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对肾的认识及治疗

肾脏的生理功能

一、肾藏精,为机体发育生殖之源

二、肾藏志,主灵机记性

三、肾开窍于耳

四、肾主骨生髓,为作强之官,出技巧,其华在发

五、肾主水,开窍于二阴

六、肾主纳气

七、肾主化血

肾病的病因病机

一、先天不足

二、房劳过度

三、久病及肾

四、七情所伤

五、其他因素

肾病辨证施治

一、肾阳虚

辨证施治

(一)肾气不固

(二)肾阳不振

三)肾不纳气

(四)肾虚水泛

(五)肾虚泄泻

二、肾阴虚

辨证施治

(一)肾精亏虚

(二)阴虚火旺  

肾病辨证施治

  一、肾阳虚所谓“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来源于命门之火,对人体各脏腑起着温推动作用,对水液有气化、蒸腾作用,对生殖、生长和发育有催促作用,可以说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若肾阳不足,则脏腑失其温养,气化功能低下,水液代谢失常等。如肺失肾阳温养,则肃降失常,纳气失职,出现喘促不安等证;心失肾阳温养,则鼓血无力,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证;水液失其肾阳的气化,则膀胱贮尿和排尿失职,出现小便不利和遗尿,甚至小便失禁;若肾脏本身阳气不足,则出现阳痿、遗精、腰腿酸软等证。“阳虚则阴盛”、“阳虚生外寒”,所以肾阳虚不仅有阴寒内盛,水湿停聚,而且必有寒象,如形寒肢冷、全身浮肿,大便稀薄等。若虚而无寒象者,临床称“肾气虚”。

辨证施治

  (一)肾气不固:具备主证2项和兼证1项以上即可确定诊断。

  【主证】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有余沥,滑精早泄。

【兼证】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听力减退,小便失禁,耳鸣重听,眩晕健忘,女子带下清冷,舌质淡苔薄白,舌体胖有齿印,脉细弱。

【临床特点】因肾主封藏,故以精关不固,小便失禁为特点。

  此因肾阳不足不能制水以及肾气虚弱摄纳无权所致。从现代医学观点看与肾功能不全和肾小管吸收功能障碍有关;滑精与副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性低下有关。在现代医学中年老体弱、慢性肾炎后期、遗尿、性神经衰弱、尿崩症等常出现此等症候。

【治法】固摄肾气。

  【代表方剂】大补元煎【(《景岳全书》)组成:人参9克,熟地、山药、枸杞子各15克,山萸肉、杜仲当归12g炙甘草6g。  

临床应用;此方为治肾气不固的主方。临证时,若小便频明显者,加乌药、益智仁、桑螺销;早泄滑精明显者,加金樱子、紫贝齿、莲须,眩晕耳鸣明显者,加灵磁石、黄芪、五味子。 

 (二)肾阳不振:具备主证3项和兼证1项以上即可确定诊断。【主证】腰膝酸痛,面目浮肿,夜尿频数,身寒肢冷,下肢冷甚,脉沉弱而迟。

  【兼证】面色皖白,头昏耳鸣,阳痿滑精,周身浮肿,便清清,舌淡胖嫩,苔白润。

【临床特点】因肾阳为诸阳之根,肾阳虚则请阳不振,故身寒肢冷为其特点。  【治法】温补肾阳。

  【代表方剂】金匮肾气丸组成:熟附子、桂枝(或肉桂)各9克,熟地30克,山药、山茱萸各15克,丹皮、茯苓、泽泻各12克。水煎服。  临床应用:此方是治肾阳不足的主方,是补水中之火,为“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方剂。临证时,若身寒肢冷,夜频多明显者,当用肉桂引火归源,再加枸杞子,菟丝子,以奏助火壮阳之功;若面目虚浮,腰以下肿明显者,当用桂枝通阳化水,另加车前子、牛膝、济生肾气丸、茯苓。总之,不管是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甲状腺等内分泌功能不全,还是性神经衰弱,营养不良性水肿,老年性白内障,慢性肾炎,前列腺肥大,糖尿病等,只要出现肾阳虚的症候,就可以用本方加减,进行治疗。

