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岳飞:哥离改写南宋历史,只差一个好皇帝的距离(1)
userphoto

2023.01.27 山西

关注

01

北宋政和年间,河南相州安阳县。

一伙聚众三百余人的盗贼,在首领张超的带领下,夜袭当地的富贵之家——安阳韩府。

韩府之发达,始自北宋名臣韩琦,其历任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宰相,家中私邸名为昼锦堂,同僚好友兼文坛领袖欧阳修为之作《昼锦堂记》。

后韩琦退位闲居,于昼锦堂的一池碧水上再修醉白堂,欧阳修之得意门生、众望所归的文坛盟主接班人苏轼为之作《醉白堂记》。

再之后,韩琦长子于宋徽宗初年任宰相,其长孙、曾长孙先后任相州知州。

啧啧,好一个世代簪缨的超级大户,端的是一个打劫的好标的。

可惜张超千算万算,只知韩府有大宋最闪耀的两颗文曲星为之题词作记,却不知此时此刻府内更有两宋三百年间独一无二的武曲星坐镇。当其身坐高头大马,率部下明火执仗地将昼锦堂团团围住,认为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即将到来时,只听“嗖”的一声——

一支冰冷的利箭,穿透夜色,直贯他的咽喉……

张超圆睁双目,轰然坠马。

与之同时,空中传来一声清亮的断喝:

何方贼子,怎敢到此撒野?!

众贼大惊,慌忙仰起火把,但见高墙之上,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矫然而立,左手执弓,右手搭箭……

眼见少年箭弦越拉越紧,唯恐像张超一般成为箭下之鬼的贼众们顷刻间鸟飞兽散……一场声势浩大的劫掠,就这样狼狈收场。

而这个仅凭一弓一箭击退三百贼众的少年,只是韩府中的一名佃户长工,姓岳名飞,字鹏举。

02

“大禽若鹄,飞鸣于室。”——《宋史.岳飞传》

公元1103年,相州汤阴县,一户名为岳和的农家诞下一子。

其时,恰有一只大鹄鸟飞鸣于其室上,岳和便借此吉象,为儿子取名岳飞,表字鹏举,希望这个男孩将来有鲲鹏万里之前程。

此时,宋徽宗登基将将两年,大金尚未建国,距终结北宋国祚的靖康之难还余二十四年,岳飞就这样在太平时代的尾声中成长起来。

岳家世代务农,家境并不宽裕,但岳飞之父为人忠厚热忱,乐善好施。逢乡邻有断粮停炊者、遇离乱的饥荒逃难者,他宁肯缩减自家口粮,也要济人之危。甚至自家土地被侵占,也不过多计较,干脆将地赠与对方;乡人向其借贷,他亦从不催债。

家人为此口出怨言,岳和便开导如下:

一个人一天不吃饭就会饥饿难耐,三天不吃则有性命之虞。我们一日三餐减为两餐,或不吃干粮吃稀粥,虽为清苦,不至饿死。以此代价救人一命,难道不值得吗?

父亲的言传身行,让岳飞小小年纪便懂得了善良与道义为何物。

家庭教育之外,自幼酷爱阅读的岳飞,又从经史子集中觅得更多学识与滋养。

白天他利用劳动间隙看书,晚上则燃起枯枝败叶,以之代烛,手不释卷,时或通宵不寐。家中书不多,就千万百计去借阅抄诵。浩浩书海中,其尤喜史书与兵法,如《左氏春秋传》、《孙吴兵法》等。

岳飞天资聪颖,记忆力强,看书又喜反复阅读揣摩,力求深刻理解书中要领。如此寒来暑往,苦读不辍,终得自学成才,不仅积累了日后成为一代名将之韬略智谋,又修得行文作词之文化素养。

读书、劳作之余,天生神力的岳飞还擅舞枪弄棒。尚未成年,其已能拉满张力三百斤的劲弓,使用张力八百斤的腰弩。

这是什么概念呢?

