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糖友常规检查项目大全,一定要做,赶紧收藏

临床实例

前不久,张先生去看望一位患糖尿病的朋友,当时正赶上这位朋友在家里用血糖仪自测血糖,出于好奇,他也跟着测了一下,这一测不要紧,他的血糖居然明显高于正常,可自己啥症状也没有,难道也有糖尿病?

抱着这种疑虑,几天后张先生又到一家大医院检查血糖,复查结果还是很高,最终被确诊为糖尿病,医生除了给他开了些降糖药,还开了一堆检查单,包括糖化血红蛋白、胰岛功能、糖尿病自身抗体、肝功、肾功、血脂、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心电图、眼底检查等等。他心想,既然自己糖尿病都已经确诊了,还有必要再做这么多检查吗?于是就光把降糖药拿了,检查一项没做就回来了。

其实,持张先生这种想法的糖尿病人临床并不少见。

由于对全面检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还存在误解,患者常常对检查有抵触、不配合。

许多病人长期埋头吃药,却从不去医院检查,血糖控制如何自己不知道,甚至出现了并发症也浑然不觉。这种“重治疗、轻检查”的做法是非常错误和不可取的。

1、为什么糖友需要定期做检查?

糖尿病是“代谢综合征”的一种,主要特征是血糖增高。

然而,糖尿病绝不仅仅是一个单纯高血糖的问题,如果病情控制不好,可以损伤神经皮肤等全身多个靶器官,导致各种各样的急、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病等等,而这些并发症在早期阶段患者往往感觉不到,只有通过全面检查及才能被发现。

因此,全面检查、定期复诊,对于早期发现并发症,正确评估病情,及时全面了解病情变化,科学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没有监测的治疗是盲目的治疗,其疗效和安全均无法得到保证。

2、检查清单

那么,糖友需要定期做哪些检查?怎样合理安排检查频次?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1

血糖

意义

频率

注意事项

帮助患者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及药物疗效,指导降糖方案的制定与调整

病情不稳定者,每周测两次“血糖谱”;病情稳定者,至少也应每1~2周查一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

空腹血糖正常并不代表餐后血糖正常,两者不能相互代替

 “血糖谱”包括: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及凌晨3点。

2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意义

频率

注意事项

客观反映患者近2~3个月的总体血糖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一般要求控制在7%以下

建议每3个月检查一次

检测时不需要空腹;不同人群的控制目标有所不同,例如,老年患者可以适当放宽,年轻患者最好控制在6.5%以下

3

尿常规

意义

频率

注意事项

间接反映患者的血糖水平,明确患者是否存在酮症酸中毒、是否存在泌尿系感染等情况

1~3个月检查一次

“尿常规”包括尿糖、尿蛋白、尿酮体、尿白细胞、尿PH值等多项指标

4

尿微量白蛋白

意义

频率

注意事项

主要用于筛查早期糖尿病肾病

每6个月检查一次

初诊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现“尿微量白蛋白”升高,应当在3~6个月内重新复查

只有两次结果均呈阳性且排除其他原因(如发烧、感染、激烈运动等)后,才能做出“糖尿病肾病”的诊断

5

血脂

意义

频率

注意事项

评估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每6个月检查一次

血脂检测需要空腹12小时以上,前三天不要高脂饮食,头一天不要饮酒

6

肝、肾功能

意义

频率

注意事项

了解患者有无肝肾功能异常,科学指导临床选药

每3~6个月查一次。

检查肝、肾功能需要空腹。

大多数药物都要经过肝肾代谢,当患者存在肝、肾功能不全时,有些降糖药物禁忌使用。

7

血压

意义

频率

注意事项

超过一半的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会大大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的发生与进展风险

至少每周测定一次

应在安静状态下测量血压;测量时袖带应该和心脏处于同一水平

8

体重指数(BMI)

意义

频率

注意事项

作为糖尿病患者每日摄入热量多少的参考依据,还可用于指导临床选药

每月1次

检测时最好要空腹;慢病人群的控制目标有严格要求,但是,老年患者可以适当放宽,年轻肥胖患者最好减轻5%~15%

9

眼底筛查

意义

频率

注意事项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病程早期往往没有症状,通过眼底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1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后的5年内进行眼底筛查,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伊始即应进行眼底筛查,以后常规每年复查一次,对已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

散瞳后再行检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导致糖尿病友失明的主要原因。

10

心血管相关检查

意义

频率

注意事项

心电图、心脏彩超、冠脉CTA(即“冠状动脉CT造影”)等相关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问题

每3~6个月检查一次心电图

/

由于感觉神经受损,许多糖尿病人在发生心绞痛或急性心梗时往往没有疼痛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因而常被漏诊或误诊。因此,当糖尿病人出现明显乏力、胸闷、心前区不适、恶心、呕吐、心律不齐时,一定要高度警惕,及时检查心电图,有的甚至需要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或加做心脏彩超。

11

周围神经病变检测

意义

频率

注意事项

早期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每6~12个月检查一次

/

12

“踝肱指数(ABI)”及“下肢动脉超声”检查

意义

频率

注意事项

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每6~12个月检查一次

/

13

足部自查

意义

频率

注意事项

检查足部皮肤有无皲裂、有无红肿及水疱、有无感染及溃破;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预防糖足发生

每天自查,每6~12个月请专科医生检查一次

有足部水疱、溃疡、胼胝(俗称“老茧”)的糖尿病病友,切忌自行处理,最好找专业医生治疗

14

口腔疾病的筛查

意义

频率

注意事项

糖尿病可导致牙周病、牙齿松动或脱落、口腔溃疡、口腔霉菌感染、龋齿等多种口腔疾病,因此,患者一定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每6~12个月检查一次

/

15

肺部疾患的筛查

意义

频率

注意事项

胸部X线片检查可以判断糖尿病患者是否同时合并肺部感染、肺结核或肺部占位性病变

每年应拍1次胸片

/

16

腹部B超检查

意义

频率

注意事项

通过腹部B超检查,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同时合并脂肪肝?是否有胆囊炎症、结石或胰腺占位性病变

每年做一次腹部B超

/

17

骨质疏松的筛查

意义

频率

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通过骨密度检查,有助于骨质疏松的早发现、早治疗

对于绝经后女性,或者老年男性,或者缺少户外运动的糖尿病患者应每1~2年进行骨密度检查

/

18

抑郁症的筛查

对于那些情绪低落、对任何事物都毫无兴趣、整日无精打采、少言寡语、茶饭不思的糖尿病患者,要警惕是否患有“抑郁症”?向心理医生求助,通过专门的心理测试,进一步明确诊断

以上内容是针对糖尿病人的检查项目及检测频率的一般推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你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

作者:王建华 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  主任医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测糖贴士|糖友每年必做的检查,都给您总结好啦!
与糖尿病打交道,这些检查患者一定要了解(上篇)
糖尿病入院检查那么多,都有必要做吗?有什么注意事项?
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友怎么才能早知道?
糖友每年必做的9个检查项目
看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离你有多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