(三)肾不纳气  

【主证】短气、喘促,咳逆汗出。

  【兼证】面浮色白,小便常因咳嗽面失禁,喉中痰鸣,胸闷心悸,苔淡白、脉虚弱。

  【临床特点】因肾为气之根,故以呼多吸少气不归根为特点

  此因肾气虚摄纳无权和肾气虚不能化水,水气上凌肺脏所致。在现代医学中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哮喘型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常可出现上述症候。【治法】补肾纳气。

  【代表方剂】都气丸(《医宗已任编》)

  组成:六味地黄丸(汤)加五味子9克。水煎服。方解:熟地、山萸肉补益肾阴面固摄精气;山药、茯苓健脾渗湿以生肺金,泽泻泄肾中浊邪,以利尿;丹皮清肝胆相火;五味子补肾涩精,配熟地、山萸肉以摄纳肾气。统观全方,共奏补肾精,泻肾浊,摄纳肾气之功。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此方有滋补,强壮,利尿消肿,抗菌,消炎,定喘等作用。临床应用:此方是治肾气虚衰,不能摄纳,气不归源的主方。用时常加入肉桂、人参、蛤蚧等药,疗效更佳。  

(四)肾虚水泛:具备主证3项、兼证1项即可确定诊断。【主证】周身浮肿,下肢尤甚,脐腹胀满,小便短少。【兼证】咳逆上气,动则喘息,痰多清稀,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象沉滑。

  【临床特点】因肾主水液,肾虚水泛,故腰以下浮肿为其特点。此因肾阳虚衰,不能温化水液以利小便,致使水液外溢肌

  肤所致。从现代医学观点分析,与肾小球过滤率减少有关。常见于慢性肾炎,心力衰竭等病。【治法】温阳化水。

  【代表方剂】济生肾气丸(《济生方》)

  方解:金匮肾气丸加车前子、牛膝以加强补肾强腰膝利尿的作用。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此方有抗菌,消炎,利尿,改善肾功能,降低血压和滋补强壮作用。临床应用:此方是治肾水的主方,临证时,选加茯苓、白术、党参、路路通、木防己、黑白丑。常用于肾炎水肿,心脏性水肿等病。  

(五)肾虚泄泻:又称“鸡鸣泻”、“五更泻”。脾阳虚是慢性泄泻的主要原因,脾阳根于肾阳,泄泻日久不愈,“久病及肾”,肾阳虚衰,不能温脾化湿而致泄泻,称肾虚泄泻。具备主证和兼证1项以上即可确定诊断。【主证】黎明泄泻。

  【兼证】形寒肢冷,肠鸣腹痛,腰膝酸软,泻下清水,泻后则安,舌质淡,脉沉细。

  【临床特点】因肾司二便,肾阳不足,黎明时阳气初生,阴气始衰,故黎明泄泻为其特点。从现代医学观点分析,由肠道慢性炎症刺激所致。多见于肠结核、局限性肠炎、过敏性肠炎、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等病。

  【治法】温肾止泻。

  【代表方剂】四神丸(《医宗必读》)

  组成:补骨脂160克,五味子、肉豆蔻各60克,吴茱萸30克,大枣180克,生姜240克。共为细末,泛水为丸,如桐子大,每服6~9克,空腹温水送下,日2~3次。  

临床应用:此方治五更泻,再加入葛根、黄芪、乌梅、川连疗效更佳。常用于慢性肠炎、慢性疾、肠结核等病所致脾肾虚寒而出现黎明泻泄者,食欲不振,大便溏泻或不实者,用之皆效。

  二、肾阴虚

所谓“肾阴”,是人体阴液的根本,是人身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它赖五脏之精来充养;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景岳全书》亦云:“故五液皆归于精,而五精皆统于肾。”同时,肾阴对各个脏腑发挥着滋养作用,“肾者,主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泄,是精藏于肾而非生于肾也。五脏六腑之精,肾藏而。其输泄,输泄以时,则五脏六腑之精相续不绝。”若肾阴亏虚,脏腑失养,就会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如水不涵木,则肝阳上亢,甚则虚风内动;水不制火,则心火上炎,出现心肾不交的症状;精不生髓,则髓海空虚,出现眩晕、健忘等症,等等。在临床上有同属肾阴虚,又分阴虚火旺和肾精亏虚两个证型,前者因“阴虚则阳亢”,虚热内生,故兼虚热症状;后者因阴精亏虚,不能滋养,产生一系列的虚衰症  

