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对抗反辐射导弹
userphoto

2022.05.25 江苏

关注

反辐射导弹,又称反雷达导弹,是依靠雷达发射的电磁波作为制导路径,打击并摧毁雷达的导弹,属于电子对抗中的硬杀伤手段。反辐射导弹是现代防空压制作战(SEAD)的产物,最早出现在越南战争中。在战争中,美军战机大量使用反辐射导弹,摧毁越南地面雷达或迫使其无法开机,使得地面防空部队抗击来袭机群时的成功率骤降,美军空袭时的安全性有了很大提高。美军甚至还改装了飞机专门执行猎杀地面防空设施的任务,反辐射导弹让“猎物”和“猎手”的关系在一夜间发生了转变,“雷达克星”的称号由此名扬 天下。

国产外贸型反辐射导弹

反辐射导弹的特点

和其他种类的导弹不同,反辐射导弹的目标和种类相当单一,只为消灭雷达而生,其技术特点很有针对性。反辐射雷达属于被动制导,导引头为无源雷达,雷达前部有一个平面螺旋天线,专门负责接受雷达信号,天线后的接收系统、信号处理电路等将收集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并解算出当前导弹的飞行参数,指令系统则依据该参数控制导弹的飞行方向。因为这个过程是周而复始不断地进行,因此导弹是在逐次的逼近目标飞行,通过不断的修正弹道最终对准目标发射源,达到摧毁雷达的目的。

为了提高打击效率,减少目标的反应时间,绝大部分的反辐射导弹使用火箭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的最大优点是加速快、极速高,导弹在发射后很短时间内就能达到最大速度。现代反辐射导弹在发射后都能达到2-3马赫的速度,不到1分钟的时间就能飞行50千米,在转瞬即逝的战场上如果雷达操作者稍有疏忽,反辐射导弹将携雷霆万钧之势击毁目标,彻底瘫痪防空系统。

反辐射导弹的另一个特点是战斗部重量普遍偏大。尤其是专用的反辐射导弹,加大战斗部的装药以保证彻底摧毁雷达,防止被修复后再次使用。比如美军AIM7“麻雀”空空导弹的战斗部只有不到30千克,而由其改进而来的第一代反辐射导弹AGM45“百舌鸟”,战斗部重量超过了60千克,提升了整整一倍有余。第二代“标准”的战斗部重量则创纪录的达到了100千克,毁伤半径达到了25-30米。第三代“哈姆”精度有了大幅度提升,战斗部重量有所下降,但仍达到了重达66千克。

AGM45反辐射导弹

先驱者的发展

从“百舌鸟”算起,到现在为止美军已经装备了三代反辐射导弹。最早的“百舌鸟”反辐射导弹由中距空空导弹改进而来,当时的技术还尚不成熟,精度低、反应慢,只依靠被动制导,尤其是导引头覆盖的频段太窄,美军针对不同雷达频段研制了多达18种的导引头,在出击前需根据实际情况临时选择。不仅限制了导弹的使用,还对前方情报提出很高要求,否则装错引导头的导弹在战斗中无法使用。“百舌鸟”的出现仅能解决美军的有无问题,在实际对抗中缺陷很大。

第二代AGM78“标准”反辐射导弹有了明显的进步,导引头频段的覆盖范围增大,只需要2种就可以覆盖常用雷达的主要频率区。同时,导弹增加了惯性导航和记忆模式,雷达突然关机后仍可以按原来目标的大致范围飞行。最关键的进步是“标准”反辐射导弹的导引头灵敏度提升,可以利用雷达波的旁瓣进入主瓣范围内,增大了载机的生存能力。同样,“标准”的缺陷也很多,最大的问题是超重,作为“标准”防空导弹的改进型号总重超过了600公斤,能够使用的载机有限,限制其发展。

