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教学案例选编评析

教育教学案例选编评析

1、蚂蚁唱歌(摘自《人民教育》)

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胡说,蚂蚁怎么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参考答案

答:该教师的行为是不正确的。

(1) 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 “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新课改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3)“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师生要平等相待,教师不能以权威压制学生。

(4) 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教师缺乏民主意识,要和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请你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请你走下高高的讲坛

教育理论要点

1)教育观

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

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学生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2动物学校(节选自加拿大的一篇教育童话)

动物学校要招生啦!动物园的动物们奔走相告,踊跃报名。泥鳅、松鼠、老鹰……有幸成为首期学员。学校开设了游泳、跳跃、跑步、飞行等课程。

开学第一天的第一堂是游泳课。松鼠、老鹰首先遭遇尴尬,由于他们是“旱鸭子”,迟迟不敢下水,遭到了老师的训斥和嘲笑。而泥鳅却在这堂课上出尽了风头,他以舒展自如的泳姿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和同学们的喝彩。但接下来的课程却让松鼠、老鹰扬眉吐气,跳跃是松鼠的强项,飞行是老鹰的看家本领,跑步项目对他俩来说更不成问题。但这些训练却让泥鳅吃尽了苦头,尤其是跳跃和飞行,是他的弱势项目。为了提高成绩,他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两个项目上。一学期过去了,泥鳅被摔得伤痕累累,苦不堪言,虽然期间他想放弃这两个项目的训练,在游泳这个优势项目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碍于校方的规定和校长、教练的威严,打消了这个念头。
   
在期末的成绩汇报课上,泥鳅训练刻苦,跳跃、跑步虽有所长进,但也只得了“C”等,飞行项目最终没有学会。原本的优势项目——游泳,因为长期没有训练,泳技大不如前,由期初的“A”等降到现在的“B”等。老鹰在飞行项目上以绝对优势得到了“A”等,但在跳跃与跑步项目上只得到了“B”等,游泳不及格。松鼠在飞行项目上得到了“B”等,跑步得“C”等,游泳没有通过,在跳跃项目上破动物界的最高纪录,但也只得到“B”等,因为他是在树顶上起跳,而没有按照学校规定在地上起跳的要求。
   
1、请你就该校的课程设置作一评析。

2、请你就该校的教学评价作一评析。

 

参考答案

答:1、动物学校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首先课程的设置不能有效促进各种动物的个性发展,而是要动物去适应课程。其次采取统一设置的方式,不注重各种动物的选择与需求。

2、在教学评价上,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不科学。

期末成绩汇报课上,泥鳅跳跃、跑步得了“C”等,飞行没有学会。游泳,由期初的“A”等降到现在的“B”等。老鹰飞行以绝对优势得到了“A”等,但在跳跃与跑步项目上只得到了“B”等,游泳不及格。松鼠在飞行项目上得到了“B”等,跑步得“C”等,游泳没有通过…。”在评价方法上,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教育应是一种动态的管理过程;

泥鳅训练刻苦,跳跃、跑步虽有所长进,但也只得了“C”等,飞行项目最终没有学会。不注重发展性评价,不注重期望与激励;

在评价内容上,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甄别与选拔,不注重其它方面诸如态度和能力的发展,智能有多元的,知识和技能仅仅是一个方面。

教育理论要点

该案例涉及到的是新课程理论知识,课程改革的目标是:

1)改革课程功能。(强调在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2)改革课程结构。(强调课程要适应时代要求,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

3)改革课程内容。(内容要贴近社会和学生生活,要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

4)改革课程的实施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改革课程评价方法。(传统教学评价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评价、结果的评价,而新的评价改革则更强调发展性评价,在评价方法上注重过程,在评价的内容上注重态度和能力,在评价的理念上更注重期望与激励);

6)改革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3、阅读下面的案例,回答相关问题。

开学不久,校长召开了全校教职工大会,在会上宣布,今年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每位教师都要申报课题,并由学校的特级教师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然后要将研究的成果公布并进行评价,同时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将作为晋升职称的一项标准。校长还没有说完,下面便议论纷纷。我觉得学校的这项要求对我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我是教数学的,平时除了教学就是看一些有关教学方面的杂志和书籍。我不知道如何去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家里,我做的第一件事是找出以前在师范学院学的教育学书,翻阅了教育研究方法这一章,了解到教育研究的方法有很多种: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历史法、比较法等等,教育研究的过程包括确定选题、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论文撰写等等,可是教育研究的第一步“确定研究的问题”就把我难住了,我思考了很久,不是我想到的问题早就有教育专家研究过了,就是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可以研究。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来到了学校,在办公室里等老师来。老师在公开发行的杂志上已经发表了3篇文章,是我们学校在正式刊物上发表论文最多的教师,我想他的教育、教学研究开展的这么好,我一定要认真向他请教。

老师来了,他说,教育教学研究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首先因为我们是中学老师,缺乏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也缺乏必要的研究条件,要想向教育家式地进行实验研究,这是不可能的;要想通过大量的调查来进行研究,也不现实。你可以先找几本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再找几期进行教育类的杂志,将这些内容翻阅一下,看看别人是怎么写文章的,再看看当前教育、教学的研究热点问题是什么。如果这些文章中有几篇是关于同一个主题的,将这些文章复印下来,回家以后仔细琢磨,根据这些问题所提供的材料,对这些文章进行重新编排、组合,就成了一篇新的文章。如果你觉得这种方法太麻烦,还有更简单的方法,你只要看一本教育学书,然后选择里面的一个原理,先将这一原理介绍一下,然后根据教育学书的叙述,写你是如何根据教育理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其实,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很简单,你按照我的说法做,一定会有收获的。我的几篇文章就是这样写成的。

上课铃响了,我急忙走向教室,心中十分困惑:教育、教学研究就是这样的的吗?中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就这么简单?

1、你对案例中的老师做法有什么看法?

2、依你的经验,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参考答案

答:1、在动机上,老师从事教学研究是以达到功利为主要目的,是为了发表文章,而不是作为职业者和研究者的角度,为了提升自身的素质,实现人生的价值,这种动机缺乏持久性;在方式上,老师仅仅重视他人的经验,而不注重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没有自身的的实践,没有自己的创新,因而其教学研究是没有深度,难以形成自身特色的。

2要提高认识,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还要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以及本学科的最新理论、最新信息、最新成果。教师的学习内容是非常多的,除了必学两学一论(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和本学科报纸杂志(至少订阅35种)外,还有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教育专家、学者撰写的专著及教育教学理论。

要要熟知教育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投身于教学改革。

要要注重行动与研究的结合,要合二为一,研究与教育相结合弥补了教育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缺陷,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撰写文章,要不断总结教学、教研、教改经验,写出一些有较价值的论文(含经验总结、实验报告),以指导学科教学。每篇论文应力求突破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要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教育研究务求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这既是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根本动力,也是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教师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给教师的创新性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教师搞研究要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从身边的问题入手,研究怎样开发校本课程,如何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在大班额情况下如何照顾学生的差异,怎样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怎样教好综合课程,以及在新课改中教师角色有哪些变化等等。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教师去探索、去研究。

教育理论要点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是教研工作的有关知识:

1、教研工作的必要性:A:教师参与研究可以提升自己的自我教科研能力。开展教育研究,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置身于现实的开放、动态的教育情景中,能够随时体察教学活动、背景以及有关现象的种种变化;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地及时地解决新问题;能够依据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直觉地对假设、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作出判断。显然,这是专业研究者所无法替代的。B:教师参与研究有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1)、可以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水平,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教师单凭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基础和原有教学实践经验是不够的,难以解决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大量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研究,把教育原理与具体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形成自己优化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教育研究,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水平。(2)、教育研究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开展教育研究,教师不再成为理论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理论运用与实践于一体的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分析并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直接参与教育研究,研究的问题提出和假设完全是依照实践的需要,是实践要求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学实践也为教育理论运用提供了生动、直观的实例,因此,教育研究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教育质量。C、教师参与研究还可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
    2
、教研工作的定位与方法:

A:定位:立足点-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着眼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切入点-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生长点-改革创新出精品。
    B
:方法:

1、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
教师具有兼任职业者研究者的双重角色,除了需要掌握必要的研究技能之外,还要培养起研究的心向和责任。要时刻牢记自己是研究者,要结合课题研究,解决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批判地、系统地考察自己教育教学实践,更好地改善自己的教育实践。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反思型的教育者,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

2、要熟知教育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3、要积极探索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研究

4、要注重行动与研究的完美结合

5、要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

 

4、后进生(摘自《中小学班主任理论与实务》)

某校三年级有位叫王峰的学生,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学习成绩就更不说了,门门功课挂红灯,尽老师多次教育,仍不见好转,还是经常旷课、打游戏,向同学借钱,同学不借就打同学,以至班里同学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虽然偶尔也有进步,但没过两天又恢复原样,以至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

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超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下得非常棒。

 请你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

 

参考答案

答:(1“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学习成绩就更不说了…”说明该生学习差,品德也差,转化不是易事,但作为班主任应看到王峰才三年级,年龄小,可塑性强,只要肯下功夫是一定能转化的,一定要想办法挽救。

