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宗不容易,辛苦了!

宋神宗是宋朝的第六位皇帝,在他的任上我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熙宁变法。神宗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好青年,18岁当上了皇帝,一心想把国家发展强大起来。当上皇帝才知道当皇帝的难处,神宗的伯公仁宗时,国家一年收入3900万贯,支出1300万贯(一贯钱购买力还是挺强的,可以买一瓮酒+二十斤熟牛肉+一对大鸡,包拯当时月收入为1800贯,用购买力等价计算月收入是110万人民币),等到神宗爸爸的时候(仁宗的侄子),国家一年收入是4400万贯,支出是880万贯,等到把国家交到他手上的时候,国家收入是5660万贯,支出也达到了5660万贯,一年下来没有盈余,爸爸留下的巨大财政赤字也让他头痛(神宗是1067年正月即位,1065年宋朝财政亏空1750万贯),国家财政枯竭。没有钱什么都干不了,何谈强大,神宗为了使国家强大起来真是想破了头,不变法不行。变法说起来容易,前景貌似一片大好,富国强兵指日可待,什么都会好起来的,但等到真正开始干的时候,才发现困难重重,每个大臣都不是省油的灯!

一问三不知

宋神宗继位的第三个月,朝廷决定提拔开封知县到开封府工作(开封府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政府),皇帝找知县面谈,却发现这位知县对管辖范围内的事,居然一问三不知,气得神宗不知道说什么好。知县可能当时也会感到很无辜,因为当时很多官员都是不干事的,像他这样一问三不知的多的是。

拒绝工作

新皇帝上任,需要选用一些人。神宗任命司马光为翰林学士(翰林学士是皇帝的秘书和参谋,地位很重要),司马光却拒绝。没有办法,神宗只好把他召到御前来询问。神宗说:古之君子,要么有学问没文采,要么有文采没学问。爱卿却兼而有之,请问为什么要推辞翰林学士的任命?

司马光说:臣不会写四六骈文,无法草拟诏书。

神宗说:不用。像两汉那样就行。

司马光说:本朝惯例不可。

神宗说:爱卿进士及第,怎么可能不会写骈文?

司马光竟掉头就走,皇帝也只好派宦官去追,追上以后仍然不肯受命。宦官只好根据皇上的命令,将诏书硬塞进他怀里,司马光这才勉为其难地当了翰林学士。

司马光如此,王安石更甚!神宗让王安石来中央政府工作,没想到他在江宁(现在的南京)一而再、再而三的请病假。最后皇帝问宰辅们:这位到底是真有病,还是在讲价钱?宰辅们有的说王安石是真有病,有的说他是不愿意和朝中的个别大臣共事,也有的说他是胸怀大志,不是想招就能招来的。最后皇帝也就随王安石了,那就当江宁知府吧。王安石最终还是在神宗做思想工作下,去了京城,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十分有名的熙宁变法。

王安石在江宁期间,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词!

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辞职不干

所谓变法就是改革,但改革还没有开始,王安石就要辞职不干了,因为弹劾他的人太多了。当时的御史中丞(最高监察机关)的长官吕诲弹劾王安石,理由是王安石竟然签了本来应该由宰相签的任免翰林学士的文书,副宰相竟然干了宰相的活,这不是越权吗。

神宗在朝堂上出示了吕诲奏折,询问赵抃(bian四声)和王安石两位副宰相是怎么回事?

两位副宰相都说:不知道。

于是皇帝宽慰王安石说:吕诲恐怕是受人指使,并不能理解爱卿做事的良苦用心。

王安石提出辞职。

神宗不同意,将辞呈原封不动退回。

王安石谢主隆恩,但称病求退。

神宗说:吕诲太不懂事!仔细问他,又说不出什么所以然来。这一定是中书省有人挑拨离间。爱卿放心,你我君臣心心相印,绝非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动摇的。

王安石向神宗指出,宰相富弼和曾公亮恐怕顶不住流言蜚语,也未必愿意革故鼎新,这样下去变法难,求治也难。吕诲继续弹劾王安石,且列举了王安石十大罪状,奏折结论是“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王安石再次辞职,这次神宗只能二者取其一了,罢免了吕诲。但这次神宗是捅了蚂蜂窝。吕诲免职2个月后,侍御史刘琦、监察御史里行钱顗、侍御史知杂事刘述联合弹劾王安石,痛斥王安石专横跋扈肆无忌惮弃祖宗仁民爱物之家法,改立祸害天下之新议,结果都被贬出京。后来殿中侍御史孙昌龄、同知谏院范纯仁也被贬出京。

一起走

熙宁三年二月初一,韩琦(三朝元老、宰相,被神宗罢免后为地方官)向神宗反应,青苗法本来是向农村贫民百姓提供低息贷款的,贷款用于农耕种植,结果下面的人搞成了强制摊派,城市居民也要贷款。神宗接到韩琦的奏折,一看,这不行呀!怎么搞成了强贷,城市居民要什么青苗钱嘛?王安石说:城市居民有什么借不得?只要他们自愿贷款,那钱贷给谁不是贷?后来王安石称病不朝了。在家躺了二十天后,王安石上班后驳斥韩琦的奏折,不久之后参知政事赵抃辞职,宰相曾公亮辞职,陈升之提交辞职,司马光出走。

以上仅仅是开始变法时熙宁二年和熙宁三年的事,从中可以看出,神宗的工作量真不小,思想工作想做好真不简单。面对这些能力超群、个性巨强的大臣,要随时准备好面对“一言不合、干脆走人”的局面。宋朝科举很规范,选拔机制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选出的人是很牛的人,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司马光是资治通鉴的作者,欧阳修唐宋八大家,苏轼唐宋八大家,神宗全都碰上了,与这些大臣打交道,可以想象对年轻人的智商是多大的考验,压力该有多大。一心想强大国家的宋神宗,最后38岁就去世了,熙宁变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远远没有达到他的预期,甚至部分变法执行变样害民不浅,宋神宗忧郁而逝,让人嗟叹!

熙宁变法未达到预期,但这并不是最失败的! 最失败的是变法带来了很大的副作用,将朝廷中原本均势的政治平衡打破了(以前皇帝想让一个人平步青云,那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不符合程序,到后来就不存在了),皇权在变法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加强,最终形成了不开明的专制,走回了高度集权的老路。这样的后果就是在北宋末期太监掌握兵权、混子戏子当了宰相,会踢足球会讲笑话会唱小曲的都成了皇帝的重臣,没有人再提出有利于国家有利于老百姓的好建议了,因为提了也没有用,且形成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风气。结局是什么,结局就是金人虎狼之师根本看不起这帮骄奢淫逸、文恬武嬉的人,北宋上演靖康之耻后灭亡。

神宗还是一位不错的皇帝,与这么多大文豪、大才子共事,也是历史上难得一见的,不简单的。王安石虽然后来罢相了,但神宗还是比较照顾他的,神宗去世一年后王安石也去世了。神宗谥号“神”的意思并不是贬义词,而是“无法评价”,是中性词,也就是他去世后,当时的人还不好评价他的一生!读完熙宁变法,发自内心的感叹:“神宗不容易,辛苦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安石的“三不畏”在今天还适用吗?
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8讲课也能惹出祸
苏洵说王安石是奸臣,宋神宗问司马光看法,司马光的回答令人赞叹
如何评价王安石这个人?
司马光为何在十七年后将一女子斩首
机关算尽甚荒唐,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