弓弩是宋时的主要兵器,时称“军器三十有六,而弓为称首;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按宋朝军制,“弓射一石五斗”,已算武艺绝伦,可任御前侍卫。

宋朝的一石为现在的一百一十斤,“一石五斗”即一百六十五斤,北宋武士挽弓的最高记录也只有三石,即三百三十斤。而岳飞未成年双臂已可挽弓三百斤,腰部发力近一千斤,其拉弓开弩之功可谓已臻登峰造极之境地。

武学上,岳飞不仅天赋异禀,还有幸屡得名师指点。

早在十一岁时,他就由外祖父推荐,跟随勇冠全县的刀枪手陈广学习抡刀使枪之技,结果很快就超越陈广,成为“一县无敌”的名枪手。

后,岳飞又随乡人周同习箭。周同箭术高明,又极为惜才,对所有门生都倾囊以授。

有一次,他集合众门徒比试武艺,自己开弓先射,连发三箭,箭箭皆中靶心。轮到岳飞时,只见他引弓一射,箭出如风,将周同集在靶上的箭矢齐齐射断,再一箭,正中靶心!

周同大惊,当即将自己珍爱的两张劲弓赠予岳飞。岳飞也不负其厚望,精心苦练,尽得恩师真传,最后竟能左右开弓,百发百中。

后来周同病亡,岳飞悲痛不已。每逢初一、十五,都至其坟前酹[lèi]酒埋肉以示祭奠。无钱购置酒肉时,就典当自身衣物。天气愈来愈冷,岳飞衣着却越来越单,其父疑惑之下,悄悄跟踪岳飞,方知晓其秘密,遂深感欣慰:

你对恩师如此有情有义,他日若有机会施展才华,必能成为一个不惜为国捐躯的忠臣义士!

岳飞听罢,雄心奔涌:

只要父亲大人允许儿子以身报国,还有什么做不成功的呢!

03

家境所迫,岳飞十六七岁起,便开始外出谋生。

先是到临县韩府做过一阵长工,期间虽有击退盗贼的一箭之功,但境遇也未有多大改变。后经人举荐,还当过负责巡逻缉捕的“游徼”,类似现在的巡警之职,结果因醉酒不检,丢了差事,又回到家乡务农。

至其二十岁时,朝廷下诏要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一身武艺的岳飞认为报效家国,正当其时,于是毅然弃农从军,奔向征辽战场。

这是农家子弟岳飞人生的转折点,是其步入政治、军事舞台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接下来的十九年里,他将凭借自己无上的勇气与谋略,让那支崛起于白山黑水间的金军闻风丧胆;更在纷纭乱世中以坚定不移的报国救民之心与抗击外族侵略的巨大事功(凡百余战,皆以少胜多,未尝一败!)成为中华历史上最耀眼的将星之一、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之一。

话接当下。

因皇帝昏庸,将帅无能,岳飞在第一次参军中,虽有抵达燕京前线,却始终没有得到和敌人交锋的机会。所谓“联金灭辽”,结果仗都是人家金国打的,北宋不仅没能堂堂正正收复故土(最后斥巨资买回几座空城挽尊),还把泱泱大宋文恬武嬉的腐败本质暴露无疑,极大勾起了女真贵族的贪欲,给四年后的灭国之灾,埋下了长长的引线。

征辽虽无功而返,但优秀的人总有机会脱颖而出。

当时岳飞的家乡相州,有一股拥众数千的“剧贼”,攻县掠镇,滥杀吏民,屡败官军,为祸一方。岳飞知情后,主动向长官刘韐请战,要求为故乡人民除害。刘韐允之,拨给岳飞两百兵士。

两百对数千?确定不是让岳飞去送死?!

