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津茶馆相声简史


 

天津的茶馆相声是天津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是天津旅游业的一个品牌,来天津旅游不遛遛文化街、不品品南市食品街的特色食品、不逛逛金街、不走走五大道、不到海边看看航母,特别是不到茶馆听听天津的相声,那绝对是一种遗憾。天津人坦诚、好客,天津人风趣幽默,外地人称天津是哏儿都。

天津人说话哏儿,是因为天津人喜欢相声,相声这门艺术植根于民间,长期以来,相声在这里传承和发展,相声影响着天津人,久而久之,相声已成为天津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这也为天津茶馆相声的继承和发展积累了丰厚的相声艺术的文化底蕴。

 

 、相声发源于北京,发祥于天津。

 

 天津这个水旱码头,自1901年“庚子赔款”以后,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先后在这里划分区域,沿海河两岸建立了租借地,他们在这里大兴土木,盖起了成片的洋楼。西方的文化,西方的生活方式,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富商巨贾和清朝的遗老遗少,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商机,买洋房、办企业、开商场,装修了歌舞厅,盖起了以中国大戏院、天华景戏院为代表的多家戏院(以演出京剧为主)。一时,天津这个城市盛名鹊起。随之,大批来天津讨生活的流民涌入海河两岸,有的进工厂、进码头做工,有的进店铺学徒,有的拉胶皮,有的做小买卖。他们在这里繁养生息,五行八作杂居,这就形成了与九个租借地有着鲜明对照的中下层平民居住的多片棚铺区。如:南市,鸟市,谦德庄,地道外等。平民百姓,劳累了一天的他们也有他们喜欢的市井文化。为了迎合老百姓的文化需求,在各个棚铺区先后产生了多种形式的馆所。如:落子馆和小剧场(演出评戏、河北梆子、北方越剧等地方戏剧),书馆(演出评书、长篇西河大鼓),杂艺馆(演出十样杂耍,解放后更名为曲艺),相声茶馆(演出相声专场)。


自清末民初在北京天桥、隆福寺等地就产生了相声这门艺术。最初相声艺人在这些平民集聚的地方撂地画锅,或以白沙写字,或以唱太平歌词,来吸引观众。后来,常连安先生在西单创办了全国第一家专营相声的启明茶社,从此,相声这门艺术由画锅撂地走进了茶馆。


随着天津商业的繁华,娱乐业的兴起,北京的相声老前辈也在天津广收门徒,很多知名的相声演员集聚天津这个码头,这就产生了天津的小剧场和相声茶馆。如天乐戏院、小梨园等,邀请北京的相声演员加盟演出,他们或与大鼓演员同台演出十样杂耍,或在天津相声茶馆与天津的相声演员演出相声专场。很快相声在天津成为一种时尚。上电台、灌唱片,这里成为这些演员成名的宝地。如:张寿臣、常连安、郭荣启、李寿增、马三立、张庆森、常宝堃、赵佩茹、常宝霆、白全福、苏文茂、朱相臣等老先生,他们有的是在天津土生土长,有的从北京迁居来津,为了相声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当时,有一句俗语:要想红,去天津。天津的相声观众爱相声,懂相声,相声说得好他们捧你,说得不好,他们也不给你留情面。如:当时北京的侯宝林、郭启儒、戴少蒲、于俊波等相声前辈,他们来到津沽献艺,被天津的相声观众看好,一时被捧得大红大紫。解放以后,在津的一部分相声演员进入了天津曲艺团,成为天津相声的中流砥柱。这些演员大都坚持在小剧场演出。


 、茶馆相声有别于剧场相声。


首先是茶馆相声的生存环境是茶馆,茶馆一般规模较小,观众在这里可以品茶、吃些零食,这更有利于演员和观众的交流。这种形式更贴近百姓喜欢的草根文化,更有利于相声这门艺术的生存和发展。自民国到解放以后,茶馆相声经久不衰,这也使相声这种来自于市井的草根儿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据相声老艺人刘文步先生回忆,天津的相声茶馆在鸟市一带有声远茶社,相声前辈杨少魁先生在这里掌穴儿,演员有:刘奎珍、张宝茹、马敬伯、班德贵、赵心敏、师世元、刘玉凤、姜伯华、张文辉、丁文元、王文进、刘文步等。后来,加盟声远茶社的演员还有:方伯华、张振圻、王家琪、李鸣岐、赵慧敏、武魁海、李锦田(艺名小立本)、张家利、李霞男、冯立铎、冯立章等。天津相声茶馆在南市还有连兴茶社,相声前辈尹寿山先生在这里掌穴儿。演员有:阎笑儒、耿宝林、于佑福、于宝林、冯宝华、尹笑声、姜宝林、尹秋雯、回婉华、史文翰等。南开还有个茶社,演员有:张佩如、张文敏、张兴汉、张子茹、田利和、任鸣起等。除此之外,地道外的元通茶社、南市的燕乐茶社、东北角六合市场的六合茶社和万友茶社、谦德庄的元和茶社等。这些茶社大都没有固定演员,由掌穴儿的邀请、安排另几个茶社的演员到这里演出。

