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地形是如何影响农业的?
导读
        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和土壤。优势自然因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气候因素主要从光、热、水等气候要素去分析,光照强,热量充足,且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地形从地势起伏大小去分析,地形平坦利于种植业发展;水源从地表水去分析,临近河湖,可以提供充足灌溉水源;土壤从肥力高低及土层厚薄去分析。

地形也是影响农业布局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地形的坡度、坡向等可以影响农业,地形还通过水热条件和土壤条件对农业生产造成差异,地形只是问题的表现,问题的实质还是气候和土壤。所以地形大多通过间接的方式影响农业。今天小编就来梳理一下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地形对农业布局类型的影响

一般而言,不同地形区的农业类型不同。


山地由于地形起伏大,适合发展林果业或牧业
平原地势平坦,适合发展耕作业

高原塬面开阔,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


高原也可以适当发展耕作业(水资源较丰富区)

丘陵或山地一般根据需要,适当的改适为梯田,发展耕种业或林业

山地或丘陵在什么情况下适宜修建梯田?

一般情况下要看当地的土壤状况和地形的坡度,坡度大于25度就不适合于发展耕作业了。因为坡度大于25度则容易发生滑坡,开垦后容易水土流失


不能在山地和丘陵大规模修建梯田


山地和比较崎岖的丘陵不宜大规模开辟梯田,原因是:地形坡度较陡,修梯田时移动的土方量很大,成本较高;修成的梯田能耕种的土地面积小;修梯田时破坏植被及原来稳定的地形,易造成水土流失并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还会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山地及丘陵起伏较大地区,适合发展立体农业


地形对农业发展规模的影响

地形平坦土地集中连片的地区,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农业更易向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方向发展,如我国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而地形崎岖的地方,农业发展的规模会受到制约,如我国西南地区。


东北地区(土地集中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江苏兴化垛田(土地零散,虽地形平坦,但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地形对农业的间接影响

地形基本上通过坡度、坡向、海拔等影响农业,其实是通过影响气温与降水、太阳辐射与光照等来影响农业的发展。

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1)对气温水平分布的影响   山地地形对冷暖空气均有阻滞、屏障等作用。在我国,地形对气温水平影响最显著的季节是冬季

影响最明显的集中在下列地区: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新疆天山地区,西藏青藏高原东坡及其附近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南岭和秦岭山地。

南岭山脉虽然不高,但寒潮受到阻挡削弱成强弩之末。为中国华南地区发展热带经济作物减弱受寒潮影响的屏障。秦岭和南岭山脉两侧往往形成鲜明的气候差异,均为中国重要的气候界限。

中国夏季由于东南、西南季风盛行,暖空气厚度大,南北方温差最小,冷空气活动弱。因此,地形对气温的影响以夏季为最小。


西双版纳橡胶林
橡胶树能在21°~22°N的热带北缘西双版纳山地的南坡种植,也是因为有高原和山脉作为屏障,南面夏季温湿季风沿横断山峡谷水系深入,形成纬度高、海拔高的热带湿润气候,提供了橡胶生育的有利条件。

(2)地形对气温垂直分布的影响   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气温的垂直递减程度一般是冬季大于夏季,高原大于平原,背风坡大于迎风坡。山地气温垂直递减率更多地受到下垫面地形特征的影响,有错综复杂的变化。但总的趋势是随海拔升高热量资源不断减少。

白居易游庐山大林寺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今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说明了海拔高气温低物候必迟的地形气候现象。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山地地形对降水量有显著影响     山地降水量随高度增加,尤其迎风坡更为明显;背风坡降水量随高度也有所增加,但远不及迎风坡。


高大的山脉一般向风坡雨量丰富,植被茂密;背风坡降水少而干旱,植被稀疏

由高山上吹来的干而热的“焚风”,在背风坡往往形成降水稀少的“雨影”地带。从高原或丘陵山地向平原或盆地吹来的风都有焚风效应,并使土壤水分大量蒸发作物遭受干旱。但在小山丘陵区,则可能出现相反的结果,背风坡的降水量可能出现多于迎风坡的情况。有时候焚风效应还会出现背风坡(阴坡)的温度高于阳坡。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也要注意最大降水高度带的位置。最大降水带的高度在水汽充足的热带或亚热带较低,在干燥的内陆和高纬度地区则较高,但与暖湿气流的高度有很大关系。最大降水带的高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一般夏季较低,冬季较高。但也有一些山脉夏季最大降水的高度抬高。需水量多的喜湿作物宜布局在最大降水带高度以下。世界上和中国一些暴雨中心往往在迎风坡。如果迎风坡处于喇叭口地形中,气流汇集强迫辐合上升,可形成更大暴雨。

地形对太阳辐射和光照的影响

地形对辐射和日照的影响随海拔高度、坡向方位、坡度以及云量水汽的差异,而有复杂的变化。光照强,太阳辐射量大的地区,农作物光合作用强。

在一般情况下,太阳辐射强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以北半球大部分地区为例,山坡的方位和坡度的不同影响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强度。辐射收入南坡最多其次是东南坡和西南坡,再次为东坡与西坡及东北坡和西北坡,最少为北坡。南、北坡坡度的大小,对太阳总辐射量的影响最大,在中高纬地区的南坡坡度与太阳辐射量基本呈正相关关系;而接近东坡或西坡的坡地,坡度大小对总辐射量影响最小。

在纬度30°~50°的温带地区,偏南坡均较水平面上总辐射量增加。尤其是冬半年,纬度越高、坡度越大的南坡,总辐射强度越大。在中国华北等地,可利用偏南坡辐射收入增加的效应种植越冬作物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哪些?


主要从两方面来看:

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平原具有发展耕作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果业、立体农业等多种经营等方面具有优势。
②不利影响:山区由于山地面积较广,耕地资源不足,交通不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法指导】微专题--坡向问题(习题归纳)
微专题 | 地形中坡向的综合思维
高考地理答题要点之影响地理事物(现象)的因素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解析】
高考综合题命题两大基础——地形与气候的综合思维
2023届模拟试题35:阿尔泰山垂直带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