第三代,AGM88“哈姆”反辐射导弹是美国空军和海军联合研制的成果。“哈姆”导弹总结了“标准”和“百舌鸟”的各项优缺点,并在科技进步的帮助下获得了性能的突破。其制导模式为被动制导+GPS/INS(卫星定位/惯性制导)的复合制导,攻击灵活性提高;导引头覆盖了几乎所有的常用雷达频段,降低了维护难度;重量适中,360千克的体重保证了所有战机的携带数量;使用了新兴的可编程控制技术,能够随时对导弹进行软件升级以对付新的威胁。鉴于优秀的性能,“哈姆”大量装备美国海空军部队,美军战机既可以使用“哈姆”执行“野鼬鼠”任务,又可在空袭中携带用于自卫。目前“哈姆”导弹已经出口到多个国家,并进行多次改进,中国台湾也装备了一批该型导弹。

美军哈姆反辐射导弹

短暂的神话

因为在越南战场上降低了美军的损失,反辐射导弹自出现后便迅速得到重视和应用。1982年,第五次中东战争的贝卡谷地之战中,以色列通过先用无人机诱使叙利亚防空雷达开机,再利用载机发射“百舌鸟”反辐射导弹摧毁目标,仅用几十分钟的时间就将叙利亚花重金辛辛苦苦打造起来的防空系统扫荡完毕,彻底夺取了战争的制空权。1991年海湾战争,面对着多国部队的萨达姆曾信誓旦旦要一决雌雄,可在2000余枚命中率达90%以上的反辐射导弹压制下,缺乏对抗手段的伊军雷达要么不敢开机要么开机即死,防空体系被彻底瓦解。在光辉战绩的衬托下,反辐射导弹逐渐被捧上神坛,“雷达克星”、“雷达杀手”等称号不胫而走。在大众媒体眼中,反辐射导弹成了克制防空系统的万能灵药,除了宣传优秀的性能外,就是讲述曾经的荣光,仿佛这是一件天生完美的武器。可惜的是,神话还没维持多久,就被打破了。

1999年,北约因科索沃问题开始空袭南联盟。在这场名为“联盟力量”的行动中,北约军队投放了包括反辐射导弹在内大量的精确制导弹药,却被南联盟采取措施一一化解。使用反辐射导弹攻击南联盟地面防空部队,不但没造成太大伤害,反而在攻击时被击落战机多架。甚至还发生过先后发射百余枚各型反辐射导弹但仍无法摧毁雷达站的“失败战例”。“雷达克星”的神话在这次行动中彻底破灭,反辐射导弹的作战效能也第一次遭到质疑。那么,南联盟是用什么方法破解了反辐射导弹的攻击呢?

F117在空袭行动中被击落

奇特的弹道

其实,这个原因很简单。因为反辐射导弹并不是直接飞向目标的,笔者在前面说过,反辐射导弹是依靠收集雷达波信号对目标进行定位。以搜索雷达为例,因为要扫描一个宽大的空域范围,雷达发射的信号波束类似于一个巨大的圆锥体,在这个圆锥体内,雷达主瓣的信号强度几乎相等,反辐射导弹无法通过信号强度的变化识别目标位置,只能飞行到雷达信号波束的边界后通过强度变化修正方向,而下一次导弹修正方向仍然是信号波束的边界,只不过这次距离目标更近指向位置更精准。因此反辐射导弹实际上是在控制系统修正下不断逐次逼近目标,如果将这个过程连贯起来看的话,就会发现反辐射导弹的弹道呈现一个奇特的螺旋形状,这个螺旋状的飞行路线我们可以称其为螺旋弹道。

雷达波束的大致形状

简单解释一下,螺旋弹道是反辐射导弹独有的一种飞行弹道,通过不断探测雷达波束主瓣的边界以其中心为轴线逐渐收窄飞行,直到命中目标。目前只要使用了被动制导模式的反辐射导弹,其飞行弹道均呈螺旋状,即使是美国的最先进的“哈姆”也不例外。

如何对抗反辐射导弹

搞清了反辐射导弹的工作原理,那么如何有效对抗反辐射导弹的手段也就多种多样。下面,笔者介绍一些常见的或是战场上已经使用过的抗击反辐射导弹的战术。

天线备份

反辐射导弹攻击的是雷达的天线系统,因此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加固雷达阵地并使用多重备份,争取做到被直接命中时减小损失,可以维修的马上更换部件,被彻底摧毁的则迅速启用下一套备份系统。这种对抗手段简单粗暴,但使用成本实在高昂,凭的就是血多抗揍,目前已经基本抛弃。

