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德医风】徐近教授:不放过“胰腺”生机

徐  近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主任,胰腺肿瘤综合治疗部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兼任中国抗癌协会胰腺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擅长胰腺各种良恶性肿瘤的微创、开放手术,胰腺周围包括十二指肠、壶腹部、胆囊胆管、脾脏、后腹膜肿瘤的外科切除,胰腺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综合治疗。荣获上海市卫健委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上海市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一等奖,上海市优秀发明金奖。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江苏盐城建湖县一家乡镇医院的伤科门诊飘出药香,一位老者凑近中药煎锅,用手扇了一扇,轻道一声“好了”,便将锅中的中药渣连着中药汁取出,稍放凉便敷在患者的伤口处。这位老者便是徐近的外公,一位中医伤科医生。

徐近笑称在医院看外伤的外公,是那时候大家交口称赞的“赤脚医生”。外公用自己的中医知识帮乡亲们看好了大小疾病,也让徐近在耳濡目染间体会到了医学的精妙。外公是徐近医学的启蒙者,而原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正式开启了他的从医之路。

让徐近印象最深刻的是跟着研究生导师第一次进入手术室开刀。面对患者,尽管他强装镇定,但还是湿透了手术服。在手术过程中他很紧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有着许多差异,在不断操作的同时也要不断思考。所幸他第一次手术很成功,患者顺利康复了。

徐近刚毕业时,正迎来出国浪潮,许多人都选择出国深造,但徐近选择留在国内,继续在临床一线实践和探索。徐近跟随导师倪泉兴教授留在华山医院普外科,在倪泉兴教授身上,徐近学到了许多令他终身受益的学问,特别是与患者的相处之道:在问诊时,患者对于手术有许多不明白之处,倪教授会一一耐心解答;到病房查房时,倪教授并不是一副严肃专业的模样,而是与患者和家属轻松地唠家常,让他们放松心情;在患者愈后,倪教授还会再次关心他们的近况。

受到恩师的影响,徐近面对患者及患者家属时总是面带笑容,在查房时拍拍患者的背,与患者家属聊上两句。这些看似简单的言语,却有着神奇的力量,能让患者和家属从疾病的苦楚中暂时放松下来,缓解内心的焦虑,获得一些鼓励。

此外,一次次外科手术,不仅精进了徐近的手术技术,更让他磨砺出一颗强大的心脏。“外科会碰到各种疑难病症,手术难度高,风险高。但因为手术难,就不去做了吗?”徐近细心、谨慎,每次手术前都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面对高难度的手术,尽管常常有纠结的时刻,但是最终总能归纳出所有利弊。决定施行手术的那一刻,徐近就做好了万全的预案。“要对患者负责,对患者的家属负责。”

胰腺癌是一种极难被发现、容易转移和扩散的肿瘤,诊治胰腺癌的路上充满了各类挑战。经过徐近等中国胰腺肿瘤专家的努力,中国胰腺癌的科普宣教和诊治水平也在不断攀升,各类分子分型的用药也越来越精细。但其实每次创新都是艰辛不易的,“医学创新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大上,不是今天发明一项新技术,明天制造出一台新仪器,通过流程上的微调,让更多患者治愈了,这就是创新了。”在徐近眼里,传统医学点滴积累下的指南和共识,实际都经历了大量的临床验证,需要在每次手术、每次治疗时严格遵从,因为临床医学是很严谨、规范的。

在遵从共识和指南的基础上,徐近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再微调治疗方案,实现治疗中的动态平衡。有的患者很适应目前的治疗方案,可能这一年都不用调整,而有的患者需要几个月调整一次,换个药物,让化疗效果更好。

一谈到胰腺癌的各类治疗和手术细节,徐近的眼里就亮了起来,侃侃而谈。他一有闲暇,就会组织科室的小伙伴们一起学习国内外行业内优秀医师的治疗理念和治疗方法,取长补短,不断钻研。办公室的沙发上,常年放着一个枕头、一床被子,手术间隙,徐近就在这打个盹,醒来立马再次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