 

说起茶馆相声,不得不提起茶馆相声的原生态。前几年,天津谦祥益文苑举办了一场“原生态相声展演”,这场演出恢复了茶馆相声的原生态演出模式,演员不是在舞台上演出,而是在剧场的中间说相声,四周有序地摆满了长板凳。演出的收费形式是零打钱,在演出进行中,演员根据相声段子的情节和包袱状态,做暂短的休止。收费的工作人员手端小簸箩,走到观众眼前,或多或少观众往小簸箩里放钱。收费停止,演员接着演出。这场演出邀请了曾经历过这种原生态演出的相声艺术家尹笑声、黄铁良、田利和、李伯祥、杜国芝、魏文亮、魏文华、刘文步、郑福山、于佑福等老先生当场献艺,让当场的热情观众大饱眼福。这种原生态相声的演出模式,随着时代的变迁,相声演员早已登上舞台,零打钱的收费方式也已成为历史。但这场“原生态相声展演”为相声艺术的走过的历程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解放以后,天津市曲艺团相声队,和平区曲艺团相声队、南开区相声队、红桥区曲艺团相声队和青年相声队相继成立,相声演员有了固定的收入,在继承传统相声的同时,他们创作新作品,歌颂新生活,相声这门艺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之后的一段时期,因历史原因,茶馆相声一度消失。

 

三、  小剧场相声和茶馆相声的再次兴起

 

七十年代末之后,相声这门艺术的生命力开始重新焕发。马三立、王凤山二位老先生重登舞台,《卖挂票》、《开粥厂》等段子包袱那叫脆。特别他们又演出了多年前的相声《买猴儿》、《开会迷》等,更让观众大饱眼福。郭荣启、张振圻二位老先生的《打牌轮》、《绕口令》等段子,也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常宝霆、白全福二位老先生的老段子段儿段儿精彩,新节目《一枝新花》、《道德法庭》更让观众捧腹。苏文茂、马志存二位先生的《论捧逗》、《文章会》等文哏相声颇见功底,新作品《新局长到来之前》、《废品翻身记》等更让人耳目一新。1979年和平区又重建和平区实验曲艺团相声队,他们把天津老茶馆相声的精英招于麾下,演员有:于宝林、冯宝华、赵心敏、班德贵、刘文亨、王文玉、魏文亮、孟祥光、田利和、任鸣启、佟守本、张振圻、黄铁良、穆祥林、冯玉春、王世勇、寇庚儒、刘英琦等。开张之际。演员们在长虹曲艺厅又与老观众见面了,当时的盛况空前,很多观众流下了激动的眼泪。从此,以实验曲艺团相声队为代表的天津茶馆相声便又走向了新生。

 

19989月,老演员于宝林、冯宝华出面组织尹笑声、黄铁良、佟守本等人在中华曲苑、燕乐曲艺厅等园子坚持茶馆相声的演出。19998月,以尹笑声为团长、佟守本为副团长的天津市众友相声艺术团成立。同年以宋勇为团长、于宝林为副团长的天津市哈哈笑艺术团成立,这两个相声艺术团的诞生,开创了改革开放以后天津茶馆相声艺术蓬勃向上的先河,也为茶馆相声的继承和发展注入了活力。

 

四、  天津茶馆相声异军突起

 

众友相声艺术团和哈哈笑艺术团成立以后,初期的演出并不理想。众友在中华曲苑、燕乐曲艺厅每周也就是两、三场演出。哈哈笑在名流茶馆每周两场演出,后来又在中华曲苑增加了一场。由于“文革”时期相声观众的断档,加之改革以后电视文化的普及和流行音乐的兴盛,大批青年观众只是在电视上见过相声,对茶馆相声这种艺术形式还很陌生,因此,来场馆听相声的人很少,且大都是四十岁以上的观众。当时的票价也很低,这两个相声团队的演员,完全是出于对相声这门艺术的热爱,顽强地坚守着这些得来不易的阵地。在这艰难的创业时期,老先生说过:说相声讲究“靠地”,开始观众不了解你,时间长了,一段段相声让他们着迷了,他们就喜欢你了,慢慢地人就多了。果不其然,大家的努力迎来了越来越多的脸儿熟的观众。


