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朝鲜:从新罗统一到高丽王朝的灭亡

朝鲜位于亚洲的东部,由半岛和300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朝鲜西临黄海,东濒日本海,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北以鸭绿江和图们江与中国相邻,东北角与俄罗斯接壤。朝鲜半岛物产丰富,气候温和,峰峦秀丽,河流短小,号称“三千里锦绣江山”(半岛南北长2100朝鲜里,东西最宽达900朝鲜里)。01·原始社会和古代国家朝鲜人从遥远的古代起就生活在朝鲜半岛上。在平壤市的黑隅里、砾浦区和德川郡先后发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古人的化石。约四五千年前,朝鲜进入新石器时代。已发现的文化遗址遍布半岛南北各地,如在咸镜北道沿海,在大同江、汉江、洛东江流域,甚至在南方的海岛上都有发现。在平安南道温泉郡弓山里发现的文化遗址最为典型,称“弓山文化”。公元前5世纪左右,朝鲜进入青铜器时代。当时的朝鲜人用几块一人多高的宽大石板修建坟墓,所以又称“巨石文化”。进入青铜时代以后,朝鲜的原始社会渐渐解体,出现最初的国家。《史记》中记载朝鲜最初的国家是由商朝遗臣箕子(商纣王的叔父)建立的。箕子朝鲜的传说在朝鲜最早见于《三国遗事》,尽管其真实性无法确定,但反映出中国大陆的人民很早就迁往朝鲜半岛居住,中华文化也随之传入半岛。大约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在朝鲜北部形成了最初的奴隶制国家,即濊人(古朝鲜人有濊【huì】、貊【mò】、韩三支)所建立的古朝鲜。“古朝鲜”意思是“古代朝鲜”,以与后来的李氏朝鲜相区别。古朝鲜有“八条”法律,现在只知道其中的部分内容,即“相杀以当时偿杀;相伤以谷偿;相盗者男没人为其家奴,女子为婢,欲自赎者,人五十万”。大体上可以看出,古朝鲜已有奴隶买卖和奴隶制度,而且阶级矛盾尖锐,已经制定保护私有制和富人利益的法律。公元前2世纪左右,在朝鲜半岛南部韩族居住的地方,形成“三韩”部落联盟。马韩在汉江下游,弁【biàn】韩在洛东江下游,辰韩在庆州一带。三韩之中以马韩最大。马韩统了整个三韩, 中心地区在月支,即今忠清南道的稷山一带。我国古书称之为“辰国”,称其王为“辰王”,并有其人“知蚕桑,作缣[jiān,细密的绢]布”等记载。

我国秦汉之交,政局动荡,北方居民不断向朝鲜半岛迁徙。公元前194年,移居朝鲜的燕人卫满推翻古朝鲜政权,自立为王,势力达到今平壤一带,史称“卫满朝鲜”。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发兵攻打朝鲜,灭卫氏政权,在朝鲜北部设立乐浪、玄菟【tú】、临屯和真番四郡。乐浪郡长期存在于原卫氏政权统治的中心地带,其他三郡不久被撤销或内迁。汉四郡的设立对朝鲜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巨大影响。公元2世纪末(东汉末期),割据辽东的公孙氏又在乐浪南部设带方郡。公元4世纪初,乐浪和带方分别为高句丽和百济所占领。02·前三国时代从公元前后到677年新罗统一,百济、新罗与貊人在鸭绿江中游建立的高句丽形成鼎立之势。传说公元前37年(西汉元帝建昭二年),高朱蒙带领一批贵族,在“土壤肥美,山河险固”之卒本(今我国辽宁省桓仁县)建都,国号高句丽【gāo gōu lí】。公元1世纪,高句丽向南发展到清川江一带。