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十四节气知多少(3)
二十四节气知多少(3)

夏天到,夏天到,立夏过后是小满,芒种紧跟小满后。在上一篇文章我们对于节气的特点和习俗了解到了小满,接下来小编带着大家继续往下看。

芒种

芒种不仅是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节气,而且还是种植农作物的分界点,这个时节最适宜种植的就数有芒的谷类作物,芒种的这个名字也是由此而来。在此之后,就正式进入了炎热的夏天,农作物的存活率也会越来越低,故芒种是一个忙碌的节气,农谚“芒种忙,忙着种”就是这个道理。

虽然芒种是个繁忙的节气,但并不妨碍人们忙里偷闲,毕竟要劳逸结合嘛。送花神就是芒种的习俗之一。芒种时节百花开始凋零,举行送花神仪式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并祈求来年再次相见。但现在这个习俗基本上已经消失。等到人们种完作物,各地都会举行安苗祭祀活动。除此之外,南方某些地区还有煮青梅的习俗,这个习俗和三国典故“青梅煮酒论英雄”颇有渊源。

青梅
夏至

俗称“大伏天”, 民间有俗语:“不过夏至不热”。此时,太阳的直射点运动到了北回归线,北半球到了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日子。夏至时节也正好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十分潮湿。除了大家熟知的“冬九九歌”,以夏至为起点,也有“夏九九歌”。

夏九九歌

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南方面条种类众多,有阳春面、三鲜面、燃面、过桥面、麻油面等等,而北方则以打卤面和杂酱面为主。因为夏至时节新麦已经登场,所以此时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在西北地区,亦有夏至食粽的习俗,有一传言说端午源自夏至。南方某些地区也会自制薄饼,加以青菜、豆荚、腊肉在祭祖后食用。因为天气逐渐炎热,所以也有“吃苦”即吃苦瓜的习俗。

阳春面
小暑

小暑即小热,但还没到最热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农作物都已进入了茁壮成长的阶段。这段时间雨量也会比较集中,偶有暴雨。农谚有云:“大暑小暑,灌死老鼠”。

在民间,人们在小暑时节有吃三宝的习俗。即黄鳝、蜜汁藕、绿豆芽。“小暑黄鳝赛人参”,因为夏季往往是支气管炎、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具有除风湿强筋骨的作用,这时候的黄鳝最为滋补,对于这些疾病会有很好的作用。莲藕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具有清热养血的功效,很适合夏天食用。而蜜汁藕呢,就是把新鲜的莲藕煮熟后加入适量蜂蜜,可以安神助眠。绿豆芽则一般用来炒。新鲜豆芽洗净、沥水备用;油锅烧热,加入花椒,溜出香味;豆芽下锅爆炒入味;加入白醋继续翻炒几分钟;少许食盐;起锅!一份炒绿豆芽就新鲜出炉啦。

蜜汁藕

“食新”也是小暑的习俗之一。人们用新打的米、麦磨成粉,做成面条、面饼,表示对丰收的祈愿。也会用于祭祀,祈求风调雨顺。

炒豆芽
大暑

大暑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天气最热、农作物生长最快、而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的时刻。

大暑的节气习俗主要体现在吃的方面。但有两个极端,一个是吃凉性的食物消暑。比如饮伏茶。伏茶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种中草药熬制而成,有清凉祛暑的作用。粤东南地区则有一句流传盛广的谚语:“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与此相反的是,有一些地区则选择吃热性的食物。比如福建莆田吃荔枝、羊肉、米糟;湘东南吃姜,希望能去除体内湿气;鲁南地区喝羊肉汤......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

立秋

暑去凉来,秋天来了。虽然一时间因为“秋老虎”暑气难以彻底消除,但总的来说,整体的气温还是呈下降的趋势。秋天来临,草木开始结果,收获的季节到了。

立秋的习俗丰富多样,有秋社、晒秋、秋忙会等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喜悦也是必不可少的。现在江西婺源篁岭古村的“晒秋”活动成为了一条靓丽的风景线,更被文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人们把成熟的果蔬、食物按照颜色分类各自晾晒,形成了诗意般的场景。在吃食方面,一些地区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除此之外,还有喝红豆粥,戴楸叶的习俗。

篁岭晒秋
处暑

“处”,终止也。处暑就是暑气到这里就结束了的意思。每每下雨过后,人们都会明显地感觉到天气转凉,故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

处暑过后,秋意渐浓。丰收的人们开始郊游迎秋。而对于沿海的渔民来说,处暑正是丰收的好时节。每年处暑期间,浙江沿海地区都会举行盛大的开渔节。也正是因为处暑处在一个丰收的时节,古时还有拜谢土地公的习俗。而两广地区的人们还有着煲药茶的习俗,可真是“万物皆可煲”。另外比较特别的一点在于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贺“七月半”的习俗活动。放河灯就是其中一种,放河灯寄托着人们对于死去亲人的哀思以及对于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能够早日超度的愿望。

放河灯
白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白露节气是秋季由热转凉的转折点,万物随着寒气增长,逐渐凋零。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展示出了白露时节的特别习俗——收清露。“白露必吃龙眼”这是福建福州地区的习俗。太湖地区的渔民则会在白露这一时节祭祀传说中治水的英雄大禹。另外,民间还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人们认为白露前后的茶有一种独特的清香。

清露
秋分

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这时全球各地昼夜平分。2018年起,每年我国的秋分日都是“中国农民丰收节”。在秋分,也有播种的情况,比如华北地区的冬小麦,民谚就有提到关于华北地区冬小麦的播种时节:“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除此之外,“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载”则反映出了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

“春祭日,秋祭月”,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祭月,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习俗,表达的是对于月神的崇拜之情。在这一天,人们会在香案上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葡萄等祭品,将“月神牌”放在月亮所在方位,依此跪拜,以求平安。我国至今各地仍遗存着很多“拜月亭”,这都是古时人们祭月节的集会之地。

祭月神

除此之外,秋分的很多习俗和春分差不多。比如说放风筝、粘雀子嘴、竖鸡蛋。有所区别的就是吃春菜换成了吃秋菜。

秋菜

秋分到,秋分到,一半秋光此夕分。寒露霜降排排队,冬天就要迈开腿。秋分过去,意味着秋天已经过半,人们都已经历了丰收的喜悦,接下来,他们将会如何?剩下的十二个节气的故事,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时节的由来及习俗
今日小暑:小暑节气知多少?
二十四节气与荆州习俗16: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
小暑不仅是一个节气,还有各种有趣的风俗!
二十四节气 | 小暑小暑,苏州人怎么过的呢?
节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