 2002年,中央广播说唱团的姜昆建立了一个“鲲鹏相声网”,他派来一个网名叫小胖的人,要在网上宣传哈哈笑艺术团,并在“鲲鹏相声网”上给哈哈笑艺术团开辟一个专栏---“哈哈笑文苑”,专栏及时播放哈哈笑的演出,栏目上观众及时发表意见,还可以给演员评定打分。这是好事,双方一拍即合,立即签订了合同。当时还真没想到网站宣传会产生那么大的效应,很快剧场里观众陡增,发展到连舞台上都坐满了人。很多北京的观众坐着大轿子车来天津听相声。当时,哈哈笑的宋勇团长曾做过一次现场调查,当场来听相声的观众三十岁以下的占89%,大学生的比例是91%


         时隔不久,北京曲艺家协会主席李金斗先生在北京东城也搞起了茶馆相声。相继在沈阳、上海、济南、西安、武汉等地,相声茶馆应运而生。很多外地的相声演员和茶馆经理来天津取经,还有不少的青年演员在天津拜师学艺,这更为天津茶馆相声的兴盛添了一把把的旺火。


观众的增多,观众群结构的巨大变化,演出市场的火爆,让天津很多的相声的有志者看到了商机,他们纷纷开出了新地,如:谦祥益文苑、中国小剧场、天华景戏院、大金台相声茶馆、金乐茶楼、同悦兴茶社等。哈哈笑艺术团、众友相声艺术团每周的演出场次从两三场猛涨到近二十场,演出的票价也由原来的10---15元涨到20---30元。演出多了,演员的收入直线上升,网络上相声演员有了粉丝,电视上相声演员不断露面,电台里常常播出相声演员的段子。为了培养相声的新生力量,2004年哈哈笑艺术团成立了青年相声队,很多有志相声艺术的爱好者和中国北方曲校相声大专班的佼佼者加盟哈哈笑艺术团和众友相声艺术团,这为天津的相声增添了虎虎生气。这个时期是天津茶馆相声最辉煌的阶段。


目前,天津的相声茶馆有近二十处,天津的演出的团队有十几个。

 

五、  天津几种相声茶馆的不同经营方式


        相声艺术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相声茶馆,纵观天津的十几家相声茶馆,有以下几种经营方式:


1、事业型经营:这类茶馆专项演出相声,其代表为谦祥益文苑。


2、综合性经营:这类茶馆一般安排下午场演出戏剧和曲艺,晚场相声演出。如:天华景戏院、同悦兴茶楼、金乐茶楼等。


3、网上购票经营:这类形式的发起者是和谐相声团。现在这种形式的代表者是小梨园。


4、旅游型经营:其代表为名流茶馆。

 


      这几种相声茶馆的不同的经营方式代表着天津相声茶馆的不同经营理念。

 

六、  天津茶馆相声团体现状

 

目前天津的相声团队大概能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传统经营型:这种类型的团队以众友相声艺术团和哈哈笑艺术团为代表,这两个团队建团时间较长,老中青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合理,团队管理比较严谨,长期以来,他们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不演出低俗的节 目,演出所得的分配也比较合理。


2、茶馆自办自管型:这种类型的团队以名流茶馆相声队为代表,演出结构最初以哈哈笑艺术团、众友相声艺术团流出的演员为骨干,还有部分北方曲校相声班的毕业生。名流茶馆在文化街等地又开发了两个新的相声茶馆,以经营旅游相声为主业。


3、茶馆承包管理型:这样的团队以九河相声队为代表,此类团队还有和谐相声队。


4、组团管理型:这类团队以马小川相声艺术团为代表,马小川是马三立先生的孙子,该团成立不久。现在鼓楼名流、天华景演出。此类团体还有津龙相声队、和高笑相声队等。


     这四种类型的相声团队可以大体勾勒出天津茶馆相声团队的现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溥天下】暗度陈仓—天津相声茶馆商业模式创新
天津相声大事!燕乐升平入驻相声会馆
天津茶馆相声演出严禁观众录像,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七十不打八十不骂,是时候给这位天津茶馆相声老艺人说句公道话了
《中国艺术报》:为何相声在天津久热不冷
【新年相声】盗听胡说—2019天津茶馆相声元旦专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