别急,岳飞将用接下来的行动,向我们阐述这样一个军事真理:兵不在多,关键在于怎么用。

率兵披星戴月从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县)赶回相州后,岳飞先遣三十名士兵乔装为行旅商人,运车携货,进入盗匪盘踞之地,意料之中,三十名“商人”很快被盗匪掳进营寨。接着,岳飞又派百余名步兵于夜间埋伏在敌寨前的山脚丛林中。

次日,岳飞亲领数十骑前往诱敌,交战几个回合后,佯败而逃。贼兵趁势追赶,到得山脚处,却见岳飞的百名伏兵跃出厮杀,先前打进敌人队伍的三十个士兵也一拥而上,里应外合,一举将两个贼首俘下马来。

啧啧,好一招擒贼先擒王!

其余敌兵见此情景,纷纷束手就擒;未上阵的喽啰,则纷飞逃散。

就这样,岳飞以两百兵士轻松击溃数千匪贼,其卓越的军事天分与才华,在第一次指挥作战中就得以充分展现,而且还将在第二次、第三次从军中屡被验证。

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因破贼有功,岳飞被提拨为从九品的承信郎。可惜任命书尚未下达,却先接到了父亲岳和辞世的噩耗,岳飞急返汤阴奔丧,并于家中守孝三年。

04

守孝期满后,宣和六年,岳飞再次应征入伍,编入骑兵;因武艺出众,很快升为偏校。

一年后,已吞灭辽国、自信心急剧膨胀且对中原地区之富饶繁华垂涎已久的金国,立即调转马头,铁蹄扬尘,南下侵宋。

燕北鼙鼓动地来,踏破清明上河图!

作为当时世界上经济、文化发展程度最高而军事实力却严重脱节的大宋王朝,即将面临空前之劫难。

金军兵分两路,势如破竹。

承平日久、疏于战练的大宋军队面对女真人的剽悍骑兵,纷纷一触即溃,甚至尚未交战,便望风而逃。

东路金军不费吹灰之力,直抵黄河北岸。

而南岸的宋朝守将竟已率部逃之夭夭,未留一兵一卒把守!金军得以花五天时间,从容悠哉地分批渡送人马过河,其首领完颜宗望洋洋自喜道:

南朝可谓无人矣!若有一二千人,吾辈岂能渡哉!

不过,完颜宗望高兴的还是太早了。

民族危亡之际,历来有贪生怕死者,但也从不乏保家卫国、殉身大义者。

比如,围困太原府的西路金军,即遭到当地官民的誓死抵抗。

而彼时的岳飞,正戍守在与太原毗邻的平定军中,其个人波澜壮阔的抗金斗争史就此揭开序幕。

为救援太原府,岳飞领上级指令,率百余名骑兵,到敌营附近进行武装侦察。行军路上,他们猝然与金军大股骑兵相遇,初次对阵金人铁骑,宋方兵士难掩怯战之状,见此情形,岳飞当机立断,大喝一声,单骑突入,迅速击杀几名金兵。

狭路相逢勇者胜!

金军见岳飞神勇无比,阵脚大乱,夜黑风高又难知宋方虚实,就此败退。

岳飞则换上金人装束,成功潜入敌营,遇到值班金人盘问,就以出征燕北时学到的女真话巧加应对,最终走营绕寨,将当地驻扎的敌军实力、军事部署全部摸透,圆满完成侦查任务。

事后,岳飞因此功由“偏校”升为“进义副尉”,成为一个低级武官。

虽岳飞为救援太原提供了重要情报,但仍难挽大厦之将倾,壮烈的太原守卫战坚持了两百五十余日,城内几十万军民力尽粮竭,全数殉难。

太原陷落后,岳飞所在的平定军城亦被攻破。部队溃散中,岳飞不慎将个人“告身”(类似军籍证明)丢失,不得已,又奔回千里之外的家乡相州。

05

归乡途中,岳飞历尽流离之苦,极目所见,处处皆遭金军洗劫,山河破碎、人民涂炭:

