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于谦:我爱大明朝,可大明朝爱我吗? | 循迹晓讲

    有一个人,正史称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面对污浊官场,他刚正不阿、不谋私利,至死家无余财,唯有一片赤诚。

    面对敌寇压城,他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从敌寇的铁蹄下拯救了无数生命。

    面对生死抉择,他重大义轻生死,重天下轻己身,用碧血浇灌万里河山,用丹心守护亿万黎民。

    最后却被昏君奸臣所害,阴霾四合,天下冤之,除了庙堂上那些狼心狗肺之徒,天下人都为他的结局感到愤懑、冤屈。

    他就是大明少保兼兵部尚书——于谦。

    于谦情商低吗?

    公元1398年,于谦诞生于浙江杭州府钱塘县太平里一个官僚家庭。同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

    现在一提到于谦,先想到的肯定是那位知名相声演员,在近些年各类地摊文学胡说历史中,也总喜欢把于谦、岳飞作为因为“情商太低”而被老板炒掉的反面典型,大肆宣扬于谦为人处事能力太差,不会和老板同事搞好关系

    但真的如此么?

     杭州市河坊街于谦故居

    实际上,于谦并非死读圣贤书的迂腐之辈,恰恰相反,他天资聪颖、志存高远,从小以文天祥为偶像,七八岁时就被预言将来必有大成。

    二十三岁考取进士,二十八岁初露峥嵘,作为御史随御驾亲征,正词崭崭,声色震厉,怒斥反王朱高煦种种罪状,朱高煦伏地战栗,自称万死,于谦也从此得到皇帝赏识。

    在江西、河南等地任职时,于谦宵衣旰食、勤政为民,惩治贪官污吏,破除苛捐弊政,百姓皆以为神,无不对其感恩戴德。

    上层也对其青眼有加,可以说于谦走到朝堂之上,完全都是凭借着出色的施政能力,可以说是明朝一流的官员,如果于谦情商真的很低又如何在官场上混呢?

    土木堡之变

    正统皇帝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位皇帝,可以说是明朝最喜欢拍脑门的皇帝。不仅一手好牌打个稀烂,还差点让明帝国步北宋靖康之耻后尘。

    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

    公元1449年6月,瓦剌太师也先率军十三万,兵分四路,兵锋直指明朝。

    明军在与瓦剌军的战斗中损失惨重,总共四万明军被瓦剌军打得大败,连大同总督宋瑛、驸马都尉井源、总兵官朱冕等高级将领都相继阵亡。

    前方战报传来,朝野上下大为震惊,年仅二十三岁的正统皇帝朱祁镇,在震惊之余,热血也沸腾起来,想着自己的祖辈犁庭扫北的丰功伟绩,他觉得自己也可以做到。

    然而他却从小长于深宫之中,没有任何带兵打仗的经验,却偏偏一时脑子发热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决定御驾亲征。

    于是明英宗朱祁镇和王振带着大部分朝廷官员,率着浩浩荡荡20万大军,经过长途跋涉,抵达大同。

    王振(?-1449年)

    瓦剌军队没有和明军硬碰,而是撤退引诱明军来追。明英宗和王振本来想追击,但被人劝阻。于是,就下令收兵。

    但王振却想着要回家乡去显摆,于是,大军就到了怀来。但这个时候,王振又担心军马太多,会踩坏家乡的庄稼,又命令大军打算转弯走紫荆关回京。

    经过这么一折腾,明军走到土木堡后,早已人困马乏,偏偏这时遇到瓦剌主力进攻,最终朱祁镇本人做了敌国的俘虏。

    据后来朱祁镇的首辅李贤的《天顺日录》记载:

    “明日于土木驻营。宣府报至,遣成国公率五万兵迎之。勇而无谋,冒入鹞儿岭,胡寇于山两翼邀阻夹攻,杀之殆尽,遂乘胜至土木。明日巳时,合围大营,不敢行。八月十五日也,将午,人马一二日不饮水,渴极,掘井至二丈,深无泉,寇见不行,退围。速传令台营南行就水,行未三四里,寇复围,四面击之,竟无一人与斗,俱解甲去衣以待死,或奔营中,积叠如山。幸而胡人贪得利,不专于杀,二十余万人中伤居半,死者三之一,骡马亦二十余万,衣甲兵器尽为胡人所得,满载而还。”

    英宗与也先作战路线

    这次御驾出征造成了哪些后果呢?