雷达关机

没有了雷达波束,反辐射导弹将无法根据波束范围修正飞向方向,最终错过目标或自毁。即使拥有记忆功能和惯性制导的“哈姆”导弹,其积累误差大只能指向大致范围,而且距离越远误差越大,不能保证精度,同样难以摧毁目标。因此在发现反辐射导弹的发射症候后,迅速关闭雷达并进行相应机动,生存能力将成倍提高。越南战争期间,“百舌鸟”导弹的特性被地面防空部队掌握后命中率大大下降,根据美军统计,最终命中率不到6%。雷达关机的手段简单有效,但失去了对空中情报的掌握,相当于拱手让出了制空权。

雷达组网

雷达组网最大的意义在于将一个方向上所有雷达通过C4ISR系统的指挥下协调工作,这样在遭遇到反辐射导弹攻击,雷达可以从各个方向交替开机,由于雷达波束发射的方向各不相同,反辐射导弹在这种环境下会获得大量错误的数据参数,导致跟踪方向不明确,飞行方向混乱,最后连目标的大致位置都无法确定。雷达组网的最大优点在于防空系统在对抗反辐射导弹时可以不间断工作,避免因为雷达关机无法对抗来袭机群的问题。

另一种更简单的雷达组网是利用两种类型相同位置不同的雷达组成一个不完全重合的雷达波束扫描空域。在这种空域中,反辐射导弹会循着两个雷达的波束边界范围飞行,使得导弹不断在两个雷达间变换飞行方向,最后偏离目标。这种雷达组网的工作方式又叫两点源干扰,如果使用多部雷达就叫做多点源干扰。

机动的雷达系统也能提高生存能力

使用诱饵

使用有源干扰诱饵也是一种高效的对抗方法,属于对抗中的软防护系统。使用时有源干扰诱饵和雷达交替工作,发出类似雷达但范围大得多的信号,由于交替工作,反辐射导弹会不断接收到诱饵和目标雷达的信号,然后在两者间不断地调整错误的飞行方向,从而偏离真正的目标最终只能击中空地。目前很多国家都在使用有源干扰诱饵,相对雷达组网的技术来说,有源诱饵的性能更容易实现,也更方便快捷。根据分析,南联盟能够成功挫败反辐射导弹的袭击,很可能使用了从俄罗斯进口有源干扰诱饵。

近防硬杀伤

相对来说,反辐射导弹的弹道特征明显,飞行线路固定,因此除了我们常见的软对抗外,近年来硬防护也在日趋完善。现代很多远程防空导弹系统都会专门配备近程防御系统,近程防御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反应敏捷,机动强性,可以在短时间内部署到指定位置并展开攻击。比如俄罗斯部署在叙利亚的S400系统,会在阵地附近布置“铠甲”弹炮合一系统,一用来防御低空突防的各种飞行器,二则配合防空系统摧毁来袭的反辐射导弹。中国也开发了“陆盾2000”近防系统,利用6管30毫米机炮的高射速制造弹幕,击毁来袭目标。

部署在叙利亚的铠甲近防系统

结语

反辐射导弹并非不可战胜的神话,只要摸清了原理采取了对策就能有效降低损失。其实,这类情况在武器装备中十分普遍,在很多网友眼中,某些武器甚至被看作是不可战胜的神话,仗还没打自己腿先软了。可实际上,所有武器都有自己的弱点和软肋,只要搞清其基本性能和工作原理,那么也并不是没有对抗的手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反辐射导弹发展简史
夺目之剑——美国“哈姆”反辐射导弹系列
外科手术式打击从何开始!23分钟结束战斗三种炸弹功不可没!
地形匹配制导有什么技术特点?
导弹是怎么瞄准的呢?
北越上空的战斗:空中优势时期的来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