几千里无复鸡犬,井皆积尸,莫可饮;佛寺俱空,塑像尽破胸背以取心腹中物;殡无完柩,大逵(道路)已蔽于蓬蒿;菽粟梨枣、亦无人采刈。

有千里而离乡者,有一门而尽殁者,尸盈郊邑,血满道途。

“地近蓬蒿堆白骨,巷无人迹长苍苔”、“男女无分,白骨交横”、“井里萧然,无复烟爨”……

一路上,种种惨不忍睹的景象让岳飞悲愤填膺,怒不可遏,誓要再次从军杀敌,报此国仇家恨。

回到相州,正逢康王赵构旗下的武翼大夫刘浩在招募勤王军,准备援师东京,岳飞毅然决然再次投身军伍。

从此,他南征北战,驰骋疆场,再也没有机会回到故乡汤阴。

岳飞归队后,刘浩了解到他初次从军时有相州破匪之功,便派他率百名骑兵去收编一支首领名为吉倩的游寇,壮大抗金力量。

岳飞领命后,一路大张旗鼓,到处散播自己行将剿匪,并声称自己拥兵有两千之众。接近吉倩营寨后,他却命部下原地留守,自己仅带四名骑兵,策马驰突,奔进吉倩营寨。

众游寇怎么也没想到,岳飞竟敢单骑入虎穴,一时惊为天人。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岳飞便横刀立马,慷慨激昂地对众人责以家国大义:

金人侵我大宋,毁我家园,掳我百姓。值此国势艰危之际,你们不思为国征战,反而抢掠苟活,是何道理?今我以朝廷之命,招纳你们,共同抗金,保家卫国。此方为尔等安身立命之正道也!

众人将信将疑之间,忽有一壮汉持枪猛然向岳飞袭来。岳飞早有防备,机敏避过,并借势以手重劈其面颊,将壮汉击翻在地,而后飞身下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拔出佩剑,直抵对方咽喉。

吉倩等见岳飞身手如此了得,且被其方才之语感召,再者又疑岳飞于寨外有二千伏兵,旋即罗列而拜,表示愿意归顺。

就这样岳飞不费一兵一卒,顺利招安吉倩所部,又像初次从军一样,因功升为从九品的承信郎。

三次从军,岳飞总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立功升迁,由藉藉无名的普通士兵步入武官之列——充分说明世界上压根就没有“怀才不遇” 这回事儿。

如不遇,无他,才能不够突出而已。

突出到岳飞这种程度,不管在哪,都能即刻发出耀眼的光芒,藏都藏不住。

不信,且往下看:

进援东京前,岳飞领命率三百骑兵,前往北京大名府侦察敌情,中途与金军发生遭遇战,结果以少胜多且斩敌方枭将一名,因功连迁三官,升正九品成忠郎。

南下途中,又率一百名骑兵至河南滑州侦察。归途中,在黄河冰面上与金军发生遭遇战。岳飞身先士卒,策马举刀,直取金军将领而去,二人双刃相接,岳飞的刀竟劈入敌刃一寸多深,抽刀再战,终将金将击杀,部众们乘胜追击,金军大败。岳飞因此功再次连迁三官,升为从八品的秉义郎。

靖康元年的一次正式战斗中,岳飞连发两箭,射死金军中两个指挥阵型的旗手,敌阵登时骚乱,岳飞趁机率骑兵突击,缴获弓马刀甲等大量军械。因此功连升两官,为正八品武修郎。

后,在曹州遭遇战中,金军人数众多,气焰嚣张。岳飞为鼓舞士气,卸掉头盔,冒着密集的箭矢,挥舞着四刃铁锏,直贯敌阵。其余士兵见此,无不以一当百,勇往直前。最终以白刃近战,大败金军,并追奔数十里。战后岳飞又升两官,为从七品的武翼郎……