公元209年(山上王十三年),高句丽迁都丸都(又名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县)。广开土王(391-412年在位,又称“好太王”时,国力臻于极盛。427年,长寿王(413- 491年在位)迁首都于平壤,从此统治深入半岛。公元前后, 半岛南部的辰国解体,在其辖区内的百济和新罗逐渐强盛。传说公元前18年(西汉成帝鸿嘉二年),高句丽王高朱蒙次子温祚带领一批人来到土地肥沃的汉江流域,定都汉城,国号百济。汉江流域原为马韩故地,百济建国的故事反映了貊人与韩人之间的密切关系。3世纪时,百济扩展到半岛西南部。4世纪初,又占领带方郡,与高句丽接壤,两国之间不断发生战争。百济势力不敌,先将都城从汉城南迁至熊津(今忠清南道公州),后迁至泗沘【bǐ 】(今忠清南道扶余),并一度改国号为南扶余。新罗兴起较晚,2世纪时形成国家①。新罗起初实行贵族民主制,由朴、昔、金三姓贵族交互继承王位,其他贵族按不同的身份(“骨品”)担任高低不同的官职。国家大事须经国王和高级骨品的贵族参加的“和白”会议决定。当高句丽与百济争霸的时候,新罗乘机发展,扩张领土。到6世纪中叶,先后占领富庶的洛东江流域和汉江流域,收复日本在半岛南端的据点任那(562 年),国势日强。智征王(500-514 年在位)、法兴王(514-540年在位)和真兴王(540-576 年在位)时期,实行中央集权,为后来的半岛统一奠定了基础。①关于新罗建国的时期, 史学界有不同的认识。除了2世纪说以外,还有3世纪说和4世纪说。僧一然的《三国遗事》则采用公元前后说。
新罗的强大和积极向外扩张,引起高句丽和百济的不安。642 年年底,高句丽大将泉盖苏文乘军事检阅之机发动政变,拥立新王宝藏王,自称“莫离支”(相当于兵部尚书兼中书令),开始改变政策,联合百济,反对新罗。为了对付高句丽与百济结盟的严峻形势,新罗转而与中国的唐朝联合。660年,新罗和唐朝联军近20万人一举攻灭百济。668 年,新罗乘高句丽内讧之机,联合唐军攻陷平壤,高句丽灭亡。唐在高句丽和百济故地设都督府,在平壤设安东都护府,由薛仁贵任都护,实行直接统治。670年,高句丽爆发反唐大起义,得到新罗的积极支持。到676年,新罗经过多次战斗,收复百济和高句丽部分地区。677 年,唐朝安东都护府内迁辽东,新罗实际上统一了大同江以南的朝鲜半岛。735 年,唐与新罗划大同江为界,正式承认大同江以南属于新罗。03·新罗封建制度的发展
新罗统一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在朝鲜各地业已出现的封建生产关系,从而确立了封建制度在全国的统治地位。687年,实行禄邑制,国家对文武官吏授予一定数量的收租地,作为禄邑。此外,国家或大贵族还向寺院捐赠大量土地,如693年捐赠柏栗寺的土地多达万顷,这些土地后来都变成了僧俗封建主的私有地。大封建主凭借特权严重影响国家对土地的管理和征税。为了限制土地兼并,扩大税源,722年改革土地制度,实行丁田制。国家对16岁以上的良民男女授予一定数量的土地,分为口分田和永业田两种。前者限本人终身使用,不得买卖或转让,后者可由子孙继承传世。领受丁田的农民,必须固着在土地上,以谷物缴纳地租,并以布匹或其他手工业品缴纳贡品,此外还要负担各种徭役。这样,新罗国家就直接控制了全国土地和人民,确立了封建土地国家所有的基本原则。施行和维护封建土地国家所有制,需要有完善的中央集权制的官僚政治体制。8世纪中叶,新罗参照唐朝中央集权制度,改革国家机构,建立了较完备的中央集权制的官僚政治体制。中央设置若干府和部,分别执掌内务、财政、司法、军事、土木、手工业、教育和外交等事务。地方行政,全国分为九州(将原新罗、百济和高句丽各分为三州),下设郡、县、乡或部曲。