在徐近看来,胰腺癌的诊治,从1到1.1这“0.1”的突破也需要经过漫漫长路。

2019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肿瘤综合治疗部正式运营,如今徐近兼任胰腺外科主任和胰腺肿瘤综合治疗部主任。胰腺肿瘤综合治疗部的医生首先要负责所有非外科的疾病,做好外科医生的“左膀右臂”;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即胰腺肿瘤的全程管理和临床研究。患者来就诊,胰腺肿瘤综合治疗部医生就会为患者建立档案,全程观察患者治疗、用药后的身体变化,将各类数据记录存档,方便外科医生看诊时调用,调整治疗方案。

“胰腺肿瘤综合治疗部的医生最大的工作不是开刀,而是观察,但是这个工作对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徐近介绍道,胰腺肿瘤如今有更多样的治疗方式,全程包括术前的新辅助治疗、手术、术后的化疗,每个患者所需要的治疗不一样,做好患者生命周期的全程观察,就能适时调整治疗方案,让疗效最大化。从患者的角度来看,可以得到个性化的诊疗,实现精准治疗;从医生的角度来看,收集到更完整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对后续的治疗和临床研究很有帮助。

近两年,术前新辅助治疗逐渐成为治疗中的一部分,有不少胰腺癌患者也因此获益。当然,徐近也会听到一些患者的质疑声:“为什么要术前新辅助治疗?”“越早手术不是越早康复吗?”每次听到这样的疑问,徐近总会不厌其烦地为患者做解答。60%~80%的患者在发现患有胰腺癌时,已经无法手术切除。那么徐近会根据综合治疗部收集到的患者情况分类处理;属于哪种胰腺癌分子亚型(不同的胰腺癌分子亚型对于不同的治疗方案敏感性不同),就有针对性地给予术前化疗方案;经新辅助治疗后患者可达到手术条件时再施行手术,可事半功倍。还有一些患者,他的肿瘤恶性程度高,血液里可能有大量微转移病灶,一旦手术会有较高复发和转移的风险,这类患者也适宜在手术前进行新辅助治疗,通过术前的治疗,减少肿瘤复发的概率。

内外科的共同诊治,真正做到不分家,才能给胰腺癌患者最好的治疗方案。这也是徐近一直持续为之努力着的工作:“这是我们肿瘤专科的强项,能让患者得到全面的、个性化的治疗体验。”

采访前,徐近刚与一名患者家属进行了大量的沟通工作,这名70多岁的女性胰腺癌患者,经过检查发现肿瘤位置并未侵犯血管。根据共识建议,这类胰腺癌还是推荐手术的,但是患者家属仍有很多顾虑,觉得癌症又不能治愈,为什么还要吃手术的苦;另一方面,手术再小也会有风险。

胰腺癌患者家属对于患者“是否要手术”这个选择题常常很难抉择,孝心与现实、风险与生存是困扰他们最多的问题。徐近会将胰腺癌这种疾病掰开了、揉碎了与患者家属讲明白:“我会和家属说几个关键信息:第一,根据国际的共识指南,患者是否适合手术;第二,医生对于手术有多大的把握,是否推荐手术。说完这两个关键信息,再让家属考虑清楚后做决定。”徐近认为,说清手术原理和优缺点,不仅是对患者负责,也能让患者家属心里有底。

目前很多胰腺癌患者通过治疗,都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和生存期。因此,徐近对于这类患者家属,会尽力做好胰腺癌的科普宣教,不让遗憾发生。

胰腺肿瘤的诊治是徐近选择的职业道路,这么多年来,他坚定且热爱,未来也将与胰腺癌继续斗争。

来源:《康复》杂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耕耘半世纪,顶尖胰腺外科团队的四代传承
90岁胰腺癌患者在复旦肿瘤医院获根治,术后第八天顺利出院
83岁高龄老人罹患胰腺癌,病灶居然全部消失!
96. 胰腺及其胰腺癌的常用外科手术术式
Science:揭示外科手术促进胰腺癌扩散之谜
有质量地长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