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院子里的大味道(上) 一墙尽隔车马喧

中国人自古就有房子情结,把房子当成安身立命之所《汉书·元帝纪》说:“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居住建筑形式,四合院承载着古老中国曾经历的的宠辱兴衰,历经千年,承转往复,终成今日模样。四合院东西南北格局规整,外边用墙包围,墙壁高大不开窗户,是隐密的庭院空间。这个私密的空间能凝聚家族人员,圈出来的这一小片天地让住在里面的人有家的归属感,虽说不上是人间仙境,却有一种“而无车马喧”的坦然美好。

一、四合院历史沿革

四合院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中国西周时期(公元前112-公元221)就有完整的四合院出现。陕西岐山凤雏村周原遗址出土的两进院落建筑遗迹,是中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汉代的四合院组合规制整然。在四川出土的汉代画像砖可见回廊与重楼,晋代主屋两侧有东堂、西室的横列形式,其后住宅规模有所发展。

唐代四合院上承两汉,下启宋元,其格局是前窄后方。 乡村中的三合院和四合院为了更有效利用面积,在院子周围建造房屋;王宫贵胄的大型住宅仍沿袭六朝以来的传统方法,使用不经济的回廊。

宋代四合院的院落更加复杂,院子周围往往用廊屋代替木质的回廊,因而房屋的功能与结构以及四合院的造型都发生了变化,并且住宅与园林的结合更加密切。

元明清时期四合院逐渐成熟。元世祖忽必烈“诏旧城居民之过京城老,以赀高(有钱人)及居职(在朝廷供职)者为先,乃定制以地八亩为一分”,分给前往大都的富商、官员建造住宅,由此开始了北京传统四合院住宅大规模形成时期。1970年代初,北京后英房胡同出土的元代四合院遗址,可视为北京四合院的雏形。后经明、清完善,逐渐形成北京特有的四合院建筑风格。

二、四合院中“进”的概念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其中,“院”以“进”为单位,将不同功能的多院空间以中轴线为导向,顺着延伸方向组织多个院,形成连续递进、纵向发展的空间组合体,常以“几进院落”表示四合院的建筑依规模大小。“口”字形的称为一进院落“日”字形的称为二进院落“目”字形的称为三进院落

一进四合院

最小的一进院,进了街门直接就是院子,以中轴线贯穿,房屋都是单层,由倒座房、正房、厢房围成院落,其中北房为正房,东西两个方向的房屋为厢房,南房门向北开,故称为“倒座房”。四合院中种植花果树木,以供观赏。

二进四合院

二进四合院的结构图分为前院和后院,后院又叫做内宅。前院由门楼、倒座房组成,连接前后院的一般为垂花门,一些相对朴素的住宅则用月亮门,后院由东西厢房、正房、游廊组成。也有的两进四合院,例如北京茅盾故居,并没有垂花门隔出前院,而是在正房后加后院,建专供女眷居住的后罩房。

三进四合院

三进院落是最常见和最完整的四合院建筑。第一进院是垂花门之前由倒座房所居的窄院,第二进院是厢房、正房、游廊组成,正房和厢房旁还可加耳房,第三进院为正房后的后罩房,在正房东侧耳房开一道门,连通第二和第三进院。在整个院落中,老人住北房(上房),中间为大客厅(中堂间),长子住东厢,次子住西厢,佣人住倒座房,女儿住后院,互不影响。这其中也有反映“男外女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影响。

四、五进院

组合方式较多,通常为“前堂后寝”式。第一进院与三进院相同,第二进院是对外使用的厅房和东西厢房,之后再设一道垂花门,在厅房和这道垂花门之间形成第三进院,垂花门之后为正房和厢房所在的第四进院,是主院。如果后面还有后罩房,就构成了第五进院。还有的在倒座房北侧再建一排南房,而组成四进或五进院。

总结来说,正式的四合院,一户一宅,平面格局可大可小。房屋主人可以根据土地面积的大小、家中人数的多少来建造,小到可以只有一进,大可以到三进或四进,还可以建成两个四合院宽的带跨院的。小者,房间为13间;一院或二院者,房间为25间到40间。厢房的后墙为院墙,拐角处再砌砖墙。大四合院从外边用墙包围,墙壁高大,不开窗户,以显示其隐秘性。从制式上来说,许多王府和品级高的官员也是按照四合院的布局进行设计和建造的。 三、四合院中“路”的概念

受地理环境、空间规模,以及居住需求影响,在合院的纵向进深大小受限的情况下,大型的合院建筑常采取将多个纵轴合院组群,按照横向并列的形式加以再组合,形成纵横结合的群组空间。此种组合方式以一轴组合的纵深院为基本单位,称为“一路”。多轴并行并列组合的合院,称为多进多路组合院。

一主一次并列式四合院落

两组或多组并列式院落

两组并列式院落,是由两个大小相等或相近的院子并列在一起形成的。这是豪门大户的宅院采取的一种形式。封建社会的大户人家,有兄弟二人同居一处的。这样,在建宅时就往往建两座,兄弟二人各一座。两座宅院大小、格局相同或相近,既各自独立又相互沟通。

大型带花园式四合院

多路多进四合院,多为王府等规制较高的大型四合院。在清代,皇室的造园活动盛行。在皇室建园之风的影响下,上层贵族、官僚及富商世贾也纷纷仿效,划出地段营造私家园林。北京的私家园林以王府花园最为典型。著名的清恭王府花园——萃锦园和摄政王府花园——鉴园(现为宋庆龄故居),是王府花园的代表。这种花园占地面积大,而且有较大的水面,亭台楼阁分布其中,异兽珍禽豢养其内,奇花名木扶疏繁茂,夏有鸣啾,冬有鹿鸣。四合院规模不同,大小便相差悬殊。但无论大小,都是由基本单元组成的。平民百姓的房子大部分是一、二进院落,属小型住宅。三进以上的住宅,都是由有官职地位的豪门大户所居住,因此也格外讲究。院落向大、中型发展,首先是向纵向发展,出现了三进院、四进院乃至五进院。纵向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开始向横向发展从而出现了一主一次、一主二次、两组并列、多组并列等多种宅院形式。除中路主院外,两侧还有跨院,可谓“深宅大院”。宅院带花园,在清代曾为时尚,但民居花园都占地不大,且精致小巧,仅仅是宅院的陪衬和点缀。

“胡同经纬、坎宅巽门,青墙坡脊、朱门石白”,四合院承载着的既是作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房又是作为寻味中国人传统生活方式的家。四合院作为传统的居住建筑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人生哲理、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各种理念的载体之一,通过建筑规制、布局和装饰工艺,反映出中国人特有的居住审美与实用的统一。同时,它还是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尊卑位次、礼制习俗等各方面文化传统的具体体现,记载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家族观念。由此,在四合院,除了能一窥中国几千年的家居生活外,还可以感受其中处处蕴含的传统文化与艺术。

此内容为一期一会生活美学原创,著作权归一期一会生活美学所有。

主笔/小丁同学

编辑/ 南橘

图片 /来源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座大宅门,半部中国史。一处四合院,道尽民俗情
北京四合院的基本格局
详解北京四合院
什么是四合院?
你了解四合院吗?想不想拥有?
北方民居--北京四合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