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庭教育只能借鉴,不可复制

文/高英       〔首发原创文章〕

在当代社会中,做家长的人如果不知道“家庭教育”和“原生家庭”这样的概念就仿佛已经落伍了,而能够符合“树大自然直”成长规律的孩子似乎也在变少。

时代变了,条件变了,环境变了,养孩子的观念和做法自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这属于正常现象。

随着生活物质条件和家长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学习,希望孩子的人生比自己的人生质量更高,从而甘愿致力于家庭教育。

与此同时,社会环境比从前相对多元,换句话说就是比从前相对复杂,再加上网络时代的热闹,让孩子们从小可以分心的东西越来越多,一旦孩子缺乏自律,就很容易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问题。

这是如今家庭教育得以被重视的主要原因,也是各种亲子教育理论盛行的现实基础。

家庭教育怎么做?上网一查,相关内容真不少,我们会看到很多“别人家的家长”那么厉害,很多“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优秀,甚至会萌生出望尘莫及的感觉,多想把别人的家庭教育直接复制粘贴到自家孩子身上,然后立竿见影。

只是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事情?人的事,尤其孩子的成长,不像机器一般容易,弄个标准进行批量机械生产就是了。

关于家庭教育,我现在的看法是,别人家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无法复制。

有本教子名著是《傅雷家书》,里面满是爱的唠叨。傅雷曾在写给儿子傅聪的信中提到,别人只看到你坐在那里整天练钢琴,却看不到父母对你进行的日常教育。非原文,大意如此。

别人会说,傅聪之所以能成为钢琴家,是因为父亲的严厉管教,是因为他从小的刻苦练习,这些经验可以复制。然而,世上严厉的家长和刻苦的孩子并不少,却不能都如傅聪般成名成家。

当然,还有人会说,毕竟一个人成功与否还要看机遇,这话不假。不过,本文只说家庭教育,且不涉及机遇甚至运气的问题。

即使是同样被家长用心培养成的钢琴家,傅聪和郎朗所受到的家庭教育也大有不同。因此,应该说,这世上没有可以直接复制的家庭教育,只有可供借鉴的教育经验。

那究竟为什么不能直接复制别人的家庭教育呢?简单地归纳一下,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各家经济条件有差异,富有的人家可以砸钱买更优质的教育,拮据的家庭则会选择尽量节约金钱;其次,家长们的三观和教育理念各各不同,导致培养孩子的目标及方式不同;还有,各家家长与各家孩子的性情存在差异,决定了家庭氛围与教育效果的不同。

窃以为在以上三个原因中,导致人们不能直接复制别人的家庭教育模式的主要原因是第三个。即使两家人在经济条件方面旗鼓相当,家长的三观及教育理念相同,也会因家长和孩子性情的不同导致家庭教育方式及效果大为不同。

因此,做家长的人就死了直接复制别人的家庭教育经验用在自家孩子身上的心吧,在家庭教育方面,真的没有捷径可走。

不过也别泄气,虽然不能直接复制别人的家庭教育,但可以借鉴别人家的教育经验,活学活用,因地制宜,把一些可以通用的教育方式灵活地运用到自家的亲子教育上去。

例如,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专注力;例如,督促孩子做到积极预习、及时复习功课;例如,鼓励孩子发展出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些都是可以通用的教育经验,但具体怎么做才有效果,就要自己动脑子,结合自家的实际情况来采取相应的行动。

直接复制别人的家庭教育经验是完全偷懒的方式,一般效果不佳;能够结合自身情况,积极主动地创造性运用别人的家庭教育经验,才是真正的借鉴。这就意味着,家长要成为学习型家长,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成长。

常言道“慢工出细活”,家庭教育本身就是一项慢工程,只能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发挥效力,而非复制别人的经验直接使用并一蹴而就。

认识到这一点,家长朋友们就会把心思用在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家长方面,就会逼自己成为学习成长型家长,而非整天攀比别人,老拿谁谁谁说事,弄得孩子烦了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在育儿界有个口号,叫“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被公认为有道理,不过这里所说的家长学习,并非指家长要去学习孩子的功课,而是学习如何更好地去做家长。无论文化程度高低,家长只要真心愿意做个称职的家长,通过学习就能够做到,毕竟关于家庭教育的知识,在网络时代已经唾手可得。

至于我自己,最早借鉴的是曾经的著名央视主持人敬一丹能多陪伴孩子就多陪伴孩子的做法。在三岁的女儿上幼儿园时,周六也是去园里的日子,那时做教师能双休的我总是给女儿请周六的假,像敬一丹当年一样,尽量争取多些时间和孩子待在一起。只是敬一丹其他的做法我学不了,因为情况完全不同。

后来,我也翻阅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借鉴了作者尹建莉所说的宁可让孩子上个离家近的普通初中,也不要让孩子上离家远的重点初中的说法(其实这也因人而异),现在我女儿上的就是离家近的普通初中,既不住校又不上晚自习,过着和小学类似的日常生活,可以满足女儿丰富的情感需要。至于其他方面,我并不去照搬书中的经验。

归根结底,学习如何做家长和借鉴别人的教育经验都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虽然还要煞费苦心地活学活用,但是很值得——这不仅有益于孩子的成长,还有助于家长的身心健康。

高英写于2020年9月1日,农历七月十四,周二午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庭教育沙龙|你知道吗?唠叨是一种畸形的'爱'。
孩子的这些行为,其实在告诉你他缺什么#亲子教育#家庭教育#育儿 #父母教育 #育儿经验分享
#家庭教育 #育儿经验分享 #做智慧父母 #父母必看系列 孩子被骂了,教你如何应对!#亲子教育 #育...
#育儿 #育儿经验分享 #育儿教育 #亲子教育 #家庭教育 #父母教育 #孩子教育 #教育 孩子地上...
想要改变一个孩子最有效的方法,绝对不是威胁 #育儿经验分享 #家庭教育 #亲子教育
家长必看——家庭亲子教育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