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坚持中医为本,中医医院名医馆应有“立馆之道”

中医医院名医馆对地方中医药事业发展起着关键的引领作用,作为中医药守正创新的主要场所,中医医院名医馆理应有高远的“立馆之道”。

衷中参西,能中不西,坚持中医为本。中国的传统医学与西方医学归属于两种不同的体系,前者诊病强调“补不足、泻有余”,纠偏扶正。后者在解剖、生理、病理、抢救等方面占有优势,各有千秋,应当相互借鉴,互相补充。衷中参西是对于中医有优势的疾病,主张能中不西;对于一些急症、危重症,需要借鉴现代诊疗设备以明确诊断,可以首先采取西医的治疗方法,或中西医联合治疗。近代中医学泰斗张锡纯在医学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中也是衷于中医学术思想,参照西医学说。中医院的名医馆,坐诊的都是有口皆碑的专家,代表当地中医的较高水平,笔者认为,衷中参西,能中不西是一种态度,更是责任,应当成为名医馆的“立馆之道”。

师学相传,读书穷理,坚定为学之道。古往今来,中医名家璨若星空,医药典籍浩如烟海,为学之道由来已久。中医学是一门师承之学,“古之学者必由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日常跟诊过程中,师父口传心授,学生耳濡目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不知不觉中已达到心有灵犀 ,或近师本意。中医学是一门经典之学,中医经典跨越千年,古文晦涩难懂,需要刻苦攻研,读书明理,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学之道,贵在精专,也要有恒。中医学更是一门济世之学,唐代医家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序》曰:“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医宗金鉴·凡例》有:“ 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抚今思昔,中医院的名医馆蕴藏着厚重的中医药文化,装载着前辈的心血,注重师学相传、读书之风也应成为名医馆的“立馆之道”。

心怀桑梓、守护传承,坚守地域医学流派。无论是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还是孙中山的“振兴中华”“天下为公”,都有着一种真挚、深厚的家国情怀。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地域医学流派也有赖于世代心系传承的医家方能生生不息,如江苏的吴门医派,浙江的丹溪学派,及安徽的新安医派等,每一个医派都有代表性的传承人着力传承与发展。相比之下,地方医家也更具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意识,如江苏无锡的龙砂医学流派,以顾植山、黄煌为代表,前者弘扬《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学说,彰显情怀和担当;后者以发展经方为主要特色,力荐经方惠民。笔者认为,龙砂医学流派在当今有较大的影响力,与两位地方医家对地方医学的心怀桑梓、守护传承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坚守地域医派的特色,留住地方医派的血脉,更是中医院名医馆“立馆之道”的重要内涵。

肥沃的土地可以培育绚烂的花朵,优秀的文化可以提升人的学养修为。中医医院名医馆不仅仅是一个治愈疾病的场所,更要在内涵建设和文化传承方面志存高远,才能促进社会“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良好氛围,更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文|江苏省太仓市中医医院吴力强 
编辑|徐婧
审核|厉秀昀 白晓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中医从哪开始?建议先读徐大椿的《医学源流论》
盘点吴门医派“国字号”
第一位埠外国医大师走进“石库门” !揭秘上海唯一的名老中医诊所……
族谱论白氏的中医发展的重要性
中医流派 | 重五运六气的龙砂医学流派
龙砂医学流派名医十家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