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谒包公祠

  

我在开封,合肥、福州、端州都看到包拯祠、包公庙,那是包拯为官的地方,后人为了纪念他,尊他为“包青天”——历史上最大的清官,为他建祠,修庙。

在合肥包公祠庙中,我看到一篇《孝肃包公祠堂记》作者是当时合肥知州张环。文章中记载:“公昔为乡郡,有佛寺曰兴化寺,僧仁岳尝被公遇,今以其居之西偏屋辟而为祠,立公之像……” 落款为治平三年。由此得知,最早的包公祠建于北宋治平三年(1066),包公去世后的第四年,包拯生前好友仁岳和尚辟其西屋供奉包公,无疑,那是修建最早、最具影响的包公祠(至于后来才迁移到今合肥城南香花墩上

细读《孝肃包公祠堂记》,张环对包公的评价是:“宋有天下,复逾百岁,其名于时者:若皇甫君选之学识,不及于显,马忠肃公亮之材,不尽其用,其全者,包孝肃公拯一人而已。”张环从地方乡贤中包拯的影响出发,全面赞誉包拯。皇甫选虽学识渊博,但不够显达,马亮虽才干过人,却没有得到充分的使用,而身负经天纬地之才,又能充分施展的,只有包拯一人。“公行也备,才也果,言也诚,志也忠,自出仕逮于考终命,其节未尝少衰变。”包公德行兼备,裁夺果断,言语真诚,志向忠诚无私,从踏入仕途到去世,气节未曾改变。

世有忠诚,一定有明君,张环客观地议论包拯与仁宗的关系,“任刚肆直,虽鼎镬在前,植若自守,闻者为其悚然。而仁宗乐闻直谏,容纳是止”包拯一生忠于皇帝,当有人在皇帝身边非议包拯时,仁宗依然对包拯赞赏有佳,足见仁宗对包拯的信任。正是有了皇帝撑腰,包拯才铁面无私。

我在蚌埠、开封、福州、端州,见到包拯传记、碑文、诗词不少,总体感受是不及张环那样客观、公正评价包拯张环传包公其人也真,其神似,大抵是张环与包公几乎同时,最清楚包拯的志行。

拜谒了包拯祠:正襟端坐,一手扶持,一手握拳,一身凛然不可予夺的浩然正气大抵是头脑中给我定格的形象。

中国古国古,数清官之最,按功绩排名应该北宋包拯公认第一,其次如果按这个思路排是海瑞(明)、仁杰(唐)、西门豹(战国魏)、黄霸(汉)、于谦(明)、汤斌(清)、钟况(明)、于成龙(清)、徐有功(唐)……数来数去中国历史上的清官有口皆碑的就那么上十位了!

我所到过的包公祠庙,拜谒的人都是络绎不绝。

我不知道,时隔上千年后,仍然有那么多人神往包拯,希望包公再世。

是啊!人间需要包青天,只因为冤情太多

眼下光一场金灾,就有那么多无辜遭罪,一辈子、一家子血本无归,诉求无门?

清官少啊!冤情多!

曾历:在西单,一边是信访局,一边是中纪委,清早四点起排成的长龙,前后都望不到头。

那是春寒料峭,北风袭人,冷得哆嗦,那是到皇帝门前去求“包青天”!于是作七言绝句:

(押庚韵)

博古通今万事明,清官千载少虚名。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几般升第发财去,还管人间多屈情?
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百城百艺非遗名录 清官文化的典型代表——
历史上的包拯可不只会查案子
盗亦有道:包公去世后,盗墓界立下一条规矩:此后不准盗包公墓
包青天(北宋清官包拯)
包青天(北宋清官包拯)
千古疑案:北宋第一名臣包青天究竟是怎么死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