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镇往事】百年馍坊 『九妮』

图:姚家馍坊创始人,太祖奶模拟塑像

百年馍坊

作者:九妮

大清乾隆年间,南阳府唐县源潭街西市囗,有一家馍坊,自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腊月开张,一直到1949年解放后关门,总共经营了188年。这家百年老店,就是源潭人熟知的姚家馍坊。

馍坊开张初期,还算不上坊,只是在石櫈上放个馍篓,一天卖几十个馍,典型的小本生意。馍坊创始人是我太祖奶,一个争刚要强、顶天立地的女神。

我们祖上不是源潭本地人,原籍在豫北一个叫姚家园的地方,那里靠近黄河。大清乾隆二十六年七月八日,黄河溃堤,巨浪翻滚,啸声滔天,水深丈许,洛阳、修武、巩义、沁阳等县被洪水悉数淹没,水消后人畜尸横遍野。为求活命,太祖宗德公携家人一路向南乞讨,途中偶感风寒,饥寒交迫下,重病不治,撒手人间。留下太祖奶带两个幼子继续向南,最后在马湾北河边落下脚跟。清朝时的马湾,村名叫青龙湾,和源潭街一河之隔,往返有船渡。

初到青龙湾,人生地不熟,太祖奶母子三人无依无靠,生活十分艰苦。乾隆年间实行的保甲制,因连年佂战,地广人稀,有外来人口落户自然是巴不得的好事,因为大量土地需要人力耕种,遇有战争则需要佂兵,当时移民比较受欢迎,不用送礼,还有奖励。见有人来落户,保长就赶快安排先住下来,保里有不少空闲房子无人居住。太祖奶时年28岁,长子继文十岁,次子继武七岁。

青龙湾有码头,航运发达,是豫西南商业重地,南来北往的商人多。太祖奶看准了卖馍生意,盘算着亏不了本。人总是要吃馍的,特别是船上人,往汉口运货,水路往返得几天,馍是必备的干粮。北河岸边张家是青龙湾大户,张家大院后边皂角树下有个大碾盘,村民碾米磨面都可以用。太祖奶买来小麦,和继文一起靠人力推磨磨面。继武小,馍蒸好后就有继武去集市卖馍。

姚家蒸的馍,面细馍白,个头大。一开张,生意好的不得了。次年的一天,继武卖馍回来,交账时发现少个馍钱,太祖奶厉声问:″是不是偷吃嘴了″?

继武说:″没有偷吃″。

人穷志短,家法过严,太祖奶抬手就打。边打边问:″馍卖了,忘了收钱啦″?

继武眼泪巴巴的回答:"没有忘,都收钱了″。

太祖奶越问越气,破口大骂:″小小年纪,偷吃嘴还敢撒谎,要你做甚″!可怜的继武,被亲妈活活打死。人死了,太祖奶余怒未消,骂了一声"去你妈嘞个逼吧″!拿起馍篓扔到院子里。那馍篓圆圆的,被太祖奶这使劲一摔,咕咕噜噜在院里打了个旋,从馍篓里滚出一个馍来。原来呀,蒸好的热馍,沾到馍篓底了,继武卖馍时没有发现,以为卖完了,就回来啦。馍找到了,太祖奶这才知道冤枉了小儿,后悔也来不及了,抱起继武的尸首哭得天昏地暗。继武死了,剩下继文和太祖奶相依为命,日子更艰难了。

继文十八岁那年,有媒人来提亲,女孩是源潭祥和烟行大老板陆铭轩的外甥女颜瑾。这桩亲事,是姚家高攀了,太祖奶满口答应。这个家,太需要劳动力了,更需要靠山。

白手起家,母子俩苦撑八年,这个时候家里已不像刚来时那么寒酸。太祖奶已经有些积蓄,在青龙湾北河岸边建起了三间瓦房,有了属于自己的穷窝,又置办了两盘小磨,买了头毛驴。有牲口套磨,人就不用太辛苦了。

继文婚后,颜氏为姚家生了三个男丁,老大起名广金,老二广银,老三广财。三个孙辈长大后,太祖奶已年老体衰,退居二线。生意上,老二广银在青龙湾独立经营磨坊,除供应自家蒸馍用面的同时,对外加工。老大广金继续在源潭街西市口经营馍坊,买下临街两间门面房,以卖馍为主,兼卖饭。老三广财在源潭街西市口开起了酒坊,以卖甜酒为主,兼经营黄酒、白酒。

