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谦和屋:一个7000万左右的资产配置方案。 谦和屋:一个7000万左右的资产配置方案。 自从我发了第...

谦和屋:一个7000万左右的资产配置方案。

自从我发了第一篇约2000万左右的资产配置方案的拙文之后,我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在资产配置上来问我。

这是我的荣幸,与有荣焉。

所以,我选了一些金额各不相同,所在城市包含一二三四线城市的资产配置计划,写了一个专题,供各位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可以直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大致的判断。

这几篇拙文的地址如下:

 谦和屋:一个600万左右的资产配置方案

(网页链接)

谦和屋:一个2000万左右的资产配置方案

(网页链接)

谦和屋:一个4000万左右的资产配置方案

 (网页链接)

出于替提问者考量的角度,我将背景信息做了处理。请各位多包涵,主要看这个思考的逻辑,我不敢说是对的,但是,基本上,我将我自己实践过的经验分享了出来,如果对,各位直接拿去参考即可。如果不对,就当是错误的范例。各位也可以从另一角度参考。不过,无论对错,这都是我自己的切身体会,独立思考,真实,真诚哈!~

这一篇文章,是一位事业有成的朋友,已经相当成功了,我也谈不上意见多好,但是,也算是提供一种思考的方式吧。

按照之前的经验,一般来说,帖子下的回复,会有很棒的意见。比我的意见好很多。如果这位朋友看到了,请多多思考别人的意见,说不定,会有更棒的效果。(另,我有一些补充,主要是之前文章的内容,也可参考哈~)

 ——————————————————————————————

谦和兄: 

见信好,首先给您拜个晚年了,祝您晚年幸福!!! 很偶尔在雪球看到你帖子,关于2000万及4000万的资产配置,个人比较认可。所以有些问题,也想来请教一二,打开新的视野。 简单介绍一下,我今年40了,个人的第一桶金,是03年跟着老板创业,加上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吧,07年公司并入上市公司,从此资产迅速增加,这是第一桶金的由来,坦白说我现在还认为,这不是我个人的能力有多么的出众,而是赶上了好时候,是这个时代给与的。我们股票套现完以后,2009年继续开始第二次创业,目前已经十年了,但从市场和现状看,我个人表示谨慎乐观,一是我们规模离行业内的第一第二相差甚远,第二是整个创业团队活力不够了,大多数管理岗位都是当年套现的员工,就是一个亿万富翁带着一群千万,百万富翁创业,一个销售型公司,从上到下都是偏安逸的状态,而且也认为行业的老人了,所以公司从上到下都是这样风气(这个是我请一个做咨询管理的公司过来培训,人家访谈完后马上得出的结论)。 

从职业上来说,我是现在公司的小小股东,负责一些销售工作的指导管理,年收入大概在100-150万左右。从公司发展来看,乐观的看就是我们能再有机会重新独立上市,圆了当年一个梦。其次就是被上市公司并购,需要对赌几年,再进行套现。悲观来说,行业开始洗牌,资本的进入带来行业格局的变化,我们如果这两年没有打通资本的路,可能三年后的冲击会非常大,甚至面临倒闭风险。那时候已经43了,也不太可能去找新的工作,那么就需要我开始考虑极端情况下的生活状态了,譬如靠投资能不能在不工作的情况下,达到正常的生活水平。 说说我的金融之路吧。 2006年,买的第一只基金。当时银行的朋友也是为了完成吸收业绩,推荐我买的这个基金,当时买完也没有管,到了11月份,朋友电话说要我请客,一说才知道赚了10%了,这一下树立起我对投资的兴趣了,慢慢的开始浅薄的去了解了基金。当时七七八八买了十几只基金,又遇到了大牛市的前期启动,所以基本上每份都开始赚钱。这一下开始膨胀了,觉得收益比不上股票,就开始进去股市博了。

牛市的征兆就是身边所有人,都在讨论股票,而且随便买都赚钱。动不动就有人说千元平安,百元招行。我买的第一只股票是中国铝业,前面带国嘛!!!!

