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只有弄清家人的需求,才能理好关系

/高英   〔原创作品〕

家人对于每个人来说,本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最贴心的人、最可靠的人。家人之间,应该互相支持、互相温暖、互相成全。

然而对于现实中的不少人来说,如此美好的家人关系却是遥不可及。

自从心理学专家武志红对家人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并写了一本名为《为何家会伤人》的书之后,中国兴起了对原生家庭的反思及批判浪潮,至今此类话题依然在网上被热议。

家之所以会伤人,那是因为存在着拧巴的亲密关系,那是因为家人各怀心思不肯抱团取暖。猜疑、妒忌、嫌弃、自私、专制、虚伪,只要某个家庭占其一,就注定家人会上演宫斗剧,就注定家人活得或凌乱或憋屈。

在每个不和睦的家庭里,要么至少有一个从不知足总在索取的人,要么至少有一个挑拨离间总在争斗的人,要么至少有一个唯我独尊总是专制的人,要么至少有一个自私虚伪总在算计的人……

被不和睦的家庭所伤的,是重情重义的人,是渴望真爱的人,是乐于付出的人,是忠厚老实的人。这样的人心思相对单纯,性情相对善良,做人相对端正,行事相对直接,误以为付出就被认可,真心能换真心,后来却发现付出会遭曲解、真心遇上假意,既得不到认可又得不到接纳,有时反而会招致非议甚至诽谤,弄得如哑巴吃黄连——有苦也难言。

有人说很反感被别人拿着“家和万事兴”这句话来教训自己,因为当家庭无法和睦时,自己再怎么努力都只会徒劳地把自己搭进去,甚至导致自己的人生随之被毁,所以不如一个人走得远远的,索性与家人脱离关系。

的确,除了可以勇敢地脱离存在家暴等不堪问题的专制家庭之外,对于充满阴暗消极氛围或者整天勾心斗角的家,当一个人实在无能为力时,选择与家庭绝交不失为一个自救的有效办法——与其跟着家人活在黑暗的深渊永无宁日,不如自我拯救去别处创造崭新的生活。

不过,“家和万事兴”这句话并没错,错的是家人不肯团结地求“和”。并且,家要和,往往靠的不是一己之力——除非你飞黄腾达恩威有加,才能一个人统领全家。

试想,当家人团结有爱且互相温暖时,每个家庭成员是不是都会具有更好的精神面貌,是不是走出家门后更有信心和力量?如此一来在外做人做事就会顺遂得多,家庭自然呈现繁荣景象。

作为普通人,怎么来理好家庭关系,从而做到既不让自己受伤害又无需与家人绝交呢?

这里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或者说是一个富有理性的思路,那就是人们往往忽略的——从家人需求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有人会说我总在无私付出不就是在照顾家人的需求吗?但静心反省一下,你是在照顾家人的内在需求还是在照顾证明自己道德高尚的精神需求?如果是前者,自己就不会受伤害;如果是后者,自己总是会憋屈。

一定记住对家人有所付出时不能只从自己无私地乐于付出的角度去考虑,而要从家人内心需求的角度去考虑。

例如,在多子女家庭里,你经常回去看望父母,每周三次,而其他兄弟姐妹一周甚至一月一次都做不到,这真的彰显了你的孝道,却在对比之下显得其他兄弟姐妹不够好,因此大家默默地疏远了你并不认可你的好——属于心理上的本能反应,而父母不只是你一个人的父母,父母在意的不是你一个孩子,他们可是希望自己的所有子女都能拥有孝敬老人的好名声。

你可以换一个视角看待这个问题。其他兄弟姐妹很少回去,除了孝不孝的原因之外,还可能是距离太远、平时太忙、做事风格等原因所致,也可能是见你太积极不想和你争风头所致——其他人会觉得反正有你,你凡事那么积极,他们就觉得父母那里根本不用自己操心。

那怎么办呢?

如果你离父母距离近又时间灵活,那就可以多回去看望父母,只是要注意一下频率无需过高——父母生活能自理的话他们也需要保持相对独立的稳定生活状态,你可以跟其他兄弟姐妹明说原因,并且有时候邀请着其他兄弟姐妹一起去团聚。

这样就是在团结兄弟姐妹一起尽孝,而非个人英雄主义。当你单打独斗去尽孝时,无形中得罪了其他兄弟姐妹不说,还没能满足父母希望子女集体尽孝的愿望,即使做得再好也是只从自己的角度考虑而忽略了其他家人的心理需求。

在一个大家庭里,最忌只彰显你自己道德高尚重视孝道,这不但会带给其他人道德压力而且会被其他人齐心排挤。这和在单位上做事有点像,因此当你理好了和家人的关系,在家外就能处好和外人的关系,做事就会顺利。

在多子女家庭中,父母偏心现象在所难免,最可气的是有些老人不光偏听偏信,还会为了维护自己偏袒的孩子而编瞎话乱说。可是生气没用,只会伤害自己的身体,你要做的是坚持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不跟老人计较。

例如,你给了老人钱,这钱就属于老人,老人爱怎么用就怎么用,爱花给谁就花给谁。假如你非要老人按照自己的愿望处理你给的钱,那就还是在照顾自己的心理需求而非对方的心理需求。还有晚辈买了东西去看长辈,怕长辈舍不得用会送人,就动手拆了包装逼着长辈自己用,实在是没有必要,送给长辈的东西就让长辈自己处理。

除了父母与子女之间,无论兄弟姐妹还是夫妻之间,日常都要弄清对方的真正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地去理顺家人关系。

例如,兄弟姐妹家闹了乱子,你去劝解,既要主持公道又要表示支持自己的兄弟姐妹,但是不能越俎代庖地替人家决定什么,记住兄弟姐妹的需求只是你来撑撑腰并到此为止,对方的日子还要对方自己设法过下去。

例如,夫妻之间会时不时地闹别扭:妻子抱怨丈夫凉薄了自己的娘家人,其实要的是婆家对自己的尊重和重视;丈夫抱怨妻子做的饭菜不合口味,其实要的是妻子对自己的体贴和温柔。可在现实中,许多丈夫和妻子只从自己的视角出发来看问题,总是在表面现象上纠缠不休。

总之,当你弄清了家人的真正内心需求,就可以理性而智慧地去面对家庭问题,从而理顺和家人的关系,日常更加注重方式方法,而非盲目地埋头付出却活得憋屈无比。

高英写于2022年1月12日,腊月初十,周三辰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家庭走下坡路,越过越穷,跟这4个原因有关
一个家庭走向衰败,是有征兆的,以下三点希望你一条别占
原来,一个家庭能不能富贵早已注定,有这些亲人出现,必定是穷苦命
中年以后,兄弟姐妹最好的相处方式:三句话
八十岁老人感慨,做人过分在乎“亲情”,一厢情愿,你会输得很惨
人到晚年才明白,所有的家庭关系,都是有因果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