(2)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和条件。

3)在信念的基础上展开全面调查,了解王峰坏习惯形成的原因。

4“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超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走得非常棒。”要全面、辨证地看待后进生,要挖掘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

5)要为后进生转化创造各种条件。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争取家庭的配合与支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依靠、发挥班集体的力量等。

6)抓反复,反复抓。注意衔接处,在低谷时应注重培养自制力,在进步时,应予以鼓励,看到不足,在复发时,应确立信心。

教育理论要点

后进生的特点:

1)自尊,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2)好胜,往往不能取胜;

3)有上进心,而意志薄弱。

转化后进生的途径和方法:

1)确立后进生也能成才的信念;(没有一个教不好的学生)

2)深入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深入了解)

3)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深入了解)

4)创造各种条件,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5)要反复抓,抓反复。抓一点,进步一点,巩固一点。

 

5、喝彩(摘自《走进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

上海市的一位青年教师王红曾讲述过这样一个课堂教学案例,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让一个男生上讲台朗读,结果这位略有口吃的同学遭到了哄笑。

台下的同学们紧紧注视着他,课堂里死寂一片。沉默中,我突然从后悔自责中省悟:初为人师的我不是也有过临场时的恐惧和冷场时手足无措的尴尬吗?然而是自信战胜了这一切。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成功能够激活一个人内在巨大的自信,可一次难忘的失败也往往可以摧毁一个人仅有的一点自信。眼前的这一个男孩难道会陷入后一种情形吗?不,绝不能。我终于微笑着开口了:“既然他不太习惯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话,那索性我们大家都趴在桌上,不看,只用耳朵听吧!”我带头走到教室后,背对讲台站定,同学们也纷纷趴下头来。终于,我的背后传来了轻巧的羞怯的声音。那的确是篇好作文,写的是他和父亲间的故事。因为动情的缘故,我听到他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停顿也不多了,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了,我知道他已渐渐进入了状态,涌上心头的阵阵窃喜使我禁不住悄悄回头看看他。我竟然发现台下早已经有不少同学抬起头,默默地赞许地注视着他。朗读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不仅仅是给予这篇作文的。

试分析上述案例中教师的成功之处。

 

参考答案

答:①尊重和热爱学生。尊重和热爱学生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和源泉。如何处理课堂上突发事件,有口吃的孩子说不出话了,一般教师的处理方式是:“没关系,你先下去,下次有机会,再好好准备一下。”但王教师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处理这种场面,化解尴尬的处境,而不是以我原来设计好的教学过程为主,对于学生可能是终身难忘的。反映了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即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②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学生成功的翅膀,更是学生成长的动力。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众多心理素质中,自信心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正如范德比尔特所说: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

教育理论要点

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

教育机智应该把握二个基本原则:第一,教师应遵循因势利导,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为达到正确教育效果的指导原则。第二,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有这样或那样的优点和长处,蕴藏着等待诱发的积极因素.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的定义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6“坏孩子”(摘自《戴尔卡耐基全集》)

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头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 

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答:所谓差学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育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3、给差学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学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教育理论要点

后进生的特点:

1)自尊,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2)好胜,往往不能取胜;

3)有上进心,而意志薄弱。

转化后进生的途径和方法:

1)确立后进生也能成才的信念;(没有一个教不好的学生)

2)深入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深入了解)

3)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深入了解)

4)创造各种条件,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5)要反复抓,抓反复。抓一点,进步一点,巩固一点。

 

7、三毛学数学(选自《教育必读》)

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进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晾晾而已。“画完后,她又厉声对我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三毛在这样的侮辱和屈辱下,心理出现了严重的障碍,“器官全部封闭起来”,再也不能去上学,只能缩在自己的世界里,只有在自己的世界里才能感受到安全。从13岁到20岁,7年中三毛只与三个人说话,爸爸、妈妈和教她画画的顾福生先生。每个星期只出门两次,向顾福生先生学画。

1、试析案例中教师的教育行为

2、反思教师观和学生观

 

参考答案

答:1、教师的行为是非常错误的。

首先是教育的责任感问题。三毛的数学老师是个眼光锐利、思路清晰、责任感强的老师,但她具有的并不是一种教育责任感,而更像是警察、看守或猎狗的责任感。她的负责,表现在她发现了三毛学数学的问题,发现了三毛为学好数学运用了不恰当的方法,发现了三毛6100分是假的。于是她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解决三毛的问题。然而这样的一种负责其实并不是教育的责任感,因为教育的责任感是建立在人性、道德与良心的基础上,失去了这一基础,教育的责任感就失去了支撑,就成为非教育和反教育的东西。教育的责任感应始终闪烁着人性、良心、道德和美丽,违背教育的道德与人性越负责越糟糕,越负责越反教育。

其次是教育的严格问题。三毛的数学老师是一个要求严格的人。无论是作为个人风格还是作为教育教学,严格要求并没有错。严格要求既是教育教学的一种内在规定性,也可以是教师个人气质和风格的表现。问题是教育的严格必须有爱心、宽容和智慧做支撑,否则就失去了教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学生是发展中的学生,是成长中的人,不可能不犯错误,不可能没有缺点;学生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感知和理解世界的方式,他们不可能像成人那样,更不可能像教师那样看待世界。因此,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权利的基础上,没有这种尊重就没有教育;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都应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上。师生平等,既可以表现在师生之间的互相赞赏、互相激励上,也可以表现在师生之间的互相批评、互相争论上,甚至表现在学生拒绝接受教师的表扬或批评上。我们不能把平等简单、粗浅地理解为教师单方面的尊重学生、喜欢学生、爱学生,我们更不能把平等理解为教师对学生的一种精神施舍或教学技艺。从这样一种角度看,三毛故事中的师生关系显然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不仅表现在教师任意施为,对自己的言行完全不加约束、不加控制,也表现在三毛居然逆来顺受,完全不能够反抗,因为作为一个孩子她本来可以大哭不止,也可以大声尖叫,她甚至可以逃出教室,三毛的表现从根本上承认了不平等的关系;还表现在同班同学的“哄堂大笑”上,这种“哄堂大笑”其实是一种对教师言行的迎合和奉承,更助长了教师对三毛进行心理摧残的嚣张。

2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首先是教育者的理念。教育理念正确与否是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正确的理念导致正确的行为,错误的理念导致错误的行为。如果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教育方法等方面落后的话,那么,他的工作精神越投入,对学生的伤害往往越大。为此,教师首先需要反思的就应该是自己的教育理念。理念不转变,只是对行为加以矫正,当然这对行为也起修正作用,但是,往往原有习惯化的不合理行为还会经常出现。教师需要反思的教育理念很多,其中教师观和学生观是其核心内容。

作为一个现代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教师,这是教师观问题。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探究的合作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教师的作用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体现在学生身心的发展上,那么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就显得尤其重要,这是学生观问题。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竞争全球化的世纪,但更是人的世纪,是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世纪。所以应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理念,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看作是完整、独特的人,看做是能动的人。这样才会对学生有尊重的态度和尊重的行为,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真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育理论要点

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

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

 

8一节没有上完的公开课(摘自哈尔滨和兴小学案例)

我听过这样一节公开课,教学内容是“倒数”,在顺理成章的表演预料中教师很快揭示了“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一概念,接下来的每一步都正如老师环环相扣的设计,课堂可谓教透教实,重点难点也一一攻破,可就在老师要转向下一步教学时,突然有学生甲问:无限小数能化成分数吗?怎么找倒数呢?老师谨慎回答“无限小数可取近似值”此时张老师已没有了笑容。谁知这班学生并不察颜观色(这些问题不在教师意料之内,教案没有)学生乙又问:0.9倒数怎么求?师措手不及忙在黑板写0.91岂知刚写完,学生丙就说:0.9的倒数是11的倒数也是10.9=1老师你为什么写约等号,学生丁又站起来说:“我的奥数老师就告诉我0.9=1不是近似值。”……

一步步的紧逼使教师很狼狈,站在讲台无从下笔,无从张口,看来争论的内容不解决不行,可又对0.9=1还是0.91也真说不清,看看听课的领导,真着急,怎么才能拉回“倒数”上来呢,汗下来了,学生竟在下面互相争论起来。稍做平静,教师只好说:“这一点我也不清楚,你们愿意在课下和教师一起查阅资料再共同探讨吗?”就这样一节没进行完的公开课结束了。

 

1、试析上述案例

2、你认为什么样的课才算优质课

 

参考答案

答:1一节没有上完的数学课,令人久久难忘,如果这位教师知识底蕴再厚一些,整堂课该多么完美!学生动手、动脑、合作、质疑、似乎都那么自然,知识传授水到渠成,而且对数学内涵也能揭示到了一定的高度,如果教师对质疑迎刃而解,我相信这班孩子的课堂所得将远远大于按部就班接受老师循规蹈矩的教学所得,所以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呼唤优秀的教师,我们做教师的真应该博学多才,即使无雄韬伟略,亦必得才高八斗,否则真难立三尺讲台。

回过头来,再看这一节课,即使教师在课堂上有了狼狈之处,这面子丢的值,先不说激发了教师求知求学之心,这位老师并没有为面子压制学生,就这不失为一节真实新颖的课,课是讲给学生用的,不是“表演”给谁看的,几年前,刚刚教育改革的时候,有人曾不冷不热地说:教师也吃青春饭了,做公开课的教师就是演员,只要有好导演,讲课者只要有一张青春的脸,甜甜的笑,脆脆的声,再有个好记性(记住教案)就能上一节好课……。时间荏苒,现在我们呼唤的是真实,请教师由课堂的独奏者快点过渡到伴奏者吧,把主角还给学生,什么时候课堂上或欢呼、或沉思、或进、或退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和主动性,教师成了组织者,伴奏者的时候,课堂的活力也就焕发了,让这位没有表演完的“失败” 教师做个开路先锋吧,让我们共同呼唤真实的课堂,正象苏格拉底所主张的:教育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使师生共同寻求真理,师生可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2、学生是一种活生生的力量,他们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带着灵感和兴致参与课堂活动,那么它就是课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堂优质的好课往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它的丰富性,跌荡起伏的多变性,而这些往往是学生创造的,而并非教师预料好的,它的出现打破了教师预先设定的想法,却可以引发辩论的焦点,擦亮探知的目光。课堂有了教师的“意料之外”也许才呈现了此起彼伏的求知的海洋,这才是真正的美妙而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啊!

