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学常识」15类古代文学体裁集锦,丰富孩子的知识库

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它是文学形式的因素之一,简称“文体”。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多样,成就辉煌。这篇15类古代文学体裁集锦,帮助孩子丰富文学知识库。

(一)赋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作“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成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了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成为“文赋”。

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二)骈(pián)文

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这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其以四字六句相间定句,也称'四六文'。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其赋作即为源自骈文的律赋。唐代公文亦为骈文,即四六体。

由于受到格式的限制,骈文文体内容一般华而不实,但是如果能在华丽之中增加其内涵,就是上等文章。比如唐代文学家王勃的《滕王阁序》,素有“有千古第一骈文”的雅称。

(三)说

说,为古代一种议论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但大都为了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如《马说》、《师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等,就属于这种文体。

《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

(四)奏议

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统称,主要向帝王上书陈述事情,议论是非。

​战国时期称为“书”;汉代分为“章”、“奏”、“表”、“议”四类;在内容上各有其不同分工(“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此外还有一种专门议论朝政的文章叫做“疏”,到魏晋南北朝时,此类文章又称为“表” 。

曾国藩说“奏议是人臣最要之事,弟须加一番工夫。”

(五)疏

分条陈述——臣子分条向帝王陈述说明的意见书。如贾谊的《论积贮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六)表

是古代奏章的一种,多专门用于臣吏向帝王上书言事,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侧重于'陈情',一般用于较重大的事件。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这种文体有其特殊的格式,比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七)对策

古代考试把问题写到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叫策,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对策。如苏轼的《教战守策》。

(八)序跋(bá)

序也作“叙”“引”,就像今天的“导言”“前言”。一般把放在书后面的序称为后序或跋。序跋作为一种文体,一般是叙述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等内容的。

如《指南录后序》、《伶官传序》等

(九)赠序

赠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散文文体,一般是在送朋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推崇、赞许或勉励之辞。唐代杰出的文学家韩愈对“赠序”这种文体的发展是有极大贡献的,在他的文集中以“送……序”或“赠……序”为题的文章多达30多篇。

最被世人熟悉的就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送东阳马生序》。

(十)铭

在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有用韵的特点。

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宋代文学大师苏轼的《三槐堂铭》以及王安石的《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军墓志铭》等等,都属于“称述功德”的范畴。

“警戒或勉励自己”的铭,其体裁或文或联,文字有长有短,大都是起着励志修身、鞭策警省的作用。如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陋室铭》,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十一)祭文

祭文,祭祀或祭奠时表示哀悼或祷祝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主要为哀悼、追念死者生前主要经历,颂扬他的品德业绩,寄托哀思。它是由古时祝文演变而来,其辞有散文,有韵语,有俪语,念起来如哭如泣,如咽如诉。如袁枚的《祭妹文》,韩愈的《祭十二郎文》。

(十二)杂记

记载杂项的笔记和零碎的笔记,写风景、琐事、感想的一种文体,题材多样。

  • (1)山川、景物、人事杂记

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如《小石潭记》、《登泰山记》。

  • (2)笔记文

以记事为主,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遗文遗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说、文字考证、读书杂记等五花八门。《世说新语》、《梦溪笔谈》就是这类文体。

(十三)游记

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一种散文形式。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龙之门大语文游学@恭王府

(十四)传奇

传奇是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不寻常的故事,一般用以指称唐、宋人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如《柳毅传》、《南柯太守传》等。

(十五)史书体例

  • (1)编年体

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它是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春秋左氏传》;《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编写而成。

  • (2)纪传体

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皇帝的传记称“纪”,一般人的称“传”,特殊情形的人物称“载记”,记载制度、风俗、经济等称“志”,以表格排列历史大事称“表”)的方式记叙史实。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及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

  • (3)纪事本末体

纪事本末体,是指以历史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的史书体例。既不同于编年体之以纪年为主,也不同于纪传体之以传人为主,而是以记事为主,把历史上的大事,详其首尾,集中表述其过程。

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用这种体例。

  • (4)国别体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国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

《战国策》又称《国策》。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

  • (5)通史

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 (6)断代史

断代史是以朝代或时代为断限,并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作叙述之史书。东汉班固作《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此后大部分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史书都属断代史性质之史书。

以上六种体例是按照不同标准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按照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体例。如《三国志》属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


拓展知识

一般来说,对文学体裁的分类有不同的标准,因而也有不同的分类法。

1.两分法:韵文与散文

2.三分法: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

3.四分法:诗歌、散文、剧本、小说

4.五分法:诗歌、剧本、剧小说、小说、散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纪传体
中国史学与史书
史书体例
中考文学常识之史书体例和往年中考题含答案,请为孩子收藏查看。
史书
文史常识之史书体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