到了2008的股灾,泥沙俱下,彻底崩盘了。好在当时投入的资金并不是很多,加上前期公募基金也有收益,总体亏损并不是特别严重。 2009-2013,当时对于投资理财没有特别大的理解,也不了解更多的产品,当时把一个账户给一个朋友打理,大概500万左右,几年下来,亏损近50%,哎!那时候也开始慢慢了解了一些私募产品。 2014年赵XX回归A股,个人对他在08年5000点清仓旗下的私募产品的行为很认可,也去参加了见面会,有一些交流,所以买了他的产品。到了2014年11月,好像盈利70%,这一下又开始蠢蠢欲动了。大概14年11月也开始重新进场,又是同样的味道同样的配方啊,15年开始赚钱很迅猛,然后身边每个人天天讨论的都是股票,比2008年多了一样,就是配资。

我也按赖不住了,开始做配资,个人还是偏保守,是按照30%、50%、80%、100%慢慢加仓上去,当时浮盈1000万,就开始遇到股灾,每天就是满仓跌停的,利润迅速吃没了,本金也开始亏损,那段时间是心里压力最大的一次,因为当时把金融资产的一大半都放进去了,这要是爆仓了,那就会元气大伤啊。还好总体下来,没有爆仓。

赎回私募的收益200万买了另一个知名私募,遇到股灾也爆仓了,亏损50%出局。当时还买了葛XX的私募,也是冲着他的名气去买的,没想到遇到这样的市场,加上商品期货段他做反方向,也是亏损连连啊。其他林林总总的买了不少私募,有赚有赔的,这一路走来,也就慢慢明白了冠军魔咒,还有各种套路,但是依旧相信还是有那么一些靠谱的私募的。 2016年遇到一个老朋友,当年公司老股东之一,2006年估计套了8000万,买了很多套房子,就满世界逍遥去了,这些年什么不做,没钱用就卖套房子,这样到了2015年,房子卖的差不多了,只剩下自住和一套一线城市郊区别墅。那天晚上喝多了,第一次和我这个当年的小老弟说,股灾自己操作的账户,总资产缩水70%,虽然没有回到解放前,但是现在年纪大了,想重新翻身,也很难了。

事实上我知道的是当年套现的那一大批股东,十年过去了,很多都是处于萎缩期了,因为这个并不是你真实的靠自己一分一分赚到的,而是命里遇到了贵人。但是很多时候,人在顺的时候都不会这样想,都认为自己很厉害,既然做好了这件事,手里头也有不少钱,那就无所不能一样,真的是无知者无畏,包括我自己啊。 所以在2016年我自己也沉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的过往投资发现。我天性散漫,自制力也弱,学习能力也不是很高,过往炒股往往是朋友说个名字,公司董事长都不知道是谁,做什么业务的也不清楚,哐当就买了。什么K线图财报不看也不懂,这种典型的韭菜,我居然当了好些年啊。

