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字探微(260):郑人买履——释“买”(買)附“卖”(賣)

朱英贵

一、“买”(買)字小引

人人熟知“郑人买履”的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可见在春秋时代买卖的交易就非常活跃了,不仅有正规的集市,还有常规的交易时间,因为“及反,市罢”。

今天所用的“买”字是个简化字,且不说上边的一画横勾的构字理据莫名其妙,下面的“头”字(其实“头”也是个更加莫名其妙的简化字)不知道它跟“買”(买)有什么关系,这就严重破坏了汉字的构字理据。

“买”的正体字应为“買”,这一简一繁两个表示相同意义的汉字,其繁简形体及其构字理据相差何其悬殊也!而“买”(買)字的含义就是以钱换物,在造字时代,所谓的“钱”是指“贝币”,故“買”字是一个从“网”从“贝”的上下结构的会意字,本义为购进,以钱换物。本篇就来讨论“買”(买)字的形义联系。

二、“買”(买)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買”(买)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買”字的甲骨文为合体会意字(从网从貝),“貝”代表钱币,“网”意为网罗,在交换过程中,购物者付出钱币(贝币),售物者得到钱币(网罗贝币),这就是“买”(買)。“買”字的金文、小篆的字形与甲骨文一脉相承,一律写作“网”在上部,“贝”在下部,现代汉字将位于上边的部件“网”楷化为“罒”字头,已经不大看出“网”的象形味道了,而简化字则更是将构字理据破坏得踪迹全无。

“買”字的本义是支付贝币,以钱换物,与“卖”(賣)相对。《说文解字》卷六貝部:“市也。从网,貝。《孟子》曰:登壟斷而网市利。”《说文》解作“市也”,因为发生交易行为的地方叫“市”,故“市”字也有买或卖的意思,因此许慎的解释相当于“买卖交易”的意思,后来侧重于以钱换得货物,与“卖”有了明确的分工。至于《孟子》中“登垄断而网市利”的说法,其原文见于《孟子·公孙丑下》:“有贱丈夫焉,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网市利。”意思是,有一种人(贱丈夫)到了市场上一定要找个高的地方登上去,左边望望,右边看看,恨不得将好生意全包揽下来。许慎引以为证,含有“买”就是“网市利”的意思。

顺便说一下跟“买”意思相反的“卖”字。“卖”也是一个简化字,它的正体写法当为“賣”,《说文解字》卷六出部:“賣,出物貨也。从出从買。”许慎是依据“賣”字的下转形体来解形与解义,其实“賣”字的金文形体并不是“从出从買”的构字理据(参见下图)。

“賣”(卖)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甲骨文中未见“賣”字,可见在创造“買”字的同时并未创造“賣”字,“賣”是在金文时代才出现的。从上图的金文字形可以看出,金文的“賣”字下部为“貝”上部既没有“网”字也没有“出”字,而很像是“目”上有物的形象,具体为何物不可知,但突出其目的意义是明显的。这样看来,“賣”字的金文字形含有注视贝币的构字理据,似乎是在表达卖者注重获得钱财之意。至于说文小篆的“賣”字上部似乎是将金文的目上之物讹变为一个“出”字,而将“目”与“貝”又合成一个“買”字,故许慎认为“賣”是一个“从出从買”的会意字。

其实若仔细观察上图的隶书形体,其上部还隐约可见金文字形的大致样子,再经楷化以后,现代楷书正体字的“賣”字则成了一个讲不清构字理据的从“士”从“買”的会意字了。至于简化字的“卖”字,则在简化字“买”字上头加一“十”字符号,似乎在追朔“賣”字金文形体的上部特征。

三、“買”(买)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买”的本义为购进,以钱换物,与“卖”相对。例如:“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庄子·逍遥游》)又如:“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又如:“鲁人买之,百两一布。”(《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又如:“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颗。”(唐·柳浑《牡丹》诗)

“买”字由此以钱换物的造字本义可以产生如下一些引申义:

其一,表示买卖,营业。例如:“民老幼妇女不惊,市买不变。”(唐·韩愈《曹成王碑》)

其二,表示博取,追逐。即用金钱或其他手段取得。例如:“伐矜之人,将以此买誉成名。”(《尚书·洪范》)这里的“买誉”是博取名誉的意思。再如:“沉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唐·李白《梁园吟》)这里的“买醉”是博得一醉的意思。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两种意思:

一是表示招惹,引起。例如:“此所谓市怨而买祸者也。”(《战国策·韩策》)这里的“买”与“市”对文并用,“市怨而买祸”是引起怨恨、招惹祸患的意思。再如:“本来无物使人疑,却为参禅买得痴。”(宋·王安石《寓言》诗之二)

二是表示收买,买通。例如:“后曹丕暗买植左右,偷答教来告操。”(《三国演义》第七二回)再如:“又另外分送与老妪。一则买他的口,一则赔偿他所失本钱。依旧没济。”(《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又如:买和(为使对方放弃诉讼,理亏的一方付与对方一定数目的钱财),买上告下(对官府上上下下行贿求告),买官(用钱财以求得官位),买邻(先选择好的邻居再买房子),买路钱(旧时出丧时沿途抛洒金奶纸钱),买休(犯罪的人花钱了结事情)等。

其三,表示雇用,租用。例如:“泽具苦水者,买庸而决窦。”(《韩非子·五蠹》),这里“买庸”的意思是雇佣劳动力。再如:“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这里“买船”的意思是租用船只。

根据上面对“买”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买”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四、含有“买”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买”字在常用成语中的使用情况大体有三种意思:

其一是表示购进,以钱换物之义,例如:成语“招兵买马”,本指组织或扩充武装力量,后借以比喻组织或扩充人力。语见明·汤显祖《牡丹亭·虏谍》:“限他三年内招兵买马,骚扰淮阳地方,相机而行,以开征进之路。”成语“千万买邻”意谓好邻居千金难买。语见《南史·吕僧珍传》:“宋季雅罢南康郡,市宅居僧珍宅侧。僧珍问宅价。曰:'一千一百万。’怪其贵。季雅曰:'一百万买宅,千万买邻。’”成语“买椟还珠”的“椟”是木匣,“珠”指珍珠,意谓买下木匣,却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源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其二是表示博取、追逐之义,例如:成语“追欢买笑”意思是追求欢乐,博取一笑,多指狎妓饮酒之类。而“千金买笑”则是说花费千金,博得一笑,指不惜重价,博取美人欢心。“问天买卦”意谓卜卦求问上天,以博取对吉凶的预测。“贩交买名”,出卖交友以获得个人名誉,形容卖友求荣。语见南朝宋鲍照《瓜步山楬文》:“贩交买名之薄,吮痈舐痔之卑。”

其三是表示收买、买通之义,例如:“买上”意思是贿赂上司,央告下人。又作“买上”。语见《水浒传》第一○三回:“当下龚正寻个相识,将些银两,替王庆到营差拨处买上嘱下的使用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尚字
汉字探源之“丁”
汉字探微(087):再接再厉——释“再”(中)
田蕴章书法讲座【198-寧(宁)-与沈尹默先生商榷悬肘之说】
美!历代书法家写“冬”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