图: 2018年清明节,马湾北岗洪山庙姚家祖坟立碑。

太祖奶去世后,三个孙辈生意都已发展壮大,财大气粗的三兄弟,在青龙湾洪山庙岗上,用十二贯钱,买下大地主冯家两亩荒地做坟地,并立下契约,两亩坟地包括树木归姚家,万世拥有。

【注】据《唐河县志》、《源潭镇志》、《马湾村志》、马湾《张氏祖谱》、《赵氏祖谱》、《姚氏家谱》记载,马湾在历史上曾用村名大河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青龙镇(清朝雍正)、青龙湾(清朝康熙)、青泥保(清朝嘉庆)、马家湾(清朝咸丰)、马湾(民国)。

人无外财不富,马不吃夜草不肥。姚家馍坊,历经大清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七个皇帝,并贯穿了整个中华民国战乱时期,持续经营188年,仍没有发大财,只是能够养家糊口,几代人兢兢业业,起早贪黑,不敢松懈,才置办了二十亩薄田,几出宅院。

到我爷这一代,馍坊由俺这一门接手经营。有关清代姚家馍坊的故事,由于历史久远,剧情比较模糊。民国后期的往事,脉络清晰,记忆忧新。主要是我奶在世时,常给我妈讲起家族的事情。

我爷大名姚志和,生于大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只所以让他接管馍坊,是因为他是中门的老大,祖业的继承者。旧社会,祖业传男不传女,讲究有掌门在,不传次门。我奶是街东边安庄保的宋家大小姐,裹着三寸金莲小脚,走路一扭一扭,却是十分勤劳,心地善良。爷奶育有四男两女,我父亲姚文秀排行老大。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此事古难全。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马湾的万保长带几个家丁,背着几杆长枪来到姚家大院,万保长拿着公文告示,跟我爷说:"姚掌柜,县衙公文已到,你家四个儿子,今年得抽出一丁当兵,你准备一下"。按当时的社会制度,三丁抽一,五丁抽二。我爷不敢怠慢保长,连连应允。晚上,一家人开会,我爷说:″今年保里抽丁,咱家得出一个壮丁。文秀是长子,将来馍坊得靠他经营,这当兵的事,就叫老二去吧″。我二叔群山,天生胆小,一听见叫他去当壮丁,吓得两腿筛糠,当时尿了一裤裆。当兵可不是闹着玩的,要遇上打仗,死哩多,活着回来的少。我奶正要劝说,只见我二叔两腿一软,瘫坐在地上,嘴里说着″不去,不去,不去″,头一伸,钻到床底下再也喊不出来。我奶恼了,拿个棍子往床下捣,不管咋弄,二叔就是巩到床底下不出来。爷奶没办法,只好说:″二娃,你出来吧,不让你去了″。

二叔在床底下回应说:"叫我哥说,他说不让我去,我才出来″。我父亲是老大,言而有信,几个弟弟妹妹都听他的,只好说:″群山,你出来吧,不让你去当兵啦″。

四个娃,就文秀最治家,勤快还懂事,爷奶不舍得让我父亲去当兵,万一打仗回不来,这个家可就塌了。等我二叔从床下爬出来,我奶说:"老三,你听妈的话,你大哥得卖馍,你二哥孬稀胆。这当兵的事,还是你去吧,妈就指望你了″。三叔名叫保山,聪明伶俐,听奶这一说,笑着满口答应,说:″妈,我去就我去,当几年兵出去见见世面,有啥怕哩,吃兵粮还美呢″。三叔这一答应,爷奶开心的笑了。

半月后,万保长带着人来姚家大院抓丁,我爷说:"保山,万保长来了,跟他一路走吧″。三叔早看见了,说,我去趟厕所。转过墙角,沿大路沟一遛烟跑了。我爷奶追到北河边,哪里追得上,眼看着我三叔钻进芭茅滩,没了踪影。

过去的人讲信用,答应交壮丁这天,必须得交,否则,大牢伺候。看收不了场,我父亲说:″伯,妈,还是我去当兵吧,弟弟们还小,让他们在家帮你们干活也一样″。我父亲当兵走了,我爷奶哭成了泪人,骂道,"这两小兔娃子,搁一堆也不顶我文秀娃啊……″。