看似“失败”的一节课不但给教师的学识提出高要求,也让我们看到了真实课堂的可贵,这节课更赋予了我们教师以后教学的使命,那就是培养好学生追求真理,既能互容又能互驳的肚量和勇气;营造一个融洽的学习气氛,激活几十个学生的思维,有了这样一个学习环境,培养的人才就不是书呆子了,课堂上将一呼百应、群呼群应、互学互通,把课堂变为研究会、交流场、辩论地。思考问题是多维的,求异的;提出问题是尖锐的有针对的;争论问题是滔滔不绝、各抒已见的;如果课堂上激活了每一个个体细胞(每个学生),那么课堂就会涌现出无限生机。

 

9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北京市汇文中学的解海涛副校长给记者讲过一个难忘的故事。前年他带着学生参加海峡两岸学生登山夏令营。吃饭的时候一个台湾孩子悄悄提醒一个北京孩子:把碗里的饭吃干净。老师深有感触地说:“来之前我只提醒孩子们要注意团结、爱国,没有教过吃饭要吃干净、小便要尿在池子里这样的小事情。惭愧!可是学校没有教,家长也没有教吗?”

中国传统的教育是理念教育。小孩子似懂非懂先被灌输了一通空洞的大道理,大学毕业工作了,还不知道基本的行为处事。宽甸县一所朝鲜族中学的校长曾经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的学生在幼儿园的时候就会唱《我爱北京天安门》,但是很多孩子却不不知道爱教室的门,新建的学校,教师办公室的门还好好的,可是学生教室的门却被踢坏了。恢复高考制度以后,升学竞争和就业竞争愈演愈烈,家长为了让孩子集中精力学习,把孩子的必要的习惯培养都忽视了。清华大学党委书记在给新生讲话时,要强调一些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应该让孩子养成习惯的内容。比如离开寝室时要关灯,上完厕所要冲水,不要竟喝别人打的开水,自己时常也要尽点义务……

上面这些故事提醒我们,在关心孩子学习的时候,一定不要忽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没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是很难受欢迎的。

谈谈怎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答案

答:习惯是后天养成的,坏习惯经过努力也是可以改掉的。中小学生处在成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大,注意引导,就会形成良好的习惯,即使有一些不良的习惯,及时发现,矫正过来也并不十分困难。

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第一,为学生做出榜样。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不知不觉中形成好的习惯。比如要求学生具有讲卫生、爱整洁的习惯,教师首先要讲卫生、爱整洁;要求学生具有爱学习、肯钻研……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榜样的带动下,在良好的环境中,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二,帮助要有针对性。人的各种各样的习惯,好的总比坏的多。学生也是这样,好的习惯总是主流。既然这样,就不要把学生偶然的异常表现说成是习惯,那样做反而会引起学生的不满,产生逆反和抵触情绪。在帮助学生克服不良习惯时,首先要分析形成坏习惯的原因,这样矫正起来才有针对性。比如学习是拖拉、磨蹭,有的是因为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有的是没有时间概念,有的是性格所致,有的是对家长或老师有意见,用磨蹭表示反抗。如果不问青红皂白,简单训斥一顿,学生是不会心悦诚服的。只有弄清原因,讲清道理,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第三,矫正不良习惯要适时。不良习惯是经过较长的时间、多次的重复以固定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时间越久,矫正越困难。所以,在学生不良习惯刚刚形成或初见苗头时,就要及时予以校正,不要有树大自然直的侥幸心理。中小学生识别能力差,好奇心强,喜欢模仿,小学生常常把教师看成偶像,中学生常常把同伴当成偶像,在说话、表情、行为等方面也常常以偶像榜样。如果偶像有什么不良习惯,便很容易感染了学生。若是这种情况,在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时,一定要坚持正面疏导,切忌强迫命令。同时要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在他们心情愉快的时候,就某个方面的习惯与学生平等讨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第四,巧用激励的方法。对于性格开朗、自尊心很强的学生,可采用激将的方法,是之猛然醒悟,改掉不良习惯。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应采用奖励的办法,使他们从内心感受到教师的良苦用心,反省不良习惯的害处,用内在的力量克服不良习惯。

第五,适当采取惩罚措施。惩罚是用外部强制的力量帮助学生矫正不良习惯。惩罚不是体罚或变相体罚,而是通过语言提醒、眼神或表情暗示、取消原有许诺等等,让学生在思想上有所触动,明白这些都是不良习惯惹的祸,从而下定决心改掉不良习惯。

教育理论要点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积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的,如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等。

  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要抓好养成教育,应当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入手。

④注重养成教育,才能使德育具有根基;培养公民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树立起良好的道德风尚,才能为精神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10初春的路---青春期异性交往辅导

小蒋同学是初一时从黄岩转入我班的。父亲是个成功的商人,家境相当富裕。他从小倍受宠爱,常被带出去“见世面”,据说四五岁就开始学会了喝酒。平时下饭馆、去美容厅、穿名牌,十足的阔少派头。由于他目空一切,在家乡打架闹事,实在“混”不下去了。父母亲无奈之下将他转来上海读书,并寄宿在一位老师家中,希望他在一个新的环境中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刚来的小蒋犹如一匹放荡不羁的野马突然被套上笼头一样,怎么也踏不准步子。既适应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又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平日里也不肯穿校服,戴红领巾。我担任初一(2)班班主任时,班中的小蒋与三班的小浦同学谈起了“恋爱”,早接晚送,经常约会,成了全年级的焦点人物。

我不想对小蒋的行为进行武断的批评,但作为他的老师,放任自流显然有悖我的职责。我仔细分析了一下小蒋“早恋”的原因:(1)小蒋在家一直深受父母亲的宠爱,众友相随,如众星捧月好不热闹。突然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单调枯燥的学习和生活,使他一下子感到很孤独。也许有了女友,就有了固定的倾听者,可以排解心中的苦闷。(2)小蒋从小一直过着优人一等的生活,习惯于别人羡慕的眼光,陶醉于人无我有、与众不同的优越感中,加之这个年龄特别强烈的逆反心理,出现“早恋”也就不足为怪了。(3)小蒋原本就不好学习,一想到学校就头疼。如今,那儿有了个“心上人”,似乎学校也变得明亮起来,课堂也似乎不那么让人生厌了。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青春萌发的男女生之间相互吸引,产生爱意属于一种十分自然的现象,但这种情感又极不稳定、极不成熟,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不仅会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有可能在心理上留下深深的伤痕。因此,对小蒋的教育,我觉得必须从人性的基本规律出发,从调整其心态入手,采用综合性的辅导策略,通过倾听、分析、肯定、鼓励、提示,以心换心,求得信任,耐心细致地进行心理疏导,最大限度地避免他的抵触情绪,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找小蒋正式谈话之前,我作了充分的准备。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老师对学生的关怀,有时即便是一件小事,也可能使学生如沐春风,感到内心的温暖。我了解到,小蒋的午餐常常只是小摊上的一份盒饭,于是我联合其他的任课老师为他买好热菜热饭,送到他手上,直到他的午餐得到妥善的安排。对于他的学习,我也暂时放低要求,只要他上课认真听讲,懂的题目不必反复做。

这期间,小蒋因一时冲动,与一位同学打架。政教处的老师不顾生病的女儿,顾不上吃晚饭,和我一起批评教育小蒋,并买了水果等营养品,亲自陪他登门道歉。老师的良苦用心终于感动了小蒋,他开始敞开了心扉。于是,我决定找他好好谈谈。

记得第一次谈话是1010,我先从他打架的事谈起,我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打架也是一种人生经历,一种学习,一个男人一辈子没打过架,也许是一种缺憾。关键是打架之后,自己感悟到了些什么。如果一阵冲动过后,你能进行冷静地反思,能使自己走向成熟,老师要恭喜你。总之,不要消极的面对生活中的波折,而要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我的一席话,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他原以为等待他的是疾风暴雨般的批评。他的眉头舒展了许多,静静地听着、思考着……。