州、郡、县的长官分别称为都督、太守和县令,一律由国家任命。另外,在要地设置五个小京。小京和州都有军队驻防。新罗国家的文武官员一律享受国家的禄邑,即从禄邑取得俸禄。他们是国家的官吏,而不是领主,他们必须忠诚职守,效忠于封建国家,即效忠于专制君主。为了培养这样的封建官僚,新罗提倡儒学,682年设国学,688年实行科举,以录用儒生出身的官吏,代替过去主要按门第和武功录用官吏的办法,来加强中央集权制。为了掌握儒学,许多贵族子弟被派到唐朝留学。国家还将一县之地充作国内全体学生的“奖学金”,这反映了新罗统治者提倡儒学的积极性。国家的统一和统治机构的完善化,为发展社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7-8世纪,新罗经济发展较快。在河川流域以及西部和南部地区,筑堤开池,扩大水利灌溉工程,大大促进了水田农业的发展。如790年扩建碧骨堤,动员了全州7个郡县的农民,可见工程浩大。旱田作物的种类和产量也有增加,主要作物有小麦、大麦、豆类以及桑、麻等经济作物。手工业也有显著发展。虽然民间手工业尚未脱离农业,但官营手工业却有很大进步。官营手工业是专为宫廷、贵族和寺院服务的,产品种类很多,技术亦相当高超,如纺织品、衣物、装饰品、家具、马具、皮革、陶瓷、武器以及金银细工等。采矿和冶炼业也很发达,铁主要用来制造农具和武器,金、银、铜等则主要用来制造宫廷和贵族用的奢侈品以及宗教用品,如佛像、佛具等。商业贸易也很活跃。首都庆州有东、西、南、北四个市场,是全国最大的手工业和商业中心。五个小京和各州的首府则是地方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对外贸易也相当活跃。当时新罗和唐朝、日本均有贸易往来,尤其和唐朝的贸易十分频繁。输往中国的主要商品是绸缎、麻布、毛皮、金银细工以及人参、牛黄等药材;输入的除书籍和文具外,大都是供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新罗商船往来于南海和黄海水域。在中国沿海及内陆的一些城市中形成了新罗的商业据点,称为“新罗坊”。随着商业的活跃,都市也发达起来。但是,都市的主要居民除官僚贵族外,大多是为官府和贵族服务的各种役人和仆从,独立的手工业者极少。而且手工业和对外贸易都是在国家控制下进行的,私人工商业很难发展起来。04·新罗王朝的衰亡9世纪,新罗王朝陷于严重危机之中。主要原因是,大封建主的土地兼并和高利贷的风行,导致丁田制的破坏和广大农民的破产,阶级斗争尖锐化;另方面,则是大贵族争权斗争的激化和中央集权制愈益衰弱。9世纪以来,饥馑频繁发生,农民饥寒交迫,且往往因传染病蔓延而造成全村人口死亡。流浪的农民激增,走投无路,爆发全国人民大起义。在沙伐州(尚州)有元宗和哀奴起义,竹州(竹山)有箕萱起义,北原(原州)有梁吉起义,全州(完山州)有甄萱起义,西南地区有“赤裤军”起义。其中以梁吉和甄萱的势力最为强大。891年,梁吉在北原起义后,迅速占领周围十余郡县,得到各地农民的拥护,势力日增。897年,梁吉的部下弓裔,据松岳郡而独立。后来又击败梁吉,夺取了起义军的领导权。904年,建立摩震国,自立为王。同年迁都铁原,911年又改国号为泰封。因其在高句丽旧地,故又称后高句丽。甄萱原来是新罗镇守西南沿海地区的戍将,892年,乘农民起义和新罗统治权力衰弱之机,在武珍州(全罗道的光州)举起了叛旗。甄萱聚集武珍州附近农民起义军的势力,并与当地中小地主相结合,于900年占领了完山州(全州)。甄萱以复兴百济作标榜,并实行一些有利于农民的温和政策,受到农民的支持,于是建立后百济,自己登上了王位。这样,新罗国家就被压缩到东南地区,它和新成立的泰封国、后百济形成新的三足鼎立的局面,史称后三国时代。