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漫步番禺路(作者:陈佩君)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陈佩君

略带秋意的一日,漫步于一条1300米左右的番禺路上,邂逅邬达克。历经岁月变迁而不落时代的上海老洋房,成为诗意人吟诗的地方。

生活是一场流动的盛宴,我邀你,你可否愿意和盛宴干杯?那谁来一首诗助兴呢?有人说,番禺书城售的不只是书,而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于是在阅读生活里,似乎增添了一份诗意的情怀。

低调的番禺路,它并不刻意张扬,只不过喜欢安静,喜欢邬达克的建筑风格,便自然多了人气。确实,在人生的扉页上,竟然也写着“淡泊名利活得自在”一行字,有着异工同曲之妙趣。

树影斑驳、人影绰绰、笑声朗朗,是浪漫的动态心形线条,将美好与生活连在一起。有人说,酒要饮尽,诗要留白。这一留白,便过去很多年。


梧桐成荫的番禺路、挂满爬山虎的老洋房、摩卡与威士忌相约的美餐一隅、由近四十年历史建筑改造而成的迷你型商场……无需穿越时空,如期而至。或许是在人生的拐点遇见,多年过去,惊叹于彼此的不同或相似,而我确实身临其境。

曾经,我特意来过番禺路60号,是为了写一篇孙科所居住过的洋房建筑。生活的有些瞬间,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仿佛我留在已逝的过去,不曾回来过。或许,一支笔无意落在花园洋房故事的缘故吧,这次和诗友们来番禺路,目的是来激发诗的灵感。


“我坐10号地铁线。”“我坐11号地铁线。”“我要坐3号地铁线转11号线。”虽说各自的家在不同区域,但交通方便,坐地铁比驾车还要省时间,即使跨两个区域又何妨呢?

番禺路,位于上海市市区西部,跨长宁和徐汇两区,北起延安西路,南至凯旋路。我们在微信群里约定11号地铁线交通大学站集合,然后去预约好的茑屋书店。茑屋书店,坐落在延安西路番禺路附近。日本书店品牌的茑屋书店,是闹市中僻静之所。说是书店,但它不仅仅出售书籍,还有咖啡、酒,工艺品、生活用品和女人的化妆品等等,一步一景,感受人性化的设计细节、聆听老建筑传播的声音、不自觉地融入到生活的场景中,在艺术氛围里激发诗的灵感。

茑屋书店

讲台上、舞台上、辩护席上、电脑台前……不同的社会角色,今天统统脱去职业装,只为了与诗相聚,放飞心情。有诗友说,写诗吟诗与跳广场舞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我们选择了诗,选择了离诗意相近的番禺路罢了。其实,队伍里有领孙儿辈不可推卸责任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当然也有到了做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资格,可儿女们偏偏不按常规出牌,与你意愿背道而驰。这个时候,有孙儿的诗友会安慰还没抱到孙儿的诗友,凡事皆缘,我们有缘坐在茑屋书店,说不定别人正在羡慕呢。

羡慕什么呢?是我们这样的年龄还能拍摄出这么美的照片吗?以日式简约搭配老上海建筑为背景,以半圆拱廊和半圆拱窗为背景,又或以咖啡区域为背景,在落地玻璃窗前假装翻一本书时再来一杯咖啡,让摄影师按下快门最美的瞬间,忘记了时间和年龄。原来,过往可以这样抹去。





殊不知,茑屋书店只是哥伦比亚俱乐部的一部分,哥伦比亚俱乐部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是美国海军俱乐部,是外国侨民休闲娱乐天堂,1949年,被改为“上海生物研究所”,是由美国建筑师哈沙德所设计,属于西班牙传教风格。走进去,有一种“曲径通幽”之美感。舞厅、高尔夫球场、创意办公点、酒店、露天泳池等。露天泳池周围有极具特色西班牙式敞廊,北侧留出宽大的空间,是给观众欣赏和拍照的。山墙、门头、索罗门螺旋柱,以及具有典型的西班牙建筑风格的细节,若有心将这些建筑元素一一读过来,每一种元素自身就是一首诗,尽管其内涵艺术有时无法用文字表达出来。

一条不起眼的小马路,一条颇有异国风情的马路,就这样被我们享受了一天的时光。二十年前我们这个民间诗社组建成,诗是皇冠上的明珠,那时就有心理准备,一个人的舞台即使没有观众或没有看客也要将诗吟诵下去。二十年的坚持,养成铺开香笺,从晨曦写到暮色,从写意到写实的习惯。眼中的高山流水,已高挂在生活的舞台上,城市的各种流派在这个舞台上大放异彩。不去在乎别人异样的目光,此时此刻就来一杯哥伦比亚蒙佩罗庄园干红,让酒在玻璃杯里碰撞,让酒在空气里自由呼吸,喝出独有风味的一口。有诗友说,退休的人儿了,若再被生活束缚,那不是不如杯中的葡萄酒了吗?

干完这杯葡萄酒,就来一首诗吧!反正今天都没有驾车而来,怎么来,怎么回家,不会担心酒后驾车的违法行为。尽心有余,还是没有逃脱“天下没有不散之筵席”的俗套,不过,走出酒店,感觉依然是嗲嗲的,空气里也流露出似醉非醉微醺迷人的动态。脚步放慢再放慢,不知不觉经过了番禺路60号孙科的那幢花园洋房,一件邬达克的作品,是一幢典型的中国式庭园。园内绿茵葱郁,花草芳香,花园前是一幢西班牙式住宅,建筑风格受巴洛克影响,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与由哈沙德设计的茑屋书店、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一起,构成上生新生所园区中的标志性建筑和文化象征。





“我坐10号地铁线。”“我还是打的回家吧,天太晚了。”“好吧,大家到家后在微信群里报个平安。”有始有终已在我们诗友们之间养成了习惯。11号地铁车厢里是空荡荡的,但座位上还是有“低头族”的乘客。于是我也跟着学,从包里取出手机,不自觉翻出多年前写过一首“上海老洋房”的诗。

一段复杂的历程,一段散落开来的记忆,如同是散落的琴声,厚实的情感,偏偏要去追逐渐渐远去的脚步……

鸣谢:陈佩君女士赐稿分享!


作者简介:


陈佩君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丹飞文学奖首席签约作家。诗、散文、小说见于《上海文学》《北京文学》《文学报》《劳动报》《新民晚报》等报刊。出版有诗集《行囊》(中国文联出版社)《魔都咖啡》、长篇小说《无法刹车》(以上文汇出版社)。有诗作镌刻于苏州河公共空间,诗歌《永不消失的电波》被中宣部推送。曾获上海市五一文化散文金奖、上海苏州河公共艺术奖、北京文学散文三等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老洋房】​山阴路,走得悠长悠长:千爱里内山完造住宅、大陆新村鲁迅住宅(作者:陈佩君)
陪伴上海人长大的64条老马路:解封之后,一定要去看看它们
世界读书日,一起去幸福里这家书店找幸福!
新年将到,你想说什么(二)
七律.金庭诗会唐诗之路诗友雅集
2018不走寻常路!广州年前开建7条地铁线,地铁商圈潜力无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