一星期后,我又和他作了第二次交谈。我问及他最近的“恋情”,他坦诚地告诉了我一些交往情况。我听了并不急于给他定性,只是提示他:要学会整理自己的思绪,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这段与异性同学的交往。

大约又过了半月,关于小蒋的“早恋”,我和他作了一次深入地交谈。我首先肯定了那女同学确实有不少优点,接着我打了一个比方:“我们坐车去目的地,途中发现一处美景,那景色美得使你忍不住想下车细细地观赏一番。然而你必须忍耐,因为那并不是你的目的地。如果你克制不住自己而下了车,等你满足欲望之后重新搭车,那已经不是原来的那班车了。也就是说,你已经为此付出了代价,耽误了你的行程。况且,你耽误的可能不止你一个人。”我进而告诉他:那女同学因为“早恋”,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你果真喜爱对方,那就应该珍惜对方、爱护对方,多为对方考虑。具体怎么做,老师相信你会处理好的。

另外,我还提醒他:老师不反对你交个别好朋友,但更希望你融合在集体中。如果交往对象仅限于某一个人或一个小圈子,将会失去与大多数同学、朋友的接触机会,使自己陷入孤立与闭塞。现代青少年应该多交朋友,尤其应该善于结交性格、兴趣迥然不同的朋友,多进行集体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成人之后的社会生活打下基础,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才能形成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为了让小蒋尽快适应这儿的学习生活,真正成为集体的一员,我意识到多给他提供一些展示长处的机会是非常重要的。他年龄比其他同学稍大,身体挺结实,体育成绩不错,于是我就鼓励他在校运动会上多报几个项目。果然,他在赛场上如鱼得水,勇夺名次,为班级赢得了荣誉。借此机会,我在班上对他作了充分的表扬,并推荐他参加了校篮球队。同时,我把老成持重的班长安排与小蒋同桌,使他耳濡目染,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小蒋终于感到了集体的存在、集体的荣耀,穿起了校服。从不扫地的他,居然也拿起了扫帚,认真地值起勤来。

    这期间,我曾多次和他家长取得联系。我从不持“告状”的态度,而是努力让他父母更多的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共同探讨有效的教育方式,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更默契,形成良好的互动。

小蒋升到初二后,断了同那女同学的“恋爱”。两人之间有一段时间的尴尬,但不久以后就恢复了正常,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了。我欣喜地看到,孩子们学会了抉择,学会了理智地应对情感的波澜。让孩子们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留下更多美好的记忆。

小蒋走过了那段初春的路,愿他以后的每一段路都走稳走好。

结合上述案例谈谈如何正确处理学生的“早恋”问题。

参考答案

答:案例中老师的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及培养兴趣转移目标等教育方法,读来令人久久回味。这是一则成功处理学生“早恋”问题的案例。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随着生理的发展,性意识开始觉醒,他们充满欣喜与好奇地关注着异性,他们对两性情感充满美好的向往与梦想。此时,老师和父母如果不讲方法,扣留信件,偷看日记,甚至软禁或将事情闹大使许多人都知道,必然会导致一些悲剧的发生。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中学生早恋问题,更要学会解决早恋问题的方法。作为家长和老师要善于发现早恋的先兆,采取措施解决学生的早恋问题。

一、及时发现,善于引导。一般认为,早恋发现的越早,解决起来就越容易。及时、准确地确定是否有早恋行为是很关键的一步。

二、转变观念,耐心教育。老师和家长在学生早恋问题方面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很难接受孩子早恋的事实。许多家长这样认为“这简直是胡闹”,“不可思议的事情”,“不要脸”,“把父母的脸丢尽了!”,而老师也往往认为是败坏了班风和学风。

三、以案说理,实施引导。早恋常常带来的不良后果,其中最直接的便是影响学习,因此早恋不能任其发展,需要实施有效的引导。发现学生早恋,老师、父母如果向学生说的话是“你们必须停止来往”。学生肯定接受不了。粗暴的阻止,对学生进行压制,很容易产生矛盾。而只有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因此,必须实施有效的引导。

四、消除神秘,正常交往。有实验表明,孩子成长各阶段缺乏正常异性伙伴的交往经验,恰恰是造成青春期一见钟情的原因,异性之间越感到神秘,就越是好奇。因此,限制与异性交往,不是解决早恋问题的好办法,真正的解决方法,应该通过教育使青少年了解自己身体正在发生的变化,消除其神秘感,倡导男女正常的交往,并且,要使青少年懂得,作为有意志有理性的人,应该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情感,从而产生建立在自觉基础上的抑制力。

五、培养兴趣,转移目标。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适合孩子发展的文体艺术项目。

 

11分苹果的启示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去信给他们,请他们谈谈母亲对自己的影响。有两封回信给心理学家的印象最深刻。一封来自白宫一位著名人士,一封来自监狱一位服刑的犯人。他们谈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时侯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那位来自监狱的犯人在信中这样写到: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不同。我一眼就看见中间的那个,又红又大,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子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刚想说要最大最红的那个,这时弟弟抢先说出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最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

那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是这样写的:小时侯,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不同。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做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好,谁就有权利得到它!”我们三人比赛剪草,结果我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一个最简单的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她一直都是这样教育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在我们家里,你想要什么好东西要通过比赛来赢得,这很公平,你想要什么、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价!

分苹果的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答:对我们至少有三点启示:一是教育不要违背人的天性,去造就扭曲的人格;二是要利用孩子的需要,对孩子加以正确引导,使之懂得索取与付出之间的关系;三是要让孩子懂得公平,即使是竞争也要讲究公平和公正,不要想歪点子;四是教育无小事,特别是道德教育。在孩子幼小心灵中打下什么印记,最后就会收获什么果实。

 

12天安门广场上的口香糖

2002年国庆节十天长假过后,天安门广场留下了十几万口香糖的痕迹,平均每块方砖粘有十几块口香糖,对此,环卫部们先后设计了三套清洗方案,皆因怕损坏方砖而放弃,最后仍然采用人工铲除的方法,上百环卫工人用了整整一个星期才将口香糖痕迹清除。吃口香糖本来是为了口腔文明,可是,天安门广场却因此没有了“文明”。

你对此如何看待?

答案要点:

1、社会公德是一个人应该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

2 维护天安门广场的文明不仅是对一个人的道德要求,也是一个人和一个民族良好道德修养的体现。

3、维护天安门广场的文明也是一个人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

4、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13、“这条小鱼在乎!

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看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虽然近在咫尺。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被干死的。

男人继续朝前走着。他忽然表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小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请你分析这个故事能给我们一些什么启示。

答案要点:

1、珍惜生命,每一条小鱼都是一个生命,每一条小鱼都会在乎自己的生命。

2、勿以善小而不为,你不能做到全部,尽自己的所能为他人和社会作出自己的努力。

3、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4、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台湾学者高震东在《忠信教育法》中曾对学生的涵义做过这样的阐释:什么是学生?学生就是学生活的知识,学生存的技能,学生命的意义,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做人。

 

14塑料管儿的启示

  前一段日子,班长向我报信,说是校门口那家小杂货铺忽然兴隆起来,原因是那铺子里五颜六色的塑料管儿成了同学们争相购买的畅销货。一时间,塑料管儿蜂拥而至,校园成了塑料管儿的天下,而编织塑料管儿俨然是流行于同学之间的一大时尚。听到这个消息,我留心观察了一下,果不其然,进进出出的学生中,真有不少人手里攥着一把彩色塑料管儿。这一情况,立刻引起了我的警觉。

  回到班上,我随即召开班会,强调玩塑料管儿不仅是乱花钱,还玩物丧志,影响学习。并当众宣布:以后不许买塑料管儿,更不许带进教室,违者一律没收!