918年,弓裔的部将王建乘机发动政变,推翻弓裔政权,自立为王,改国号为高丽,翌年迁都松岳(今开城)。此后高丽王朝日益强盛,不断进攻新罗和后百济。935年,新罗敬顺王向高丽投降,新罗王朝灭亡。次年,后百济也被高丽消灭,朝鲜半岛重新统一在高丽王朝的治下。05·高丽王朝的集权统治高丽王朝统一后,为了巩固统治,一方面对人民实行怀柔政策,把原来每顷6石租税减为2石,并规定3年免税;另一方面,采取各种措施竭力加强中央集权专制统治。高丽王朝建立之初,基本上沿用新罗和摩震(泰封)国的旧制,因而有不完备之处。成宗时期(982—997年)实行政治改革,确立了一套新的封建集权统治体制。中央机关设门下省(总管国家各项事务)、尚书省(总管全国官吏)和三司(总管全国财政),尚书省下设吏部、兵部、户部、刑部、礼部和工部等六部。三省六部是国家的中枢机关。其长官由文职充任,称为文班。地方行政,全国分置十道和十二州,各道由中央派遣的节度使总管军民行政大权。道以下设府、郡、县、村等行政单位,县以上的地方长官由中央任命,村吏则从地方豪绅中选任。此外,还有乡、所、部曲等特别行政单位,这是“贱民”居住区,由国家严格控制。军事组织是高丽王朝政权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丽王朝实行良人农民义务兵制,即府兵制。全国有常备军15万左右,分为地方军和中央军两部分。地方军队由各道节度使统制,中央军队约5万人,分别属于二军六卫。二军六卫的高级将领称为武班,与文班合称“两班”。但武班的地位低于文班,实行文尊武卑的政策,目的在于防止军事贵族势力过于强大危害中央集权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成宗时还扩充了作为监察机关的御史台,创设了旨在培养官僚和普及封建思想教育的大学——国子监。同时强化业已实行的科举制,开始实行复试制。此外,成宗时还收集民间的武器,改作农具,以解除农民的武装,并表示鼓励农业的姿态。高丽王朝建立之初,土地占有和租税征收情况复杂,政府很难全面掌握。976年,国家实行土地清查,登记全国耕地和山林,收归国有,然后将一部分土地和山林按等级分给文武百官和士兵,称为“田柴科”②。文武官员按“人品”(身份)分为79品,最高者得田柴各110结③,最低者得田21结、柴10结。士兵给田15结。田柴科是国家把土地的收租权授予受田者,只限本身,不准世袭。但授予功臣和归顺贵族的“功荫田柴”不在此限。其余绝大部分土地作为公田,由国家直接租佃给农民耕种并征收租税。田柴科的实行,确立了国家对土地的最高支配权,它一方面限制了官僚贵族的土地兼并,另一方面确保了国家的税源,成为专制集权国家的强有力的物质基础。②田为耕地,柴为烧柴林,科表示身份等级,按身份等级授予田柴,称为田柴科。
③结为土地面积单位,6尺为1步,方33步为1结。
06·生产的发展高丽王朝初期,积极鼓励农民垦荒,扩大耕地面积。973年(光宗24年)规定,开垦陈田若为私田,第一年的收获全部为耕者所有,从第二年起与地主各分一半;开垦公田,头三年免征租税,后来政策又有所放宽。为了扶持贫苦农民从事耕作,国家还建立了义仓制度,贷给他们种子和耕牛。同时对地方官吏滥征徭役和高利贷者的猖獗活动给予一定限制。政府还鼓励农民从事副业生产,让每家种植15至20株桑树,以发展养蚕业。这些措施有力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许多荒地辟为良田,不仅平原,连山坡地也开垦出来。农业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首都开城是全国最大的市场,大量的谷物集中于此,城内店铺林立,买卖兴旺。