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脾胃不适

案1

  某,女,39岁。

  主诉:嗳气频作1年。

  自觉情绪波动后加重,伴食欲不振,偶有泛酸,进食后胸骨后有堵塞感,小腹胀满,大便。曾查胃镜:慢性胃炎,先后服用西药及中成药效果不佳。舌象:舌淡红,苔白厚。脉象:脉弦滑。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

  中医辨证:肝郁脾虚,胃气上逆。

  治法:疏肝健脾,和胃降逆。

      方药:太子参18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

旋覆花20克(包)代赭石30克吴茱萸5克黄连15克丁香6克柿蒂6克法半夏9克干姜6克黄芪24克陈皮6克鸡内金30克山楂30克枳实15克大腹皮15克甘草6克

  治疗经过:上方服用15剂,诸症皆除,又诉有恶心,舌暗红,苔白,脉弦,继以原方减黄芪、陈皮,加苏子15克、黄芩15克、全瓜蒌30克、焦槟榔15克以清热利膈下气消食。续服15剂诸症均除。【按】患者素体脾胃虚弱,复因情绪波动致肝气郁结,肝气横逆,而有肝气乘脾之便溏食少症状,肝气犯胃,胃气上逆则有嗳气、泛酸、进食后胸骨后痛等症。舌脉为肝郁脾虚之象。此为土虚木乘之病,故宜扶土抑木,方中:黄芪、太子参、茯苓、白术、甘草益气健脾,旋覆花、代赭石、丁香、柿蒂、黄连、吴茱萸平肝和胃降逆,积实、陈皮、大腹皮行气消胀,鸡内金、山楂开胃消食,二诊病情明显好转,又出现恶心症状,故减少补益之品,加入利膈消食之品,本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嗳气频作已一年有余,经多方治疗始终未愈,故来求诊。嗳气者,噫也,多在饱食之息发作,即嗳气,与呢逆之症同属一类病机,亦是胃气上逆所致,可能是其轻型而已,与脾胃肝胆疾病相关,故危氏抓住土虚木乘为其主要病机,重用健脾益气之品,佐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之味而取效。

案2

  某,男,25岁。主诉:患者胃痛2年。

  曾做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曾以西药口服治疗,于一年前又因溃疡穿孔行溃疡病穿孔修补术,术后仍经常胃痛,症状时轻时重,伴食欲不振,偶有恶心,消瘦乏力,二便尚可。又多方求治经服中西药治疗,效果均不治理想,近日查幽门螺杆菌。舌象:舌暗红,舌苔厚。脉象:脉细弦。西医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中医辨证:脾虚胃失和降,气滞血瘀治法:健脾理气和胃,活血止痛

方药:

  旋覆花15克(包)代赭石30克白及15克煅瓦楞子20克吴茱萸5克黄芩15克黄连15克厚朴15克生黄芪15克生白术30克延胡索15克乌药7克当归15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丹参15克川芎10克乳香6克没药6克生大黄6克甘草10克三七粉3克

  水煎服。加用西药“胃三联口服1周,以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经过:服用上方1周,胃痛明显减轻,食欲不振较前好转,无其他特殊不适主诉。舌略红,苔白,脉弦。嘱停服胃三联”,继以原方减乳香、没药,加海螺蛸10克,续服7周后,诸症皆除。

【按】患者胃痛且有胃部手术治疗史,考虑脾胃不和复因手术损伤气血,致气滞血瘀、胃失所养而胃痛,胃失和降则见恶心、食欲不振,舌暗红、苔白厚、脉沉弦亦为脾胃不和、气滞血瘀之象,故拟理气和胃、活血止痛之剂。方中旋覆花、代赭石、吴茱萸、黄连和胃降逆,生黄芪、生白术健脾益气,延胡索、乌药理气止痛,当归、赤芍、丹参、川芎养血活血,乳香、没药、三七粉活血止痛,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大黄敛疮,白及、煅瓦楞子收敛生肌、抑酸,黄芪、黄连、黄芩、厚朴可治幽门螺杆菌。

案3

  XX,男,35岁。

  主诉:食欲不振2年。

  患者2年前因情志不遂后出现食欲不振,进食量少、胃脘胀满,消瘦,先后多次在当地医院就诊,经相关理化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虽经中西医多方治疗,效果不显著。现症:食欲不振,胃脘胀满,偶有嗳气,便,短气乏力。舌象:舌暗红,苔白厚。脉象:脉弦滑,