    首先,在此之前,明朝是压着草原游牧民族打的,特别是当时明朝的主力是三大营: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是明军的精锐中的精锐。

    在军队武器配置上,特别是神机营,那是当时世界一流的热武器部队,并且三大营整体兵源素质高,有着完备的建制,特别是军队在战斗经验上,无论是在朱元璋夺取天下,还是在朱棣五次出征塞外,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经此一役,明军元气大伤,国防战略也趋于保守。可以说是把几十年的积蓄,付之一炬了。

    其次是一批文官精英殒命,明英宗朱祁镇和王振原本天真的想大秀威风,以为可以轻易击败也先,所以带着朝廷官员前行。

    像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埜、吏部左侍郎曹鼐、刑部右侍郎丁铉、工部右侍郎主永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邓栗、翰林院侍读学士张益、通政司左通政龚全安、太常寺少卿黄养正、戴庆祖、王一居、太仆寺少卿刘容、尚宝少卿凌铸、给事中包良佐、姚铣、鲍辉、中书舍人俞拱、潘澄、钱禺、监察御史张洪等数十名高级官员,很不幸全被包饺子一锅端,横死战场。

    张辅(1375年-1449年9月1日)

    最后是在这次战役中,损失了一批高级将领如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泰宁侯陈瀛等大明能征惯战的名将,全被带上战场。

    因为朱祁镇的瞎指挥,将军权交给了王振,王振害怕他们抢了自己的功劳,导致他们殉国,最为可惜的就是英国公张辅了,这位身经百战的名将,年少时就参加靖难之役,后来还参与了明成祖朱棣的多次北征,最为重要的是他曾经征服安南,使之重回帝国的版图。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战功卓著的名将,这次却不幸死于乱军之中,死于一个年少皇帝的无知与狂妄之中。

    瓦剌军队乘胜利之势,已入驻土木堡,而从土木堡到北京仅200里路程。

    此时的大明朝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朝堂之上,各派势力争吵喋喋不休,靖康之耻的记忆在每个人的心头泛起。

    大明朝会成为第二个北宋吗?

    砥柱中流

    眼看瓦剌的大军就要兵临城下,大明朝廷内部迅速分成了两派。

    一派主张誓死守卫北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另一派是觉得北京守不住了,主张跑路。

    像徐有贞这样的跑路党甚至恬不知耻的抛出“验之天象,稽之历数,天命已去,惟南迁可以纾难”的混账话,把自己苟且偷生的小心思托名天意。

    徐有贞(1407年6月16日-1472年8月19日)

    这时历仕四朝的胡濙怒斥到:“文皇定陵寝于此,示子孙以不拔之计也。”

    于谦乘机说道:“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跑路党们羞愧不已,这才闭嘴。

    也先的瓦剌大军从八月十六日取得了土木堡大捷,到十月十一日才逼近西直门。这给了于谦长达一个半月的战略规划期。

    为后来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争取到了宝贵时间。

    大明朝在一片混乱中有了主心骨,国家机器运行起来,便开始了自救三步曲:

    第一步从朱家再找一个人当老大。

    明英宗朱祁镇既然已经被俘虏了,皇帝在别人手中,那么明朝便会始终处于一个被动的局面,而且帝国没了皇帝,也不利于国家的正常运转,于是皇太后命令明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为监国,同时抄了太监王振的家,整治太监集团,并任命一批武将,典型的如从土木堡逃回来的石亨。

    景泰帝朱祁钰(1428年9月11日—1457年3月23日)

    第二步是保障后勤,于谦急忙调遣两京、河南的备操军、沿海的备倭军,江北的运粮官军、浙江军队来京,随后派遣一些官员前往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募兵,而且于谦命令工部赶制兵器,并且把南京的库存调往北京。

    并且组织发动民众,增修了崇文、正阳、宣武、东直、朝阳、西直、阜成、德胜、安定9门。

    第三步是重组热武器部队,在野战中游牧民族的机动性非常强,并且擅长马术,中原王朝的军队面对游牧民族的骑兵部队往往非常头疼的。

    而火器的使用,使得处于被动的中原王朝掌握了战争的主导权,而明朝是非常重视火器的运用的,虽然三大营损失惨重,于谦改编了10个团营,集中训练总算是建立起一支相对完整的火器部队。

    北京保卫战布防示意图

    也先兵临北京城下时候,于谦已经组织了20余万兵力,并且囤积了足够一年的粮食,修固后的城墙,固若金汤。

    志得意满的也先以为明军不堪一击,自己不日就能攻克北京。

    更令他没想到的是明军不是被动的守在城内,而是主动出击,先是在彰义门之战中大败也先的先头部队,而在随后的德胜门之战中,明军采用诱敌深入的策略,在火器的配合下,吃了一个大败仗。

    由于北京久克不下,在火器攻击下瓦剌伤亡惨重,士气也逐渐低落,不得已只得退回草原。

    北京保卫战最终获得胜利,也先释放明英宗,重新与明朝通商。

    罗亨信(1377—1457)

    在整个战争期间还有个小插曲,在也先率领部队到达宣府,大同城下的时候,让明英宗朱祁镇去劝降守城的守将罗亨信、郭登。但二人非常有气节,毅然拒绝了。

    据史料记载:“英宗遣人诏登曰:朕与登有姻连,何拒朕若此?登奏曰:臣奉命守城,不知其它。英宗衔之。”

