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曲阜朝圣 —— 孔庙(二)

孔庙始建于春秋,历经两千多年历朝各代近百次增修扩建,至明清时形成现在的规模。孔庙南北长约1300多米东西宽150多米占地140000平米,三路布局,九进院落,贯穿于一条中轴线上,左右对称排列,与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孔庙面积之大,时间之久,气魄之雄伟,保存之完好,被中国古建筑学家称为世界建筑史之奇迹,不仅是儒家文化载体,更是一座立于世界东方的文化艺术殿堂
孔庙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被为全国首批 AAAAA级景区。
篇首图片是进入孔庙的第一道门——弘道门。过了此门才算是真正进入孔庙,古代学宫类建筑大都有泮池,孔庙的泮池像是一条小河,河上有曲拱桥,石雕栏杆,形状考究美观。


第二道门是大中门。庙内中间主要通道两旁古柏森森,凸显沧桑之感。
 

第三道门是同文门。


经过前三道门,在中轴线上的第一幢宫殿式建筑就是奎文阁。奎文阁位于孔庙的中部,是藏书的楼阁。中国古代以奎星为二十八宿之一,主文章。阁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年),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改建。奎文阁三重飞檐,四层斗拱,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长30米,宽17.62米,高23.35米。阁的内部有二层阁,中间夹有暗层,结构独特,工艺奇巧。历史上,上层是专藏历代帝王御赐的经书、墨迹的场所,明清两代曾专设奎文阁七品典籍官一员进行管理,暗层专藏藏经板,下层专藏历代帝王祭孔时所需的香帛之物。现在。奎文阁仿佛是个卖旅游纪念品的商店。难道孔庙就那么差钱?

第四道门是大成门,在孔庙主体建筑大成殿前面。最让人震撼的就是门前两根深浮雕盘龙石柱和台阶中间刻有云龙浮雕的丹墀,这是明朝留下来的老古董,在明清时期,只有皇帝的建筑、服装、用具等才能用龙的图腾来装饰,别的什么人是不能僭越的,那是大逆之罪。但是孔庙却享受着皇帝的待遇。


在大成门后面东边有相传是孔子亲手种植的桧树,但现在我们看到的树据说是该树枯死之后根部重新发出的。树旁那块明朝人书写的石碑太新了,看得出来是原碑已毁,后来新添加的。
 

大成门除了中间两根盘龙石柱之外,其它正面的4根廊柱都是八面体石柱,门前两侧东边放鼓,西边放钟。

大成门之后是杏坛,孔庙的杏坛相传是孔子讲学之所,在大成门后、大成殿前的院落正中。北宋天圣二年(1024年)在此建坛,在坛周围环植以杏,命名为杏坛,以纪念孔子杏坛讲学的历史故事。金代又在坛上建亭,大学士党怀英篆书的“杏坛”二字石碑立在亭上(碑背面有“怀英”落款)。明隆庆三年(1569年)重修杏坛,是一座方亭,重檐,四面歇山顶,十字结脊,黄瓦飞檐二层,双重斗拱。

喜欢到处题诗的乾隆皇帝到了孔庙也没有闲着,他曾经五次莅临孔庙祭孔,在杏坛写了一首四言古体诗《杏坛赞》,诗曰:“忆昔緇帷 诗书授受 与有荣焉 轶桃轹柳 博厚高明 亦曰悠久 万世受治 杏林何有”。这首诗内容是回顾孔子在杏林讲学的事迹以及对孔子儒家学说的赞美。全诗用正楷书写,表现了他对孔子的敬重。

杏坛北面就是孔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这是古代祭祀孔子的地方。过去各地孔庙的主体建筑都叫大成殿,如南京的夫子庙。曲阜大成殿的十根盘龙石柱,超过了北京明清故宫的气派;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高32米,长54米,深34米,矗立在三层高台之上。重檐九脊,黄瓦飞彩,斗拱交错,雕梁画栋,周环回廊,巍峨壮丽。擎檐有石柱二十八根,高5.98米,直径达0.81米。两山及后檐的十八根柱子浅雕云龙纹,每柱有七十二团龙。前檐十柱深浮雕云龙纹,每柱二龙对翔,盘绕升腾,似脱壁欲出,精美绝伦。前檐柱子的数量与故宫三大殿廊柱的数量是一样的。历朝历代皇帝的重大祭孔活动就在大殿里举行。殿下是巨型的须弥座石台基,高2米,占地1836平方米。殿前露台轩敞,旧时祭孔的“八佾舞”也在这里举行。

随着孔子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逐渐被重视,成为传统,而祭祀孔子也成为了中国历来一个非常重要的世代相袭的典礼,是国家政治活动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而孔庙则是祭孔活动的场所。曲阜孔庙在古代礼制祭祀建筑中属于一种典型建筑,其中规划有大片的空间用以举行祭祀仪式,如大成殿之前的月台,便于安排隆重的仪仗,这和故宫三大殿的月台特别相似。