  而后的几天,教室里再也看不到塑料管儿的踪影,我心中窃喜:别看塑料管儿来势凶猛,我一道禁令,照样让它乖乖地偃旗息鼓。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嘛。

可是,没容我得意几天,一次偶然的发现,使我这份得意顷刻化成了泡影。那天我需要借支铅笔,为了不打扰学生写作业,便顺手打开最近一位学生的文具盒,陡然撞见底层藏着一簇塑料管儿编的“小星星”!我压住火气,不动声色地又查看了另外几位学生的文具盒,或多或少都有!我陷入了沉思……

看来,那塑料管儿并没有被我一掌击退,我那道禁令无非是让它成了“地下党”。是再次把它揪出来示众,还是……

经过反复思考,在星期五下午的班队课上,我宣布了一个令全体学生大吃一惊的决定:星期日的家庭作业是——编塑料管儿。想必是由于塑料管儿的平反过于突然,学生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半晌说不出话来,只是瞪着疑惑的眼睛,呆呆的看着我。我向他们露出爽朗的微笑,诚恳地解释道:“同学们喜欢编织塑料管儿,这本身并没什么错,关键是不能影响学习。老师一律禁止是不对的。下星期咱们举行一个编塑料管儿比赛,看哪位同学编得多编得好,看谁的手儿巧!”我的一席话,赢得了同学们一阵热烈的掌声,他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巧手大赛”终于来到了。每一位学生准备了若干根不同颜色的塑料管儿,以小队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作品最多、质量最好者得冠军。各小队长负责组织、协调,我担任主持。准备就绪后,我一声令下:开始!只见一根根塑料管儿在他们灵巧的手中弯来折去,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件件情趣盎然的艺术品。比赛结束后,师生共同验收、欣赏作品。作品多姿多彩、琳琅满目,极具创意。有美丽的“小星星”;有怒放的“玫瑰花”;有精巧的“莲蓬座”;有逼真的“小戒指”……,整个教室仿佛是一个充满遐想的童话世界,孩子们的脸上洋溢幸福的笑容。第二节课以本次“巧手大赛”为题进行作文练习。这次作文,大多数学生显得得心应手,产生了不少真切、感人的好文章。一位学生这样写道:“这次比赛,我们小队获得了冠军。我真是太高兴了!然而更使我高兴的是,原本那么沉闷、刻板的课堂竟也能闪烁出如此绚丽的色彩。置身于这个充满生机的课堂里,我应当更好的学习,以优异的成绩,为小队,为自己,也为敬爱的老师赢得更多的荣誉。”

  上述案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案要点:

1、“学校无小事,处处皆教育”。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参天大树始于毫末。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座建筑物的一扇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未得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那么,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学校教育无小事,事事都在教育人。

2、黄河之水不可堵,只可导。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思想品德教育,都必须疏导,这也是教育的方法。用一个成年人的眼光去判断孩子们的兴趣是不明智的,用一个老师的身份去压制学生的爱好更是不可取的。重要的是尊重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正确的引导,把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课堂教育教学结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良性互动关系。这才是一条健康的育人之路。

 

15温馨短信连亲情

今年“三八”节,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学生军军的妈妈,收到了儿子发来的一条短信留言:“妈妈,今天是妇女节,是您的节日。时光荏苒,岁月的痕迹无情地爬上了您的双鬓,但它不是衰老的标志。感谢您为全家人尤其是对我无私的付出。祝您节日快乐!”

看到这条短信,军军的妈妈激动地说:“孩子开始知道当妈妈的辛苦了,这真是不容易!我一定要把这条信息好好保存起来!”

这是实验一小为了开发学生自我道德教育的潜能,组织学生开展富有时代气息的德育实践活动中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据学校的甄珍老师介绍,38那天,该班的“我们在班徽下的讲话”活动就围绕用短信祝福妈妈的节日这一主题展开。大家回顾了妈妈为养育自己付出的艰辛,千言万语浓缩成一句句温馨的祝福,一同随短信捎给了妈妈。

有的学生说:“儿子遥祝远在南非的妈妈节日快乐。”有的学生说:“现在我以妈妈为自豪,将来妈妈会为我而骄傲。”……

为了延伸教育效果,利用59母亲节这一契机,老师建议学生不仅要给妈妈一个有创意的节日问候,还要细心观察妈妈的生活习惯,设计一个长期孝敬父母的活动方案。

通过细心的观察,一位学生发现,妈妈身体不好,需要天天吃药,却又因为繁忙的工作或繁重的家务经常忘记按时服药,于是他每天把药按时端到妈妈面前,提醒妈妈服下;一位学生发现妈妈每晚入睡前要长时间阅读书报,他就挑选出妈妈喜欢看的书报,放在她的床头;还有不少学生已把倒垃圾、洗碗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承担下来,并表示要坚持下去。

学生实施自己的计划时,每天心中多了一分牵挂,更多了一份责任。他们从中既体会到了爸爸妈妈养育自己的不易,也学会了如何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

结合案例谈谈对学生进行“学会做人”教育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

答:在现代家庭,父母和子女的差异在不断加大,双方都能不同程度地感受到这种差异和冲突。于是,双方的沟通便自然摆到了议事日程上:父母能否让孩子接受自己的世界,孩子能否让父母理解自己的世界?北京第一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此做出了很好的道德诠释。

三八妇女节,一条温馨的短信息本是寻常事,却让含辛茹苦的父母们唏嘘良久!一件寻常事怎么变成了一件非常事?原因在于现在的孩子是蜜罐中长大的一代,他们聪明、活泼、积极上进,但也有只求索取、不讲奉献和自私、任性、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这种倾向引起了多少父母的喟然慨叹:孩子踏上社会以后怎么办?因此,许多有识之士认为,中小学生知识学习诚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学会做人,处世时就要讲道德。要诚实、勇敢、宽容、善良,要自律、负责、自信、乐观。学会生存,就要有爱心。要爱人爱物爱自己,爱父母、长辈和朋友,爱自然、环境和生态,爱国家、社会和世界。

学会做人和学会生存贵在持之以恒。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并没有局限于节日的一条短信息,而是设计孝敬父母、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活动方案,润物细无声,于细微处加强中小学生道德养成的实践,必将有无限风光!

 

16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

在我的从教生涯中,曾有过这样一件往事——一日,班中一位弱智学生的家长前来告状,说是小A同学经常欺负他的孩子,甚至在放学的路上无故殴打。我闻之义愤填膺。在我的印象里,这个小A本不是一个守规矩的孩子,有一次因为损坏公物被我训斥过一顿。鉴于他平时的表现,我当即判断:这孩子仗着身体壮实,蛮横霸道,持强凌弱。若不严加管教,将来会发展到什么地步,不可预料。

于是,我一脸怒气地把他叫到办公室,劈头盖脸地一通狠批。小A先是瞪着惊恐的两眼,用手直挠后脑勺,继而咬紧嘴唇,倔强地扭过脸去。我见状更是火冒三丈,心想:干了坏事竟然不老实认错,这还了得?我又加重了语气:“难道老师还会冤枉你吗?今天你不承认也得承认!”出乎意料的是,小A并没有为之屈服,仍一口否认:“我没打他,不信你可以去调查嘛。”

这时,我内心不禁生疑:莫非事情真有出入?难道真是冤枉他了?转念于此,我开始意识到自己未免武断,在下结论之前确实是应该作一番调查的。于是我又找其他几位知情的学生作了核实,结果证实他并没有撒谎。

我一下子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由于自己的急噪,让小A受了委屈,觉得若不坦诚道歉,有悖情理;另一方面,自己身为师长,总得顾及一点师道尊严,向学生认错,岂不有损脸面?

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我终于作出决定:当着全体学生的面向小A承认自己的过失。我诚恳地说:“对不起小A同学,请原谅老师的冲动。同时也希望大家引以为戒,凡事不可不调查清楚就轻率地下结论。”话音刚落,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尤其是小A,显得格外激动,向我深深地投以钦佩的目光。事后,他主动向我承认以前确曾有过欺负同学的事,并表示今后要像老师那样,知错就改,做一个正直、勤奋的好学生。

自那以后,小A果然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新一轮的小干部改选中,他当上了小队长。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他带领的小队每学期都被评为先进。

上述案例你得到了那些启示?

 

参考答案

答:从本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失误甚至是错误的时候,关键是如何面对已出现的错误。

仔细分析上述案例,可以说老师很有教育机智,他抓住了教育契机,巧妙地将真诚、敢于认错、敢于道歉这些做人的优秀品质展示给学生,真可谓是身教重于言教。

因为对小A的印象导致了老师对他的错误判断,这也提示我们不要让学生的案底变成有色眼镜,阻碍对学生行为的判断,另外学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我们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老师的做法确实需要勇气,因为她面临的可能是教师威信的动摇,但是出于教育民主的理念,老师很好地抓住了契机,通过自己真诚地道歉,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取得了学生的信任,老师威信不但没有受损反而有所提升,师生关系也变得更加民主与融洽。同时通过这一事件对小A以及全体同学起到了原本的教育目的,那就是不能持强凌弱,蛮横霸道,要帮助弱小、要有善心,做一个正直、勤奋的好学生。

教育理论要点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孔子也说过过而不改,斯谓过矣,意思是说:犯了一回错不算什么,错了不知悔改,才算真的错了。

懂得道歉是一种责任,是良知的体现,是道义的担当,是人类社会能够不断进步的动力之一。懂得道歉的老师不仅是受人尊重的老师,更是能够培养健全人格的老师。

 

17、欲擒故纵(摘自《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务》)

有一次上数学课,老师讲到关键处,孩子们学的正投入。忽然,教室窗外传来了鼓号声,孩子们循声望去,原来是学校的鼓号队、花束队为了完成宣传任务在临时彩排呢。孩子们不时地望望窗外,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数学老师拍拍黑板,叫学生们把注意力收回来,学生们虽然表面上把眼镜转回了黑板,但是老师能看出来,学生的心没有回来。数学老师正要发脾气,忽然心生一计,笑呵呵地对学生说:“我们学校的鼓乐队很有气魄,花束队绚丽无比,这样吧,转过头我们一起欣赏三分钟,好好过过瘾。”听了老师的话,孩子们开始有点怀疑,确信后看了不到两分钟就全都坐好等着老师上课了。结果虽然外面有伴奏,孩子们的注意力并没有受多少影响。

结合上述案例谈一谈处理课堂意外情况的技巧与方法。

 

