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叶永烈拜访陈伯达时候的一些事
userphoto

2022.05.20 福建

关注

叶永烈是位传奇作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他所写的科幻小说占据了国内半壁江山。

11岁的时候叶永烈开始发表作品,19岁的时候出第一本书,20岁的时候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21岁的时候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

本世纪初,小灵通是人们常有的通讯工具,然而很多人或许不知道,小灵通名字来源处便是叶永烈所写《小灵通漫游未来》中的主角名字,小灵通这个名字据说得到了叶永烈的授权。

从中可以看出,科幻领域曾经在叶永烈的写作生涯中占据极为重要地位,所以,在达到一个高度后,叶永烈决定尝试全新领域创作,就这样他转型成为一名纪实文学的创作者,这次转型十分成功,叶永烈在文坛地位更加稳固。

1989年被收入美国《世界名人录》,并被美国传记研究所聘为顾问。

为了能写好纪实文学,叶永烈曾经访问过陈伯达、陈云、戚本禹等人。可以说,叶永烈所写的各类纪实文学,成为中国当代历史研究的一批原始文献。

今天,我们来讨论下叶永烈拜访陈伯达时候的一些事情。

晚年的时候,陈伯达对自己一生 有过这样一段叙述

我的一生是一个悲剧,我是一个悲剧人物,希望人们从我的悲剧中吸取教训。

从这点可以看出,晚年的陈伯达对自己人生进行总结,希望自己可以过一个较为安静晚年,同时觉得自己过去实在是个悲剧,希望后人可以从中吸取教训。

因而,开始的时候陈伯达不太愿意有人来上门拜访自己,毕竟自己一生吵闹够了,他希望自己晚年可以安静一点,所以,他拒绝了叶永烈在内相关人员对他访问。

叶永烈知道想要完成登门访问,必须采取迂回的方式,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目标。

1、查阅相关资料,全方面了解陈伯达。

2、跟陈伯达朋友、同事进行联系,希望可以得到一些难以得到的信息,顺道还可以让他们给陈老夫子旁边说好话。

叶永烈既然想要成为一名纪实文学作者,必然要采访当事人,同时还要到图书馆、档案馆查询相关资料,这样才能写出一个完美的纪实作品 。

叶永烈说,我始终认为作为一个记录者,我只要把事实说清楚就可以了——读者比你高明,他们会有自己的见解。总之,我的写作坚持两点:一是史观正确,二是史实准确,其他的留给读者自己评判。

为了可以更好记录历史事实,叶永烈采访的时候都会以磁带录音方式进行录制,这些磁带结束后都会被保留下来,这个习惯存在,让叶永烈不仅保存了几千卷磁带,而且也能自己更好将一些事实展现给读者。

陈伯达获得保释

1981年8月,在石家庄工作的陈晓农接到通知要求他尽快到北京,商量陈伯达保外就医事宜。

这些年来,陈晓农仅建国陈伯达三次,第一次是1979年12月、第二次是1980年5月、第三次是1981年3月,这次则是陈晓农第四次见陈伯达。

陈晓农到达北京后就来到医院迎接父亲陈伯达,跟有关部门商讨了陈伯达保外就医事项,不久后陈伯达被批准保外就医,出狱后陈伯达被安排到北京东郊的一幢偏远住房顶层。

本来,陈伯达希望住平房,但由于这种房子不太好找,之后,为了安全期间便将陈伯达安排到一个一幢偏远房屋,这样能确保陈伯达可以安心度过一个晚年。

陈伯达有三子一女,长子陈小达早亡,次子陈晓农生活在石家庄,女儿陈岭梅在南方教书,小儿子陈小弟自理能力较差,难以照顾上了年龄陈伯达,经过一番考虑便决定让陈晓农负责陈伯达晚年。

陈晓农夫妻得知消息,迅速来到北京照顾年迈的父亲。

那时候,叶永烈不在北京,而是在上海,所以想要采访陈伯达,只能从上海来到北京。在做好相关准备后,叶永烈从上海启程来到北京采访这位显赫一时的陈老夫子。

首次采访陈伯达,肯定要有较好称呼,这样才能让被采访人对自己有良好印象,因而如何陈伯达便是叶永烈要考虑关键因素。

经过一番考虑后,叶永烈决定称呼其为“陈老”毕竟这样称呼,相当于一个晚辈对前辈的称呼,会让这位显赫一时的人物感到放心,毕竟曾经的岁月灿烂归灿烂,但是一切早已成为过眼云烟。

