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女婿作诗▪党中伟

唐朝时王家庄有一个王员外,他膝下无儿,生了三个女儿。

有一年中秋节,三个女婿一同去看望岳父王员外。大女婿是个武举,二女婿是个秀才,三女婿是个牛把式。因家里贫穷,没进过学屋门,连自己的名字也不认识。王员外嫌贫爱富对三女婿抱有成见,压根就看不起他。王员外看看大女婿和二女婿穿着打扮讲究,坐有坐相还有学问,大女婿威风凛凛,二女婿文质彬彬。王员外越看越想看,越看越喜欢,他转身又瞧瞧三女婿,一身穷酸相,穿着邋遢不体面,看后好不生气。

忽然他心生一计,心想:我出题让三位女婿吟诗答对,三女婿肯定不会,让他早点滚蛋,少坐在这里恶心我。想到此说道:“三位贤婿,今天是中秋佳节,普天同庆,阖家团圆,午饭前我出个题每人作诗一首助助酒兴,作的对了吃香哩喝辣哩往上坐,如若作不出来,那可别怪我不留情面,屎壳郎搬家———滚蛋。三位贤婿意下如何”?大女婿二女婿异口同声地说:“这个主意好,岳父大人你就出题吧。”三女婿闻听,心中骂道:“这个老杂毛今中午是有心不让我在他家吃饭,这不明摆着玩我难堪吗?他明知道我家境贫寒,不知学屋门朝哪里,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还作什么狗屁诗”?坐到那里怏怏不乐,一言不发。

王员外说道:“什么东西圆又圆,什么东西缺半边;什么东西闹吵吵,什么东西静悄悄。只要把这些作在诗里,既合情合理,又合辙押韵就算作对。”大女婿迈虎步走上前抱拳当胸说道:“老泰山请听,十五的月亮圆又圆,过了十五缺半边,天上的星星闹吵吵,到了天明静悄悄。”大女婿作罢,王员外笑逐颜开,不住称赞:“好诗!好诗!大女婿真乃文武双全!”大女婿说道:“多谢老泰山夸奖。”说罢傲慢地坐在了上边。二女婿温文尔雅走上前深深地施上一礼说道:“岳父大人婿儿献丑了!十五的干饼圆又圆,咬了一口缺半边;上面的芝麻闹吵吵,吃完干饼静悄悄。”二女婿话音刚落,王员外就迫不及待地连声夸奖道:“二女婿不愧是秀才出口成章。上边请!”二女婿说道:“多谢岳父大人谬赞。”说罢慢条斯理的坐在了上边。

等了半天也不见三女婿说话,王员外讥讽道:“三女婿该轮到你作诗了,你稳坐钓鱼台像是胸有成竹了?”三女婿脑子一片空白,王员外一说话才如梦初醒。他抬头看到腆着肚子的老丈人和丈母娘一拍脑袋低声说道:“有了!”然后“呼”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大吼一声:“老丈人你听好了。丈人丈母肚子圆又圆,死了一个缺半边。一家儿哭哩闹吵吵,全家死光静悄悄。”王员外差点气昏过去,勃然大怒道:“你这个混账东西,拐弯抹角骂俺全家,快给我滚”三女婿不慌不忙说道:“老丈人且息雷霆之怒,你有言在先,只要诗作得合情合理,合辙押韵就算作对,你出尔反尔说话不算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你可不能反悔”!说得王员外哑口无言,只好自认倒霉。三女婿不请自便,扑嗵一声也坐在了上边,毫不客气地大吃大喝起来。              

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神话传说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嫦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现在《归藏》。后来民间把故事进一步发挥,衍化成多个故事版本。嫦娥登上了月宫,据西汉《淮南子》中说,是因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从西五母那里要来的不死药,就飞进月宫,变成了捣药的蟾蜍。

吴刚折桂

吴刚登上月宫折桂,据唐代小说《酉阳杂俎》中说,是因为西何人吴刚修仙犯了错误,才罚他去伐月中的桂树。这桂树随砍随长,永远也砍不断。 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玉兔捣药

兔子登上月宫捣药,最早见于屈原的《天问》“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意思是说,顾、菟在月亮的肚子里,对月亮有什么好处呢?那兔子又是如何登上月宫的呢?顾就是蟾蜍,菟就是白兔。晋代傅玄的《拟天问》也说:“月中何有,白兔捣药。”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这“白兔捣药”是由“蟾蜍捣药”变来的。
嫦娥身边有只玉兔。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

玄宗故事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据说,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月饼起义”的故事
关于中秋节的历史故事介绍
中秋节的传说
关于中秋节的神话传说(转载)
八月十五中秋节 团圆节
张前进‖中秋时节谈中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