看到没,什么是天才将领,这就是妥妥的天才将领。

不论何时何地,只要两兵相接,便能以最快速度判断出战场形势,拿出最佳的破敌方案。

诚如《孙子兵法》中所言: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然而,纵使岳飞勇冠全军,在不及一年的时间内如此飞速成长和升迁,于当时的抗金形势而言,仍属微水波澜,乾坤难逆。

靖康元年(1127)十一月,金军攻破东京城,俘虏徽、钦二帝,北宋王朝就此覆灭,史称靖康之难。

一个月后,王室成员中唯一幸免被掳的宋徽宗第九子、二十一岁的康王赵构(当时不在东京),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改元建炎,南宋政权就此登上历史舞台。

此时,岳飞何曾料到,这位年轻的新帝王竟会成为自己一生抗金事业的最大阻力。之后的十五年间,他不仅要正面与敌人的千军万马厮杀,还须侧身与投降派猪队友的百般掣肘相周旋。

前者岳飞自信力能胜任,后者却令其深感疲于应对——因为明枪易躲,而暗箭难防。

未来等待他的,注定是一条无上光荣、也无比艰难的道路。

加油吧,岳飞!

06

赵构登基后,臣民们深感江山社稷有了再兴之机,纷纷期盼新皇帝锐意进取,洗雪国耻。

而赵构却反民意而行之,不仅没有亲率六军渡河北上,反要南迁扬州避敌——“弃河东、河西、河北、京东、京西、淮南、陕右七路千百万生灵,如粪壤草芥,略不顾恤!”

是可忍,孰不可忍!

二十四岁的七品低级武官岳飞难抑胸中愤慨,挥笔写就一笔洋洋洒洒的《南京上皇帝书》,开篇就表明抗战立场,指出应趁金人骄纵轻敌之际主动出击:

陛下已登大宝,黎元有归,社稷有主,已足以伐虏人之谋。而勤王御营之师日集,兵势渐盛。彼方谓吾素弱,未必能敌,正宜乘其怠而击之。

而后对新皇帝的南逃之谋直言相斥,语出犀利:

有苟安之渐,无远大之略,恐不足以系中原之望。虽使将帅之臣戮力于外,终无成功。

意思是如一国之君只图苟安,无收复河山之壮志,那么将士再努力又有何用呢?

此时的岳飞哪曾想到,这句规劝之语竟一针见血地道出了自己未来人生中最深切的痛苦与无奈,也无比准确地预言了自己抗金之旅的最终结局,可谓一语成谶也!

奏章的最后,岳飞建议赵构即刻回銮东京,御驾亲征,渡河北伐:

为今之计,莫若请车驾还京,罢三州巡幸之诏,乘二圣蒙尘未久,虏穴未固之际,亲帅六军,迤逦北渡,则天威所临,将帅一心,士卒作气,中原之地,指期可复。 

众所周知,宋代重文抑武,在当时,武将无权参议政事,即使参与军政大计,都被视为越轨。而岳飞作为一个低级武官,人微言轻,却敢于突破流俗,上书规谏帝王,可见其非凡胆识与勇气。

以天下为己任者,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

可惜,这份洋溢着岳飞满腔爱国热忱的奏章根本就不可能抵达赵构手中,半路被当权的投降派佞臣拦截,并以“小臣越职,非所宜言,夺官归田里”几个大字挥笔革掉岳飞官职,削其军籍,逐出兵营。

岳飞的第三次从军就这样又告中断,“孤孑一身,狼狈羁旅”,一时连生计都没了着落。

一心为国,却遭如此处置,对岳飞来说,这个打击是沉重的。

可我们岳飞是什么人。

投降派可以夺去他的官职,却浇不灭他报国救时的壮志。

07

离开南京兵营后,岳飞孤身渡河北上,直抵抗金前沿,恰逢河北招抚司正在招募抗金健儿,岳飞毅然投身其中,第四次从戎报国。

当时河北招抚司的干办公事赵九龄过往因军务关系与岳飞相熟,此番重逢后,他当即将岳飞以“天下奇才”引荐给招抚使张所。

张所召见岳飞后,有意考较于他,便问道:

听说你过往打仗十分勇猛,你认为自己最多能抵挡多少敌兵?(闻汝从宗留守,勇冠军,汝自料能敌人几何)

岳飞听罢,从容回之:

勇不足恃也,用兵在先定谋。谋者,胜负之机也,故为将之道,不患其无勇,而患其无谋。

而后,岳飞又举《左传》里的故事为例道:

春秋时期,晋国的栾枝用兵车拖曳树枝扬起尘土伪装逃跑,以此击败楚国。楚国的屈瑕以诱敌深入之计战胜绞国,此所谓“上兵伐谋,次兵伐交”是也。

这番“将在谋而不在勇”的精辟见解与论证,令张所大为激赏,忍不住赞叹道:

公殆非行伍中人也!

意思是说:有如此见识,乃是大将之材,你定不会在普通部伍中屈居太久!

张所又请岳飞分析河北的军事形势,岳飞旋即侃侃而论,高见迭出——

他说如把京师比作人的心脏,那么河北等地就是四肢。收复河北,是为了屏障京师,宋军如能占据北面要塞,罗列军队把守重镇,则一城被围,其他各城均可及时帮援。如放弃河北,则平川旷野,无险可守,不仅河南危在旦夕,连江淮也得失难卜。

此外,岳飞更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年国家花钱从金国手中买得燕云几座空城,却未收复险关要隘,以至金国轻而易举南下伐宋,得虚名,受实祸,不可不引以为鉴也!

(国家以为燕云真我有矣,则竭天下之财力以实之。不知要害之地,实彼所据,俟吾安养之后,一呼而入,复陷腥膻。故取燕云而不得诸关,以虚名受实祸,以中国资夷狄也。)

这一番雄才大略、高屋建瓴的见识输出完毕后,张所认为岳飞实是奇才难得,立即破例将其从“白身”提拔为“准备将”,充任中军统领。

张所是岳飞从军生涯中的第一位伯乐。两人相处仅月余,张所即被投降派弹劾罢官,并于流放途中遭盗贼杀害。

岳飞对其知遇之恩铭感终生,身居高位后,不仅上奏朝廷追复张所官职,还经多方打探将张所之子找到并带在身边养育,视如己出。宋朝对高官有恩荫福利(子孙封官),岳飞有且仅用过一次,既是帮张所之子荫补为官。

所谓知恩图报,也无过于此了。

而且,不论是对早年学箭的师傅周同,还是提拨为将的贵人张所,岳飞的回报都在对方身殁之后,更显难能可贵。

毕竟,多数情况下,人走茶凉才是世间常态,甚至人未走茶已凉,亦不鲜见。

08

张所被贬去职后,几经周折,二十六岁的岳飞辗转到抗金老将宗泽麾下,戍守东京(今河南开封)。

不久,金军进犯汜水关。此地为东京西面的重要咽喉,不可有失。宗泽遂命岳飞为踏白使,率五百骑兵,前往击敌。

岳飞抵达关口后,首战告捷。与之同时,东京飞骑送来军令:留守当地,与金军相持。

可所携军粮即将耗尽,如何驻守?!

别急,区区困境难不倒智勇双全的岳飞,且看其如何以计退敌。

接到军令后,岳飞从容布置,令三百士卒每人缚好两束柴草,埋伏在前山脚下;待及半夜,则燃起柴草两端,高举过顶,于山间奔走。金军见一山火光通天,以为宋方大量援军抵达,慌忙撤营而去,岳飞乘机率部追赶,活捉金人千户等头目,金军大败。

奏凯回到东京后,岳飞被提拔为都统制。

此后半年间,岳飞在宗泽部中“逢战必捷”,扬名军中。宗泽对其器重有加,并有心栽培,便授予他一些作战阵图,命其学习研究:

你的智勇才艺不输任何古代名将,唯一不足呢,是排兵布阵都是野路子,未掌握正统的军事阵法,目前为下等武将尚可,他日统帅千军万马,倘若还是如此,恐非万全之计啊!

