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年龄不是问题

年龄不是问题

——国培阶段小结

这是我前几天在QQ聊天时说过的一句话。

有所得

田伟院长的讲座让我产生了一定的角色认知,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知道了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提升自身的素质,教学、教研、培训、研发是我们应该着力提升的四种能力。

袁婷婷老师的讲座则是对培训者的专业培训,她从“设计感”、“故事感”、“共情能力”、“娱乐感”、“交响能力”、“意义感”等六个方面介绍了专业培训者应该具备的能力,同时,还以身示范,与大家互动,生动地诠释并演绎了各种能力的深刻内涵,既有干货,又有奶酪,还不忘用樱桃来点缀。

魏晓娜教授让我搞清了中西方阅读教学的差异,明确了阅读教学的方向。钱金涛老师则让我明确了新课程改革重回归的倾向,明确了语文教学重实践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本质。李永红老师的生活化作文理念让我明白了作文教学必须解决学生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还要注重写作训练技法的习得过程。每天两次的同学分享也主要是围绕教学工作的,让我学到了不少具有操作性的方法和策略。

周鹏老师从文化和哲学的层面上对儒道佛三种学派的根本宗旨和理论主张进行了梳理,不但对一些十分普遍的重大曲解进行了澄清,还找出了几种学派承受一切(灵动)、改变一切(精进)、渡人渡己(利他)、秉持中道(执中)的共性他与袁月老师的讲座一起,让我明白了保持阳光心态,修身明理、不忘初心、明确使命担当的重要意义。

谢老师教给了我们一些切实有效的收集整理资料及制作演示文稿的方法。罗化瑜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互联网+环境下网络教育的发展趋势图,让我们在震惊的同时又多了一些紧迫的感觉。

张磊老师对教学论文写作的指导切中要害。没想到的是我粗制滥造的那篇小文还得到了他的专门点评。

《葡萄酒与西方文化》在开阔了我的视野的同时,又让我感到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机缘和环境,只有那些生命力顽强的东西才可能源远流长,也只有那些美好且富含价值的东西才可能让人长期迷恋。

而两个班主任让我感觉最深的是在培训中引入了讨论共享、交流互动的方法,引导并激励我们共同进步,创设机会及情景(如组建工作坊及开展“世界咖啡活动”)唤醒我们的自我认同以及表达、表现的欲望。

这里面的有些东西,如果不是国培,可能我一辈子也难以搞清楚,现在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搞清楚了,我在感恩的同时,都有些不敢相信。

有所感

几天下来,学了很多,也见识了很多。学的东西大概每天都会写一写,然而每天的惊讶、惊喜、惊觉却未必写出。

最初两天,总感得自己老了,脚步慢了,脑子也跟不上了。但是,我发现,我的麻木和迟钝并没有成为学友们嫌弃我的诱因,他们一如既往地谅解、宽恕甚至迁就我的无能。丰富的课程内容让我迷恋,神游其中倒也不觉疲累,心儿静下来,那一缕纠缠许久的消沉颓废之气开始消散。渐渐地,我卸下了身上因为岁年而钙化的壳,学会接纳,尝试交流与倾述,尽管时有碰撞,但那种愉悦和充实的感觉是前所未有的。

从专家的身上我看到了那种对于我来说久违了的敬业乐业的职业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科学严谨的工作方法。专家们的成就与这些美好的东西一起复燃了我曾经的欲望与热情。就把这次培训当做是对我多年坚持的一种认可和奖赏吧,潜下心来,为山区,为乡村,也为那些因缺少爱也缺乏管教而越来越逆反的留守儿童们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吧。我是一个愿意学习的人,也愿意自加压力,经常爱看一些别人不愿看的我自认为有益的专业书籍。然而,关于学习氛围的问题,却不是我们一般小教员所能左右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一些不屑的眼神和揶揄的笑声中坚持,坚持,再坚持。乡村的未来在教育,山区教育的未来在教师,但山区教师的成长则既需要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也需要专业的培训与引领。想到这些,我感到肩上的担子开始沉重起来。

在我的潜意识里,为我们授课的老师们自然是应该博学的,我的惊大多不是从他们身上产生,反而是身边的学员,不少人都是大咖,我诧异于他们的博学,惊异于他们的成就,还震撼于他们的敬业乐群,好学不倦。我猛然发现,学贯东西、才高八斗不是专家学者们的专利,严谨治学、精益求精也应该是一线教师的属性。

老树新芽,那是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枯木逢春,又是一番新的景象。我告诫自己,不要倚老卖老!何况,我还并不老呢?

有所悟

哲学三问。田伟院长说的是“(培训)为什么?(培训)是什么?(培训)做什么?”;皮坤龙将其用于阅读预习时也提出了三个问题:本文写了什么内容?主题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写的?第一问解决“是什么”的问题,第二问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第三问解决“怎么做(做什么)”的问题;李永红老师的作文教学强调“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对为什么写强调不够(是否缺漏先不论)。事实上,不管是自己干什么,还是别人干什么,我们都可以从回答这三个问题入手,这三个问题解决了,是非判断也就一目了然。

时间哲学。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现在在哪里?我将要到哪里去?这是袁月老师的讲座里呈现出来的。是啊,明确自己的身份,找准自己的位置,认清当前的局势,明确目标和任务,对前途和命运有着清醒的认识,等等这些是多么的重要啊。我们不要浑浑噩噩,不要意志消沉,要振奋信心,勇往直前。不禁想起《择天记》当中的情景。为了稳定星盘大阵,陈长生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唯一能让他起死回生的办法就是他的神识能够搞清楚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终于,他做到了,他也就成为了第一个能够摆脱时空限制的人。现在想起来,这个情节的寓意是何等的深刻啊。

“空杯”与情怀。古时候人们形容一个人有修养有学识总喜欢用温润如玉来形容。首先得是玉,也就是说其本质、其品位首先得高,如果是瓦砾,再温润也是无意义的。“玉不琢不成器”,所以,成玉的过程也就是打磨自己的过程。温润就是有谦虚平和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一种追求完美,追求珠圆玉润的人生态度。这是从个人层面出发的。还需要一种为自己的族群竭尽所能的欲望。这其实是一种情怀,一种奉献。

学无止境,在学问面前,我是刚启蒙的孩子。年龄不是问题,杨振宁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个接近一百岁的人,却常年津津乐道于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他说,大自然的奥秘是无穷的。我们要克服身上的惰性,长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我们喜爱的有意义的事业中。“朝闻道,夕死可矣!”又哪管年龄大小呢?

 

2017/7/1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西教学交流感悟:教师培训,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是首位问题
国培计划——成果展示发言稿
大学老师水平不如培训机构老师?搞清楚3个问题,才能下结论
【讲座预告】0519陈伟娣:作文萌芽的维护关键期
如何提高教师解决学困生学习问题的能力
学习促进成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