏而难以卫心;   右寸见迟,上焦损伤而难以生气;

左寸见伏,气匿于胁间;           右寸见伏,气积于脘内;

左寸见濡,膀胱水畜而不消;       右寸见濡,皮毛汗泄而未止;

左寸见弱,无血以养心;           右寸见弱,乏气以生胃;

左寸见大,心经血燥而怔忡;       右寸见大,肺经血干而闭结;

左寸见小,惊悸时生;             右寸见小,怯弱日甚;

左寸见虚,心中恍惚;             右寸见虚,胃内衰微;

左寸见细,运行乏力;             右寸见细,言语无神;

左寸见微,包络有寒邪之入;       右寸见微,胸脘有阴气之招;

左寸见急,心疼不免;             右寸见急,喉痛安辞;

左寸见短,三焦之气怯;           右寸见短,再宿之食难消;

左寸见代,心痛勿讶;             右寸见代,痰塞何妨;

左寸见结,邪搏于心包;           右寸见结,邪蟠于胃脘;

左寸见促,积聚有烦闷之苦;       右寸见促,留滞兴痞满之忧;

左寸见革,心气散漫而不收;       右寸见革,肺气飞跃而不返;

左寸见动,欢娱妊子之祥;         右寸见动,饮食伤气之兆;

左寸见毛,心火动而将刑肺金;     右寸见毛,肺火起而将克肝木;

左寸见钩,心气安而魂梦适;       右寸见钩,肺气肃而膀胱通;

左寸见坚,邪犯心而呼号;         右寸见坚,邪侵肺而咳嗽;

左寸见躁,无血养神;             右寸见躁,无精定魄;

左寸见搏,火太过而焚心;         右寸见搏,火太过而烁肺;

左寸见石,阴寒直捣于膻中;       右寸见石,冷气逼居于脘内;

左寸见散,心有无可奈何之象;     右寸见散,肺有但出无入之悲。

(明天继续发表:至简中医脉法:关部脉诀)

    如果一个人是支气管发炎,就是咳嗽啊,支气管发炎的时候,你就会在寸脉,会把到几个树枝状的细细的小脉,那是支气管发炎。

凡具有溢脉的病人,多为外向性格,常见心烦易怒、头痛头晕少寐多梦、恶梦尤多、心慌耳鸣、口苦咽干、记忆减退等,其症多在上焦。由肝阳上亢(交感神经亢奋)而致。

溢脉,也叫上鱼际脉。评脉时,寸口脉在腕横纹以上可以摸到。甚者,脉充皮下,可见其搏动,直达手掌大鱼际,故称“上鱼际脉”。多由肝阳上亢(交感神经亢奋)而致。症见:头痛、头晕、梦多、耳鸣、牙痛、易怒,多见于脑溢血、高血压等症。

上鱼际脉:医籍里有所论述,但均未详细描述其证治。本脉的特征,是脉过寸部而达腕之横纹上,甚至上溢于掌之大鱼际肌。轻则切之跳动,甚则可望见搏动。此脉从历代描述来看,认为是阴阳失调,情志激昂,气亢所致

《灵枢·脉度》说:“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能荣也,故曰关。阳气太盛,则阴气不能荣也,故曰格。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故曰关格。”

《难经·三难》滑寿释曰:“阴气太盛,则阳气不得相营也,以阳气不得营于阴,阴遂上出而溢于鱼际之分为外关内格也,外关内格,谓阳外闭而不下,阴从而内出以格拒之,此阴乘阳位之脉也。”

《三难》又曰:“脉有太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有覆有溢,有关有格,何谓也?然关之前者,阳之动也,脉当九分而浮,过者,法日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上鱼为溢,为外关内格,此阴乘之脉也。”

清代冯兆张《冯氏锦囊秘录·脉诀》云:“上鱼者,脉上于鱼际者也。世人常有此脉,脉同病异,不可以一例论也,有两手上鱼者,有一手上鱼者。若平人神色充实而有此脉者,此天禀之厚,元神充满上溢于鱼也,其人必寿。若人素无此脉,一旦上鱼者,此病脉也。”

清代陈修园《二十八脉纲目》曰:“......或鳏寡思色不遂,心肝两部则洪长而溢鱼际,此是七情为患,而非有邪之脉也。”

清代吴道远《女科切要·调经门》曰:“......若面黄肌瘦内热。是谓童痨。诊其肝脉弦,出寸口,上鱼际,非药所能治也。急与之成婚则阴阳合,自然经行而疾去矣,否则十死八九。

《金瓶梅》第十八回有这样一段叙述:“太医蒋竹山给李瓶儿诊病后说,学生适诊病源,娘子肝脉弦,出寸口而洪大,厥阴脉出寸口,久上鱼际,主六欲七情所致。”
从以上引述看来,多认为上鱼际脉是阴阳失调的一种表象,为六欲七情所致,这和现代医学所说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似

根据临床观察,凡见上鱼际脉者,多具有下列症状。

头部症状:多有头晕脑胀,记忆力减退,易怒易气,眠差多梦等。

心部症状:多有心烦嘈杂,心悸惊恐等。

胃肠部症状:多有胃脘满闷,消化不良等。


四肢症状:多有疲劳无力,甚或小腿肚痛,酸软,有的可有轻微浮肿等症状。

以上诸症状,可以同时都有,也可侧重于一个部位,当由病之久短、素体好坏、病情轻重而定。

凡具有溢脉的病人,多为外向性格,常见心烦易怒、头痛头晕少寐多梦、恶梦尤多、心慌耳鸣、口苦咽干、记忆减退等,其症多在上焦。此脉证与现代医学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候相似,且以亢奋型见著。多见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癔症、精神分裂症和高血压病等。

