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国藩凭什么十年七迁,连升十级?他30岁日记中暴露了这一性格

曾国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出身农耕,在道光十八年,28岁的他考中了进士,曾国藩前后共考过三次,两次落榜,三次才中。虽然取得名次不高,三甲42名,事实上有些落后,但是相比其父曾家老太爷曾麟书进京赶考十七次“颗粒无收”,已经算取得辉煌成就了。

得了进士(同进士),在农耕之家就算光宗耀祖,毕竟“进了京”。这样一来,在翰林院实习三年期满后,即使成绩差,最次也能混个七品县令,人前马后都有人差使;如果能力强一点,就直接留职翰林院做京官儿。这两种结果,无论得到哪个,都只会产生一种必然结果——曾家开始步入仕途,再不是平民之家。


在道光十八年至道光二十八年这十年时光里,曾国藩从籍籍无名的小文官一路走到当朝二品大臣,难道靠的只是运气?靠的只是那颗“背书比贼还慢”的脑袋瓜?

当然不是!

十年间,一个毫无背景,年仅28岁的青年,在凶险万分的官场上单打独斗,举步维艰,像黛玉一样如履薄冰“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行一步路”,并且能取得丰收成果,历史上能有几人?曾国藩当然不是一个愣头青,他虽科考三次才中,却不代表他不够聪明。反而,这说明他很聪明,而且聪明的“有尺度、不过分”,不会反被聪明误!

为何说三次考上反而算“聪明”呢?


众做周知,清朝“八股”束缚思想,思维稍微活分一些的人,性格上反叛一些的人,行事具有创造力的一些人,是很难去应对这种考试的。曾国藩是一个极具天赋的人,十四岁时候,父亲曾麟书的好友欧阳先生命题让曾国藩作诗一首,曾国藩大概只是沉吟了一下,并未深思,随即脱口而出。欧阳先生甚是欢喜,断定曾国藩以后必成大事,当即决定把女儿许配给曾国藩,可见曾国藩天赋出众,文采斐然,童子功深。否则也不能从老岳父手里单靠一首诗就骗来个媳妇儿!

曾国藩考试的时候正直青年,思维正是活跃和极具主见的时候,文采极佳必然自负,由于思想观念和性格的原因,与当下这种考试制度格格不入,所以第一次没有考中,第二次稍加改变也没有成功,第三次才勉强得进,这正说明曾国藩的聪明之处,只要因环境去改变自身。


如放到现代,曾国藩是不用靠做官过活的,也可以去学一些与传统考试制度无缘的人,写个小说、出个诗集,并不担心才华抱负无处施展。但在封建社会传统文人思想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优则仕”,这些都是催促曾国藩去改变的因素。

过往的经历和父辈的经验,让曾国藩知道,做人能聪明,但是不可太聪明,做人可以笨,但不能太笨。思想要学会拐弯儿,不能横冲直撞。如果清朝考八股,曾国藩还要保持自己的个性,那就无今日的曾国藩了,也无“十年七迁升十级”这样令人心生敬意和神往的佳话了。

曾国藩在29岁时的日记,期初只是些琐事、杂事,但是从这些琐事中,就能发现曾国藩对自身“能力”的运用以及掌控,恰到火候。从数篇日记中,就能看到他已经逐渐养成同龄人所不具备的“素养”,这才是奠定他“十年七迁”的基础。


正月初四……,午刻,朱啸山来,王待聘妹夫来,作书邀刘冠群来舍……,夜与尧阶、啸山谈至天明,夜三更大雪。

这是29岁曾国藩一天的日常,因为做了京官儿,回到家乡之后身份地位都不一样了,需要主持很多事物,比如亲戚家卖地卖田,要找曾国藩来主持解决,乡绅活动,要时刻请着曾国藩出席,还要时常与好友彻夜通宵常谈。


这篇日记与临近几天日记,大概都能标明一件事儿,曾国藩身体素质不错,精神状态极好,做了官儿之后在家乡的人际关系上处理的也不错,毕竟曾国藩祖上是外来户,在当地的地位不是很高。

曾国藩在如今的位置上,这种细微的做事方法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在一个细节上体现一个人的内心状态和抱负,任何一个有城府的人都会如此,他能放多低的身段,内心就藏着多高的目标。

正月十三日……,……卖田事,予托百乘二人调停,时日家中客多,共十余席。……,将四妹女庚发出,……,睡时五鼓矣。

亲戚卖田,找曾国藩来主持,曾国藩则托朋友调停,这说明曾国藩会用人!而且这一折腾就宴请亲朋十几桌,看似比较夸张,实则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巩固凝聚人心的好时刻,曾国藩怎么会错过呢?

