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言的奥秘(315):文言习惯句式之三:介宾短语中的宾语前置

语言的奥秘

(315)

文言习惯句式之三

介宾短语中的宾语前置

朱英贵

古汉语中,不仅动宾结构的宾语可以前置,介宾结构的宾语也可以前置。下面来谈谈介宾短语中介词宾语的前置问题。

介词宾语的前置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在疑问句中,疑问词作介词的宾语可以前置;二是非疑问词处在非疑问句中,充当介词“以”的宾语也经常前置。下边分别举例分析:

一、在疑问句中,疑问词作介词的宾语可以前置

①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了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

这段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政。”孔子说:“弟子们记着,苛政比老虎还厉害呀!”

其中的“何为”就是“为何”的意思,疑问词“何”作介词“为”的前置宾语。

② 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左传·成公三年》)

这段话的意思是:楚王说:“您回去,用什么报答我?”知罃回答说:“下臣无所怨恨,君王也不受恩德,没有怨恨,没有恩德,就不知道该报答什么。”

其中的“何以”就是“以何”的意思,疑问词“何”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

③ 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庄子·齐物论》)

这段话的意思是:众多的骨节,眼耳口鼻等九个孔窍和心肺肝肾等六脏,全都齐备地存在于我的身体,我跟它们哪一部分最为亲近呢?

其中的“谁与”就是“与谁”的意思,疑问词“谁”作介词“与”的前置宾语。

④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这段话的意思是: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其中的“恶乎”就是“乎恶”的意思,疑问词“恶”作介词“乎”的前置宾语。

⑤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孟子·梁惠王上》)

这段话的意思是: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德行,才可以称王于天下呢?”孟子说:“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百姓吗?”孟子说:“可以。”齐宣王说:“从哪知道我可以呢?”

其中的“何由”就是“由何”的意思,疑问词“何”作介词“由”的前置宾语。

⑥ “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孟子·滕文公上》)

这段话的意思是:孟子问:“许子一定是自己织了布才穿衣的吗?”答道:“不是,许子穿粗麻编织的衣服。”孟子问:“许子戴帽子吗?”答道:“戴的。”孟子问:“戴什么样的帽子?”答道:“戴生丝织的帽子。”孟子问:“自己织的吗?”答道:“不,用粮食换来的。”孟子问:“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织呢?”答道:“会妨碍农活。”

其中的“奚为”就是“为奚”的意思,疑问词“奚”作介词“为”的前置宾语。

⑦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史记·项羽本纪》)

这段话的意思是:项王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如此,我怎么会这样?”

其中的“何以”就是“以何”的意思,疑问词“何”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

⑧ 贤主所贵莫如士。所以贵士,为其直言也。言直则枉者见矣。人主之患,欲闻枉而恶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水奚自至?是贱其所欲而贵其所恶也,所欲奚自来?(《吕氏春秋·贵直》)

这段话的意思是:贤主所崇尚的莫过于士人。之所以崇尚士人,是因为他们言谈正直。言谈正直,邪曲就会显现出来了。君主的弊病,在于想闻知邪曲却又厌恶正直之言,这就等于阻塞水源又想得到水,水又从何而至:这就等于轻贱自己想要得到的而尊尚自己所厌恶的,所要得到的又从何而来?

其中的两处“奚自”就是“自奚”的意思,疑问词“奚”作介词“自”的前置宾语。

⑨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战国策·赵策》)

这段话的意思是: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

其中的“何以”就是“以何”的意思,疑问词“何”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

⑩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贾谊《论积贮疏》)

这段话的意思是:世上有灾荒,这是自然界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曾遭受过。假如不幸有纵横二三千里地方的大旱灾,国家用什么去救济灾区?如果突然边境上有紧急情况,需要成千上万的军队,国家拿什么去发放粮饷?

其中的两处“胡以”都是“以胡”的意思,疑问词“胡”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

⑾ 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其中的“谁与”就是“与谁”的意思,疑问词“谁”作介词“与”的前置宾语。

二、非疑问词处在非疑问句中,充当介词“以”的宾语也经常前置

①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卫风·氓》)

这一章诗的意思是:那人走来笑嘻嘻,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是来找我谈婚事。谈好送你过淇水,送到顿丘情依依。不是我愿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请你不要再生气,将以秋季为佳期。

其中的“秋以”就是“以秋”的意思,名词“秋”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

② 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左传·僖公四年》)

这段话的意思是:您如果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您如果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即使再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其中的“方城以”、“汉水以”就是“以方城”、“以汉水”的意思,名词“方城”、“汉水”均用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

③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论语·卫灵公》)

这段话的意思是: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学习得多了才记住的吗?”子贡答道:“是啊,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根本的东西把它们贯彻始终的。”

其中的“一以”就是“以一”的意思,数词“一”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

④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这句话的意思是:《诗经》三百多篇,如果想用一句话来概括它的话,那么你就说:思想无邪念。

其中的“一言以”就是“以一言”的意思,名词性的偏正短语“一言”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

⑤ 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孟子·离娄下》)

这段话的意思是:周公想要兼学夏、商、周三代君王的长处,来实施禹、汤、文、武四位贤王的德政。遇到有不合当时实际情况的问题,就仰面思考,用夜晚接续白天不断思考。一旦有了正确答案,就坐到天明,然后立即去实施。

其中的“夜以”就是“以夜”的意思,名词“夜”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

⑥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史记·项羽本纪》)

这段话的意思是:楚国的战士没有一个不是以一当十,楚国士兵的呼声动天,诸侯的军队中每个人都很惶恐。

其中的“一以”就是“以一”的意思,数词“一”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

⑦ 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史记·屈原列传》)

这段话的意思是: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其中的“是以”就是“以是”的意思,指代词“是”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

⑧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柳宗元《小石潭记》)

这段话的意思是: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石块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其中的“全石以”就是“以全石”的意思,名词性的偏正短语“全石”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

    需要注意的是要区分“以”字究竟是介词还是连词,如上面例⑤中的“坐以待旦”,还有我们常说的“坐以待毙”等,这样用的“以”还是看作连词为好,因为“以”的前面是谓词性成分“坐”,不适合充当介词的宾语,即便是要将这样用的“以”看作介词,那也是在它后边省略了代词宾语“之”,而不会将前边的动词看作是前置宾语。类似的例子还有:

⑨ 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左传·襄公三十年》)

在这两个分句中,因为“以”的前面是谓词性成分“忠善”(形容词性短语)、“作威”(动词性短语),均不适合充当介词的宾语,故应将这样用的“以”看作连词为宜。

还有的语法论著认为介词的宾语还可以用“之”作为标志来前置,例如:

⑩ 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而远于王室。(《左传·昭公十五年》)

⑾ 我楚国之为,岂为一人行也?”(《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有人认为“戎狄之与邻”就是“与戎狄邻”,“楚国之为”就是“为楚国”,但是我们要说,从意思上这样理解并不错,若从语法上看,则应将“戎狄之与邻”和“楚国之为”的“之”看作是起“取消主谓独立性”作用的“之”为宜。“戎狄之与邻”应翻译作“戎狄与我为邻”,“邻”活用作动词,意思是“为邻”,介词“与”后边省略了称代词“之”;而“楚国之为”应翻译作“我在楚国的那些作为”,“为”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动词,不必将其看作是介词,更不必将“楚国之为”看作是介宾前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 ~为短语句式
文言句式
古汉语通论(十)疑问句,疑问词
复习签到10:古汉语通论(十)疑问句 疑问词
64.理解文言宾语前置很简单(4)
文言文倒装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