因此在2017年,重新规划了一下,配置好了我和太太及小孩的重疾险,还有香港的美元产品。基本上把资金全部转入到私募为主了,术业有专攻,我们所谓的消息,都是底层消息了,更别说研究能力,技术操作了。 私募产品:计划长期持有3-5年,甚至更长期。 2300万(目前市值2100万,主要18年回撤),其中高毅资产几个产品400万(邓晓峰、卓利伟、冯柳),景林资产800万(金色中国美元基金,景林稳健、景林全球),凯丰资产350万。深圳某小型私募300万,老板是我朋友,个人观察了几年觉得整体也是偏稳健,所以出于这个目的买了。一个账户300万是身边朋友操作,收益回撤都控制不错,18年这样的行情,都有10%收益。另外150万跟着买了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目前还没有回来,收益也不确定。2019年考虑赎回部分私募,转去高毅资产。 个人股市和基金: 股票:500万,几个股票账户持有市值大概260万,其中一只90万也是个朋友推荐的票,放了几年了,还套20%。有次和景林稳健的基金经理见面会,有段话很受启发,他说的大意是买股票首先买到好公司,价格只是影响你的收益而已,坏公司则会让你倾家荡产,深有启发。所以我主要持有中国平安、招商银行、格力电器、腾讯这样的股票为主,准备长期放着。 目前规划是个人股市账户继续减仓,维持在150万以内,主要持有蓝筹优质股票放长线,打打新。所以这些账户其余资金考虑买一只高毅资产的FOF产品,或者加仓冯柳,也考虑加大公募基金的投资份额。 基金:2018年看到了长赢计划,比较认可,所以从2018年四月开始买入,包括且慢平台上的绿巨人这2个基金组合。股票型基金和指数基金都做了一些定投配置,想长期看下来对比一下和私募的收益。另外,大概选了沪深300/中证500/红利ETF/全指医药。计划投入100-150万在3000点以下完成。 个人对于风险意识还是有一定的控制,所以P2P、信托固收产品从来没有买过。起源于2014年拿了100万跟朋友去放贷,收了几个月利息发现那边出事了,现在还在官司中。所以我的判断是情愿投去二级市场,即使出事了,私募还有清盘线。放贷这种一出事,就是百分百没有了。 股权投资也做过一些,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不确定因素太多了,而且时间很长,所以基本上这块现在也很少碰。 房产: 一线城市合计四套,老家一套: 房产 面积 市场价 银行欠款 家人住 房产一144 12000000 0 出租 房产二70 5600000 0 自住 房产三155 9000000 1800000 出租(租金高过月供) 房产四85 6000000 1200000 家人住 房产五 1100000 300000 2017做了笔450万的经营贷,年利率6.5%,五年期先息后本,实业备用。 年支出: 1、家庭生活开支大概一年30-40万之间。 2、几套房子的月供合计一年26万。 3、新买的车,一年还贷12万。 4、保险一年支出33万。其中给我和太太都配置了香港AIA的200万的重疾小孩子100万重疾,年缴费12万。AIA的充裕未来属于储蓄分红险,也是考虑作为美元资产配置,分了五年期供款,每年21万,今年结束了。 5、个人应酬开支,大概一年70万。 这样看来,每年的收入现金流只够这样的支出,都是靠存量资金在投资,万一以后不工作了,对应的现金流就会有问题,这也是我个人比较担心的一点。 未来计划: 1、小孩明年初中了,在一个还不错的公办私立学校就读,但是我们计划高中读私立学校,每年学费20-30万。高中看考试情况,未来大学有可能去国外就读,这大概需要200-300万预算。(香港的产品也是为了这方面做考虑) 2、家人不幸生病,目前还在看治疗方案,但是预期做好慢性病的长期准备,来回住宿以及进口靶向药物等等,我预计200万先准备着。 3、保险会考虑再配置高额医疗保险,终身2500万额度的消费险,目前每年缴费1万多,每年递增那种。主要是担心万一以后重疾,不至于沦落到卖房卖股票,也是靠这个解决现金流问题。 4、长远来看,最大一笔开支我计划是在3-5年,能搬去一线城市中心地带生活,主要是圈子基本上都慢慢迁移过去了,而且个人也喜欢那边的环境。目前来说,我在那边置业大概在2000万预算,只想卖掉自住的房子套现700万,还要加500万,才够首期啊。另外600万房贷月供32000,还是感觉有压力,所以现在完全把希望寄托在私募产品的回报上,看看五年能不能有年化15%的收益,这样的话压力就小很多。 絮絮叨叨的说了这么久,梳理的过程中,自己也有一些回顾和反思,同时自己也存在一些困惑,每个人眼界都会不同,我有时候只能说是一厢情愿的相信自己的选择去了,譬如景林资产和高毅资产,我个人非常认可和推崇他们的投资理念,但是事实上真的如此吗?老话说的好,有时点破一句话,胜似低头忙一年。

越到后面越觉得要迈出去,所以才想到多听听。银行理财经理就好比你说的那样,自己都没有2000万,怎么去给人家做配置规划。身边朋友吧,譬如私募公司老总对于保险从来就是不屑一顾,认为靠自己投资的收益远远超过保险收益,做实业顺的朋友,还想着怎么加大投入生产。每个人道路都不一样啊!我个人还是觉得,尽量不去做自己不懂不擅长,又没有资源的事情,所以对于创业还没有想法。同时也要禁得住诱惑,尽可能赚自己能力圈的钱靠谱一些。 我现在有几点请教: 一、极端情况下,就是市场竞争下,三五年后,公司不存在了,也就意味着除了股票市场的增值以外,就没有大的现金流了,但是每年的生活还是要继续,这样的情况下,怎么重新规划呢?譬如考虑长期股票分红,或是红利基金等方面配置? 二、我看了一下资产配置的情况,基本上都是股票多头的产品,这样的配置就只能说满仓等牛市了,但是有点太激进了。有什么好的建议调整吗? 