所谓“财散人聚”,就是这个意思。在合适的位置做不合常规的事儿,那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曾国藩做官回家之后,欺男霸女,鱼肉乡里,不为乡亲做主卖力,那何来威信?哪还有后来的湘军呢?做事不图眼前利,乃为求万世功。


然后四妹出嫁,曾国藩也要操办,这一折腾,又快天亮才睡。

就在这之后半个月的时间,与自己相差二十岁的小妹,刚年满九岁就因病去世,曾国藩第一次感到阴阳永隔之苦,而且距离是那么的近,近到甚至开始痛恨自己无能为力。曾国藩清晰记得那个能去门外采一朵花,然后呆呆坐在门槛上捧着脸蛋儿等自己回来的笑脸,彻夜未眠。

正月廿九日,阴雨,满妹病故。……,满妹临死,遍乎家中人,独不呼儿子桢第,知其危也。……余与内人并不能寐。

曾国藩的小妹死前,叫遍了家中所有人的名字,独独没有叫曾国藩儿子的名字,因为小妹知道,曾国藩的儿子也命不将久。

果不其然,满妹死后两天,曾国藩的儿子(曾纪第)就死了,最后把自己的小妹与自己的儿子这对姑侄俩葬在了一起。


二月初一日,早,雪,儿因逆症夭亡。……出葬,与满妹同穴。

小妹与儿子的死,彻底改变了曾国藩,让曾国藩对生死和权利富贵有了新的看法——成富商巨贾何用?位极人臣又有何用?终换不来儿孙之乐,也买不来儿孙之福。相反的,官职卑微如何?一无所有又如何?只要家人健康快乐,家里人能好好活下去就够了,其余一切都不重要,有做有之用,无做无之乐。

生死离别带给曾国藩的思考就是对权利的“释然”,面对一切烦恼压力,处事不惊,以人为主。

“你不是怕我手握兵权造反吗?你想要给你便是,又有如何?我且回家做我的烟波钓叟。”

“你不是担心我儿孙二心,结党影响朝堂?没关系,我教他们做一个“迂腐不堪”的人,让他们遵纪守法,做人臣之事,只要他们活着,其余一切都不重要。”

“你不就是想要一个放心?好,我给你!你真当我的信是写给自己儿子看的吗?只要一家人能平安在一起,你让我曾国藩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你想看什么我给你看什么,够不够?”

但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这是苏轼写给小儿子的一句话,放在此处却也如此贴切。

七月份,小儿子去世近半年时间,曾国藩身上的皮癣开始发作。曾国藩父亲一直认为曾国藩是大蟒托生,又加之身上有皮癣病,所以曾国藩自己比较相信这种说法。尤其是晚年真正位极人臣的时候,确实已经做到了“除了龙,就是蟒”,如无曾国藩,清廷的命数还是未知数。

这个说法很玄乎,但却有说法,有的人一出生就是带着使命来的。他一生所经历的事情都将是必然,无论是苦难还是快乐,都会成为他觉醒的某一要素,时刻影响着他自身的发展。即便大蟒托生的传说,也会为他带来一种坚定的信念,催促他不断向前。

九月十七日,大雨,挽功杰知县……,余有挽联云:壮岁宫袍子,耆年昼锦,郂南从桂,蓟北甘棠。

曾国藩冒雨吊唁一位知县,并送上挽联。

挽联是极难写的一种“联句”,要以精简的言语概括逝者的一生,这需要对词句典故等把握非常精准才行,能咬文嚼字,提词练句,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挽联。曾国藩特善于此,有此可知此人逻辑清晰,文采也确实对得起年少时骗来媳妇的天赋。

曾国藩有一个特别细微的“嗜好”,甚至可以算作是“作弊”,在这一点上,他暴露了自己行事风格。

曾国藩喜欢给活人写“挽联”,对,你没听错。在曾国藩这种对生死有一定执念的人眼里,他觉得挽联这种东西,谁都能用的到,而且迟早要用到,所以日常无事时,经常会为活人写挽联,以免情急之下难以总结完美,所以多做一些准备是非常有必要的。

曾国藩不是一个愣头青,他习惯在任何环境下做出相应的改变,能以活跃的思维适应呆板的科举,能跟慕名来奔的乡亲一起吃喝,差遣友人后又能一起玩乐,不怕朝堂险恶,单刀直入,能公事公办,与朝中大臣行事风格迥异,不守常规却不逾规矩,这个尺度很难把握,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

做事也必先准备妥当,事事先人一步,筹划完备。

所谓“笨鸟先飞”,重点不是“笨”,而是“先飞”。

这样的人,这样的性格,这样的行事处世方式,能在十年中七次升迁连升十级,也确实在情理之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晚清四大名挽联 为曾国藩撰挽联
曾国藩的挽联爱好
儿子挽联
李鸿章挽曾国藩挽联
冷知识(403)10个你不知道的历史冷知识,曾有人因为挽联跟曾国藩绝交?
你想当官儿吗?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