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靖难之役:在真定初战失利后,耿炳文坚守不出,朱棣无奈撤兵

一、劝留降卒

在真定之战中,一些朝廷士卒被擒投降,不久,燕王朱棣听闻降卒欲叛,为了让降卒安心留下来,朱棣立即召集降卒,对他们说:所有投降的士卒,因为思念家人想离开的,应明确告知,我将发给你们粮食,送你们出去;但是如果逃跑被巡逻骑兵擒获,必定不能免罪。降卒听后,纷纷表示愿意竭诚效力。

朱棣努力争取普通军士的做法能获成功,或许是因为他长期领兵征战,对将士面临的选择十分了解。

朱元璋登基后,沿用元朝按职业编制户籍的做法,把全国的人户分主要分为民户、军户和匠户三大类。民户隶属于户部,军户隶属于都督府,匠户隶属于工部。百姓一旦被编入某类户籍,不得随意改变,也不得随意迁徙。

明初创立卫所制度,当时朝廷军队的主要来源是军户。军籍是世袭的,住在指定的卫所,明初的军费基本上能自给自足,大部分军饷由军屯队的屯田收入支付。

每逢战事,朝廷任命统兵将领,征调各卫所的兵力;战事结束后,军士返回原先的卫所,将帅没有直属的军力,军力完全属于朝廷。

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下令编制军户户口册,由各地郡县登记军户的男丁数量,这年十二月,朱元璋令兵部设立军籍勘合,登记军士的来历、调补卫所的时间等信息,称为“勘合户由”,发给各地卫所,用来管理卫所的军士。军户户口册后来演变为军籍黄册。

二、理智撤退

耿炳文毕竟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将,虽然初战失利,但是他受创后勒兵不战,暂避燕军锋芒,据城坚守,伺机出击,使朱棣无法乘胜攻取真定。

耿炳文镇守长兴多年,十分擅长防守,朱棣率军攻城,一连三天,没有攻下。

虽然燕军作战勇猛,擅长骑兵野战,可是当时在人数上处于劣势,时间拖得越久,这个劣势越明显,而且久攻不下,将士的士气也受影响。

真定是朝廷伐燕的前方基地,兵多粮足,万一耿炳文趁燕军疲惫之时突然袭击,燕军的处境将十分不利。

攻城多日,没有进展,白白损耗将士的士气,实非上策,朱棣决定撤兵,返回北平,进行休整。

三、朝廷换将

真定的战况传到京师后,建文帝深感不安,他再一次面临如何决策的难题,可是他解决难题的方法依然如故,他召来齐泰、黄子澄商议对策,二人提议让曹国公李景隆取代耿炳文统兵伐燕。

从当时的形势来看,按照耿炳文的策略,固守真定,阻挡燕军南下之路,或许不失为良策。可是,齐泰、黄子澄当时可能仍旧比较乐观,认为能迅速获胜,所以建议换将,转守为攻。

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而且,李景隆此前并无独立领兵征战的经验,可是建文帝采纳了齐泰、黄子澄的建议。

“先生计得之,愿卒用心维持,他日事平,吾重有以报先生。”(《奉天靖难记》)

建文帝赐予李景隆通天犀带,到江边为他饯行,亲自推轮,并授予他“便宜行事”之权。

虽然建文帝了举行了如此隆重的出征仪式,可是久经沙场的将领们却高兴不起来。

“诸宿将多怏怏不为用”(《明史·列传·李景隆》)

四、朱棣把李景隆比作赵括

李景隆,小名九江,是朱元璋外甥李文忠的长子。李景隆爱读书通典故,身材高大,眉清目秀,长相英俊,每次朝会,举止文雅大方,深受朱元璋喜爱。

洪武十七年,曹国公李文忠病逝,被追封为岐阳王,在功臣庙中位列第三,仅次于徐达、常遇春。

洪武十九年,李景隆承袭曹国公爵位,数次前往湖广、陕西、河南等地操练兵马,后来执掌左军都督府,加封太子太傅。

朱允炆即位后,李景隆曾奉命带兵去捉拿周王朱橚,从此日益受到建文帝的亲近、信任。

然而,李景隆自小生长于富贵之家,没怎么吃过苦,没有多少实战经验。

李景隆到达德州后,调集各路马五十万,在河间扎营。

李文忠是朱棣的表哥,比朱棣大二十一岁,李景隆可能与朱棣年龄相仿,从辈份上论,朱棣是李景隆的表叔。

朱棣很可能自小与李景隆一起读书玩耍,对李景隆的才能、性情十分了解。

那么,朱棣收到李景隆挂帅出征的消息后是什么反应呢?朱棣把李景隆比作纸上谈兵的赵括,认为他必败无疑。

“燕王闻之喜,语诸将曰:'李九江,纨绮少年耳,易与也。’”(《明史·列传·李景隆》)

于是,朱棣留下一万兵力,由世子朱高炽在徐王妃、姚广孝、顾成等人的辅佐下坚守北平,自己则率军救援永平,然后直奔大宁向宁王朱权“借兵”。

李景隆听闻后,率军进围北平。

燕王朱棣抢走宁王朱权的精锐之师,兵力大增

如果建文帝朱允炆采用卓敬的建议削藩,朱棣可能彻底没机会

朱元璋的第十子鲁王朱檀,生母郭宁妃深受宠爱,舅父郭英备受倚重

朱元璋去世前对燕王朱棣采取了哪些防范措施?

朱元璋的后世子孙世代领取俸禄,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秘:靖难之役朱允炆会输是因为手下没有会打仗的将军?
忘恩负义的公爵——李景隆
李景隆:虎门将子,草包将军
明成祖靖难始末
靖难之变
靖难之役简介 靖难之役的资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