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教育科研网-高中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从义利之辩看儒道》研究课教学设计

《从义利之辩看儒道》研究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大兴附中  方孟?

 

一、 本课程落实新课程标准情况分析:

 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巩固积累文言知识,全面了解中国文化发展的脉络,同时根据教师特长和学生兴趣进行有选择的专题研究,以期呈现出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态势。学完《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这本书,我们期望能够通过这种专题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加深对学过的经典著作的理解,全方位了解中国经典文化的相关知识,

    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我们重点探究在作品中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通过剖析相关文学作品,以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指导学生用学到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应用到自己的人生实践中。鉴于我校学生的现状,教师需要上2-3节示范课,引领学生通过课上师生互动学到的方法来指导自己今后的自主探究。市级研究课“从义利之辩看儒道”就是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一节研究课。

     我们希望通过这节课的示范引领,使学生掌握其他专题的研究方法,来指导他们今后的探究实践。

二、教材分析: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作为一本选修教材,我们认为本册教材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应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有所启迪。因此我们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着专题性、实用性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在专题设计上,我们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结合学过的作家作品,以作家为线索,探究中国文化思想对这些作家创作思想的影响,在专题研究中,我们设想把以上作家专题具体分为几个探究点,用来具体探究作家作品中相关的文化现象。

三、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远郊区县普通中学,在教育相对落后的大兴区尚难排名三甲之列,生源极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水平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设计本课时考虑到学情因素,将课程设计成了教师示范课。希望学生能够照猫画虎,学习教师的研究思路,进行自主探究。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掌握专题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体验诵读法、专题探究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重难点:专题式教学与体验式教学的有机结合;以课堂教学为例,让学生掌握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五、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分析:

专题问题探究、体验诵读教学

六、学习资源分析: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科书、南怀瑾先生《论语别裁》《老子他说》等参考资料。

七、教学流程:

            《从义利之辩看儒道》

一 教师介绍研究角度:

从儒道学者的义利观来探究儒道互补。

同时介绍“义利之辨”产生的背景。

二 孔子的义利观:

1学生找出“于我如浮云”一则。

2 学生齐读“于我如浮云”一则。

3 学生找出表明孔子态度的文字“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教师提问:富贵是什么?利也。孔子重视吗?与“义”做比较。

结论:根本不在乎,很轻视。

4 学生解释“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的含义。

教师提问:这种状态是与哪个词相对立的概念呢?“富且贵”。

5 归纳孔子的义利观:以义为乐。

6 学生齐背“于我如浮云”一则。

7 学生找出“君子坦荡荡”一则。

8 通过此则分析孔子的义利观。

教师提问:君子因何“坦荡荡”?小人为何“长戚戚”?学生分析。

教师提供: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互证法)

9 学生齐背“君子坦荡荡”一则。

三 孟子的义利观:

1 学生齐读“孟子见梁惠王”。

2 教师提问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利、征、家、后、先、仁义。

利益、求取、封邑、以之为先、以之为后……

3 教师提问:能直接表现孟子义利观的语句是哪些呢?

  如何理解孟子的义利观?

学生回答:孟子认为如果人们都追求利而不顾及义的话,那就会发生“以下犯上”“弑君叛乱”等混乱局面。因此孟子更提倡“义”,留给“利”的空间更小---他希望人们“居利思义”,在追求利的同时不要忘记了义。

4 归纳孟子的义利观---重视仁义。

5 教师指导读出孟子的气势。

学生大生齐读。

四 老子的义利观:

1 学生齐背“绝圣弃智”章

老子的主张与儒家相同的是哪些?(目标一致)

民利百倍、民复孝慈、盗贼无有、少私寡欲等

2 老子的主张与儒家不同的是哪些?(途径不同)

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绝学无忧等

3 教师提问:“巧、利”如何理解?利益,诱发犯罪的基因。让学生举例分析。

“绝”“弃”如何理解?(提供两种参考答案)

老子得出这种论点的原因是什么?(结合“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分析)

由此归纳老子的义利观是什么?

学生回答:相对论的观点,看到了事物的对立面---有仁义就有不仁不

义,因此老子抛弃义利,无欲无为。

4 老子希望达到的状态是什么?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这是一种怎样的状态?找个词来形容一下?(天真、淳朴、原始、白纸、婴儿……)

5 老子学说与儒家学说是否有本质的冲突?

学生回答:只是角度不同而已,更加辩证(看到了对立面),是补充。

五 庄子的义利观:

1 学生诵读《?箧》节选。

2 庄子举盗跖的例子想要表明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仁义”思想一旦被坏人利用,其后果不堪设想。

“义”被人利用,变为追逐“利”的工具。请学生联系庄子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

3 归纳庄子的义利观:弃利弃义、弃圣无盗。

能否尝试读出庄子的谐趣?

学生诵读。

六 归纳儒道义利观的区别:

儒家学者从正面说:义利之辨是人生修养的统摄与核心。义利之辨的根本,儒家认为就是爱心与物欲的对立,大公与一己之私的对立。因此他们讲求“重义轻利”甚至“舍利取义”。

道家学者从事物的相对性的角度出发,看到了一味追求“仁义”的局限性,因此他们讲求淡泊于“仁义之名”和“物欲之利”,甚至完全抛弃“义”和“利”。

儒道并不矛盾,而是形成一种补充关系---道家看到了儒家学说的一些过于绝对化的说法,予以辩证的补充。

 

七 儒道义利观的影响:(重点说“重义轻利”的影响)

学生个别说:随机要求学生发言进行举例。

教师分类给;儒道影响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文人士大夫们在面临社会责任与个人私利的矛盾时,在面临国家大义与生命利益的抉择时,他们往往深受儒家学者“舍利(生)取义”思想的影响,表现出一幕幕如泣如歌的英雄本色!

面对社会责任与个人利益冲突,表现担当责任不计个人得失的“义”: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郑燮: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面对死亡威胁,表现出为了国家和民族“”舍生取义精神的“义”: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八、布置作业:

同学们根据课上的研读思路,自选其他角度(如“君子品格与圣人品格”、“孔子一生对其思想的践行”“儒道互补对于苏轼的影响”等等)进行专题研究

附板书:

             从义利之辩看儒道                  

乱世                         治世

                   儒家              道家

   

重利轻义              重义轻利          弃利  弃义

先利后义              先义后利          (辩证、补充)

见利忘义              舍利取义          无欲  无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析先秦诸家义利观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建议
[转载]儒家和墨家义利观概述
解读孟子“义利观”:见利要思义 不义则不为
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大学生价值观
道德与利益的统一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