  西医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辨证:脾胃不和,饮食停滞。  治法:健脾和胃,消食导滞佐以舒肝清热。

      方药:

  太子参12克鸡内金20克谷芽15克麦芽15克神曲30克山楂15克砂仁6克(后下)丹参15克黄芪15克柴胡9克北沙参15克当归15克茵陈10克郁金15克枳实9克生薏苡仁15克葛根15克紫苏梗12克甘草9克水煎服。

  二诊:服药2周食欲不振及胃脘胀满明显减轻,偶有嗳气,舌略暗,苔白,脉弦。原方续服2周,症状缓解。

【按】此病由情志紧张,肝失条达,影响脾胃健运,饮食停滞,故发食欲不振、胃院不适、嗳气、便:脾胃失健不能吸收水谷精微以养四肢百骸五脏则消瘦、乏力、气短;舌红有热之象,苔白厚,脉弦滑乃饮食停滞之象。方中沙参、太子参、黄芪、甘草益气健脾和胃,山楂、鸡内金、神曲、谷麦芽消食导滞和胃,紫苏梗、砂仁芳香醒脾开胃,柴胡、郁金、茵陈、积实清热疏肝、理气开胃,丹参、当归养血活血,葛根、薏苡仁清热健脾化湿。此患者虚实互见,虽久病体虚,但舌脉证候表现虚多实少,故以轻量补虚,重量理气消导以达邪去正安。

案4

  某,男,24岁。

  主诉:腹泻间断发作7年。

  患者7年来腹泻时作,为不成形便,无脓血,每日2~3次,每因情志不畅而病情加重,纳谷不香。曾经肠镜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考虑为肠易激综合征,虽经中西医多方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现症:便溏,每日2~3次,时有便带黏液,便前腹痛,便后痛止,食欲不振,睡眠欠安。舌象:舌质红,苔白厚。脉象:脉弦。

西医诊断: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

中医辨证:肝郁脾虚,湿热蕴结。

  治法:调和肝脾,清热化湿止泻,

  方药:茵陈15克郁金20克醋柴胡10克延胡索15克生黄芪20克苍术15克白术15克茯苓30克香附20克地榆15克生薏苡仁30克鸡内金20克黄柏12克乌药7克川楝子7克甘草8克谷芽15克麦芽15克神曲30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苦参15克石菖蒲30克炒酸枣仁40克夜交藤30克百合30克

  水煎服。服用2周,大便每日1次,尚不成形,便前无腹痛,食欲增,舌略红,苔白,脉弦。效果佳,宗原方再服1周,诸症均除。

【按】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提出治泄九法: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是集中总结了治疗泄泻的大法,对后世医家的治疗思路和选方用药提供了有用的实践经验。叶天士更提出了抑肝培土法,以甘健脾,以酸制泄,成为治疗泄泻的基本方法。张景岳则对泄泻的病因病机作了明确的论述:“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本患者间歇性腹泻发作7年,每因情绪不畅,精神抑郁而病情加重,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湿热蕴结所致。湿热内蕴困脾,运化失司故腹泻;湿阻气机,“不通则痛”故便前腹痛,便后痛止。治疗以抑肝培土法取得明显的疗效,方中茵陈、郁金、醋柴胡清热、疏肝解郁。此处特别注意,茵陈一般常用于治疗黄疸,但依据辨证,用茵陈治疗肝经郁热的各种消化系统疾病每获良效。延胡索、川楝子、香附、赤白芍、乌药佐以疏肝解郁,理气止痛;生黄芪、苍白术、茯苓、甘草健脾渗湿,谷麦芽、神曲、鸡内金、薏仁消食开胃,黄柏、苦参清热燥湿止泻,石菖蒲、炒酸枣仁、夜交藤、百合调理睡眠而平肝气,全方使之肝疏脾健、热清湿除而病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胃以通为补,脾以健为运,常用7种养胃中成药
胃以通为补,脾以健为运,常用7种养胃中成...
慢性浅表性胃炎可分四型辨治
中医分四型辨治 慢性浅表性胃炎
10种“健脾”“祛湿”“疏肝”的中成药1...
【舒肝化瘀健脾祛湿,七种疏肝健脾中成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