图: 1942年河南灾民剥树皮吃

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是个多事之秋。源潭街鱼市口,一小队日本兵骑着东洋战马下乡扫荡,经过源潭街一路往东,有个小鬼子掉队落了单,在姚家馍坊门前东张西望。馍坊和鱼市口只有十步之遥,马湾杀猪匠赵天才,源潭街杀猪匠罗西铭正在卖肉,两人一商量,趁机将这个日本兵杀了。缴获了一匹战马,一杆长枪,索性把衣服也扒了,把尸体扔到西河里。我小叔年轻,胆子大,馍也不卖了,跟着人群看热闹。地上流了一滩血,赵天才抓了一把猪毛往血地上一撒,踩上几脚,伪装成猪血,收起肉摊就遛之大吉。事发突然,街上的商人半天才回过神来,怕日本人回来报复,纷纷关门闭户,躲避灾祸。

我父亲当兵走了十来年,是死是活没有消息。三叔怕当兵吓跑后,了无音信。四个娃,家里就剩我二叔和小叔了,杀日本人的事,万一走漏了风声,鬼子来报复,这可咋整。为了安全起间,爷奶想了个万全之策,找马湾张四少,求老张家帮忙。张家知道了原委,四少爷修书一封,让我小叔连夜赶往省城开封,去投奔张毓孟了。张姚两家是马湾的老邻居,张毓孟在国军队伍里官至少将师长,武汉黄埔军校毕业,名气大。要说张毓孟这个人,对家乡人特别好,见老家人来投奔自己,很高兴,就让我小叔担任四姨太的贴身警卫,四姨太娘家是唐河湖阳人,那年我小叔19岁。这一去,就是六年,开封离家近,期间也有回来。2017年我组织编写《马湾村志》时,才查到相关资料,张毓孟是军统郑州组长,戴笠的亲信,陈毅的同学,中共地下党员,中共元老恽代英的学生。1949年,张毓孟携大夫人和两个女儿飞往台湾。军统大清洗时,被毛人风秘密关押在台湾桃园县监狱,当年抓的国军将领上百人,1952年被蒋介石下令灭口。

馍还得继续卖,那是生存之本。我两个姑在家磨面,我爷奶和我二叔出摊卖馍。自从上次抓壮丁,我三叔吓跑后,他私下哩在源潭街商行万福增家当伙计,后随船队去汉口卖盐,不料遇上土匪,一担盐被抢走。货丢了,用啥赔人家?三叔不敢回河南,就在老河口给人撑船,这一干就是十年。1942年夏天,马湾的鹰船队沿河南下,在湖北凑巧遇上我三叔,才给家里稍了个口信。三叔回来后,在马湾渡口干起了撑船营生。

这年秋季,郏县、禹县遭受百年不遇洪灾,难民纷纷涌入源潭。源潭街西寨墙上,一排排衣衫缕滥的女孩,头上插着稻草,等待买主。我奶扭着小脚,从北头看到南头,再从南头看到北头,她想买一个喜欢的,给我三叔当媳妇。我奶的选儿媳标准奇特,她不要人彩的,长得好看不顶吃,也不顶穿,自古红颜薄命,易生是非。姚家是生意人,要选身体结实些的,能吃苦,能做家务,能干农活的。过日子嘛,脸蛋儿看得过去就行了。走了几个来回,我奶停了下来,上前问一个跪着的女孩:"妞,你今年多大″?那女孩蓬头垢面,脸色焦黄,头上插着根稻草晃动着。她抬起头,目光呆滞,眼仁倒也清澈。姑娘干裂的小嘴动了几动,可能饿的了,试图回话,却发不出声。姑娘身后站一个中年男子,骨瘦如柴,上前凑腔道:″这是俺妞,今年十六,大嫂,你要不嫌气,领回去吧,让妞逃个活命″。

我奶左右端祥一番,让姑娘站起来走几步,心想,只要腿脚没毛病,就领回去。姑娘已经两天没吃饭了,饿里头晕,总算等到个好心人,心想这下该有人管饭了,脱口说道:″妈,我饿″!声音有些沙哑,稚气未脱的"妈″字也喊得急了点,却直戳我奶心中最柔弱的地方。我奶一辈子见不得可怜人,眼泪哗就流了下来,连声应道:″妞,快起来,走,跟妈回家……″。

父女俩随我奶来到馍坊,下了两碗面条,让他爷俩饱餐一顿。两个热腾腾的白馒吃下肚,姑娘脸色红润许多。一个下午,东问西扯,最终条件谈妥,姚家以四百斤粗粮,三百斤小米的代价,救助女方家人度过灾荒之年。这个姑娘从此成了姚家媳妇,她就是我后来的三婶张书田,河南郏县人,婚后育三子一女。

