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德一直以来都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关心

医德一直以来都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关心

 

    就因为医德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经济安全。医德高尚的医生为医一生,造福四方,医德败坏的医生不是捞财,就是害命(甚者皆有)。我作为接受过传统中医教育的年轻人,撰写此文并非举调天下乌鸦一般黑。我相信,绝大多数医生是心怀父母心的。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就因为在医生队伍中存在个别不仁不义的医生,败坏了医生的整体形象,众矢之的的是这少数人。

    医生队伍纯净,这是老百姓的福气,也是医生维护自身形象的保障流失的医德

    古代中医名家孙思邈在一千四百余年前写下《大医精诚》,此便成为世医之行为规范与医德准则。大学时经古文老师悉心讲解,才领悟其精神,遂怀抱苍生大医之愿望去博极医源,想他日能普救含灵之苦医者父母心推己及人。想必医者应该也会按照孙先人所说的去悬壶济世。步入社会,目及医者,却有渣粒扰眼。

    身立社会,耳闻不少,有种声音颇能震撼心灵:医德在流失。它来自于曾经治过病的,现在正在治病的,来自于朋友,并不相识的,最后还来自于自己。

    一日,某患者(农民)与我一同求治于同一医者。患者之病简单,并非关乎性命之安危,亦非有灵丹妙药可起回春之效,慢慢调理是为上策。医者当即抛出危言耸听之词,令既不懂医,又未带够银子之患者战战兢兢,恳请医者它法疗之。医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命患者速借,患者一脸愁容离开诊室。而我区区小疾,医者开出一百多元人民币的药费,细看,于无补之药不少。而在病历本上,医者还留下随诊二字。想必医者还等我来看第二次病,给我开第二次方。惜囊中血汗,谋熟人另开心中度定之廉价药,后药到病除。

  要我形容医者,惟利是图实有于心不忍,因对普天下医者有亲切之感(均习医之人),认真负责又有美化之嫌,因所诊皆小疾,并无大急大碍。两难之下,我想到喊了几十年的理解万岁。医者乃县城之医者,迫于生计,不来一两小招,恐为夫之责、为父之任难成。只是这一两招建立在患者的痛苦之上,不妥不妥。

    大医院里的高年资,高职称医者处境好得多。但他们也很辛苦:每时每刻都打着对病人负责的旗号。怎样对病人负责?小疾大检查,两天一复查。医院检查项目繁多,价格不扉,即使比较便宜,病人也占不到什么便宜。好一个对病人负责,用病人的银子来垫底,可见其基础之牢固。旗号打出来给人看,后背还准备了托词:病情复杂,症状多变,经验毕竟是经验,万一出错麻烦就大了。如此这般,病者(或家属)觉一切尽在情理中,于是检查可以理解,收费可以接受。托词看似天衣无缝,但细细推敲,就不由得要在他们的职称上标上引号。职称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医治水平和临床经验。抛开经验,主要借助实验室检查来诊断治疗。这样一来,教授何异于普通医者?医者高水平何从体现?相信职称是真的,相信经验也是有的,相信实验室检查也是准确的,惟有对病人负责是要大打折扣的。实验室检查主要是涉足经验的盲点,而不是主导诊治(而今,进医院动不动就是这样那样的检查,有些医院甚至不检查不处药方)。较高职称的医者否认自己的经验,何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也许折扣尽进囊中,他也就顾不得脚趾的疼痛。一些被旗号蒙蔽,被托词哄骗的病人在关心负责的铡刀下流着鲜血还竖起拇指道好,这是世道的悲哀,医道的悲哀。

    泱泱大国,我们的民众还不富裕,一旦患病,就要背负双重负担:病痛和医疗费用。因病致贫的解释是因病而丧失劳动能力,因丧失劳动能力而贫穷。我想它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因高额医疗费用的支出导致贫穷。

  不少人视医院如虎口,有病不治,也许凭借自己机体的调节可以不治而愈,有些却因延误治疗时机而贻害无穷,给家庭带来痛苦,给社会带来负担。  水土流失,久了,就会带来灾难。医德流失,久了,医者共建的乌托邦也破灭了。  再转帖一位朋友的经历:回想起曾经的就医经历,那简直就是一场噩梦:半个月不到,一万元的医疗费用就完了。看着医院每天来的催款通知单,我就心痛。医院其实也没能让我舒坦。只是在试探用药的同时跟我做大量的检查,核磁共振(680元一次),结果正常,脑CT380元一次),结果正常,还有每天体温、血压测量和三两天的心电图检测等等,几乎所有的检测都正常。回想起当初医生笑吟吟的面孔,我感觉怎么那么丑陋:那是笑里藏刀呀。

  后来,遇见了一朋友。听说我是学医的,便跟我讲一个故事:某日他头痛,去医院,医生两个单子就让他罄尽腰包:CT检查、血液检查、西药。最后医生的结论是:检查结果正常,头痛是过于疲劳所致。朋友很气愤,说:如今医院去不得。说这句话的岂止这一位朋友?

  见多了,听多了,便觉得心里有话要说。但愿能唤醒善于举刀的医生的良知,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重视:曾经在报纸上就看过一些医院就医风医德建设很有成就——患者没有忌讳与担忧,医院效益当然一路飘红。

  一年后,回顾当初写下的这篇题目颇为敏感的文章,我有点担心被误解,或者片面理解。就我来讲,遇见过医德真的不怎么样的(败坏)的医生,也遇见过医德高尚的医生。究竟哪种居多数?我认为,好医生居多数。从征兵体检到抗击非典,与医生近距离接触的我深有体会。医生是一种特殊的行业,不容许有医德流失。但现实中的确出现了医德流失。r

  真正要防止医德流失,我想,除了医院管理制度要健全之外,还依靠四字箴言:理解万岁!病人理解医生,知道医疗行业的高风险性、疾病的复杂性、认识的有限性、经验的局限性,要为医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诊疗环境,不要动不动就扯皮拉筋。医生要理解病人,疾病本身对病人来讲就是一种折磨,医生就要倾心去解除病人的病痛,尽可能减轻经济负担,要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甚至当作自己,不要动不动就是做大检查、开大处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医生不爱搭理没挂号的患者?
医院为何热衷于“小病大治”
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RE:大医精神德为先——浅谈医德(远志转载)
关爱和理解医护人员
【洞庭作家】张海兵 || 感受医者仁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