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督查利剑」直指工业园区!园区水污染有哪些“治理模式”和“技术需求”?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省级以上园区共有2543家,集中了全国50%的工业企业。其中,有552家为国家级园区,1991家为省级园区。

诚然,这些工业园区在推动区域性经济发展中贡献重大,但其在几何级增长的同时,也给环境治理带来了诸多挑战:1)产污集中,污染种量大;2)源多汇少,减排难度大;3)污染繁杂,治污成本高。

为了防止工业园区由“聚宝盆”向“聚污区”转变,党和政府多年来采取了一系列的制度变革,比如:

◎ 2015年的“水十条〞,给工业园区方以及排污企业敲响警钟,将达标排放与企业的发展乃至生死存亡捆绑在一起。

◎ 2019年的《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工业聚集区应当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工业园区污水处理需求愈发迫切。

◎ 2019年的《关于深入推进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通知》,提出“专业的事交由专业的人去做”,鼓励以工业园等工业集聚区为突破口,引入第三方治理模式。

◎ 2020年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城镇(园区)污水处理环境管理的通知》,点明依法明晰各方责任才是规范污水处理环境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经过“十三五”和近2年的发展,工业园区水污染在政策法律、规划管理、技术装备上都发生了不小的改变,并且这些改变还将继续变化下去。

7月27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又表示:

"今年是第三轮督察开局之年......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水环境质量,将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全面启动沿黄省(区)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

今年2月,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赴等以“四不两直”方式去河南、陕西开展检查▼

不难想象,随着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打响,黄河、长江沿线乃至全国的“工业园区,必将成为此轮督查利剑直指的对象。

工业园区水污染,都有哪些「治理模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园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园区内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浪费现象明显,废水治理规划不合理,治理模式及处理工艺不合适水资源循环利用率低等多种问题随之出现。

目前,我国工业园区废水处理模式基本分为3种情况:

1、工业园区废水集中处理模式

国内许多工业园区建设了园区集中污水处理厂,将园区内的废水进行集中处理。

优点:设备、土地和人工共同使用;有效降低园区内各个企业的废水处理费用和环保部门进行监管的难度等。

缺点:由于工业园区废水水质复杂、水质水量波动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集中污水厂的正常运营,同时园区集中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及收费机制等方面仍有大量问题亟待解决。

2、企业预处理后进入城镇污水厂合并处理模式

企业生产废水经过内部预处理设施处理,达到接管标准后排入市政管网,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与生活污水一并处理。

缺点:企业预处理工艺通常与城镇污水厂处理工艺类似,工业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无法得到降解去除,只是转移进入城镇污水厂,依靠生活污水稀释降低浓度,并且有可能对城镇污水厂的生化系统产生较大抑制或冲击,存在不达标排放的风险。

3、企业自行建设废水处理设施模式

园区各企业根据自身废水特点自行建设废水处理设施,废水处理后,经环保部门监测达标后排放。

优点:此种模式可以分散事故危险和责任分担。

缺点:分散式废水处理设施总占地面积大;投资费用与运行成本高;水资源利用率低;环保部门监管难度大;不利于专业化运行管理。

工业园区水污染,都有哪些「技术需求」?

为了减少工业园区水污染,首先要做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处理技术滞后的问题。

当前,部分工业园区在进行水污染防治中,缺乏对先进技术的应用。一般需要先进性预处理技术的应用,为后期的物化处理技术、生态处理技术和化学处理技术的应用做好铺垫,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

1、废水预处理及应急处置技术

企业需要加大对工业园中一些常见难降解、有毒有害污染物对废水处理影响的研究力度,研发出专门处理难降解废水的预处理技术和工艺。

在此过程中,需要将一些影响较大的特征污染物作为评价因素,根据各个园区中排放废水的不同来制定出相应的废水预处理技术,以及对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控预处理措施,由此进一步保证各个企业排放出的废水能够达到工业园区的相关标准要求。

此外,还要根据工业园区中可能存在的废水泄漏和排放情况,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通过计算冲击负荷来建设一定尺寸的废水调节池,以此应对紧急情况下的废水处理问题。

2、废水分质收集技术

众所周知,工业园区排出的废水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废弃物和有毒有害物质,要想提高对废水的处理效果,就需要从污水排放入手。

在保证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应根据不同水质来分类收集管理废水,从而降低废水处理成本,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 对于可再次使用的工业废水,可以经过简单物化处理后排入相应的管网中。

  • 对于难降解的工业废水,需要先降低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然后再将其排入相应的管网中,并进行后续的生化处理。

3、集中处理技术

◎ 厌氧水解酸化

该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变废水中各种污染物质的分子结构来起到处理效果。一般包括断链、裂解、还原等,从而使得一些难降解的有机物转变为结构简单、容易降解的有机物,实现对废水的脱色处理和可再次使用处理。

简单来说,厌氧水解酸化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转化起到集中处理的效果。

◎ 好氧生物处理

好氧生物处理技术主要采用的是活性污泥法,一般分为A/O法、氧化沟法等。

对于A/O法来说,需要在缺氧、好氧交替运行的情况下,尽可能抑制废水中各种丝状菌的大量繁殖,降低丝状菌污泥的膨胀量,进而起到处理废水的效果。

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操作简单,处理费用相对较少,在工业园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范围相对广泛。

◎ 深度处理

在当前一些在环境敏感地区中,工业园区所排放的废水在经过二级生物处理后,还需要进行深度的处理,进一步降低废水中污染物量。

在对废水深度处理中,主要是去除废水中的 NH,-N、TN、TP、有机污染物、悬浮物及其他微生物等。与此同时,还要根据工业园区各个企业排放废水的特点去除相应的污染物。