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日本侵略军已攻占中国的半壁江山,源潭小地方,不是战略方向,因此相对来说还算平安。秋季的一天傍晚,馍坊准备打烊,一个老汉走过来,问我奶:"东家,我是南阳人,家里遇上了迈不过去的坎,我一个小妮今年十八,想找个好人家,能不能帮忙问问……″。我奶那些天正寻思着,有合适的头儿给我二叔娶个媳妇,如今好事送上门来,正是瞌睡遇上枕头,一拍即合。那老汉不要粮食,说家远拿着沉,要现大洋。我奶心想,要粮食,家里现成的,要现大洋也不难,就去街坊几个商行临时转借了六块大洋。

老汉接过大洋,捏在手上,用足气一个一个吹,然后放耳朵上听回音,确认真银无误,把姑娘叫过来,对我奶千恩万谢,临走说:"亲家,天阴哩水碗一样,弄不好要下雨,我得先回了,过几天我再来看妞″。

回家喝罢汤,买来的这个丫头一句话也不说,呆呆的坐那大半天,我奶问她话,也不回答,问的多了,这丫头突然哇的一声哭起来。原来那老汉并不是她亲爹,是个人贩子。丫头名叫陈彩娃,南阳白河县捧捶挨人,爹娘生了五个妮,想要个娃,到她,结果又是个妮,干脆取名叫彩娃。才刚刚15岁,在南阳茶馆打工,不小心打烂了一个茶壶,怕挨打吓得呜呜哭。自称是她爹的那个老头,她并不认识,当时在茶馆喝茶, 老汉见她哭,假腥腥的过来安慰,骗她说在唐河有亲戚做大老板,工钱给得高,人又好,不打人,她要愿意就帮她介绍介绍,就这样,被那老头骗出来卖了。我奶听了,心疼的搂住彩娃哭,说以后把她当亲闺女待。彩娃命苦,在家没人疼,就把我奶当亲娘,天天晚上睡觉前端盆热水给我奶洗脚、捶背、掏耳朵,如同亲生。三年后,彩娃年满十八,给我二叔圆了房。

图: 2019年二月,母亲过九十大寿

民国三十六年秋(1947年),当了十五年壮丁的父亲姚文秀,在河北清水河获得了解放,解放军给他开了路条,带着我母亲回到了河南。从河北石家庄走到方城,整整步行走了一个月。眼看就到唐河地界,在方城县独树,又被土匪抓上了山。土匪头子看我父亲没什么财气,身子板还行,就说想活命留山上跟老子当土匪。我父亲不当,说老子当了十五年国军,跟日本人打了十年,你死了心吧,我们不会当土匪的。土匪头很生气,把我父母一并梱了,要点天灯。夜里,有解放军路过,上山包围了土匪,土匪们死的死,逃的逃,被土匪抓上山的老百姓都得救了。

为报恩,父亲决定参加解放军队伍。解放军连长说,队伍马上要准备过江,打到南京去,跟我们走吧。那连长把一个军帽扣我父亲头上,说,"好了,你现在已是解放军的人了″。我父亲说,我当兵十五年,马上要到家了,回去看看父母就随你们走。解放军连长写个部队番号,说你回家不要停太久,拿住这个字条快往南追赶大部队。

父亲回到马湾,我爷奶哭成了泪人,想不到我父亲还活着。那时时局不稳,还乡团、土匪经常出没,杀人放火抢粮,我奶不让父亲走,这一住就是三个月。但父亲是个信守诚诺的人,答应了解放军,就一定要做到。此时唐河已解放,父亲拿着解放军连长写的字条,去县政府问这支部队的消息,以便追赶。县长说,不要追赶部队了,留地方上工作吧,县里正缺人手。县长写了一张委任状,让父亲还回马湾,担任唐北县陈铁楼乡乡长,兼任民兵营长,立即上任,参加土革剿匪工作。

随着全国的陆续解放,1949年底,在源潭街经营了188年的姚家馍坊,正式关门。

2019年元月,在唐河县文峰路旧居,我问起母亲民国往事,她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母亲今年九十高龄,身体硬朗,眼不花,耳不聋,腰不驼,讲起过去的事,思路清晰,反应敏捷,竟一口气讲了五个小时。

作者简介

九妮,本名姚万富,男,汉族,高中文化。生于1965年腊月。河南省唐河县源潭镇马湾村人,姚崇五十二世嫡孙,始迁祖姚宗德九世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小说】王选信丨黑脸铁三
我的父亲是特工 第二十五 神秘的“地下党员”和征粮风波
“钻石”是怎样炼成的(6)
父亲偷听私塾,结果弄丢了东家的几只羊,为此被罚站夜
吴继武循经推拿减肥术治疗单纯性肥胖病10049例临床报道_吴继武
王士敏|​当兵为活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