——————————————————————————————

朋友:

见信好

很高兴您的信任,感恩,感恩!~

您的资产问题,我花的时间比较久,原因是,您这个基本上已经不大能去单纯的只从资产配置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了。会涉及比较多的生活方式,甚至,生活地域,代际传承的问题了。

这也是我目前能给出浅见的极限了,再多一些,我想,我也不能再给意见了。不好乱说的,出一点点差错,就能差出几百万。责任重大。

我的经历和您有部分类似。

我们也是大概在六七年前被某家上市公司收购大部分股份,然后,也多多少少有一笔收入,但是,不同之处是,几年后,我们由于并不适合上市公司的工作模式,我们自己又把股份买了回来。

和上市公司合作的时候,我们所有的决策发生了变化,之前自己做的时候,是直接开会直接决策,基本上当天就拍板,马上就执行了。但是,合作之后,决策的流程变得比较长了,然后,各种市场行为,推广行为,管理行为,都需要较多的审批,加上,那时候,都比较年轻,一合计,将来如果都按照这样的方式去工作,我想,我们会比较难以适应,所以,后来就把股份买了回来。

但是,后来的发展,就和您不一样了,我就将实业部分交给了我的伙伴们,我自己一股脑扎入了投资理财这件事了,一晃眼,五年了,时间真的过得好快啊……

您做得相当棒哈!~您已经开始了第二次创业了,我想,您比我优秀得多得多,不敢称给意见,我仅谈谈我实践的一些体会吧!~

我收入在十多年前很快就达到了一个大大超过我当时开销的水平了,我就进入了您说的这个迷茫期,我很熟悉这样的感觉的哈!~

就是啥呢?动力不足,因为,我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这样的教育——好好学习,找一份好工作,然后,成家立业,买房买车,然后,退休。

有没有很熟悉?我们公立教育是不是绝大部分的发展路线就是这样的?

当突然有一天,我发现,房子车子都有了,收入也比开销多一些的时候,再加上企业发展得还马马虎虎,一下子就进入了一种放空的状态。

这个时候最容易——跑偏。

整个人的人生就进入一种安逸的状态,时至今日,我依旧非常遗憾当年的不敬业,以致于我转型职业投资理财之后,有一种强烈的弥补当年蹉跎岁月的感觉,经常早上睡觉都睡不过八点,偶尔九点多醒来,就觉得浪费严重,简直跟白活了一天似的。

我们当时就是面临一个选择,跟您的其中一个选择一样,就是分拆上市,我们甚至开始准备进入上市辅导。就是税务,股份啥的。

后来,在这个阶段,我们停止了。放弃了。

当然,如果能够达成,或者,今天我又会完全不一样,甚至富裕很多。

但是,我很开心没有这么选。

这就是命!~

我们当年有一种强烈的直觉,就是觉得,年龄太轻的话,整一个上市公司,对接复杂的政商关系,当地关系,会远远超过我们的承受能力,会大大改变我们的生活与生命状态。

我个人是不大敢于这样去做的。

您看,我多么不敢拼搏与挑战。

我觉得,慢慢做,做小而美,就挺好,生命还应该有许多其他的东西,值得我去体会与感悟。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走了那条路,这个世界上,也就没有谦和屋了。

我一直认为,赚钱是一个套餐,不是仅仅只有赚多少钱一个维度,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比如,健康,名誉,家庭,等等。

个人有个人的选择。

但是,您43岁,7000万左右的资产,年收入过百万,讲难听点,躺着,您也能安稳过一世人。有什么好忧虑的?无论什么极限情况下,您都是有足够保护的。真的出现了您不能度过的极限情况,我想,几乎绝大部分人,都过不去了。怎么努力,大概率也是徒劳的。

