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想起老家“姜豆宽”/古风(编辑亚静)

  

小区南门的早晚市场,从东到西,不大不小,认真逛还真得个把小时。这个早八点前晚四点后的定点市场一年四季都有,可以说已经成为了这里居民生活的必逛之场所,从吃到用,从青菜到水果,琳琅满目,一应俱全……可是,我每每来这儿,第一感觉却是——不知道买啥,也没什么可看中的东西……禁不住先扪心自问:我是不是太狂啦?赵丽蓉说:你狂、你狂、狂没有好处……哈哈!

今天来市场是想买豆角,土豆炖豆角加大米饭是我的最爱。其实我最不喜欢逛市场,别说疫情期,平常的日子我也不喜欢到人多的地方去,没办法,不是民以食为天嘛。想买豆角当然是注意卖豆角的摊位啦,可是,从东头走到了西头,看到的豆角少说也有四五种吧,却没有一种是我想吃的,基本都是那种看一眼就不想看第二眼的,就别说让我吃了。最后还是买了几个小茄子悻悻然地回家了……一路上,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感觉,倒是想起了在老家的日子,还有老家的“姜豆宽”……

我的老家是吉林省的东部山区一个叫做桦甸的地方,我在那生活了快六十年,那里人杰地灵,那里山清水秀,那里有镶嵌着三颗水利发电明珠的松花江(必须告诉你,三颗明珠除丰满水电站外,其他两颗都是镶嵌在我桦甸境内的),那里因山美水美被誉为——山水桦甸;那里因盛产黄金被称做——金城桦甸;而今天我要告诉你的是:那里还有“姜豆宽”。

“姜豆宽”是一种豆角的名字,是老家的盛产,从春到老秋,这种豆角都是老家人餐桌上的重头戏。我写的姜字应该是个白字,感觉应该是“豇豆宽”才对。

我喜欢吃豆角,其实老家的豆角无论什么品种的都很好吃,而豇豆宽首推。它绿樱樱,嫩嫩的吃起来口感特别好,因为喜欢吃,所以我能把绿色的豆角炖好了还是绿色的,那色香味儿、那纯粹的家乡味儿……想起来都直流口水。我炖的豆角自己喜欢吃,家人们也喜欢,就是我都炖烦了,吃的人不但没烦还因肚子长肉了来找我算账,哈哈就有一次,豆角出锅变黄了,大侄女儿就不让了:“老姑这也不是你的风格呀!”“我啥风格呀?”“你的风格豆角出锅应该是绿绿的……”瞧到没?这帮臭丫崽子!总之吧,这帮孩子们除了喜欢我做的鱼,就应该是炖的豆角了,其实我做啥都好吃,只是做不做的问题,“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我倒是甘愿做个无能者呢!

说到豆角炖成黄色,我就会想起母亲,母亲做的豆角从来都是黄色的,用土话说那叫熬豆角,能绿才怪。小时候我们住茅草房,睡土炕,家家做饭都是那种大铁锅,吃的菜全都是用大铁锅炖出来的,用大马勺炒菜也只有过年过节或者来客人的时候。记得那时母亲总是在铁锅里,下面炖豆角,然后再贴一锅圈苞米面饼子,饭菜一锅出,然后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的叫个香啊,那黄黄的大饼子,还带嘎儿的,吃起来脆脆甜甜的……那捂的发黄了的豆角,什么绿的黄的根本没那概念,只记得好吃,吃的肚子鼓鼓的,然后大杂院里一群孩子去到对面的拴马场疯玩儿,天不黑不回家。……哇!好怀念啊!

记得那时我家住在大什字街那一带,(就是现在的一百货大楼那儿,其实那时候和现在,一百货就没换过地方,只是从平房变成了楼。)父亲的朋友给了他一块地三姐说很长很长的两根垅,就是现在的苗圃后大地那旮瘩(旮瘩——地方的意思)。父亲在那块地上种苞米带豆角,苞米供我们啃青,苞米地带豆角一吃吃到老秋。(知道什么叫做苞米地带豆角吗?就是在苞米地里种豆角,让豆角秧沿着苞米杆往上爬,省另支豆角架一举两得)。于是,摘豆角成了二姐三姐的任务,也是我跟着她们去玩儿的理由,用三姐的话说叫做“你去过几回呀?”还真是,因为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从小这家务活几乎就没干过,还因为母亲一生一共生了九个孩子,偏偏中间三个都夭折了,结果是形成了前后两个阵营,一阵营大姐大哥二哥忒大了,我们长大人家都工作了且经常不在家,我和二姐三姐这个阵营里,因为孩子夭折一连仨,二姐就显得弥足珍贵,于是我们家母亲抱着大的(二姐)领着小的(三姐)就见怪不怪成了常态,小时候听惯了父母甚至二姐让三姐去干这干那的命令,其实我的三姐打小就是个眼里有活且从不计较该不该干的问题,她是看见了就会主动干,打小就知道替母亲分担家务,长大了长成了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勤劳善良、踏实肯干、绝对符合党员标准的合格党员。说实话小时候我们家的活几乎她全包了,这个问题我从来不觉得是问题,因为我最小,倒是二姐临终前经常提起,那时她经常提起小时候,还説我三姐替她干了很多活,还告诉我,你会写你把它写出来,后来二姐去世后我还真写了《记忆中的茅草房》,只是二姐看不到了……好像有点儿跑题了,咱还回来説豆角,说摘豆角……

