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中国人曾使用怎样的钱币以及代用商品
        货币是伴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而出现的。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钱币形式上与其它地区差异较大、独具特色,曾长期使用“外圆内方”的铜钱。同时,古代中国人还长期使用粮食、布帛等商品作为代用货币。
        人类自有经济、商业活动,最初是以物易物,经历了漫长的时期。之后,古人开始寻找一些常用但较难获得的商品,即“一般等价物”,作为商品交换“尺度”,就是原始货币了。这种具有货币属性的普通商品,在不同地点、时期是不同的,有奴隶、牲畜、兽皮、粮食、盐、布帛等。即便到近现代,仍有具备货币属性的普通商品存在!
    真正作为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格尺度的“钱币”,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大约只有5000年,最早的“金属铸币”大致产生在3000多年前。一般认为,地中海文明区域的古代希腊人是世界上第一个广泛使用固定形制金属钱币的族群。公元前600年左右,古希腊人就有了以金、银为主要材质的铸币,而且基于他们的雕塑艺术传统,这些铸币上都有精美的雕塑人兽形象。
    1、中国古代“钱币”的产生。
    在中国,最早、小范围使用的货币是“贝壳币”,是一种独特的海生贝壳(带槽齿),在商周时期的墓葬中经常见到。据记载,贝壳币以“朋”为计算单位,两串、十至二十个为一朋(就是朋字的字源),商王赏赐一次不超过十朋,到周王赏赐时一次就有百朋了!
    大约与古希腊同一时期,中国春秋时期也出现了金属铸币,材质主要是铜、铸都有文字,这种铸币材质(铜质)、形制风格(铸文字)一直延续到清代。而古希腊人在钱币上配精美图案的做法对世界影响很大,当代不仅是西方国家,世界各国都会在铸币、纸币上设计精美图案了!
    考古显示,中国商代晚期存在铸造的铜制贝壳币,应是从贝壳币演变来“类金属铸币”!如果将它算为金属铸币,自然是世界最早了!比地中海文明区域还要早几百年。
    春秋时期,最初是由各个小国自行铸造铜制钱币,形制种类繁多、钱币表面有各种纹饰。形状上,主要有铲型(称为布币)、刀型、方、圆、椭圆(主要出现在楚国,是方型币的辅币)等5种,其中以铲型、刀型使用的国家最多、最常见。最终,由于圆形的铸币便于携带和清点,到战国时期逐渐成为普遍式样。后来为串连方便,又在圆形铸币中间打孔,最初是圆孔、后变为方孔。
    2、中国特有“黄金、铜钱并用”钱币制度在秦代形成。
    秦统一中国时,中国古代币制第一次实现了统一。秦代废除异形钱币,统一用圆形、方孔的铜钱,币制规定:黄金为上币,单位为“镒”,重20两、约300克(秦代1斤有16两、约250克);铜钱为下币,重半两、约8克、称秦“半两钱”。在之后2000多年里,铜钱的大小和纹饰虽有变化,但外圆、内方的基本款式一直延续下来
    汉代沿用秦代黄金、铜钱并用的币制。黄金铸成金饼,大金饼重1斤16两(约250克)、折铜钱1万枚,小金饼重1两、折铜钱625枚。汉武帝还禁止民间私铸铜钱、统一钱币的重量和样式。同时,汉代人嫌秦“半两钱”笨重、携带不便,改铸轻钱,重量减至五铢(1两为24铢)、重约4克、称汉“五铢钱”、一直沿用近1000年至隋代。
    西汉海昏侯(刘贺)墓中曾出土115公斤黄金、200万多枚“五铢钱”(重达10吨),也印证了汉代币制。其中占80%的黄金,正是385枚、每枚重250克的标准金饼。
    唐代废除汉“五铢钱”,铸造新的“开元通宝”、“乾元通宝”铜钱。此后,以年号加“通宝”(元宝、重宝)命名钱币、在政权更迭时制作新钱,即成为惯例。唐代铜钱重量、样式与汉代铜钱相差不大,1枚铜钱重量为十分之一两(唐代1斤仍为16两、但重量增加到约660克)、重4克多,“钱”由此也成为计重单位(10钱为1两)、废除了秦汉时期的“铢”。
    此外,古代中国人为了方便携带,用绳索将铜钱串起,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一枚小铜钱称“一文”,并常以1000个铜钱串在一起,称“一贯”(贯即栓铜钱的绳索)或“一串”。宋代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大发展,铸造铜钱的数量巨大、已是唐代的二十倍了,还出现了铁钱。