地方行政中心也兴起了乡市,成为地方的交换中心。高丽王朝初期,用以交换的媒介主要是大米和布匹,11世纪后期,货币流通日益普遍。1097年,设立铸币官,铸造金属货币,有三韩通宝、东国通宝、海东通宝等。高丽的对外贸易也很发达。宋朝是主要贸易对象。输入品主要是绸缎、瓷器、药材、香料以及书籍、纸张、文具、乐器等。输出品有人参、松子、毛皮、金、银、铜、硫磺、花纹席子、折扇等。其中硫磺和铜是从日本输入的转卖品。此外,高丽与日本、契丹、女真甚至遥远的伊朗等也有贸易往来。高丽与各国的贸易大都由国家控制,贸易多以朝贡、交邻(与邻国的对等交往)等形式进行,但民间贸易也很活跃。07·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农民起义
田柴科本身存在的矛盾是它只限终身,不准传世,但它是按“人品”授予的,而“人品”却是世袭的。这样,田柴科事实上变为世袭。特别是功荫田柴科,可以传承这一点是与土地国有原则相违背的。这种矛盾发展因两班贵族和寺院不断把公田变为私田而加剧起来。公田减少,使田柴科的授予数额逐渐缩减,到12世纪初,田柴科已无法继续施行。许多失掉土地的贫苦农民沦为封建贵族的佃户或奴婢,政府也常把反抗封建压迫的人民整乡整县地贬为部曲(贱民),于是贱民和奴婢阶层迅速扩大,甚至超过新罗时代,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另一方面,统治阶级内部争权斗争频仍,先是外戚李资谦擅权,继则是武人专政,政变频生,动乱不已,社会不宁,终于引起全国人民大起义。1176年1月爆发的以亡伊、亡所伊为首的南方人民大起义,是无数人民起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参加起义者绝大多数是贱民。他们首先在公州鸣鹤所(贱民居住区)起事,然后占领公州,并打败了国王派来镇压起义的3000大军。以后亡伊等又占领礼山,得到散在庆尚和全罗两道的起义农民的支持,势力越发强大。统治阶级不敢再用武力镇压,便施展政治阴谋,把鸣鹤所提升为县,并减轻租税赋役,以麻痹起义的人民。同时一面与亡伊等谈判,一面以武力消灭其他各地的起义者,企图孤立并消灭亡伊起义军。但统治阶级的阴谋被起义者识破,亡伊等继续战斗,连续攻占了镇州(今忠清北道镇川)、骊州(今京畿道骊州郡)和牙州(今忠清南道牙山)等要地,兵锋直逼首都开京④。亡伊誓言:“宁死于刀锋下,终不为降虏,必至王京而后已。”后来,统治阶级以“议和”为名,于1177年7月,将亡伊诱捕入狱,失掉了领袖的农民起义军被敌人击溃了。④919年起,松岳始称开州,后称开京(即今开城)。
与南方各道农民起义的同时,西北地区也爆发了城市贫民和农民的起义。起义者以平安道妙香山为根据地,活动在清川江、大宁江流域一带,到处打击两班贵族、地主和寺院。起义者占领西京(平壤),处决留守判官及其他可恶的官吏。朝廷派兵镇压,三易统帅都以失败告终。后来由于严重缺乏粮食和武器装备,起义者内部产生矛盾,统治阶级乘机进行分化瓦解,起义队伍发生分裂,最后遭致失败。在全国人民大起义的波涛中,还有一股洪流向高丽王朝的封建堤围猛烈冲击。1198年,首都开京数千名公私奴隶在万积等人的领导下,以“不使三韩再有贱民”为目标,策划起义,准备杀死两班贵族及压迫者,焚毁奴婢文书,消灭良贱有别的身份制度,恢复奴婢和贱民的自由。但由于叛徒告密,他们的起义计划失败了。但是,在南方晋州却爆发了大规模的奴隶起义。1200年,晋州公私奴隶揭竿而起,很快发展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他们袭击乡吏,烧毁他们的宅院,一年之内消灭敌人6400余人,战果辉煌。