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村的早晨
这些日子在家乡汪二镇住着,这个镇是我曾经下放插队劳动八年的地方,充满着非幸福的回忆。我不是诗人,不会写什么无悔的青春,所以就不去讴歌田园了。但是,眼前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是让我流连忘返。在我下放的岁月里,眼下正是收早稻、种晚稻的“双抢”季节,是一年农业劳动最辛苦、最折磨人的一个月。那毒辣辣的太阳、那晒得发烫的水田、那披星戴月的出工、那超出极限的劳动,都是不堪回首的记忆。
但是,眼下的农村,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静谧和安详。田野里,几乎看不到劳作的农民,以前普遍的双季稻,现在大部分改成了单季稻;以前拼死拼活一年两季亩产合计800斤左右稻谷,如今农民轻轻松松种一季稻亩产1200斤以上;以前叫着喊着“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但是改变不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原始耕作模式,现在不声不响就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我放眼田畴,或是金黄的早稻,或是翠绿的一季稻,还有大面积的经济作物,以前喊着“以粮为纲”也没有改变农村普遍的青黄不接,现在不用起早贪黑,不用汗流浃背,不用政府动员,农民坐在家里就把自己该操的心都安排妥了。这时候我就想,我们以前是不是太傻?
早晨,我带着相机去乡间散步,想走走泥泞的田塍小路,但已经很困难了。田塍还有,但已经不具备过去农民在田间交通的属性,只是成了分隔一丘丘农田的标识。当机器开进农田春种秋收的时候,田塍小路就变成了障碍。我还想走走当年所谓的“机耕路”,那种3米左右宽的土路,但是现在也很难找到,村庄里里外外都是水泥路,走在路上已经没有在农村的感觉。拍摄照片时候,那一条条亮白的水泥路就成了照片的硬伤,毫无美感可言。但我觉得,农村应该这样进步,农民应该这样休闲。早晨的农村,没有过去看到的幢幢茅屋,袅袅炊烟,但它却靠近了城市,接近了小康。
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1100多年前,唐朝大顺年间的一位进士王驾就把我家乡农村的物阜年丰和安宁和谐的农家生活描写得异常生动。这位诗人只有6首诗传世,在《全唐诗》48000多首诗中,这一首却在清朝就选进了《唐诗三百首》,足见这首诗的艺术水准。我的家乡一千多年前就是一个好地方,读过《唐诗三百首》的都知道!


【翠鸟】

【绿鹦嘴鹎(bēi),别名蓝头公、青冠】

【燕子】

【白鹭(下同)】

第679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乡的田塍豆
《2016自便诗年选》初选稿:若干(2首)
六零后进来看看呗
抢阵头
唐·刘禹锡《插田歌(节选)》阅读训练
王维很冷门的一首诗,短短4句描写春天农村,勾起对故乡的回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