极限情况下,您一年的开支,至少可以减少一多半。70万的交际应酬费用,趸交类型的保险,都会大为减少。100来万到顶了。更何况,房贷还完了,房贷还能少几十万。

我自己的实践经验是,目前我的交际应酬费用,比之我之前的,少了一大半,房贷是以租养贷,一些物业根本不需要再每个月还款,还过几年,就是收租了。(我一些商业的物业贷款年限是10年。)保险我不买那种理财险,每年就是几万块的消费型保障型的保险。

再加上,没有预计实业的投入,变得几乎所有的钱,都是投资理财。

这个转型,我花了五年左右时间。

我不见得多有钱,但是,我自己感觉啊,现在的财务健康度,比之前要强一些啊。

我大概测算了一下,如果按照这样的生活水准,咬咬牙,这辈子倒也是勉强饿不死了哈!~:)

关于您职业的选择,定夺,我谈谈我的浅见。

其实很简单,就问自己一个问题,也是我测试自己的终极答案。就是,财务自由之后,还愿不愿意继续干这件事,和这群人打交道。

如果您愿意,您就值得一直做下去。

如果您不愿意,其实,您应该转型。

您很有钱之后,总不会勉强自己和一个有钱却不爱的女子结婚吧?(没钱其实也不要这样。)那么,您很有钱之后,为什么还要勉强自己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和不喜欢的人长相厮守呢?

事实上,我自己实践过后,才发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带来的好处是:

1,大概率能做出一点成绩,因为喜欢,所以会不断的精进,然后,大概率能有配得上的收益。

2,生活品质好很多。我之前去海南度假都只能去个一周,最多了。现在我去外地,外国考察,动辄几个月。感觉比之前好很多。

3,身体素质增强了。之前每天忙完回家疲惫得很,现在每周固定训练三四次。感觉好多了,原来白掉的一些头发,现在竟然黑回来了耶!~

朋友,祝福您,您会过得非常非常好的!~

您的金融之路,我看了,也说说我的浅见。

我之前转型的时候,特别考虑个这个问题,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经济基础不稳定的时候,最容易陷入恶性循环,导致出现很多其他的问题。

所以,之前我就特别做了这类的规划。

其中之一就是——私募。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嘛!~

您在2006年到2008年这一个波澜壮阔的牛市,最终微微亏损,我想,其实是较好的结果。

我自己的理解是,如果用不当的方式赚钱了,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如果用不当的方式赚大钱了,那就是一场灾难。关于这个,可以参考谦和屋之前的文章,我详细研究过中彩票的人群。发现,大概破产几率是在70%以上。

这篇拙文地址如下:

 众人都知道暴饮暴食有害,却不认为一夜暴富有害

网页链接

当年您要是大赚了,甚至杠杆了,很可能,现在的您,生活就是完全不同了。

您从2009年到2013年,这段时间,是把钱给别人代客理财。巧了,我之前也经历过这个阶段,结果也可以猜得到,那是一塌糊涂的。而且,感觉特别不好。原因是,我托付的操盘者,没有更深的接触与了解。所以,没有办法建立更加深厚的信任感,而托付给别人做代客理财,信任感是基础,其他都是——术。后来,这条路,我就慢慢不那么在意了,我总觉得,这种方式,不大能承接大量的资金,因为,信任感和法律保障不够。

您在2014年正式开始投入大资金到股市,我也是2014年开始转职业投资者。这里面,我们正好有一个先后顺序的差别。

我是先开始打基础,自己学习整体投资理财这件事。然后,2016年开始,慢慢买私募。您是正好反过来,先投私募,然后再慢慢学投资理财这件事。

我不敢说哪种好,我谈谈我自己的实践体会。

我一开始面临和您一模一样的选择。我也是准备去买私募。也做了很多前期的了解。但是,后来,还是没有这样做,而是自己慢慢打基础。

原因是:投资理财好比海上航行,自己做呢,算是自己弄条船航行,慢慢打基础,是先弄一条小船,然后,慢慢换大船。买私募呢,是直接买船票上船。

您看,这二者,在本质上难道会有孰优孰劣么?我个人认为,是没有的,二者都可以达到彼岸。

但是,具体到实践的时候,发现,还是有问题。我面对完全陌生的行业与领域,我竟然不知道哪艘船是好船,哪艘船的船长是可以托付的人。要知道,A股的股票是3000多只,而私募产品,好几万了吧?我怎么选?我总觉得心理麻麻的!~