参考答案

答:案例中老师采取了欲擒故纵的方法。孩子们的好奇心都很强,你若不让他看,他心里痒痒的,非偷看不可,大大方方让他看一会,他也就明白了还是课堂上的世界更精彩。更何况这里面包含着理解与尊重,学生当然回回到数学课上来。

这则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外部发生的意外对课堂造成的影响,老师不妨欲擒故纵先放一下,或者制造一个课堂内部的刺激,把孩子们的心拉回来。

一般来说,课堂意外可分为不同情况,按其转化程度可分为积极的、中性的和消极的三种。如果转化得当,可以转化为积极的,促进教学目的的实现;教师可以把意外控制住不干扰课堂教学的进行,就是中性的。如果教师对意外控制不住,使其持续干扰课堂教学的进行,干扰他人学习,就是消极的。能否正确对待课堂意外情况的发生,关键在于教师的智慧转化。

面对课堂的各种偶发因素,贵在控制,力戒愤怒,避免矛盾的激化。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做好应变的前提,课上调控是保持平稳心态的有效手段,灵活多变的应变能力是正确处理突发事件的活化剂。

教育理论要点

一、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原则

1、爱憎不行于色,坚持“冷处理”原则

2、以心交之于心,坚持“爱心感化”原则

3、摆脱定势思维,坚持“客观、公平、民主”原则

4、调动内驱动力,坚持“因势利导”原则

二、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方法

1、“多用情,少用气”——爱心感化法

2、“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淡化处理法

3、“当断则断,不受其乱”——趁热加工法

4、“顺水推舟,以退为进”——因势利导法

5、“妙语连珠,教育无痕”——幽默法

6、“对症下药,药到病除”——针对法

7、“停下脚步,重调步伐”——停顿休整法

 

18、学生在课堂上睡觉

老师正讲得兴味盎然、神采飞扬,发现后排一个平时极调皮的学生睡着了。他的上身还保持着直立,跟随头部有节奏地晃动着。为了不惊扰其他同学,老师立刻把眼光移开,不动声色地继续讲课,一边讲一边走进他的身旁,在他的肩上轻轻地拍了一下。他立刻从睡梦中惊醒,老师顺势把他的书翻过一页,指到自己讲的地方,让他跟上来。下课后,老师把这位同学叫出来。

同学低着头等待老师的批评。谁知老师说:“XX同学,上节课本来是你学习的大好时间,能学到很多知识,但因为我讲得不好,竟让你睡着了,老师很失败。”他惊奇地望着老师,显然觉得很意外,脸红了。

老师接着又说:“是你提醒了我,上课要有所创新,要把课上成你们喜欢的、感兴趣的课,老师一定会努力的!”这名同学抬起头,连忙打断老师的话:“不,老师,不是您的错,是我错了,都怪我不好,请你原谅我。从今天开始,我一定努力学习。”

结合案例说一说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怎么办?

 

参考答案

答:本案例中老师对待学生上课睡觉采用的方法,可谓匠心独运,教育成功,效果很好。

对待学生上课睡觉的问题,老师要冷静的分析其原因,而不能一味地责怪学生,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千万不要把学生叫起来大批特批,,那样智慧造成学生的抵抗情绪。学生在课堂上睡觉很可能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原因,因为一个充满新意和激情的课堂是很难让人睡着的。

对待学生上课睡觉,首先要客观分析原因,其次采取相应措施:①用活动法提高学生兴奋性②采用缓和的方法让学生减少课堂睡觉时间。

 

19“打板子”与“摸脑瓜”

在美国某学校,有这样两位女孩:一个叫麦克穆林,一个叫伊丽莎白。在一次考试中,麦克穆林抄袭了伊丽莎白递过来的答案,被老师发现了。她们承认错误后,老师拿起一个松木板子,要对她们进行惩罚。老师叫她们各自趴在中间隔着一张大办公桌的两把椅子的椅背上,不许互相看。的一声,惩罚开始了。麦克穆林觉得是伊丽莎白在替自己挨揍,她流着眼泪哀求老师不要打伊丽莎白而应该打自己。但紧接着又是的一声,似乎每板子都打在伊丽莎白背上,麦克穆林再三哀求也无济于事。但在伊丽莎白听来,板子却是一下一下打在麦克穆林身上。过了一会儿,她们几乎同时抬起头来,看到老师在加了垫子的木椅上重重地了一下,这才恍然大悟。

北京景山学校有一位小学老师,上课后过了20分钟,孩子们累了,老师叫孩子们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谁趴得最好,老师就摸一下谁的脑瓜儿。每个孩子都觉得老师只摸一下自己的脑瓜儿,似乎只有自己独享老师的爱抚,其实老师在每个孩子头上都摸了一下——这个秘密孩子们是不知道的。

1、在上述案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2、说出批评与表扬的几条原则?

参考答案

答:两位老师都成功地运用了儿童心理学。

1、犯了错误的学生,一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看到别人代己受罚会更加懊悔。“心”惩比“体”罚更能令学生悔过!每人都夸等于没夸,只夸一两人,大多数灰心激不起上进心。艺术地运用赏罚规则,达到教育目的,真可谓匠心独运。

2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正确运用好批评与表扬,会在教育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批评的原则:其一要关注情绪变化,防止过激行为;其二要关注改正错误的情况,防止坐失良机;其三教师要注意安抚技巧,消除感情隔膜。批评的方法:①暗示引导 谈心 说理 ⑤自纠。

表扬的原则:其一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其二要善于挖掘学生不明显的优点加以赞扬;其三最少期望时赞扬学生;其四赞扬行动和品性而非本人。其五微笑也是一种赞扬。

 

20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摘自《班主任专业成长》)

    英国著名科学家迈克劳德小学时非常淘气,有一次他竟然把校长心爱的狗给杀了。在这种尴尬的情况下,校长以宽阔的心胸宽容了他,同时机智地利用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校长罚迈克劳德干两件事,一是画一张狗的骨骼结构图;二是画一张狗的血液循环图。正是在校长的的处罚下,激发了小迈克劳德对生物学的兴趣,导致了他日后发现胰岛素可以治疗糖尿病,因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著名化学家瓦拉赫在读中学时,几乎门门功课不及格。当时学校老师普遍认为,这样的学生将来必定一事无成。唯独一位化学老师发现瓦拉赫做化学实验非常细心,具备研究化学的素质。在这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瓦拉赫的研究天赋得以显现,并最终成为获得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

参考答案

答: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只要提供适当的条件,几乎每个人都能学会一个人在世界上所能学会的东西。我国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在你的皮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任何一只“丑小鸭”在不远的将来都有可能成为一只“白天鹅”。教育的共性要求与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几千年教育的“死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用一双慧眼在最大程度上去了解每一位学生,知道他们的长处,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教育措施,更好地去测量评价他们,因材施教。让他们最大程度地发挥潜能,走向成功。

教育学是一门科学,而教育学的具体运用却是一门艺术。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教师应该研究教育工作的理论与原则,更要研究教育工作的艺术与方法。

教育是科学同时又是艺术,所谓教育是科学指的是教育的内容是科学的,态度是严谨的;所谓教育是艺术,说的是教育的方法、途径、策略是多变的、因人而异的,像艺术一样变幻无穷。

 

21、“不同名数不可相加”

“不同名数不可相加”,本来是数学中的一条法则。可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位教数学的班主任在强调不同名数不可相加这一法则时,用反问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说:“一头牛和一匹马能相加吗?”一名学生脱口而出:“能,等于两头畜牲。”教师勃然大怒,他喝令这名学生站起来,厉声训斥道:“你妈和你爸相加能等于两只动物吗?”学生顿时冲出教室,全班同学一片哗然。

    1、怎样化解课堂冲突?

  2、说说教师的语言艺术!

    参考答案

答:教师的教育言行失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必然激发课堂冲突,致使局面僵化,带来不好弥补的损失。

1、由于学生处于青春期这一特殊心理年龄阶段,其身心变化造成自主意识增强、情绪

不稳定、自控能力较差和强烈的逆反心理,加之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的高强度压力、自身心理素质等问题,教学过程中师生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客观存在。面对课堂冲突,教师要理性对待,巧妙解决。课堂冲突的原因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教师的教育行为失当,一方面是学生杜承认、对与之发生冲突的教师、家长普遍抱有偏见,主要以逆反心理的形式呈现。

师生冲突一旦发生,对于冲突的走向,教师是事态演变的主导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教师的言行“出格”会直接导致师生间一般性冲突的激化。教师必须要将之控制在一般性冲突的范围内,尽可能地避免对抗性冲突的发生,关键在于教师要控制住自己的“火气”,规范、调控好自己的言行,务必使言行符合自己的角色特征。而这恰恰要求教师具备现代学生观、良好的人格修养和较高的教育技巧。

2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信息工具,它有声的再现人的思想和智慧。教师的教学语言是自身整体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体现教学功能的渠道之一,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高低的重要因素,是构成教师威望与声誉的必要条件。教师的语言要做到: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逻辑性、趣味性和鼓励性,还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化、立体化。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驾驭教学语言的高超技能和如春风化雨的育人语言技能。

