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我们仨》:这是一个真正的家

读《我们仨》:这是一个真正的家

/高英

近日,慢慢地读完了杨绛所著《我们仨》一书。这本书并不算厚,却让人可以掂出十足的分量,那是因为在作者简洁平淡的叙述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家。

什么是家?简单地说,一家人共同生活的地方就是家。家应该有内外之分:所谓“内”,即家人;所谓“外”,即住所。住所只是一个家的物质外壳,而家人才是一个家的灵魂。

在现实中,人们常常看重住所,也就是所住房屋的档次,看重室内装修和家具配套的高大上,却往往忽略了家人的核心力量以及精神层次的提升。

读着《我们仨》,可以时时刻刻感受到“家”对于杨绛来说,就是相亲相爱的家人,失去家人的相伴之后,“家”就不再是“家”,所以她才说:“三里河寓所,曾是我的家,因为有我们仨。我们仨失散了,家就没有了。”

于是,杨绛的老年生活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中度过。这不由让人感到好奇,“我们仨”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状态呢?

一九三五年七月,新婚的杨绛随夫君钱锺书到英国牛津求学,在夫妻相伴读书期间,生下了他们唯一的女儿钱瑗。之前钱锺书就希望生个像杨绛的女儿,杨绛却希望孩子像钱钟书,结果是生了个像钱锺书的女儿,这个女儿长大后自称和爸爸最“哥们”。

钱瑗出生后,钱锺书“仔仔细细看了又看,看了又看,然后得意地说:‘这是我的女儿,我喜欢的’。”当杨绛把钱锺书的“欢迎辞”告诉长大的女儿时,钱瑗的反应是“很感激”。作为一个出生于封建社会书香门第的男人,钱锺书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十分难得。这对“我们仨”的幸福与否至关重要。

钱瑗自小聪慧过人,读书过目不忘,和钱锺书一样喜欢“格物致知”,父女俩也能玩到一块去,甚至会一起搞恶作剧。最好玩的是钱锺书会和女儿一起叫着杨绛“娘”来互相告状,等她收拾烂摊子,仿佛家里有两个长不大的孩子,由此衬托出杨绛在日常必然温婉宽厚,散发着十足的母性光辉,父女俩才可以如此淘气。

尽管如此,“我们仨”却是互相依存的,每个人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成年后会打翻墨水瓶、弄坏台灯,从小连鞋带都不会系的拙手笨脚的钱锺书并不懒,自在英国留学起,除了特殊情况之外,都在做早餐给杨绛吃;而女儿钱瑗,会照顾妈妈,直到临终前还在惦记杨绛怎么吃饭的事情。

在“我们仨”的家中,三个人相辅相成,互相支撑,即使在艰难时期,也始终没有磨损掉丝毫彼此间的真情,对于经历过特殊政治时期的家庭来说,实在难能可贵,更为可贵的是他们从未间断过工作,读书、写作一直没被耽误,令人钦佩。

美中不足的是钱瑗从小体弱,容易生病,杨绛就在家里自己教她,年级高了就让她自学。后来钱瑗做了大学教授,钱锺书评价她说“爱教书,像爷爷;刚正,像外公”,和杨绛一样佩服自己的女儿。父母能够由衷佩服自己的女儿,尤其是像他们这样声望很高的父母,能够表示佩服自己的孩子,尤为可贵。这也是家庭幸福的保障。有多少家庭,父母与孩子在互相不认可中较劲一生,拼成了两败俱伤!

名人也是凡人,也要食人间烟火。家庭最容易起战火的地方往往来自于日常琐事。在“我们仨”的家庭中,自然并非事事步调一致,却为何没有争吵发生?

年轻时杨绛和钱锺书有过吵架的时候。《我们仨》中提到,在出国的轮船上两个人因为一个字的读音产生争执,杨绛却觉得“我虽然赢了,却觉得无趣,很不开心。锺书输了,当然也不开心”,“我们觉得吵架很无聊,争来争去,改变不了读音的定规。我们讲定,以后不妨各持异议,不必求同。但此后几年来,我们并没有各持异议。遇事两人一商量,就决定了,也不是全依他,也不是全依我。我们没有争吵的必要。”

夫妻俩堪称智者,智者不会在家庭中因窝里斗而产生内耗,能够坚持大道至简。夫妻生活不是学术论证,何必非要整出一个权威人物来主政?现在有多少婚姻幸福被夫妻中某一方的独断专行或者双方的争权夺势而打败,假如夫妻能学习杨绛和钱锺书伉俪的婚姻生活态度,何来那么多庸人自扰的烦恼斗争?

既然有这样的父母,就知道钱瑗也不会成为专横的人,在家里,她只是会和爸爸一起淘气玩罢了。父女俩不喜欢收拾东西,常常在杨绛出差时把家里弄得很乱,喜爱环境整洁的杨绛也不强求他们有所改正。就拿日常搭毛巾来说吧,父女俩都是随手一搭完事,杨绛则喜欢毛巾的边角对齐,见父女俩随手乱搭,只是默默地去把毛巾重新整理一下。“我们仨”的求同存异在日常琐事上充分得以体现。

“我们仨”的共同之处是好读书和喜敬业。平时三口人在一起,各忙各的,互不干扰。虽然貌似各自忙碌,互不相关,但是人在一起,心灵相依。

“我们仨”组成了一个真正的家——家人之间互相关爱,互相扶持,彼此尊重,彼此成全,谁也不嫌弃谁,谁也不怀疑谁,谁也不压制谁,谁也不阻碍谁。

家之所以是“家”,就是因为有家人的爱。只有了家人有爱,家才温暖,才会产生无穷的力量,从而成为每个人的温馨港湾和坚强后盾!这样的家才是真正的家!

因此杨绛在所著《我们仨》一书中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中这样写道:

三里河寓所,曾是我的家,因为有我们仨。我们仨失散了,家就没有了。

但是,尽管这么说,我却觉得我这一生并不空虚;我活得很充实,也很有意思,因为有我们仨。也可以说: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

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力的事。

这些质朴而由衷的话语,深深触动人心。这样的家庭何其美好,何其温馨!貌似简单,却需要彼此真心相待和彼此成全。

亲情,本该是一种人生的动力源泉,本该是一种无条件的支持,一家人能够同甘共苦,互相温暖。

那些把亲情演绎成宫斗剧的人,何其悲哀啊!

愿我们都有这样的家——因为有了它,所以人生更加充实;因为有了它,所以心中更多力量!

写于20181016日下午,首发于美篇,作者为美篇签约作者。配图拍自《我们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个我们永远也成不了杨绛的原因
杨绛先生今迎百岁生日 百岁老人的世纪附文女儿——钱媛
敬缅|杨绛先生:我心静如水,准备回家
幽默是一种情趣
杨绛《我们仨》: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世间始终你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