    皇帝为了自己性命,全然不顾国家,以皇帝之尊,带路当汉奸的也是头一遭了。

    简直是不知廉耻,崇祯虽然刚愎自用,导致亡国,诿过臣下,但好歹讲究气节和尊严。像明英宗这种,真不知他有何颜面做得这皇帝。

    粉身碎骨浑不怕

    后来明代宗朱祁钰病重,上面说到的徐有贞因为主南迁一事,在明代宗朱祁钰一朝混得一直不怎么样,原本朝廷国子监祭酒缺位,他也脸皮够厚,便求于谦,让他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

    明代宗一看这不是当年跑路党嘛,根本不鸟他了,结果徐有贞以为是于谦从中作梗,由此便深深忌恨于谦。

    电视剧《女医明妃传》中的石亨形象 左二

    还有一个石亨,虽然他做过逃兵,好歹在北京保卫战立了大功,战后被封侯,后来又加封太子太师,也是位极人臣了,但他还想更进一步。

    另一个在清水衙门司设监任职的死太监曹吉祥升迁之路道阻且长。

    于是这三个想在仕途上更进一步的人一拍即合,于是发动政变,拥护朱祁镇复辟,一举成功,史称“夺门之变”。

    影视剧中曹吉祥形象

    重登大位的朱祁镇不忘“复辟功臣”,其中徐有贞被拔擢为内阁首辅,石亨被封为忠国公,曹吉祥也成了他最为宠幸的太监。

    政变成功后,为了报复于谦,徐有贞在明英宗朱祁镇面前构陷于谦,说:“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

    最终明英宗动了杀机。

    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斩首,在这座他曾经战斗过的城市,他尽心竭力保卫的帝国最终以“弃谦市,籍其家,家戍边”这残忍无比九个字好好的“答谢”了他,史载“死之日,阴霾四合,天下冤之。”

    于谦雕塑

    他本可以想方设法让英宗终老关外,不仅消除了威胁,还迎合了景帝,但是他仍然力劝景帝迎回英宗,为社稷大业不顾个人私利。他本可以与同僚们结党抱团,成为第二个王振,大权在握,享尽荣华富贵,但是他仍然选择清正廉洁、一身正气。

    当石亨为了报答知遇之恩而推荐他的儿子做官,于谦不仅不领情,还参了石亨一本,自此被石亨深恨。

    他本可以不用死,当时于谦兵权在握,灭徐石等人如摧枯拉朽,然而他却选择听任英宗复辟,以一死保全社稷。

    于谦不是不懂,他很清楚做这样做的后果,但依然义无反顾地这样做此心光明,亦复何求。

    至于那构陷于谦的徐有贞,曹吉祥,石亨一党也没落个好下场,徐有贞得势后开始疏远石、曹二人,并在皇帝面前进谗言撩拨离间。

    而宫中又遍布曹吉祥的耳目,徐有贞的小算盘曹吉祥很快就知道了,联合石亨扳倒徐有贞,徐有贞先是被关进诏狱,后来一贬再贬,一辈子追求功名的徐有贞最后落得个贬为庶民。

    影视剧中石彪形象

    石亨呢,因为仗着功绩,日渐嚣张跋扈,其侄子石彪家中被查出绣蟒龙衣等僭越物品被砍头,石亨也因此“被养病”,石彪被杀三个月后,石亨也以谋反罪被查抄,最后瘐死。

    至于死太监曹吉祥,有个干儿子叫曹钦,一天问门客有没有太监造反成功的,门客说:“你祖先曹操不就是吗?”

    也不知这位脑子是不是不好使,结果就联合曹吉祥想搞政变,事情败漏,曹钦投井而死,曹吉祥被凌迟处死。

    天道好还,这三人没一个有好下场。

    结语

    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写道: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而于谦的一生就是这段话最好的写照,在他五十九年的人生中,不论是少时寒窗苦读,还是力挽狂澜匡扶社稷,或是最后蒙冤而死,他从未后悔过,从未犹豫过,从未患得患失过。

    他不是为了得到帝王的赏赐和青睐,也不是为了赢得生前身后名,自始至终他都在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坚守着自己那一股浩然正气

    于他而言,若能匡扶天下,粉身碎骨又何妨?若能拯救苍生,舍己一身又何妨?

    就像他少年时写的那首《石灰吟》: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时间会证明一切,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再过五百年一千年,英雄们依旧会在历史的丰碑上熠熠生辉,这样伟大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能有几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说明代宗朱祁钰的历史评价远超明英宗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除了土木堡兵败和杀害于谦,竟还有这么多恶行!
明朝第六、八位皇帝 朱祁镇两次在位 信错一人 打错一仗 杀错一人
大明王朝的转折,从 土木之变到夺门之变,朱祁镇由皇帝变成傀儡
抢朱祁镇女人,害忠臣于谦,石亨本是边疆帅才,一次投机却成贼子
这位皇帝是个好人也是个昏君,他错误地打了一仗,错误地杀了一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