    3、中国长期存在的各种替代钱币的商品。
    自秦代到唐宋时期,一枚铜钱的重量都是4克左右,1000枚一串,就有4公斤重!而一串钱的购买力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差不多相当于当代的几百元钱!即便古人花钱机会少,常将几公斤重的钱币放在身上,还是很不方便、不安全的。秦代之后以黄金为“上币”,它体积小、价值高、方便使用,但数量稀少、社会上很少见,仅少数刘贺这样的王公贵族才会拥有。
    小常识:因上述原因,中国古代底层老百姓其实很少拥有和使用铜钱,金、银等贵金属更加罕见。中国古代是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老百姓更多还是以物易物或用代用商品,主要是粮食、布匹、丝织品等。这些替代钱币的代用商品都是生活必需品、价格标准清晰,而布帛还有轻便、不会霉烂的优点,尤其被老百姓接受、代做货币。
    典型例证:直到明代,中国官员们的工资都是以粮食为计算单位,粮食、货币并行的。经济繁荣、富裕的北宋时期,一品大官,月禄有粮150石、俸钱12万文(120贯),每年绫20匹、1匹、棉花50两;基层官员的薪资则较微薄,县令这样的小官,月薪仅有12至15贯、粮2至4石,还有一点职田的田租收入。
    4、金、银贵金属钱币在中国的流通。
    除黄金外,中国很晚才以白银为主要流通货币。中国白银的蕴藏量、开采量都不大,宋代之前使用不多。一般认为,中国人使用白银的习惯是北方游牧民族带来的,到元代才正式实行“银本位”制度。也正是随着宋元时期中国海外贸易的大发展,海外白银大量流入,才确保了白银作为本位钱币的原料供给、白银才逐步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直到清时期,中国都并没有银币,民间小额交易主要就是使用散碎银块。
    白银作为流通货币,通用的主要是官方铸造“两端翘起的船形银锭”,即银“元宝”,还有银条、码形银锭等。大多数银元宝是官制的,重50两或20两,刻有银匠姓名、铸造地、重量等文字。民间小额交易所使用的散碎银块,每次使用都需要称重、成色也良莠不齐,使用极不方便。民间为克服碎银块的缺限,一是继续使用铜钱为辅币,二是发明了银票。最终,直到清代中期才逐步出现标准化的银元”。
    最后再谈谈,世界货币史上有两个标志性事件都与中国古代有关
    一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一般认为,中国宋金时期的交子”,是中国、也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当时,铜钱、铁钱携带不便,特别是四川这样交通不便利的地区,宋代买1匹蜀锦就需要上百斤铁钱!极为不便。于是,宋代初期四川商人发行纸质交子、代替铜钱流通,面额是1贯至10贯(不同时期有变化)。交子在世界货币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当然,交子使用兑换时每贯须扣除30文钱费用,这个做法有点像现代银行的支票,不过交子在功能上更能体现纸币的特征。
    二是世界上最早有记载的通货膨胀。传说蒙古人征战世界,会给立功者发一种“木牌”,用它能兑换一定数量的羊。后来这种立功木牌越发越多、没有足够的羊,木牌实际能领到的羊就越来越少,最后连一头都不到了!此事很可能是杜撰,但确有记载的是:在南宋、金、元、明时期,为方便白银的流通都曾相应发型纸币,那时纸币刚刚出现、统治者尚不熟悉驾驭之法,经常出现纸币无序增发、白银和布帛“实物准备金”不足的问题,这就会引发通货膨胀。
        自南宋以后的历朝历代都曾出现过恶性通货膨胀,严重的会导致朝廷信誉破产、政权颠覆,尤其是大明王朝的颠覆,就与恶性通货膨胀相关!这里就不再详细介绍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钱币的发展简史
【知识贴】中国古代钱币材质
从贝壳到纸币,浅谈货币的发展史
简明中国货币史
老杨谈钱——'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化'
北京篇:参观国家博物馆(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