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声乐基本功训练之二十二《吸深吸足轻呼缓呼》
          基本的发声方法包括多个方面,呼吸、声带、共鸣如何调动起来、密切配合起来,不能似懂非懂,唱到哪里就到哪里,心里没有谱。一个未经专业训练的歌手一听到科学的发声方法会大吃一惊,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走上去,不可以走捷径。先讲到气息方面,是否做到了吸足、吸透、吸深,尽管主观上尽力了,但客观上仍然做不到。不光要能用鼻子及鼻子下面的上呼吸道,而且还要用到横膈膜及其它很多肌群。另外,情绪上保持心旷神怡,并且上升到满怀豪情、满怀激情,此时才能更好地吸好气、呼好气。其三,气道通了,有助于声道通。气道与声道有共同处也有不同处。
  鼻腔、口咽腔、喉腔构成三个点的组合,第一都要开启,第二互相呼应起来,从共鸣角度上来说,互相渗透,产生新一波的混合共鸣。鼻咽腔、喉腔、胸腔构成了一个更大的三个点的组合。鼻子两旁的兴奋肌在微笑时活跃起来,这时使鼻腔扩展了,将气真正通过鼻子吸进去了,才能说鼻腔状态对了。如果平时自然状态吸气分量是10公斤,那么歌唱时应提高到好几倍。练习慢吸、中吸、快吸。会吸不等于会呼,会呼一定会吸,一段时间训练后,吸得随意、深入,而且能控制它、运用它,象乐队指挥一样,指挥棒一舞,乐手一起演奏。
 吸的一环,有时不一定能吸好,可以从呼气这一步来检验是否吸好,带动吸好气。吸与呼,不能截然分开。会吸不一定会呼,会呼一定会吸。刚练习吸气,觉得胸闷、难受,虽然吸足了气,但无从着手。我们需要的正是吸到哪里就从哪里呼气。有了方法,感到这个过程气是自然而然地进来,自然而然地运动,绝不是从原路来,再从原路回。在气息的支持下,声音油然而生,并且具有扩散性,小三角(唇齿、咽、喉)、大三角(鼻腔、咽腔、胸腔)里都有回声。
 横膈膜是极为重要的呼吸器官,它的位置在第六、七肋骨的中间,吸好气后中间下沉、四周扩张。胸廓的里面是左右各十二根肋骨呈弓形,它随着气息地强弱变化也在运动,有扩张有收缩。扩张要有弹性,不失去自然的特性,收缩要在保持扩张的状态下进行,幅度不能大,是微微地收缩。扩张与收缩是对抗的,应找到一个平衡点。匀称是一种尺度,根据音的高低、强弱,与共鸣相结合,逐渐呼出来,其中一部分气息因受紧闭声门的阻挡又回下去了。气息太激烈,变化太大,会让声带及相关器官承受不了这种破坏性的冲击,久而久之,生成病变。
 三个支点:横膈膜、声带、眉心。发声时发现这三个支点追随着自己,步子就不会乱,保持微笑状态既为了打开鼻腔,又是为了放松下腭,放开牙关,口咽腔保持打哈欠状态,使喉头打开,略做扩胸状态使胸腔打开,这时底气能直冲声带,发出良好的声音。任意的状态是找不到声带的,气息地冲击方向偏了向,与声带配合不起来。略微扩胸是在吸气时还是呼气时,既可以同时也可以单独放在呼气时。
 过分的积极就成了紧张,适度的紧张就是积极。该放松的部位就应放松。一开始是做不到放松的,下腭、舌根、牙关等都要有所放松,我们的声音在观众感觉上也是放松的,自然的。这放松、自然,不是轻易能获得的,需要有一个刻苦磨练的过程。从放松到紧张,再从紧张到放松。未学发声方法前随意唱唱,是放松的,但接触稍高一点音就不放松了。刚学方法,变得紧张了,一段时间下来,变成放松,大功也告成。
 胸腹部积极,喉部定能放松。形容气息、气势的成语:气贯长虹、气冲霄汉、气冲斗牛、气势磅礴等。我们要将气息练成这些成语那样,有声有色。
               (二)
 汽车抛锚,有经验的检修工赶来,听一下声音就能测出哪里出故障。歌唱学员唱一首歌,资深的声乐教师很快从中判断出哪些方面应改进,先从声音角度谈起,是否悦耳、共鸣位置是否高耸、唱腔是否圆润、气息是否用好······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的输送能不能川流不息、比较均衡,有时能增强或减弱它的压力,这就要看吸与呼肌群的功能训练的程度。气息的技艺是一个方面,声带的调节、声道的畅通、共鸣腔的运用是另一方面。两者相比,后者相对容易一些,不费多大精力,前者不是轻而易举能学会。攻克前者需要精雕细刻、坚持不懈。
 训练吸气,先尝试比日常自然吸气强一点的一种,变成有意识有目的,胸廓、丹田、腹部等部位全参与,吸三到五秒。吸不能离开呼,呼十到十五秒,不论是吸与呼,都要和风细雨,平稳、安静,不慌不忙,好象在一根管道里滑行;第二种方式:在腰部束一根皮带,借此来测试吸的气是否强有力,吸的时间比呼的时间短一些,似乎将室内的空气抽干,全部吸到体内,并将之拉住、托住,胸腹部全面扩张,有鼓起感,但留有余量,所以不感到紧张。呼在不立即改变吸的现状下进行,仍保持鼓起的积极姿态。第三种:吸、停;吸、停······好多次循环,呼同样如此。吸二、三、四次,呼一次;第四种:吸足气放掉一点,再呼。吸足气,通过微收下腹为的是提气,然后呼气;第五种,胸廓半膨胀(扩张)、腹部八、九分膨胀,吸气后练跳跃的呼气十次、二十次、几十次。
 在歌唱实践中总会遇到千变万化的情况,必须灵活运用平时学到的知识,当我们唱到全曲高潮时并不是将气吸得很深、腰部扩张度很强一定是最佳的选择,也许是气不要吸得很深很足更有利于发高声区。高声区对气息的要求是更通、更强,更需声带、咽肌等因素的配合。一种是先收小腹,另一种不收小腹、先收上腹。将高声区当作中声区来唱,不必逢高就恐惧,高与低这两头耗气量大,中间小,这是定论,对付高声区声道更要畅通,刻意加强气息压力,一不小心引起喉头突然紧缩,高音虽然一跃而成了,但声音紧逼、干涩,还是失败了。
 该注意的地方都注意了,该训练的课都训练了,气息还是不如人意,火候未到,呼吸肌群还不够强健、听从调动。气息有十八般武艺,能否收放自如,静如水、动如兔,象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温暖、热情、凉爽、严厉),从严从难训练。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不善于用气唱,用方法唱,造成嗓音疾病,一时治不好,即使康复了,也回不到当初的好嗓音。好多歌手身强力壮的年龄,因声带伤及根本,嗓音永久的沙哑,才三、四十岁“忍痛割唱”,过早地告别歌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朋友(751)演讲一儿童练声!
唱歌的技巧
歌唱中的共鸣及其运用
47.怎样使理论结合实际
正确地掌握呼吸方法
声乐人最在意却难获得的金色高音!全方位立体训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