(尔智勇才艺,虽古良将不为过。然好野战,非古法,今为偏裨尚可,他日为大将,此非万全计也。)

岳飞听罢,并不因宗泽位高权重而盲从其观点,而是不卑不亢回曰:

战场形势古今有别,瞬息万变,而阵图都是既定之规,已成之法,以一成不变之阵图应对千变万化之战场,如何取胜?若平川旷野,猝然与敌军相遇,又哪有时间布阵?况且我目前掌兵不多,安图列阵恰会将己方虚实暴露无疑,岂非弄巧成拙?

(古今异宜,夷险异地,岂可按一定之图?……若平原旷野,猝与虏遇,何暇整阵哉!况飞今日以裨将听命麾下,掌兵不多,使阵一定,虏人得窥虚实,铁骑四蹂,无遗类矣。)

宗泽听罢,反问道:

如尔所言,阵法不足用耶?

岳飞略加思索,回复了这样两行金光闪闪的大字:

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始能取胜。

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这三十二个字可谓是岳飞一生军事思想的精华所在,亦是其百战百捷的不二法宝——即强调作战的灵活性,随机应变,以智取胜,约等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你看,高手的底层逻辑,往往都是相通的。

经此番探讨,宗泽深感岳飞在军事上实是天赋异禀,不可限量。可惜其尚未来得及对岳飞进一步提拔重用,便因高宗避敌南下、消极抗金的局势心力交瘁,油尽灯枯。

生命的最后时期,宗泽曾向宋高宗连发二十道奏章,恳请赵构回銮京师,主持抗战,结果均如泥牛入海,杳无回音。最终,其在病榻上疾呼三声“渡河!”后,忧愤而亡。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唯一可感欣慰的是,尚有岳飞继承其遗志,继续在崎岖艰险的抗金路上奋力前行,矢志不移。

09

建炎元年(1127),南宋建立后,金军第一次来犯,宋高宗从应天府避逃扬州。后在宗泽及各地抗金义兵的阻击下,历时四个月,金军撤退。

建炎二年(1128),宗泽甫一离世,金军便二次来侵,绕过开封直扑扬州。拥十万御营兵之众的宋高宗却心胆俱裂,连宰相都来不及通知,仅带五六名侍卫奔逃出城。金人不战而胜,唾手取得扬州,城内外“官军、吏民死者数十万”。

上行而下效,存乎中,形于外。

风声鹤唳中,继宗泽而接任东京留守的杜充,决意弃守开封,追随高宗,避走建康(今江苏南京)。

在这个事关抗金大局的关键时刻,岳飞又像两年前上书高宗一样,挺身而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杜充为人暴虐,惯以诛杀制服部下),求见杜充,苦心规劝:

中原之地尺寸不可弃,况社稷、宗庙在京师,陵寝在河南,尤非他地比。留守以重兵硕望,且不守此,他人奈何?今留守一举足,此地皆非我有矣!他日欲复取之,非捐数十万之众,不可得也!留守盍重图之。

可纵使岳飞句句带泪,声声啼血,亦是于事无补——开封是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杜充的命!

而接下来,令岳飞大跌眼镜的是,杜充弃守东京,把中原大地拱手送与金人,宋高宗非但不严惩,反对其褒奖有加!

简直岂有此理!

不过,很快岳飞就发现,这一切竟仅是起点,令他更为破防的事情还在后面,且接二连三:

杜充弃守开封不久,宋高宗便亲自上场,高举投降主义大旗,主动去掉皇帝尊号,改用康王名义,派人向金国左副元帅完颜宗翰送去一封乞降求和信。

好家伙,怪不得对杜充不罚反赏,原来是君臣同心,一丘之貉啊!