叶永烈采访陈伯达

叶永烈首次来到陈伯达家,是她的儿媳小张为其开门。

陈伯达家面积有60-70平方米左右,分为客厅、书房、卧室、灶间、卫生间。陈晓农夫妻住在其中一间,另外一间由陈伯达居住。

陈伯达所居住卧室大约十多平米左右,一床单人床、床头上放着两个又又软又大的枕头,旁边有个床头柜、两个玻璃柜、窗户旁边还有一个五斗柜,地上铺着一个地摊,马桶上放着一个毛线编织大套子,从这些布置可以看出,陈晓农夫妻对于陈伯达照料十分尽心。

陈伯达有个七岁的孙子,这个小孙子在上二年级,没事的时候,总是会来老人房间,这让陈伯达很是欣慰。

叶永烈进入房间后,看到陈伯达坐在沙发上,于是便迅速做起了自我介绍。

陈伯达并没有搭理叶永烈,毕竟他知道,这时候能来采访自己的只有叶永烈,所以他便安静看起了报纸。

叶永烈见陈伯达不见外,便坐在对面的沙发上。

坐下来后,叶永烈知道开头第一句话很重要,经过一番思考后,叶永烈直接说出了一句自己考虑许久的话:“我很早就见过你”

这句话让正在看报纸的陈伯达很是好奇,想着这位后生会有人见过他,这让其很是很奇怪。

叶永烈见陈伯达已经被自己勾起兴趣,便趁热打铁说道:“1958年在北大校庆的时候,5月4号他到北大来做报告,我说你做什么报告,报告讲一些什么我已经记不得了,但是你给我印象最深,就是你是一个中国人可是你带了个中国人来做翻译,他笑了,他说我的普通话实在是太蹩脚了,所以他做报告他得带一个中国人来做翻译,我说这个给我印象很深。他这一笑呢,就是距离就缩短了。”

叶永烈两次发言,直接勾起了陈伯达的好奇心,这场谈判已经成功一半。

毕竟,一坐下来,过于卑微,或者没有个好的开头,有可能会让责成采取直接黄了,所以,叶永烈对于这场谈判做了万全准备。

陈伯达出生于福建省惠安县岭头村,这是福建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既然是出生小山村,在讲普通话时候会带有当地特色,所以外人听起来很是不容易。

所以,陈伯达在和外人交流的时候,外人很难听懂他在说什么,在说一些事情时候,必须需要翻译在旁边为其翻译,要不然旁边人很难听得懂。

陈伯达在听到叶永烈提及这个,不仅默然失笑,直接打破了沉默,说自己普通确实不太好。

陈伯达这一笑,直接拉进了双方的距离。

很快,叶永烈便进入了正题,聊起了过往的一切经历,陈伯达对于叶永烈所提及的问题,一一作答,越聊越开心,最终完全放开了话匣子。

叶永烈见陈伯达不再拘谨,便从带来的提包里拿出了录音机,打算进行录制。

陈伯达见叶永烈拿出录音机,直接说不要录音。

叶永烈立即做出了合理解释,同时保证自己不会将里面的内容泄露出去,经过叶永烈一番结束后,陈伯达同意了录音请求。

就这样,叶永烈对陈伯达的首次采访就这样结束了。

这次采访结束后,陈伯达接受了叶永烈,所以,在一段时间内,叶永烈只要有空就来到陈伯达家。

1989年9月17日,陈伯达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四天前,叶永烈还来采访过陈伯达,那时候,老人并没有什么不对劲,所以,他对于陈伯达突然去世,并没有做好准备。

陈伯达走后,儿子陈晓农为他操办了后事,并且在两年后将其骨灰送回了他生命起点。

以上我们可以得知,每场采访都是一次谈判,只有充足的准备,才能让自己有完全把握,面对所有的难题。

毕竟,只有根据不一样的情况,才能让自己找到最适合的突破口,叶永烈能成功完成对陈伯达的首次采访,便是找到了共鸣点,成功勾起了陈伯达兴趣,最终完成了这次艰难的采访。

所以,在很多时候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老是想着退缩,而是要多想办法,勇于实践处理,才能让自己有机会击败困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伯达和他的藏书,藏书数量的变化,也是他人生的变化
著名作家叶永烈病逝,曾首次还原傅雷之死真相
叶永烈走了,燃烧60多年文学之火常暖人间
《十万个为什么》背后的那个人走了 第A12版:文娱新闻 20200516期 济南时报
作家叶永烈去世。他变成了自己笔下的“小灵通”,到现实与想象的世界漫游
作家叶辛:叶永烈一生忠厚勤恳,近几年他曾想过重写科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