那时候父亲母亲经常会去地里摘豆角,有时候没空就让二姐三姐去,我其实打小不喜欢做这些事情,偶尔也会要跟着去,我是去玩儿,一个豆角我都不带摘的。最气人的是因为路远走着走着我就不好好走了,这时二姐就会问“累啦?来二姐背着吧!”有时二姐背我一会儿让我下来,然后告诉我“二姐累了,你自己走会儿,二姐歇歇再背你啊!”有时她还会商量让三姐背我,印象中三姐从来没好气儿,她多数时候不背,就是背也不好好背,而且会理直气壮地说“有腿有脚自己不走干嘛让别人背着?”二姐总是那句话“那她不是小吗?”三姐也总是那句话“小她不吃粑粑……”这时二姐就会大笑……前些天我还和三姐掰扯呢我说我小时候你总让我吃粑粑,你才吃粑粑呢哈哈……必须声明啊,我那时绝对的学龄前,我的二姐大我五岁,绝对有姐样儿,处处护着我,我的三姐大我三岁,却经常让我吃粑粑,这个讨厌鬼哈哈!再后来,她们一去摘豆角我要跟着她们就会说“先说好,自己走,不然不带你去……”想想去地里也就是抓个蜻蜓什么的也没啥意思,后来基本也就不跟着了。再再后来大姐夫给二外甥做了推小孩儿那种小车,就是六十年代常常见的那种钢筋焊接的推小孩儿的车,她俩再去我要是跟着的话,她们会推着我,但还是会说“回来自己走啊!”哼!我还不去了呢!

一晃啊!一个甲子过去了,老家现如今除了长眠于地下的父母,就是被大舅妈誉为“忠心保国”的大哥一家在那守护着全家人的过往……其实就是一个“豇豆宽”豆角,还真就不值得码这么多字儿,她所让人联想起的,恰恰是永远都割舍不断的乡情……

乡情、乡愁……歌手雷佳的乡愁是一碗水,一杯酒;台湾作家余光中的乡愁是一枚窄窄的邮票,是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我的乡情今天就写“豇豆”……

算来来长春也已经七八年了,可从来就没把这里当过家,总感觉自己是来这里做客,一点儿归属感都没有,有时还会问自己干嘛要来这里,这里不是我的家,这里没有父母这里没有……什么都没有……而老家有父母(尽管已长眠),还有长兄更有同学、同事、朋友,那里有我的童年、少年还有我的青春……可是,走出来了,基本上没有了回去的可能性,只能是越走离家越远……说不想那块土地是假的,有很多时候梦里梦外都是她,而栖身的大长春,从来就没进过我的梦……

其实桦甸不算是我的老家,老家俩字应该是祖籍,我家祖籍是山东,是无数闯关东人的一份子,只不过是过来的早,迄今都已经是第五代了,但我心里的属于我的老家就是桦甸,走出多远都是。

前些时女儿写道:无论在哪都爱你,我亲爱的祖国,而我总说,无论走出多远,都忘不了我的桦甸,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是我成长的摇篮,那里有我的一切,那里有——豇豆宽……

这篇文章发表后有人说:你们这样的人可咋整?就买个豆角没买应心,回去就能编出篇文章,这还有人敢惹你们吗?桦甸好你回桦甸那,住在长春说桦甸好也不怕挨揍……哈哈😄 不怕,说到豆角我就敢说:“哪儿的豆角也没桦甸的好吃!全世界都是桦甸第一”。就敢叫板,不信你去尝尝看,如果我现在年轻,我就回去开发“豇豆宽”项目,让家乡的豇豆宽走出桦甸,有多远就走多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0道豆角的做法大全
​【七绝·豇豆】(平水韵)
一年中六月的豇豆最好吃,李姐教你豇豆拌豆干做法,吃了还想吃!
精明主妇的省钱之道:自制比肉贵的干菜
今日食普611期:扁豆你怎么叫?
觉得嫌弃时间短?就吃这个补肾的好东西,效果你晚上就明白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