如果处理后的废水需要再次循环使用,则需要根据水源的用途去除废水中的无机物和盐类物质。

深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高级氧化、活性炭吸附、膜分离、生物滤池等,一般需要根据污水处理厂处理废水中污染物质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深度处理方法。

4、水循环利用技术

水系统集成是工业园区物质集成的重要特征之一,需要实现对水资源的循环使用,建立一体化的水资源再生体系。

一般来说,工业园区中存在各种类型的工业企业,各个企业对水质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别,此时就可以将水划分为各个等级,实现对工园的梯度化利用。

目前,多数企业采用的是“清水—第一次清循环水—第二次浊循环水”的水循环过程以及中水回用方法。

其中,中水指的是经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的废水,可以应用到各个环境范围中(除了饮用水外)。

工业园区企业对中水的使用要求较高,因此要选择最佳的废水处理工艺,需要结合工业园区所在地的水源实际情况,在保证企业运行安全的情况下,对整个中水回用工程进行评价分析。

工业园区水污染,为什么强调「紧抓不放」?

自2015年从河北开始试点,到去年6月份,生态环境部共完成了31个省(区、市)和的两轮督察全覆盖,对20个省(区)开展了督察“回头看”,对两个国务院部门、6家央企开展了督察。

回顾前两轮中央环保督察,我们不难发现,几乎各省市区域的工业园区都曾被环保督查点过名。比如:

◎ 贵州(安顺)夏云工业园区企业违法违规问题突出,超1/3入园企业未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企业通过雨水管网排放生产废水的现象较为普遍

◎ 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管理松懈,基础设施不健全,部分企业环境问题突出;

◎ 河北(邢台)宁晋盐化工园区龙源污水厂因伪造篡改监测数据被查处后,管理仍然粗放;

◎ 宁夏(吴忠)工业园区无序发展,违法排污多发......

工业园区之所以成为环保的“重灾区”,与工业园区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等问题有脱不开的关系。

1、重引资、轻环保,工业园区规划缺少约束

为了引资,当地政府对入园企业简化手续甚至不设门槛,导致不少环保意识较弱或污染处理能力较低的企业进入了园区。

为了引资,引进的工业项目与园区本身的污染承载能力不相符,导致部分处理设备闲置或未能真正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发挥作用。

2、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技术与实际情况不相符

虽然大部分的工业园区都建立了污水处理厂,但却未能从实际角度考虑,对工业废水特征进行分析或合理采用相关技术,而是照搬城市污水厂的设计思路,在建设过程中缺少预处理以及废水水质调控两个重要环节。

这就给工业园区污水厂的整体达标排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与隐患,甚至导致有的园区污水厂虽已建成投产但却一直无法达标排放。

3、多头管理机制下,工业园区各方职责不清、监管不力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在我国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系统主要的环节是企业废水预处理、排入管网、集中处理。

这种多方监管机制,使得政府部门、污水处理厂运营商和企业之间职责不清、监管不力。

工业项目废水预处理装置由业主自行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业废水预处理装置排放口由环保部门监督;工业园区工业废水排污管网由专业排水管网公司或工业园区专业部门管理;污水处理厂由污水厂运行管理;污水厂排放口由环保部门监督。

4、工业园区对排污企业监控能力不足

不得不承认,目前有很多的工业园区水质自动监控平台质量不高,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平台建设落后,水质监测设备不完善,监控设备不完善或者说数据滞后,缺乏最新的数据支持等,很难对工业园区内的企业排水水质进行监控。

除此之外,工业园区污水收集管网对于接管企业也存在一定的监管漏洞。通过针对某市的工业园区企业进行调查,排放工业废水的工业园区企业,使用暗管或者压力管占大多数,然后进入排污总管。

也正因如此,有不少企业就能够通过这个漏洞偷排污水。一些含有重金属、硝基化合物比例较大的污染物,在排放到管网之后,很可能会导致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恢复正常需要较长的时间。

当记者问起,“为什么要时时刻刻紧盯工业园区污染问题”,某西部省环保厅的工作人员表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因为内部监管失效,在无序竞争的情况下,一些地方工业园区盲目进行招商引资,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管,导致很多工业园区滋生了大量的污染排放企业,环保工业区反而成为环保盲区。”

同时,他也指出,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将重拳出击对工业园区进行专项治理和检查。

来源:环保水圈

关于峰会

据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全国废水治理设施和废水处理能力不断提升;随着环保风向趋严,水环境综合治理需求开始释放,市场上也涌现了一批工业废水处理的领先企业;预计,“十四五”时期,随着环保治理的不断深入,工业废水处理行业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2023中国国际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峰会将以“聚焦后疫情时代水环境市场驱动力”为主题,于2023年11月29-30日苏州召开,会议将汇集来自政府单位、主管部门、产废单位、水务公司、工程运营单位、污水处理厂、科研/高校机构、设计单位等共同围绕“政策标准趋势,废水零排放,高浓度、难降解、高盐废水处理技术/设备,工程示范”“工业园区第三方治理”等多个方面内容共同讨论行业发展。

大会组委会联系人

联系人:张小姐

手机:182 2175 6169(微信同号)

邮箱:anna@tjevents.c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难在哪儿?
500亿!工业污水第三方运营市场未来规模可观
带货指南 | 中化环境工业废水业务来了!
水质千差万别的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怎样设计?
产业园区工业污水处理中常见问题与对策探究
【砥砺奋进的五年·绿色发展 绿色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 自治区水污染防治调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