辨证施治

  (一)肾精亏虚:具备主证2项、兼证1项即可确定诊断。

  【主证】形体虚弱,头昏健忘,腰腿酸软。【兼证】多梦,遗精,眩晕,耳鸣耳聋,少寐目昏,舌红少苔,脉象细数。【临床特点】腰腿酸软,头昏健忘而无热象。因肾精亏虚,精不能生髓,髓不能养骨和充脑,致使诸证丛生。在现代医学中,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能量代谢增高的慢性消耗性疾患,常出现此等症候。【治法】滋养肾阴。

  【代表方剂】六味地黄汤(《小儿药证直诀》)组成:熟地30克,山肉、山药各12克,丹皮、茯苓、泽·泻各9克。水煎服。  

临床应用:此方是补肾的基础方。加知母、黄柏名知柏地黄丸,善滋阴降火;加五味子名都气丸,善补肾纳气;加柴胡、磁石名耳聋左慈丸,善滋阴潜阳,用于神经性耳聋、耳鸣、脑震荡后遗症而出现耳鸣者;加枸杞、菊花名杞菊地黄丸,善滋阴明目;加当归、白芍、枸杞、菊花、白蒺藜、石决明名明目地黄丸,善养阴平肝,清热散风,常用于慢性青光眼,中心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等出现肝肾阴虚者;加麦冬、五味子名麦味地黄丸,善滋阴润肺,用于肺结核,哮喘,糖尿病等属肺肾阴虚者;加附子、肉桂名金匮肾气丸,善温壮肾阳。总之,临证时,不管是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迁延慢性肝炎,都可以参考本方。

(二)阴虚火旺  

【主证】红唇赤,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腰脊酸痛。【兼证】头晕目眩,阳兴梦遗,口干咽燥,溲赤便秘,虚烦少寐,舌红苔薄,脉象细数。【临床特点】因阴虚生内热,故以骨蒸盗汗,五心烦热为特点。

  此因阴虚则火旺,阴亏则火浮所致。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能量代谢进一步增高,体内营养物质和体液的消耗更加明显,全身症状更为突出,肺结核,糖尿病等常出现上述症候。【治法】滋阴降火。

  【代表方剂】知柏八味丸(《医学心》)(改汤剂)组成:六味地黄汤加知母、黄柏各9克。水煎服。  

临床应用:近几年用此方加钩藤、寄生、杜仲等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附  膀胱经不降肾经不升主病诀

膀胱不降恶寒甚,项背强直荣卫病;

小便病热非膀胱,不纳病寒肾责任;

肾经不升遗利寒,尻疼不寐坐不定;

口淡面灰冷命门,寒水克火阳亡论。  肾经不升遗利寒,尻疼不寐坐不定者,皆肾中阳微也。遗者,遗尿,遗粪,尿粪已下,不自知也。惟遗精则因木滞者多,因肾寒者少。利者,下利也。寒者,足寒,背寒也。不寐者,但欲寐而寐不着。尻疼者。尾脊骨痛也。坐不定者,脊骨无力,坐则欲倒也。(温补肾阳。)此皆肾寒阳微,不能上升之故也。口淡面灰冷命门者,口淡无味,面与舌唇、目眦皆呈灰白色,命门火冷也。(温补中下。)

  寒水克火阳亡论者,肾属水,水中有火,则生木而不克火。肾水无火则水寒,寒则不生木而克火。火亡则土灭,此亡阳之候也。(温补中下。)人身之气,升则生阳,有阳则升,凡下焦诸升之气,皆肾水中之阳为之基,故肾气不升,则土木各经皆陷也。肾者,身之本也。昔人云:士人宝名,庶人宝利,真人宝精,盖肾精伤则肾阳泄,水中无气,遂成寒水,升气消亡,火灭土崩,人遂死矣。其有肾中阳亡而病下热者,下热乃木气之枯也,木枯则生风,肾水亦将干涸也。至于冬不藏精,春必病之人,则阳根先摇,尽化火邪。土气失根,火气飞腾,外热愈盛,内寒愈增。温内寒,则外热加;清外热,则内寒剧。舍平疏泄、生津液、养中气之法,未有不死者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老常用的补阴方剂
中医内科学 (主治医师)题(6)
郑钦安-医法圆通
《方剂学》学习笔记163
阴虚水泛病机与证治解析(一)
内经临床发挥 (阴阳五行学说临床意义)2.10概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