 

22、伤害事故

在各类学校意外事故中,体育课上发生的事故要占去相当大的比例,国外有的专家统计,体育课发生的事故要占去全部学校事故的30--40%。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系因体育活动性质所定。体育作为一种激烈、对抗性强、极具竞争色彩的竞技活动,难免会出现种种意外。在中小学体育课上,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导致学生不幸受伤,请看下面几个例子:

70年代中期,加拿大某省一中学的体育课上,教师让学生在体操房里自由活动,自己则在一旁填写学生成绩卡。几个学生于是拿来了垫子、跳箱和跳板,开始练习跳箱运动。练习中一学生在做腾空翻越跳箱动作时,不幸人越过了垫子,头部先落在地板上,造成头部神经系统严重损伤,后经医院抢救脱险,但该学生已终身瘫痪。事后,法官以活动设施不当和没有尽到有效管理为由,判定体育教师的行为构成失职,最后由学校投保的保险公司支付了近90万元的巨额赔偿费用。

日本某中学上体育课,教师组织学生踢足球,一学生守门员在扑球时不幸头部重重地撞到了球门柱上,当即昏迷不醒,送医院后不治身亡。家长要追究学校的责任,法院裁决学校没有过错,事故纯属意外,由社会保险基金会按意外事件给予了补偿。

上海郊区某中学前几年一学生在体育课上跑步时不幸身亡,法医事后验定该学生患先天性心脏玻家长认为学校必须为该生之死负责,法院经调查后认为,该生家长没有按规定向学校报告孩子的病情,学校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在体育课上跑步,属正当的教学活动,故学校对此事故不负责任。

江苏莱县一小学四年级的一次体育课上,教师在32距离内用板凳设四道障碍,要求学生往返跑一次。该班一学生在返回跨越第二道障碍时因左腿磕碰板凳摔伤,不得已住院手术治疗。学生家长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经调查认定,该小学在体育课上违反了体育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活动强度和难度均超过四年级学生的承受能力,故判决校方支付全部医疗费用及其他费用。  

1、体育课上伤害事故的原因有哪些?

    2上体育课时教师应必须做好哪些工作以防止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参考答案

答:1第一,活动要求不规范,教学内容超过了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第二,体育活动设施不当,或教师没有尽到有效管理的责任。第三,纯属意外的原因。第四,学生自身的健康原因。当然,体育课上发生事故的原因还远远不止这些,有些事故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如既有设施不当的原因,也有学生本人违反活动规则或上课纪律,再加上教师的一时疏忽等原因,结果酿成不幸,并且也为日后的处理带来难度。

21)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符,切不可超出教学大纲的规定和要求;(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给予正确指导,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动作和要领,切勿操之过急,急于求成;(3)体育课大的设施、器材和设备一定要符合规范和安全标准,腐朽的设施要拆除,陈旧老化的设施要及时维修,活动器材要安放得当;(4)鉴于体育课较易发生意外的事实,体育教师必须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教师本人不仅要在场,而且要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活动安排在自己的视野之内,以便随时排除事故的隐患;

 

23、陶行知的教育智慧

陶行知在校园里散步,发现有两名男生在打架,一个高个子手里拿着个尖石子,正准备向另一个同学砸去。陶行知急忙吆喝了一声,那“高个子”停手了。陶行知便问:“为什么打架?”“他欺负女同学!”高个子回答说。“那么,今天,是谁先打人的?”“我!”高个子说。“那好,你明天上午上学前到我办公室来一趟!”第二天,陶行知到办公室的时候,那个“高个子”正等着。陶行知笑笑说:“你过来,我奖你一块糖。奖你很讲信用。我问你,为什么要打人?”,“他欺负女生!”,“好!我再奖励你一块糖,奖你有正义感。我也有同感,不过对待敌人应该狠狠打击。但是......”,“老师,我错了。我打的是同学,不是敌人,以后,我再也不这样对待同学了。”“那好,第三块糖奖你知错就改。”

1、请评价陶行知此举的教育内涵?
  2、说一个处理学生打架的实例?

 

答案要点

1、①全面了解情况,特别是了解学生产生过失行为的动机;②延迟教育,留给学生反思自己行为的时间和空间;③循循善诱,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他最能接受的方式(赏识)施教。

教育的目的不是惩罚学生,而是通过恰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和帮助。教育学生,没有一成不变的作法,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才能取得满意的教育效果。变通惩罚,才能真正的对症下药。

2、略

 

24、不交作业

数学老师反映班上有一个姓赵的同学不知何故连续3天不交数学作业。作为班主任的我把赵某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不交数学作业?"他低头不语。给他讲学习的意义,做作业的重要性……他还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我火了,上课时大发雷霆,责令赵某:必须当天把所缺作业补齐。否则……。我原以为这最后通牒一定会起作用,谁知,第二天小赵不但没有把作业补上,反而不进教室上课了。这下我没辙了,可是若让他开了先例,再有效仿的,那以后教学还怎么进行?

   1、请分析小赵同学不交作业的可能原因,评价老师的做法?

   2、对不交作业的学生该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答:1一是学习习惯差。有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不严格要求,从小学、初中就养成不交作业的毛病。二是基础知识差。每个班都有一批基础知识比较差的同学。这批学生,上课听不懂,作业稍难做不来,问其他同学又碍于面子。三是作业时间紧。学生普遍面临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白天的时间基本上都用于上课了,做作业的时间只能挤在午休和晚自习。四是偏科现象。对不喜欢的学科,既不愿意听,也不愿意练。五是作业布置不合理。比如作业的难度太大、前后作业间隔短、作业上交时间太紧凑等问题,都可能会引起学生不交作业的现象。六是作业批改不认真。这也是导致学生不交作业的原因之一,有些老师批材料题和问答题,全篇只有钩或叉,或钩上一点,没有一点等第和评语。

2、策略一耐心疏导:①明确做练习的目的②改变观念,端正态度;策略二:耐心辅导(作业有困难的学生尽量全批全改);策略三:作业分层(因材施教);策略四:制度保障

(对学生平时听课、回答问题、交作业等纳入考核,记入期末考试成绩中。特别是作业上交情况,定期讲评);策略五:合理安间和作业量;策略六:认真批改;策略七:选好课代表。

 

25、篮球赛

学校举行篮球联赛,我班有绝对的实力取胜,全班同学都很兴奋。可决赛时,由于队员们轻敌、对手实力也确实很强,所以我班比分落后,学生情绪有点焦躁;中场休息时,我班啦啦队的助兴表演又遭到对方的无故起哄,虽然同学们都很生气,但是当对方的啦啦队上场时,我班学生还是报以热烈的掌声。同时代以更用力的为场上队员加油,场上的队员也在奋力地拚抢,力争缩小与对手的差距,可是结果还是输了。看着同学们泪流满面,默默无声地坐在地上,没有互相埋怨,牵着手向教室走。我心里很难受,也很感动。

    1、怎样看待全班同学在这次比赛中的表现?

  2、体育竞赛对班集体建设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答:1、首先同学们在比赛中表现出了极强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而这两点正是一个优秀班级所应有的良好品质。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的道德品质是个人道德品质的源泉。”搞好班级工作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活动中,通过不断增强班级集体荣誉感,共同营造的相互勉励、共同提高的氛围和协作精神、竞争取胜精神而形成的健康向上的良好风貌,是他们健康成长、发展的重要条件。其次同学们所表现出上场下团结一致争取胜利场、败不馁的精神和遭遇挫折时的健康心理值得充分肯定和赞扬,同时对对方的不文明行为的态度,也说明班级具有良好的班风,和谐的人际关系。

2、体育竞赛不仅能锻炼学生健康体魄而且能健全学生人格,是促进班集体建设的最有力措施。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体育竞赛在班级建设中的教育功能,体育教学和体育竞赛对班级建设的一致性,要主动地将体育竞赛与体育教学服务于班级建设。特别是集体性的运动项目需要同伴的配合,通过队友的配合,学会与人相处的艺术,学会奉献爱心,学会公平竞争,学会宽容,学会忍耐,遵守规则,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透过体育竞赛可以看到人在赛场的拼搏进取。看到人类对健康、欢乐、美丽、勇敢、公正、友谊、和平、爱国、进步的向往。由此可见,体育竞赛活动就是服务于班级建设,促进班风学风的形成和巩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对形成良好班集体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6反差  

    北京景山学校组织师生观看《刘胡兰》电影,当片中出现刘胡兰英勇就义的场景时,许多老师都激动地留下了眼泪,可是有许多学生竟然鼓起了掌,并且还发出笑声。事后老师们十分气氛,纷纷议论,现在的孩子们真不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我们应当怎样教育他们。

    时隔不久,中国足球队在一次很重要的世界杯预选赛中失利,失去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机会。第二天上早自习,许多班级的学生甚至一些女同学又是拍桌子又是踢凳子,替中国队惋惜的同时,表现出十分强烈的情感。

1、从上述案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2、说一说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答案

答:案例中反映的其实是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差的问题,同时也反映出两种德育观,即规范化德育观和主体性德育观。

