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柏伟:张可与李健吾的戏剧缘

李健吾是对张可帮助最大的老师,两人在《戏剧艺术》学报上有着长达四十年的业务合作。

见到一封张可致李健吾的信札,穷书生只好请信札的拥有者发一份高清图观摩。

原信共两页,原文不算长——

健吾老师:

接读来信,十分高兴,您又不吝赐稿,更是喜出望外。您为《戏剧艺术》写的稿子还没有收到,收到后当在学报第三期上发表,估计约十月中旬刊出……

我很早就想写信问候您,也想征求您对于学报的意见,但考虑到您研究工作繁忙,不便打扰,就迟迟未写拖延到今……

我家情况尚好,谢谢您的关怀。我本人整天忙忙碌碌,没有什么成绩可以向您汇报,深感惭愧,也有负于您过去对我的谆谆教导。今后希望能够得到您的帮助,踏踏实实做些工作。您要送我《莫里哀喜剧六种》,感到非常高兴……

师母健康情况可好?至念。弟妹们想必安好。匆此

    敬礼

学生 张可手上 8.30

此信写于1978年8月底。这年3月,上海戏剧学院的学报《戏剧艺术》创刊,第一年暂为内部试刊。张可是这份刊物的编辑。

张可早年就读于暨南大学外文系,李健吾是对她帮助最大的老师。

1938年,19岁的张可翻译的奥尼尔独幕剧《早点前》作为“剧本丛书”之一由上海剧艺社出版。据张可回忆,这个剧本就是李健吾要她翻译的,译完后又由李健吾亲自校阅并修改。这个新译的剧本出版后的第二个月,在上海法租界的法国总会礼堂(今科学会堂)由上海剧艺社演出,导演是李健吾,演员则是译者张可本人,只是当时无论是剧本的署名,还是演出时的名字用的都是“范方”。

《早点前》的1938年初版本今天已经不容易见到了,好在1998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张可、王元化伉俪合译的《莎剧解读》时,元化先生将篇幅很小的《早点前》作为附录收入书中,作为过去生活的一点记忆,也为读者提供了方便。

张可负责编辑《戏剧艺术》学报后,一定是会向她的师友们约稿的,恩师李健吾自然会名列邀约名单的前茅。

1978年8月底,张可该为第三期的杂志发稿做准备了。此时她收到李健吾老师的来信,说了让她这个负责任的编辑最开心的事——李先生为学报赐稿了。只是张可写回信的时候还没有收到来稿。

李健吾究竟为《戏剧艺术》写了什么稿子?好奇心驱使我查阅了《戏剧艺术》杂志1978年合订本,在第三期上并没有查到,继续翻到第四期目录,呵呵,找到了,是一篇整整十二页的论文——《戏剧性》,而文末的完成时间是“1978年9月2日”。

不用说这篇文章花费了李健吾很多时间、精力,毕竟他当时已经72岁,并不年轻了!

可惜这对师生长达四十年的业务合作以这篇文章的发表而遗憾地画上了句号,因为在1979年6月,张可在学校的会议中突然中风,被送到医院抢救,待她苏醒过来,就完全丧失了阅读能力,从此读写俱废。李健吾则于1982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张可于2006年去世,终年87岁。多年后,为纪念张可百岁诞辰,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了《张可译文集》;张可长期任教与工作的上海戏剧学院将该书纳入“高水平地方大学建设资助项目”,可谓高度重视。

只是稍感遗憾的是,译文集限于体例,没有收入张可已刊或未刊的文章,也没有一篇张可的传略或年表,让我这样有点“历史癖”的读者不太过瘾!

过去的2022年,“夜光杯”一如既往在报纸端、在手机上、屏幕前,与读者相伴,与朋友们交心。这是融媒体发展的成果,也坚定了我们继续在融媒体发展的道路上探索的决心。当然,这一切都少不了亲爱的读者朋友们的支持与帮助。
如今,我们从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的“夜光杯”稿件中,编选了75篇佳作,对应着“夜光杯”75岁,推出了《爱夜光杯爱上海·2021》。
本书文章通俗却不粗俗,轻松却不轻飘,深沉却不深奥,尖锐却不尖刻,传递着真诚、美好、温润与善意。这也是“夜光杯”坚守的定位、文风与态度。我们真诚希望,“夜光杯”能为这座城市的软实力润色、添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898年的《海鸥》真的那么那么成功吗?
纯洁的艺术:欣赏梅兰芳先生的《刺虎》(1945年)
当代江平书法
夜光杯——今晚的夜
自制一个夜光杯
《三言两语记》——《新民晚报》2018年2月11日A18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