大成殿门上的匾额是雍正皇帝题写,“生民未有”典出《孟子·公孙卫》中:“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意思是说:自有生民以来,从来没有像孔子一样至高无上的圣贤,世上只出现了这一位圣人。
殿内高悬“万世师表”等十方巨匾,三副楹联,据说都是清乾隆帝手书。但我对此有所怀疑,因为字迹并不像是出自一人之手。不过,题写匾额的一定是清朝的皇帝无疑,别人谁也不敢在殿内题写。殿内两侧立柱楹联文字是:
觉世牖民 诗书易象 春秋永垂道统
出类拔萃 河海泰山 麟凤莫喻圣人
殿正中供奉着孔子的塑像,七十二弟子及儒家的历代先贤塑像分侍左右。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1966119日,北京师范大学红卫兵领袖谭厚兰在康生(一说是当时文革领导小组成员戚本禹、林杰)的授意下,率二百余人来到曲阜“破四旧”,冲破山东省委、曲阜县委和孔庙管理处的阻拦,进入孔庙驻扎,在当地召开“彻底捣毁孔家店大会”,随后进行了大规模有组织的破坏,大成殿孔子像、神龛、匾联、供桌等皆被砸烂,部分石碑被推倒折断,造成无可挽回的文物损失,对我国的国际形象破坏极大。所以,“文革”尚未结束,1970年,在国务院的要求下,山东省派人赴曲阜察看破坏情况。其后,大成殿、杏坛、启圣王殿、寝殿等建筑得到维修。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大成殿内的塑像、匾额、楹联等,都是后来维修中重制的。

大成殿后面是寝殿,没有拍全。寝殿空空如也,殿内正中神龛供奉“至圣先师夫人神位”。

杏林、大成殿东西两侧是庑殿,供奉着被历朝历代皇帝认可的孔子学生七十二贤人和儒家学派的历朝历代传承人共144人。匆匆走过,看到了清朝的顾炎武的牌位也有一席之地。他说过:“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就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出处。就凭这句话,顾炎武就配享后人的祭祀。能进入庑殿享受供奉和祭祀的人都是中华民族儒家文化传承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并且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没有什么可争议的人物跻身其中。清朝乾隆年间一个七十一岁的退休的大理寺正卿(相当于国家最高法院院长)尹嘉铨两次上表要求给他父亲——当时比较著名理学家——尹会一(曾经担任河南巡抚)封谥号并且入祀文庙,乾隆阅表后大怒,朱批:“大肆狂吠,不可逭(音huàn,逃避)也”。下旨严查尹嘉铨,刑部判凌迟处死,全家成年男人满门抄斩,家产没收。后来乾隆法外开恩,准尹嘉铨绞刑而死,全家不连坐。由此故事可知,要想进入文庙(孔子庙)享受祭祀,那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开后门,靠关系都没有用,历朝历代这个关还真是把得紧。明清两朝一直延续下来的144位贤人的牌位虽然都在“文革”中付之一炬,现在新添的神龛、供桌、牌位都太新,但一路看过去,还是知道一些自己较了解的名人入祀,心想:品学配位!

宋元以来,各朝仍沿袭“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儒家思想的文化价值被一再肯定,越来越多的尊崇谥号追封于孔子,孔庙的建筑规制几乎可以等同于皇家。国家为了加强政治统治与厉行教化,控制推行着孔庙的祭祀活动,遵循孔子所创的儒家学说,把利于国家建立有序社会,实现封建专制统治的纲常伦理无限放大,这是必须批判的。但儒家思想的传承,维系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至今也是有他的进步意义的。例如,儒家思想客观上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融合与统一。“自唐以来,州县莫不有学,则凡学莫不有先圣之庙。”文化是需要载体的,孔庙即是。文化是需要传承的,祭孔就是仪式化的传承。毁了孔庙,重建不难;但毁了文化,那就是万劫不复。我们的子孙后代,再也不要做自刨祖坟的傻事了!


【齐鲁文化采风系列回顾】

“泱泱齐风”印象之一     “泱泱齐风”印象之二    “泱泱齐风”印象之三    “泱泱齐风”印象之四    临淄古车博物馆    蒲松龄的荣与辱(一)    蒲松龄的荣与辱(二)    蒲松龄的荣与辱(三)    蒲松龄的荣与辱(四)  名门望族是怎样“炼”成的?  曲阜朝圣 —— 孔庙(一)

第931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秘:乾隆皇帝为何11次亲临孔庙?
曲阜——“孔府、孔庙、孔林”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
游孔庙、孔府、孔林 ——兼论儒家文化
这里是曲阜,孔子于此诞生,儒家思想由此发源
三孔游记:孔庙,孔府,孔林(原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