1、学校实施德育必须回归学生生活实际。传统德育实效性差的最大原因是人为地将德育从生活实际中剥离出来,使得我们对德育的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让学校德育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王国中走出来,回归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中去。应该关注和指导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和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新生活,并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享用新生活;关注和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关注和指导学生的交往生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2学校德育大体上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规范化的德育模式,—种是主体性德育模式。规范化德育要求学生无条件地认同、服从既定的道德规范与价值取向,无条件地接受既定的道德教育过程,不允许学生对学校传授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产生怀疑。学校德育的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顺从,在家里是“遵父母言的好孩子”,在学校是“听老师话的好学生”。所以在德育实践中,长期以来,老师是说一不二的道德权威,神圣不可侵犯,德育的主要办法就是灌输与训导。

主体性德育倡导培养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把学生看作是具有独立人格、自主意志与选择愿望的主体,而不是道德的容器;把教师看作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顾问,而不是说一不二的道德法官;把德育看作是对学生的指导,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训导。它认为学校德育的基本职能是指导学生在对各种道德价值观念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自主地选择或拒斥一定的道德价值,建构自己道德生活的意义,发展道德自主行为能力。如果说,规范化德育要求的是“教会顺从”,那么,主体性德育追求的是“教会选择”;如果说规范化德育的结果是教师、成人替学生作主,那么,主体性德育的结果是在教师和成人的帮助下,学生自己作主,自主建构。只有回归学生生活实际的德育,把高大空的说教拉回到小近实真实情景,倡导主体性德育模式,才能有效解决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7“做好事”的故事

    李老师一次到剧院看戏,当时她的座位靠后又比较偏,开演前的几分钟一位小学生跑到她的面前,非常有礼貌地说,阿姨你的年岁比较大,我的座位很好,又靠前又在中间位子,我们调换一下吧!在孩子的再三恳求下,她们调换了座位。正当李老师沉浸在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无限遐想中,开演的铃声响了,这时调换座位的那名小学生又跑来了,用很快的语速说:阿姨你最好给我写一封表扬信,这样我就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了,因为这学期评三好学生我还差一朵小红花。

     1、故事中反映学校德育存在什么样的突出问题?

     2、应该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

   

参考答案

答:“小红花”和“小红旗”是许多学校进行德育的手段和方法,然而缺乏实践的形式化的德育必然带来案例中的“做好事要表扬信”的场景。德育的形式主义使德育呈反面作用。长期以来,学校一直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德育也就成为了一种形式,或者是一种标志。在这样的形式下进行的德育活动。往往会使中小学生心目中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教师又在应付检查做样子了!这样,学生非但没有得到促进,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弄虚作假,严重一点就是,不但起不到正面的教育作用,反而教会了学生的造假。

1德育的形式化必然带来德育的低效甚至是学生道德品质的扭曲。德育的形式化主要表现为普遍利用虚拟道德教育情境进行道德教育,而不能引发学生真实的道德冲突,并没有使道德要求内化为学生的真正的道德需求。德育形式化缺乏主体间的交流、对话和关怀,缺乏真实的道德体验。思想道德教育的呈现方式应该是道德实践,道德认识在实践中深化,道德行为在实践中习得,道德习惯在实践中养成,道德价值观在实践中确立。

2“行是知之始,行亦是知之成,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不管多么美好的愿望,多么高深的理论,多么巧妙的办法,都不能代替学生的真实体验,不仅仅是情感方面的,也包括认知的、道德的、交际的和自我评价的体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德育工作的必由之路,舍此别无他法。

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使教育成为学生的自我需求,才能使我们社会的道德要求真正内化为学生的内在道德素质。让学生在广泛参与道德实践活动中学会自我定位,自我调控,自我创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逐步成为集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于一体的完整的人。

 

28成功解决学生冲突事件
  一天中午,六年级的一批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战况“激烈。”学生Z和学生C从赛场中冲了出来,两人拳脚相加,气势凶猛,我见这阵势,就停在十几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着他俩。大概Z同学也看到了我的神态,就慢慢地停止了他愤怒的“咆哮”。待他俩过来,我默默地看着他俩刚才的动作,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于是我开始说话:“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象恨不得把对方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赛呀?”俩位同学把头埋得更低了,红着脸说“不要”。我看火候已到,就问他们:“打球时碰撞、发生吃亏便宜的事是很正常的,不至于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风度,更在同学们面前丢尽面子!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呢,还是我来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自己处理。”于是我让他们商量处理的办法,商量好了再向我汇报。五分钟后,他俩握手言归于好。整个事情的处理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

请你分析一下这位老师成功处理冲突事件的做法。

 

参考答案

答:这起学生冲突事件处理效果比较好的做法就在于:1、解决问题的速度快;2、学生认识自身行为的深刻程度较好;3、把矛盾交给矛盾发生的主体双方自己解决,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以往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总是先问谁先出手,以辩出个谁对谁错来,孰不知这样一来,教师自身在不知不觉中被套进了冲突的漩涡,学生相互推诿责任,相互指责,不从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角度去考虑,因此问来问去,问不出个所以然,事情往往还会越搞越复杂,既影响教师的教育威望又牵扯了教师很多的精力。解铃还需系铃人,由于生活、学习在一起,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关键在于教育学生如何面对矛盾,如何处理矛盾,如何避免矛盾的发生。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事件中的角色不是一个仲裁者,而应该是一个指导者,让他们自己去面对矛盾,观对由此带来的后果,反省自己在事件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冲突的发生。
   

29、课堂中的吵闹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

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

答: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学生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学生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

 

30、“等级”组

在语文课上,老师按学生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动“对号入座”,如C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不少学生高兴地说:“我的作文在小学里就经常不及格,今天老师给我打了100芬,我觉得学好作文还是有希望的!“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级、A级组进军。

上述案例中,老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参考答案

答:在上述案例中,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

原因是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新课程提出的发展性评价的内涵。首先,老师的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突出了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其次,体现了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重视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性发展的建构作用。第三,体现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第四,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老师潜移默化地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31、一堂活动课

在一堂题为“消费者权益调查”的活动课中,上海尚文中学的老师让七八位学生事前自由组合,自选合适的课题,然后自行设计实施方案,最后通力写出调查报告。结题会上,学生们根据各自的爱好与特长,学生们根据各自的爱好与特长,对自己参与探究实践的课题进行了充分展示个性的总结。在各小组的发言中,学生们扮演着活动中承担的不同角色:善于归纳总结的做新闻发言人,有亲和力的做形象大使,英语好的则当翻译,而稍稍羞怯的,则扮演小秘书兼摄像的角色。同学们应用多媒体手段,绘声绘色地描述着自己在调查中的经历和体验。同学们的共同感受是,尽管调查中难免一次次地遭拒,尽管胆怯和稚嫩使自己经常词不达意,但毕竟是勇敢地迈出了走向社会,接触实践的第一步,体验到了克服困难后的快乐。

请根据以上案例谈谈你的感想。

参考答案

答:探究性学习关注的三个目标:1、经历探究过程。2、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培养创新精神。3、积累知识和方法、培养实践能力。此案例是一节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课。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关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旨在构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过去传统的教育,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承,而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的培养,以至于许多学生能够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调动思维、感觉、行动的积极参与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问题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现代学习方式强调必须创设一种环境,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感悟和体验,进而上升到智慧,逐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能力。

 

32、两种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在教学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教师列举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

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

第一种是传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接受者的位置上,教师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这样做,学生将整天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的学习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被消蚀,思维和想象力被扼杀,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被摧残,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导致学生主体性缺失。第二种是探究发现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的位置上,教师将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地探究学习。这样做,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促进了素质的提高。

 

33、成长记录袋

在校长室,记者提出见识下一实验班学生的成绩单,孙坚力校长满足了记者的要求,拿出了该校学生的“八宝袋”——“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是一种由学校统一制作的、可以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材料袋。袋内可以装学生的操行成绩单、期末考试试卷、平时考查成绩最高的试卷、最好的作文或周记、最满意的写字作业或英语口语录音、美术作业或创作画、小论文、小制作或其他获奖材料,甚至是学生自己、家长、教师认为可以反映学生素质提高的有关材料。案例11:简而言之,成长记录袋就是学生一个学期的大“成绩单”。它在年初发给学生,由学生自己保存,并整理本学年的有关材料,下学年初交给老师保存。这样,每位学生结业时就有五六袋足以证明自己的素质材料了

1、“成长记录袋评价法”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

2、在当前你认为是否可行?

参考答案

答:优点:成长记录袋评价法重视学生发展的全过程,能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

1、能够提供相对真实的信息和证据;

2、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评价材料;

3、能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的评价学生;

4、能够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具有个性和针对性;

5、能够使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长与进步;

6、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7、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不足:1、容易走形式、走过场

2、内容太多,不好选择,不好整理、分析

3、主观心太强,很难达到客观、真实

4、很难保持公平、公正、容易走后门

5、不适于大班额评价用

6、工作量太大,教师负担过重

7、如果各科都建,学生也会觉得烦。

2在当前不适合大面积推广使用,应因地因校因时制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09--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全真模拟试题和答案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经典试题100例(81—110)
2016年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内附答案)
2016年山东省事业编单位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类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2年北京市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