在求和信中,赵构哭诉自己“守则无人,奔则无地”,一年间已狼狈逃窜三个地方,惶惶然如丧家之犬:

自汴城而迁南京,自南京而迁扬州,自扬州而迁江宁,建炎二年之间,无虑三徙。今越在荆蛮之域矣,所行益穷,所投日狭,天网恢恢,将安之耶?——《致元帅书》

然后乞求金国元帅“惟冀阁下之见哀而赦己也”,意思是我都可怜到这份上了,您老人家就高抬贵手,放过小构我吧……

最后赵构“诚恳”表态,愿向大金国俯首称臣,永无二心:

愿削去旧号,如此,则金珠玉帛者,大金之外府也,学士大夫,大金之陪隶也。是天地之间,皆大金之国,而无有二上矣。亦何必劳师远涉,然后为快哉。

社稷存亡,在阁下一言,某之受赐,有若登天之难,而阁下之垂恩,不啻转圜之易,伏惟留神,而特加矜察焉。

——《致元帅书》

意思是,大宋的金银财宝皆是大金国之库存,大宋的文武臣民不过是大金国之奴隶,天地之间,哪哪都是大金国的,您又何必再受累远来讨伐呢……我深知想取得您的恩赦比登天还难,可您老人家如想垂怜于我,却易如转身,求求您老慈悲为怀,考虑考虑我的投降之请吧……

怎么样,读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深感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恨不得从椅子上直接弹回九百年前,疯狂摇晃赵构的双肩:

骨不骨气的咱就不说了,就问问你个龟孙儿,咱还能不能要点脸!!

那可不嘛,此文通篇摇尾乞怜之状,奴颜卑膝之态,认敌作父之切,翻遍中华史册上下五千年,可谓独领风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堪称投降信中的教科书!就连八百年后慈禧太后那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在此“千古奇文”面前,都要甘拜下风,自叹不如!

想而知,赵构这封卑辱到无以复加的求和信除了丧尽其自身人格及国家民族尊严外,并不能换得金人丝毫之怜悯。

欺弱怕硬,人之本性。

愈是怯懦,霸凌者愈是想狠狠添上一脚,享受加倍的快感。

果不其然,收到赵构之信后,金人骄气大增,于建炎三年,全军出动,数路分攻,务求擒拿赵构,灭亡南宋,全占其疆土。

而已升为宰相、负责防御长江的杜充,却闭门不出,终日宴饮。眼见金人离建康已不足百里,岳飞忍无可忍,径闯相府,再劝杜充:

劲虏大敌,近在淮南,睥睨长江,包藏不浅。卧薪之势,莫甚于此时,而相公乃终日宴居,不省兵事。万一敌人窥吾之怠,而举兵乘之,相公既不躬其事,能保诸将之用命乎?诸将既不用命,金陵失守,相公能复高枕于此乎?虽飞以孤军效命,亦无补于国家矣!

可惜,怀揣拳拳爱国之心的岳飞,永远也叫不醒一个只求自保的懦夫。

很快,金军“渡长江如蹈平地”,建康失守,杜充叛降!

而赵构呢?

更厉害。

闻听金人南下,赵构同学马不停蹄,再次跑路,从临安(今杭州)奔到越州(今绍兴),又从越州窜到明州(今宁波),最后干脆浮国海上,苟全性命于惊涛骇浪间。

完了完了,宰相投敌,皇帝下海,整个国家风雨飘摇,危在旦夕。

滚滚浊流中,岳飞又将何去何从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岳飞拜谒南阳武侯祠,挥泪手书《出师表》并跋,爱国之情感天动地
宋词中的成语34丨岳飞之“仰天长啸”:上意岂能违?有功就有罪!(上)
精忠报国,死而后已—岳飞1
历史故事— —初露锋芒的岳飞
南宋初年,妖孽横行...
英雄不容诋毁——重读《满江红》“岳飞魂就是民族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