所以,您投的私募,我都做过一定的了解。但是,我没有买,原因就是这个原因,因为,完全不了解啊!~我当时了解的信息,都是网上找的,书籍,采访等等。

那么,我经历过这里面的套路,我以前也被采访过,所以,我晓得这里面是有做PS的,一般来说,会比真人更好看哈!~所以,我看过这么多信息之后,除非我自己能见面深度的和私募聊聊并取得相互的信任,不然,我是不敢投资的。不是他们不厉害,相反,我认为,他们能做得这么大,一定有其相当过人之处。

但是,我就是心里没底。后来再一想,假设2014年的我,能够透过层层关系,深度的去和私募进行沟通,我想,也是没有任何用的,因为,他们所言,我肯定完全听不懂,或者,搞不清楚。

于是,最后,我还是做基础活,从零开始慢慢学,至少,将来委托资金给私募,我也能分辨得清楚,哪个私募是好的,是为投资者考虑的,对吗?

这一做,就是五年。

一开始的时候,是非常划不来,因为刚刚学习投资理财,本金不敢多放,所以,牛市来临的时候,仓位占所有资产的比例并不大,收益率还是令自己满意的,但是,绝对值并不大,比我做实业肯定是要少的。但是,这不就是舍与得么?不走出这一步,不牺牲那个时间,还会有将来投资理财领域的精进么?

我慢慢学习,慢慢打基础,就这样过了四年多,才在2018年2800来点的时候,接近满仓。与此同时,我也投资了我信得过的私募,相谈甚欢,我们至今都保持着很棒的互动,我也学到很多,这几次一而再再而三的股灾,我也和他们共同坚守,共同度过。

我这种方式,正好与您相反,其特点是,开始特别慢,特别难,特别吃亏。但是,后面速度会快起来,会好起来。供您参考,斧正。

2016年您见的那位老朋友老大哥,巧了,我也听说过类似的情况。我跟一位商界的大佬请教的时候,问过一个问题,印象极其深刻。我问,当年和您一起发展起来的那些人,现在情况咋样了呢?

他说,大部分都不见了,其中有很多人,是真的不见了,就是人都没有了。唯独有一个人,还在,过得还非常不错。

就是和您这个老大哥一样的,买了很多房子,然后,把实业卖掉了,就收租,小神仙日子过得嘎嘎的!~资产随便算都几个亿。

您这位老大哥如果不是自己炒股,亏损在股灾,而是安安心心把房子留着,适当的配置,收收租金,那日子不要太舒服哟!·他可是套现了8000万啊!~2006年的8000万,那是什么概念?北上广深那个时候房子都是几千块钱一个平方米啊,有个人,叫做李春平,得了一大笔遗产,做慈善几十年了,最后,就是房子还留着不少。要不是这些房子,按照他做慈善的做法与力度,恐怕早就花完了……

我如果不是对投资理财这件事有着特别的兴趣,尤其是股票投资,我可能就一门心思投资房地产去了。我身边好些个朋友,都是不怎么买股票,大部分资产都在房子里,赚钱赚老多了,事实上,创业之前,我个人小小的梦想,就是做一个包租公,是的,没错,就是周星驰功夫里面那个包租公,嘿嘿嘿,挺好啊,我也过得快乐,小日子嗖嗖的!~当然,现在有了人生目标与理想,还是有不同了。

总之,持有房产,适当配置,租出去,慢慢过,这其实就是一种投资方式,还别说,这种投资方式,对大资金的投资者,还是非常好的呢,尤其是年级比较大的,对股票啥的也没有那么多兴趣的。唯一不好的是,除了赚钱,没有故事,没有起伏,没有可以向后辈吹吹牛皮的精彩事迹,只能留一些物业……