.【左手寸部代表少阴君火心部,左寸的脉象能反应人体哪些病候呢?】

少阴君火,对应每年主时之气的二之气;在人,则与左手寸部的气(血)候运行相应。
受每年外在运气(中运、司天、在泉、客气等)和内在情志调适等的影响,而现左寸心部的气病候的脉象。

左寸浮数头疼热梦惊。(浮脉主风虚之病, 数脉主疮热之病。)

左寸浮迟腹冷胃虚真。(浮脉主风虚之病, 迟脉主寒痛之病。)

左寸沉数狂言并舌强。(沉脉主积气之病, 数脉主疮热之病。 )

左寸沉迟气短力难成(气不相接续)。(沉脉主积气之病, 迟脉主寒痛之病。 )

寸口之脉,左寸候心,君主之位。临床观察,许多病友左寸之脉不足,其临床表现繁多,病症各异

有的人表现为颈椎病,颈部易酸累不适。颈椎病患者,也多见左手寸脉不足。

有的人表现为肩周炎,左侧肩膀疼痛、活动受限、手麻。肩周炎患者或手麻患者,摸左手寸脉,多数沉细无力。

有的人表现为脑供血不足,头昏沉、记忆力减退、专注力不够。脑供血不足患者,其左寸脉多沉伏无力。

有的人表现为心脏不适,心慌、胸闷、气短,甚则梦阴、后背心冷。心脏病患者,摸左手寸脉,也多表现为沉涩无力。

有的表现为肠积,时腹痛、排便不规律、肩胛骨处不适。肠道有包块或肚子大患者,左寸脉常常不足,尤其是浮取很弱、甚至摸不到。

有的表现为顽固性皮肤病,皮肤瘙痒、起疹、干燥脱屑、起风团。临床上,白癜风、牛皮癣患者,其左手寸脉常常虚弱无力。

有的表现为皮下易长包块。许多皮下脂肪瘤患者、富贵包患者,切其脉,左寸一定不足。

有的表现为性功能下降,性欲低下、性冷淡、阳痿。多数阳痿患者,其左寸脉多偏弱。

有的表现为抑郁症,不想和人交流、封闭自己,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甚则有轻生念头。临床观察,抑郁症患者,常常左寸不足、左关郁大。

有的表现为肾功能下降,有蛋白尿、尿中泡沫多。严重的肾功能衰竭患者,脸色发黑,多死于心衰,其左寸明显不足。

......

一个左手寸脉不足,有多种可能的表现病症。

试想一下,一个左寸不足的男性患者,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昏沉、颈椎酸痛、肩膀痛、反复发作的牛皮癣、便秘、性功能减退、尿蛋白,并逐渐患上了抑郁症。如果根据这些病症,去西医院检查、治疗,他该挂哪个科?挂几个科?做多少种检查?服用多少种药物?花费多少钱?更关键的是,没有一个科室可以帮他同时治疗这些问题,甚至有可能,病会越治越多!最后没办法,只能求之于中医全科。

问题出在哪?

到底什么是病?

按照现代医学对病的定义,你会发现,病的种类只会越来越多,与之对应的治疗方案,要么多种多样,要么无从下手。

此次此刻,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并定义疾病

在中医人眼中,没有孤立的病症,只有整体的失调病是整体失调在局部的呈现局部的呈现,是疾病的“标象”,可表现为多种多样,如上述男患者,同时存在诸多症状;整体的失调,是疾病的“本质”,即他的左寸脉不足。传统中医的治疗,是从疾病的整体失调这个本质下手,通过针、药等方式,让左寸脉补起来,如用药可选桂枝汤+红参、丹参、菖蒲等,用针可扎阴阳九针之天门透劳宫。而一旦左寸心脉搏动有力了,这些局部的“病象”都会得到改善或治愈!这就是执简御繁,这就是大道至简,这就是传统的中医思维。

《内经》云: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智者察同,愚者察异

所有有形的、看得见的病象背后,都有一只无形的推手!

无形的推手,如何把握?切脉,以虚静为宝,去专注的感知脉搏背后那股无形能量的变化!


【诊脉绝技】当中医用血压计测血压,太丢中医之脸!诊脉看血压,候左寸与关,寸为高压,关为低压。均有力是高血压,均无力是低血压。

左寸与高压对应,即左寸看高压。左关与低压对应,即左关看低压。

有力为实,血压高。无力为虚,血压低。

此为最后一位皇帝御医真传弟子所传,是我第二位恩师。我用此诊脉神技横扫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例如:肝为血海,如果血海亏,那么心血能足吗?绝对不可能,必然心肌缺血。现在我们明白此医理了,然而诊脉如何确定肝血亏呢?看左关,指下绵软无力。诊脉没摸明白,没关系。还可以看舌,两边塌陷。

此诊脉神技之精髓,我可是告诉您了,剩下之事是实践,是您的事了。诊脉时注意体会。

中医四诊极其强大,可保证辨证准确无误,万无一失。辨证不准,原因在于四诊知识贫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实践中医(九)作者:韦祖醒
中医名家刘渡舟治疗咳喘病验案两则
感冒发热,中医比西医更快吗?— 高热干咳案
经方学堂|高建忠:对变应性鼻炎的临证认识
[过敏性鼻炎案 ]中的不明白(舍得原创)
经方故事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