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房墨韵,砚之风雅。

静室墨香,文人墨客的书房必备,砚台的千年风雅。

中国书法的传统用具“文房四宝”已经在之前的文章中介绍过两位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文房四宝”中剩下的“二宝”之一——砚台。砚台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文具,而成为了集雕刻,绘画于一身的精美工艺品,成为文人墨客收藏的对象。其种类和材质也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得到了完善与发展。

文房四宝

砚台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初期的砚,形态原始,是用一块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压墨丸研磨成墨汁。汉代之时,砚上出现了雕刻,有石盖,下带足,且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于是砚台开始发展起来,出现了铜砚、陶砚、银砚、徐公砚、木胎漆砂砚等等。六朝至隋朝最突出的就是瓷砚的出现,形制由三足变增至了多足。

隋唐代是砚台的重要发展时期,因科举制度的诞生和完善,天下文人对砚台的需求量大大增多,出现了端石和歙石两大砚材。箕形砚是唐代常见的砚式,形同簸箕,砚底一端落地,一端以足支撑。明清时期制砚的材质更加丰富,出现了瓦砚、铁砚、锡砚、玉砚、象牙砚、竹砚等等。木砚研究始于何时,没有定论,但以清代居多。木材因其本性所限定,实际并不适宜做砚台,但文人的浪漫将这种大胆的尝试,与工匠的巧思融合在一起,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颇为精美的文房陈设品。

砚台

中国自古以来地大物博,制作砚台的材质运用也是极为广泛的,多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材质来制砚,这其中以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卓尼的洮河砚、山西绛县的澄泥砚最为突出,称“四大名砚”。

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端砚更因其质刚而柔的优良石质和丰富多彩的天然石品花纹而使历代无数人为此陶醉、痴迷。

端砚

洮河砚,以其细密晶莹、清丽动人、石纹如丝,似浪滚云涌等特点,为历代皇家所珍藏,备受文人雅士青睐。历代以来,尽管生产洮砚的石料开采难度十分巨大,但开采洮砚石料的工作从未停止,如今由于原料枯竭和工程建设等原因,洮砚的生产已走向“断根”边缘。

洮河砚

歙砚因其发墨益毫、滑不拒笔、涩不滞笔的效果,受到历代书法家的称赞。造型浑朴,浮雕、浅浮雕、半圆雕等手法是歙砚台的工艺风格和特点。苏东坡更是评其“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縠理,金声而玉德”

歙砚

澄泥砚具有沉静坚韧、温润如玉、含津益墨、声若金石、手触生晕、发墨如油、不渍水、不损笔等特点。其质地、造型、色泽、使用等方面,既可与唐宋名砚媲美,又优于国内同类产品,实属艺苑瑰宝。

澄泥砚

砚之风雅非此寥寥几句可以涵盖,其千年文化沉淀还等待着人们去慢慢品味、体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砚台拾趣
文房四宝“砚”才是文人墨客的最爱?
文房不知四宝之砚台
中国四大名砚各领风骚
历代砚台的形制浅谈
如何判断砚台是上等的?砚台可以清洗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