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辛弃疾骂儿——写在“父亲节”翌日

近日翻阅辛弃疾的词作,发现一首挺有意思的词。词牌名是《最高楼》,词前有几句序言:“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有一种说法: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简称“乞骸骨”。辛弃疾正打算请求皇上让其辞职,但是他儿子以家里还没有置买田产为由,希望老父亲再继续做官,有俸禄买些田产维持家中开支。辛弃疾很生气,于是写了这首词“骂之”:

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
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闲饮酒,醉吟诗。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便休休【注】,更说甚,是和非。
【注】一说“休休休”


据梁启超编的《稼轩年谱》考证,以上这首词大致写于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稼轩先生时年55岁,在福建任安抚使。按宋朝官制,这是一省最高军政长官,所以称“帅”,稼轩就是当时的“闽帅”,二品大员,俸禄想必不少。但是,偏安一隅做大官,不是辛稼轩的追求,于是打算告老还乡。也是在这一年七月二十九日,辛稼轩被罢官了,因为“臣僚言其残酷贪饕,奸脏狼藉”。这个上表弹劾辛稼轩的人是左司谏黄艾。朝廷还算手下留情,给了他一个闲职——福建武夷山冲佑观的主管职务,这是宋朝安置官员的一种待遇,只领一点俸禄养家糊口,但不必赴任。
在罢帅之前,辛稼轩借“骂”儿子的机会,发泄了他内心的愤懑。他的词意是:
我已经老了,还能大富大贵吗?《晋书·诸葛长民传》写道:“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履危机”,西汉时期,楚元王与穆生是好友,穆生不嗜酒,元王每次宴会都会特地为他备甜酒。后来楚王戊即位,宴会不再备甜酒,穆生说:“大王待我的心意不如以前了,我应当走了。不走,就会有杀身之祸。”于是就离开王府。东晋陶渊明任彭泽县令,上级派督邮(官职)来彭泽,县衙的小吏提醒陶公去迎接,陶公愤愤地说:“我不能为五斗米的俸禄去讨好这样的小人!”即日就“解印绶去职”。穆先生和陶县令是我学习的榜样和老师。我要回乡去,修个园子,取名“佚老”(“佚”古代同“逸”,安逸的意思);再修个亭子,取名“亦好”。闲暇的时候饮酒,喝醉了酒即兴赋诗。你不看看,一块田地千年之中要换八百主人,一人嘴里又能插上几个饭匙。算了,别说了,没有什么是非可争论的。


这首词说是“骂”儿子,实际上却是苦口婆心地给儿子讲道理。辛稼轩是最擅长用典故的词人,他苦口婆心地给儿子说了两个历史故事。穆生当年敏锐看出有失宠的苗头,急流勇退,是非常明智的。官场险恶,后事难料。事实也应验了辛稼轩的清醒头脑。陶渊明辞官回家,采菊东篱,活得潇洒自在。辛稼轩还引用两句禅语和谚语,说明人生苦短,眼前占有的身外之物都不能长久;钱粮再丰,也就是一张嘴吃饭,不要太贪婪。
读了辛稼轩的这首词,对照黄艾弹劾辛稼轩的“罪状”,真有点冤哉枉也!
补充一个笑话。辛稼轩去世之后,《稼轩长短句》付梓,有人觉得这首词并未“骂”儿子,于是有好事者将末了三句改成“咄duō,呵斥的语气)tún,猪)奴,愁产业,岂佳儿”,狗尾续貂,骂得痛快,但没有一点词味了。
南宋开禧三年(1207年)九月初十,辛稼轩病逝于铅山期思村家中,据乾隆《铅山县志》卷七稼轩小传所记:辛稼轩“历官兵部侍郎,枢密都承旨,未受命卒”,也就是说在临终前朝廷授予他统管全国军事的官职,但他因病没有就任,自然也就没有享受相应俸禄,去世后“家无余财,仅遗诗词、奏议、杂著书集。”
辛稼轩去世,没有给他的子孙后代留下万贯家财,却给我们民族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与辛稼轩同时代的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给他和辛公共同的朋友上饶人赵昌甫一首诗写道:“君看幼安(辛公字)气如虎,一病遽已归荒丘”,很令人伤感。铅山有幸,“荒丘”不老,奉劝做父亲的人,好好读读辛稼轩的这首《最高楼》,一定体会良多,受益匪浅。


                     第663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辛弃疾骂儿词
辛弃疾晚年写词骂爱子
辛弃疾《最高楼》鉴赏
辛弃疾的“骂儿词”.
每周诗语:拒绝“啃老” 辛弃疾的教子“骂儿”词
辛弃疾的“骂儿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