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闽赣古道上饶22

万里茶道为何从铅山起航?

在中国历史文化殿堂中,江西铅山河口古镇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万里茶道第一镇”等响亮品牌。

南船北马,纵贯亚欧,途经中国闽、赣、湘、鄂、豫、晋、冀、内蒙八省区及蒙古国、俄罗斯,直至西欧的万里茶道,为什么从铅山起航?


背靠武夷滨信江 地理优越金钥匙


南背靠武夷山脉,北望怀玉山系(怀玉山—鄣公山—莲花山),中间临信江,铅山山势巍峨水灵动。

武夷山脉长550公里,从东北端的赣闽浙边界之仙霞岭开始一路向西南隆起,到达铅山境内隆起最高,而一出铅山境山势即向西南逐渐下降,落于赣粤边界的九连山。武夷山在铅山境达96公里,隆起最高处的黄岗山黄(2160.8米)、独竖尖(海拔2129米)、白塔尖(海拔2092米)和黄连木山(海拔2083米)四座山峰聚集在河口镇正南50公里。由这四座武夷山最高的山峰向北伸出四条山脉,逶迤北延至信江南岸,双双从左右两侧拱抱河口镇。

信江七百里,连鄱阳湖通长江,承东启西,南联北靠,自古为中国东南与中原大地交通的黄金水道。桐木江长82公里,源自武夷山腹地,自南向北于河口镇东汇入信江,是武夷山区连接信江的水路。武夷山为靠,怀玉山为屏,信江和桐木江在九狮山前相拥相抱交合在一起,情吞三江亘古酒,心醉飞琼夜夜歌,这就诞生了一个中国东南交通枢纽重镇——河口码头。


山高水长物产丰 自古主产茶纸铜


自古,铅山为中国冶炼中心。《夏书》载:“扬州贡金三品。铅山产铅铜,故名。勾践因而冶铸。”这表明,先秦时期铅山即贡铅铜(青铜,铅和铜的合金),为春秋越国冶铸地。

《铅书》载:“铅山之山,高大峻峭。出铅之山五,出铜之山三,出铁之山五。自乌君至白塔、仙霞,古皆谓之泉山(“铜泉山”)。宋之先,故多冶铸。其纯石之山,有金三品铅、铁、铜也。金三品之贡,自禹始,所从来久矣。其次茗荈之利,故石山带土,多产茗荈竹纸。”这表明,自古铅山主产铅铜纸茶。

汉武帝时,西汉朝廷即设铅山场,采冶铅、铜、铁,铸钱币和兵器。唐代,铅山炼铜工人已掌握了湿法炼铜技术。唐代成书的《丹房镜源》载:“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两宋,铅山场炼铜工人有十万之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铅山场岁额38万斤,常募集十余万人,昼夜采凿。”据《江西造纸史》记载,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铅山南部山区就有了竹纸生产。到了宋代,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已超过北方,编书、著书、刊书业尤为发达,铅山人“皆以煮竹为生”,铅山因造纸业历史悠久、工艺领先、品种齐全而成了中国古代的造纸中心,以“纸供利天下”。自唐迄清,中国有三张打响世界贸易的“名片”——唐之丝绸、宋之瓷器、明清之茶叶。《上饶地区志》载:“河红为国内最著红茶,且为第一次问世之华茶(第一次出口国外的中国茶)。”辛弃疾瓢泉煮茶,口齿生香,回味无穷,作《水龙吟》赞铅山茶:“其外芬芳,团龙凤片,煮云膏些。”

就这样,在以水运为主的交通时代,铅山河口码头当然成为中国东南地区矿冶、纸茶、商旅、军事等北上中原、南下岭南和东进西去的中转枢纽。



八闽川广货物聚 两浙淮扬群商走


青山南去连八闽,绿水北流入信江。由武夷山腹地奔腾北流的桐木江和滚滚西去的信江造就的河口码头,天生注定要成为“八省码头”、“两江锁钥”、“襟控八闽”的交通枢纽重镇。

源出于信源山的玉山水和源出于仙霞岭的丰溪河在上饶城区汇合后,称信江。信江进入铅山县境后,先后有青溪河、桐木江、九狮河流加入,水量聚增;而北岸的九狮山石质山体凹凸曲折,减缓了水的流速,水流平稳,这就造就了南岸冲积洲的河口为信江上的天然良港。这个天然良港,在商旅集散过程中,逐渐把河口推向了中国东南商贸重镇和万里茶道第一镇的地位。

早在先秦时期,中原有三条古道经铅山县境:一条是由鄱阳湖上溯信江,经天柱山乡的佛寨,出云霁关到福建光泽;一条由鄱阳湖上溯信江,转桐木江,经分水关等古关隘到福建;一条由鄱阳湖上溯信江,经河口、上饶、玉山或广丰到浙江和闽东北。

铅山古话说:“先有汭口,后有河口。”河口的前身在今河口西2公里处的信江南岸,唐初即为交通重镇。宋人吴绍古纂《永平志》载:“汭口镇旧名温口市,后避朱温讳(五代后梁皇帝君),更名汭口镇……镇之建,又当前乎唐嗣圣(684年)矣。”明初,桐木江改道,其镇东移至今河口。

明人费元禄在《甲秀园文集》写道:“河口成邑成都,技艺杂遝,舟车四出,货镪所兴也。”河口码头之货镪所兴,主要是通过青溪河、桐木江、紫溪河、杨村河、陈坊河汇集县境南部武夷山区、上饶县南乡山区和武夷山市、光泽县等闽北各地物产;通过丰溪河汇集广丰县和闽东北、浙西南各地物产;通过玉山水汇集怀玉山区和浙西、安徽休宁等地物产;通过信江、赣江、鄱阳湖、长江沟通湘粤鄂商旅往来。如此,便有了河口古镇“货集八闽川广,语杂两浙淮扬”和“舟车驰百货,茶楮走群商”的繁荣。


五洲四海茗香飘 南船北马河口始


唐宋以来,信江中上游南北两岸的武夷山区和怀玉山区及闽浙皖赣边地区,逐步成为中国茶叶核心产茶区。

明清时期,中外茶商在河口码头营建了南、北、东三条国际茶叶贸易之路。武夷山区和怀玉山区及其周边各地的茶叶汇集到河口,顺信江到鄱阳湖,一路向南溯赣江、越大庾岭、下珠江,抵广州出海,此为南路;一路向北溯长江、上汉江、出襄樊、下唐白河、达南赊店,车载马驮运到恰克图,为北路。鸦片战争后,唯广州口岸对外通商被打破,上海、宁波、厦门、福州、广州沿海五口岸皆通商,武夷山南坡和东南的茶叶从闽江和欧江直接下海,安徽的茶叶向东经上海出口;怀玉山区的茶叶从浙江开化的华埠镇走钱塘江到上海出口。这时,只有武夷山北坡、西北坡(弋阳、贵溪、金溪等地)的茶叶汇集到河口,向东经上海出口,是为东路。

河口作为“万里茶道”东南茶叶的集散码头,茶商们在这里收购铅山及周边各地的茶叶,并接受检验,缴纳茶税,购买茶引,获得官府发给的运销执照,然后水陆兼程北上恰克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饶,江西的东大门,江浙之咽喉,八闽之门户
是什么成就了“万里茶道第一镇”
铅山石塘古镇
上饶之最
河口古镇
【江西铅山】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千年古镇之河口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