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晚报
  二十多年前在海河畔办公大厦,不止一次遇见两位同行打招呼,互相称呼ní,当时不解其意。很久以后,有一次读李益的《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电光石火间,猛然醒悟了“期”与“儿”是押韵的,只不过“儿”不读ér,而读ní,这也解释了那两位同行用“ní”向对方打招呼的谐谑。其实身边就有实例,我应该早就联想到这点。出版社有两位前辈视棋如命,每天午间休息或下班后都要杀几盘,且边斗棋边斗嘴。一位口齿伶俐,滔滔不绝,百般奚落;另一位语速较慢,落了下风,但以不变应万变,不管对方说什么,他都用一句话回答——你是我儿子。恰似开篇那两位称呼对方为“ní”。

  近来审读《吕氏春秋》,《君守篇》有人名“儿说”;《不二篇》有人名“儿良”,再次引起了我对“儿”字读音的兴趣。查《现代汉语词典》,342页,儿音ér,它的繁体“兒”另见942页ní,“姓,同‘倪’”。可见,在作为姓使用时,兒不能简化为儿,儿和兒是两个字,古籍今译应该注意这一点。另外,人名最好别简化,如翁同龢(和)、黃濬(俊)、吴大澂(澄)等。想起了儿时的顺口溜:“姓张姓李别姓王,姓儿也比姓孙强。”现在看来,后一句应该是“姓兒也比姓孙强”,因为只有姓兒的,没有姓儿的。

  《词源》268页还真有“儿”字,读rén,是古文“人”字。《通志·六书略》:“人,像立人,儿,像行人。”282页“兒”有两种读音:ér、ní。第二种读音指姓,如兒良、兒宽。《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版)176页,“兒,孺子也。从儿,象小兒头囟未合。汝移切。”彭先初编《诗韵字典》(北京出版社版)4页,“儿”字也有两个音,古音ní,今音ér,并举花蕊夫人名诗《口占答宋太祖述亡国诗》为例:“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知、儿(兒)为韵。

  请教词学、曲学博士薄克礼教授得知,儿在韵脚或南方读ní、yí、mí,北方读ér,并提供了例句:“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唐金昌绪《春怨》)儿(兒)、啼、西押韵。分别问了扬州、温州的朋友,他们的方言读音“儿”与北方无异,不读ní。又咨询了上海的同学,沪上方言读音“儿”为ní。恰好今天转发了一篇文章,《为什么粤语这一方言能被联合国定义为“语言”》,其中第三部分是“广东古汉语的稳定”,颇有启发意义。跟帖的芳芳女史是佛山人,于是顺便求教,女史证实粤语读音“儿”为yǐ。

  有一副拆字联,上联是“妙人兒倪家少女”,人兒合成倪,少女合成妙,实乃妙联。如果用简化字儿,这句上联就大打折扣,甚至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对出的下联很多,举几联如下供参考:大言者諸葛一人;大手合拿贼一人;愁眉女媚若秋心;奢言某謀思大者;故言者諸子古文;鋤丈人仗义助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木兰溪畔无余田——前人的土地情结
包头方言
四川方言那些字到底怎么写?你肯定不知道!!
方言里那些稀奇百怪的读音,都有对应的汉字,看看你都会写吗?
说文解字——玍
歙县西乡方言 (徽学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