后来由于阶级异己分子窃取了领导权,导致起义失败。在全国人民大起义的打击下,高丽王朝日趋衰落。08·外族入侵与高丽王朝的灭亡高丽王朝时期,朝鲜曾先后遭受契丹、女真和蒙古等外族的侵略。契丹和女真都是先后兴起于中国东北部的游牧或半游牧的民族,东邻朝鲜。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建立契丹国⑤。926年,契丹灭渤海国,以后又征服女真,势力逼近朝鲜半岛。993年,契丹数十万大军进攻高丽。高丽军民在爱国将领徐熙的领导下奋起抵抗,给入侵者以有力的打击。但是怯懦的统治者坚持议和,接受屈辱的议和条件,承认契丹(辽)为上国,高丽为其属国,每年纳贡六次,并与一向友好的宋朝断绝盟交关系。1011年和1018年,契丹又先后两次入侵高丽,给高丽造成严重损失。⑤947年改国号为辽,983-1066年间重称契丹。
12世纪初,以完颜部为中心的女真族逐渐摆脱契丹的控制,日益强盛起来。1115年,首领阿骨打称帝,以会宁(今黑龙江省阿【à】城)为都,建立大金国。1125年灭辽,1127年推翻北宋王朝(靖康之变),接着又威胁高丽。高丽国王被迫以称臣纳贡为条件,得以保持傀儡政权。13世纪初,蒙古崛起,高丽王朝被迫向蒙古纳贡。1231年,蒙古借口使臣被杀,大举入侵高丽。以崔瑀为首的武人政权,腐败不堪,无力抵抗,敌军长驱直入,很快逼近开京。高丽统治者惊慌失措,赶忙与蒙古侵略者议和,接受屈辱的和约。蒙古除索取大量贡纳外,还在高丽各地设置达鲁花赤(镇守官),以监督高丽军政。1232年,高丽政府下令杀死各地的达鲁花赤,然后避难于江华岛,以防蒙古来袭。蒙古对此实行报复,从1232至1259年,先后5次大举侵略朝鲜,兵锋所至,烧杀劫掠,破坏甚烈。高丽王朝统治者避匿于海岛,不但不积极地组织军民进行抵抗,反而一味寻求“议和”。1258年,双方达成“和议”,条件是高丽接受蒙古监督国政,每年向蒙古朝贺进贡,并以王子为质。之后,高丽朝廷由江华岛迁回开京,拆除岛上防御工事,撤走岛上驻军,以示臣服之诚意。但是,人民反对屈辱投降,坚持进行抵抗。“三别抄军”(左别抄军、右别抄军和神义军的合称)南下珍岛(今全罗南道),联合西南各地农民义军,据险抗战。他们控制了南海一带,给蒙古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并且破坏了蒙古企图利用南海作为侵略日本前沿根据地的计划。腐朽的高丽王朝不顾民族利益,一再帮助敌人进攻自己的人民。1274年,它与元朝(1271年,蒙古汗国由忽必烈定国号为元。)联军攻占三别抄军的根据地——济州岛,消灭了人民的抵抗力量。1368年,中国人民推翻了元朝政权,建立明朝,为高丽摆脱蒙古的压迫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高丽王朝继续依附于蒙古残余势力,并且与明朝对立。1388年,高丽为阻止明朝收复铁岭(在今辽宁省)东北的土地,派兵进攻辽东。当高丽军队到达鸭绿江时,右军都统李成桂发动兵变,班师回国,肃清以崔莹为首的亲蒙古派势力,掌握了实权。1392年,李成桂废恭让王自立,1396年改国号为朝鲜(李氏朝鲜),高丽王朝由此灭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朝鲜中古史资料简介 朝鲜中古史历史文化介绍
在朝鲜半岛上,为何金、崔、朴等姓氏,会达到烂大街的程度
日本天皇祖上竟有朝鲜半岛血统?这事还真不是韩国人瞎吹的!
为何中原王朝从不把朝鲜纳入中国版图?
为什么我国从古代就没把朝鲜半岛统一?
北魏均田制与高丽王朝田柴科制的比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