我对您大部分资产转到私募这种方式,我是非常认可的。

您对投资股票,研究股票,本身兴趣不大。那就干脆不要做。生命中还有好多好多事情值得您发挥才华哈!~搞不好,又整出一个上市公司收购或者分拆上市的。对么?就算没有,去玩,去耍,其实也是好事情~我讲真的,不开玩笑。好多我认识的创业者,以折腾自己为荣耀,媒体也是这样宣导的。我不能说这个错了,他们也有很多做得很棒。但是,我自己并不会这样选择,我比较能接受平凡的过一生,啊,平凡且健康,富裕的过一生……

您买的私募都是顶级的私募,我也没有深度接触过,研究过,所以,不好乱说。

我只能说一个浅见——对于您的投资额度,您有资格,也非常有必要,深度的,长期的,连续的和操盘您资金的人进行沟通。

一来您可以学习,不仅仅学投资。好的投资者,整个世界观都值得琢磨。更主要的,您这么多钱,在持有私募的时候,不建立稳固的信任,很可能,在最紧要的时候赎回,而赎回后,这个私募再厉害,也和您没关系了。

更重要的是,任何私募,都有可能遇到较大回撤。

那么,绝大部分流动资产是私募,也就意味着长期持有,那么短期要用的钱,跟着长赢,我想,完全没有问题,ETF拯救世界,您的钱按照他的思路与节奏,是很稳妥的,一旦要用钱了,ETF基金也好变现。稳稳的哈!~

其实,整体下来,就是基本上自己不要太深入研究股票投资了,深入研究私募,深度了解私募操盘人,然后托付自己的资金给他们。这样,对您的投入产出比,可能更加合适一些。

您房产市值3400万左右,300多万房贷,简直不要太健康。轻松还款,全球经济危机也没事,反正大部分自己住么,更何况有套房子以租养贷都超过贷款额了。

我自己在这块的配置多了一些收租的房子,就是写字楼和厂房,这样导致我不如纯住宅赚钱多,但搭配下来好在每月有租金收,这个租金又可以拿来投资,尤其在熊市的时候,特别有用,一个用处是投资收益会较好,另一个就是心态会较好。这次,我一套物业的承租者,提前交了一年的租金给我,这一年的租金,现在应该值一年半的租金了。我太谢谢他了,赶明儿提点礼品去看看他。

您这一块配置较少,不过,这没什么,对您来说,问题不大。也没必要去增加或者腾挪了。现在房产的限制性条款过于苛刻,动一动,摩擦费用大得不得了,得不偿失。

您的开销中,就是个人应酬大了点,但是,我想这个和事业有关,您应该也是做了测算的,好在这个费用不是刚性的,赚得多,支出得多,少赚钱,这一块就少花点。

您的保险费用在我看来,有些可以改进,这种趸交分红型其实可以再思考思考。我也有朋友买了类似的,一年50来万。我觉得在我自己看来,肯定是划不来的,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超过保险分红的回报率。这个就要见仁见智了。您关注谦和屋,等等我的保险专题文章。这里面会比较详细的说这个问题。我自己是只买保障型,财险这类的。

分红型我是基本不买的。我不知道您买的年限,我估计,全部加起来,也得几百万了。您测算过年复利水平么?您可以算算看,我当时测算过一个找我买的产品,大概7%左右复利,我觉得偏少,10%的复利我都觉得偏少。当然,他们告诉我,可以避税,避债啥的,但是,我个人认为,真有天我欠债了,欠税了,我还是得补上,不然,良心过不去啊……

我看到您保险中,有一个目的就是美元资产。其实,我个人对这件事做了很多功课。包括离岸基金啥的,我觉得,至少我目前不需要。原因是,第一,想跑?不是钱不钱的问题,钱不正当,跑哪里去都够呛,咱们都是合法公民不是。第二,避税啥的,甭想了,上个月吧,就有人往香港汇丰存了几千万,被冻结了,要出证明,估计出具不了,结果尴尬了。现在这个CRS的威力是很大的,尤其是现在技术进步了,这一块,基本上不要想了,以我们目前的资金量和现实情况,其实也没必要。

如果是担心汇率损失,那可能这个保险也提供不了多少帮助。

总之,很多人问过我这个美元资产问题,我都是认为,如果重心在国内,完全没必要。如果将来规划重心会转到国外,可以开始慢慢推进。那种直接换成美元资产的,其实,没啥用,一来赚不来几个钱,二来天天担心得要死。汇率这个东西,比股票难多了,十来年前,我就做过外汇,以爆仓收场,从此之后,再不碰外汇,再不碰杠杆。

我也是准备小孩读私立,这个问题展开可以讲好多内容了,其实,关键只有三个,一个是教材,一个是师资,一个是同学。来来去去就这几个。您目前的规划就是将来去国外,这已经很清晰了。

诶?就一点,您不准备多生几个?

