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听到的“迟脉”到底是什么样的?此文带你读懂读通

前几年有一部电视非常的有名,那就是大长今,大长今讲的是韩国的故事,其实中医在我国也是非常有名的,历史上也有非常多的人,也有着非常多的名医,其中最有名的应该就是扁鹊华佗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中的一个术语,它叫做迟脉,那么究竟什么是迟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脉象是中医临床诊断中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而学习脉诊的难度又是业界所公认的,就连脉学的开山祖师王叔和也发出“胸中了了,指下难明”的感叹。

要学好脉学,不背一些脉诀怎么行?然而古今脉诀以歌诀体裁写成,犹怪世夐文隐,年移代革,其中隐藏的深意并非浅学所能窥造,因此,详细注解、翻译、阐发脉诀,对于后学者大有裨益。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细细学习迟(阴)脉象,相信小编,本篇内容一点都不难懂,快学起来——

迟脉一般属于阴证,脉象的频率比正常脉搏的一息四至要低,脉搏的起落极为缓慢,在一呼一吸之间仅有三次。

迟,有缓慢之意。迟脉是指脉率较慢,低于正常。但迟脉亦可见于常人,在常人中某些训练有素的运动员或体质健壮的青壮年人可见到迟脉,是健康的表现。但病理性的迟脉多见于寒证。人身气血之所以运行不息,通畅无阻,全赖一身阳气尤其是肾阳的温煦和推动。而寒性凝滞,一旦阴寒之邪侵入经脉,损遏阳气,即可致气血凝滞而行缓;或阳气虚衰,推动无力,可致血运不畅而迟缓。故《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难经·九难》曰:“迟则为寒。”李中梓曰:“迟之为义,迟滞而不能中和也。脉以一息四至为平,若一息三至,则迟而不及也。阴性多滞,故阴寒之证,脉必见迟也……脉之至数愈迟,则证之阴寒益甚矣。”

主病迟脉主脏,其病为寒。左寸迟者,心痛停凝。迟在左关,癥①结挛筋②。左尺得迟,肾虚便浊,女子不月③。右寸迟者,肺寒痰积。迟在右关,胃伤冷物。右尺得迟,脏寒泄泻,小腹冷痛。五脏为阴,迟亦为阴,是以主脏。

迟脉的出现,一般见于五脏的病变,其病的性质多属寒证。左寸脉迟,多为寒邪结聚在上焦部位,血行凝滞故心胸疼痛;左关脉迟,属寒邪凝滞于中焦,出现癥积、筋挛等症;左尺脉迟,属肾阳虚命门火衰,小便浑浊不清,女子月经消失;右寸脉迟,亦属寒结上焦,肺寒痰积;右关脉迟,属寒邪伤胃。右尺脉迟,属脏寒引起的泄泻,可致小腹冷痛。

阴性多滞,故阴寒之证,脉必见迟也。正如太阳隶于南陆,则火度而行数;隶于北陆,则水度而行迟。即此可以征阴阳迟速之故矣。《难经·九难》曰:“迟者,脏也。”又曰:“迟则为寒。”《伤寒论》亦曰:“迟为在脏。”以阳气伏潜,不能健行,故至数迟耳。其所主病,与沉脉大约相同。但沉脉之病为阴逆而阳郁,迟脉之病为阴盛而阳亏。沉则或须攻散,迟则未有不大行温补者也。

涩:指涩脉,脉搏往来应指不流利的一种脉象。脉迟而有力主实寒积滞,迟而无力为虚寒之象。如果是脉迟而浮多主表寒证,脉迟而沉多主里寒证。脉迟而不流畅,为寒凝血少;脉迟而缓慢,主湿滞寒凝。

迟而有力,有壅实不通利之意,痛可想见。迟云阳伏而又无力,岂非虚寒。浮则表之候也,沉则里之候也,兼迟而为寒可必。血得热则行,湿得热则散,迟乃寒象,何以养营而燥湿乎。按迟脉之象,上中下候皆至数缓慢。一息三至,甚为分明,而云“隐隐”,是微脉而非迟脉矣。迟而不流利则为涩脉,迟而有歇止则为结脉,迟而浮大且缓则为虚脉。至于缓脉,绝不相类。夫缓以宽纵得名,迟以至数不及为义。

学习中医真的是非常的不容易,不仅要熟悉各种各样的草药,要明白各种各样的病症,而且还要能够达到望闻问切,其中的切就是切脉了,我们要熟知各种不同的脉象,并且指导不同的脉象,所针对的疾病可能有哪些种,所以想学好中医真的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切诊脉象知虚实 - 切诊 切脉 浮脉 迟脉 虚脉 滑脉 - 养生讲堂-中医养生-休闲保健网
中医四诊学习之 闻诊 问诊 脉诊(李氏全息汤创始人:李芳祥 主讲)
中医的脉象理义
中医基础入门必备的六种常见脉象汇总!
教你学诊脉2
教你把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