祝您家人一切顺利,健健康康,开开心心。

关于您未来置业计划,我谈谈我的想法,不知妥当不妥当。

供您参考,斧正。

如果我不在一个地方打算住个十年八年的,或者重心,事业等放过去,我是不会买房的。租房可以租得相当之好。

如果您已经打算置业在那边了,做好这笔钱跑不赢私募的准备。一来贷款比例偏低,二来总价偏高,很有可能跑不过私募。

但是,您是自住,每天心情愉快的享受在一个温馨的家里面。这个,我想,您也考虑过了吧,多少钱也买不来,对不?

所以,见仁见智了。

要是觉得压力大,就不要买,租,保管您压力不大。一两万,我想,应该也可以租非常好的房子了吧?要是抗一抗,能吃得消,那就买,将来您还会更富裕不是?

您最后问了两个问题,我的浅见如下:

一、极端情况下,就是市场竞争下,三五年后,公司不存在了,也就意味着除了股票市场的增值以外,就没有大的现金流了,但是每年的生活还是要继续,这样的情况下,怎么重新规划呢?譬如考虑长期股票分红,或是红利基金等方面配置? 

这种情况,我自己是用房租来对冲的,我股票本金一般都是不取出来的,日常开销是分红,工资,房租等等的,我对自己还是有一点点小小的信心,觉得,靠自己还是能赚点钱的,加上其他,凑活凑活!~

您公司假设,假设啊,不存在了,您才40多,您又怎么会赚不到钱哩?不是赚不赚得到,是你愿不愿意的问题,对不?假设那天您真不愿意跑出去辛苦开公司,辛苦赚钱,那您也够了,一来有些私募有分红,二来您也可以赎回,三来,当真到那天,您一年还花的了70万的应酬费用么?对不?不用改,就这样,没事的。以后赚了钱,买些房子出租,租金到每个月开销一半了,只要一半,您就心理稳定了。其实,现在的考量,也是心理层面的。我当时也经历过,后来就好了。

我个人不认为要加大分红型股票配置,我之前的文章有写:

地址如下:

我对股息的一些思考与浅见

网页链接

关于“我对股息的浅见”一文的一些小小补充

网页链接

我认为,要用钱了,就卖掉一点股份就好了。不要特别配置分红型股票或者基金。买股票的原因很多种,我自己是选择——买入低估的,有价值的股票,而不是看分红。

二、我看了一下资产配置的情况,基本上都是股票多头的产品,这样的配置就只能说满仓等牛市了,但是有点太激进了。有什么好的建议调整吗? 

莫非您还想做空啊?这还激进么?房贷的负债占比总资产5%左右,又不用杠杆,妥妥的,不用担心!~

股票多头的模式,如果可以15%左右的复利,您的资产会5年左右翻一倍,按照您的花销,妥当得很,这还不算房产的增值哩?我个人认为,没必要调整,一想这个问题,您又得进入您不擅长且不感兴趣的股票投资了,其实,是没有太大必要的。这里我说一下,有些私募是会做空的,或者用高倍杠杆的,这也是我建议您深度和私募们沟通的原因。您之前买的私募中间,据我所知,就有高杠杆的,一度产品巨亏。您得多问问。

大致就是如此吧,朋友,祝您一切顺利哈!~

谦和屋

                                                         20190220

@今日话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不理财到瞎理财的中国人 当下需知15条(13)
我为什么喜欢长期满仓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一直是长期满仓权益类产品的投资风格,最近下跌确实回撤比较...
把把脉,什么样的家庭理财方式最聪明?
【原创】掌握这些资产配置方法,一亿元的小目标或许真能实现!
傻子才相信勤劳致富
幸福人生的家庭资产配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