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萨瓦之印象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来厄国已一月有余,第一次听说春节要去马萨瓦时,我只“哦”了一声。没办法,我依旧沉浸在天堂般的世界里,哪怕是一分一秒,都舍不得放弃享受这快乐、美好的时光,怎肯浪费生命去关注无关紧要的事情?

当再次听到马萨瓦时,才意识到要去红海边了,我做出的第一反应是:带一把红海沙回来。恒河沙已经深入我的骨髓,虽然恒河水多少能够带给我一些慰藉,可还是对恒河沙念念不忘。十多年前读《圣经》时,最喜欢“出埃及记”篇,上帝就是在红海现神威,让摩西带领一众信徒顺利走出埃及。不管别人怎么看,反正它就是我心中的圣海。

终于到了出发的那天,我上车在尾部找了一个靠窗的位子坐下,从包里拿出我的精神大餐开始享用。不知过了多久,车停了下来,大家都下车,我才回到眼前的世界。解决了内急问题之后,要了一杯咖啡,第一次喝厄国本土的咖啡。刚喝第一口时,感觉味道有点怪,鱼鱼哥告诉我,里面加了姜粉,再喝第二口就已经适应,或许是姜的味道太强烈,没能喝出咖啡的清香,加之糖加的太多了,喝到最后都已经齁嗓子了,即便这样,我还是把多余下来的一杯咖啡灌到自己肚子里。

中途休息时,同事关心的询问让我很是感动。但,彼非鱼,怎知鱼的快乐?你们怎么看我,就如我怎么看你们一般,你若高兴,我便高兴;你若不开心,我便不开心。

再次启程,当听到一声:“马上到马萨瓦了!”我终于回到现实世界,收起书本,认真欣赏外面的景色。一条不算宽阔的公路一直消失到远方的天际里,路况不是太好,有几次剧烈的颠簸着实让我有些吃不消。路两边是一片广袤的荒漠,随处可见低矮的灌木丛林,有点稀树草原的感觉,不过只有树,没怎么看见有草。偶尔能看见羊群的身影,还有一些工业废弃物随意堆放在那里,任凭风吹日晒。

虽然我生活在海边,可是当我见到红海的那一刹那时,还是出乎预料之外。这哪里是海?明明就是一条穿越城市的内河而已,湿润的空气让我有一种久违的熟悉感,可却闻不到一丝海腥味道。

下了车,部分街面还有积水,看来错过了一场及时雨。其实,我来厄国时间不长,就深深体会到了水在阿斯马拉是如何的珍贵。抬头仰望天空,依旧是阴沉沉,像是之前的那场雨还没有下过瘾,果不其然,没过多会儿,天空又开始飘起星星雨丝。或许是阿斯马拉天空永远的湛蓝、又或许是阿斯马拉空气中太缺乏水,当置身在这温暖、湿润的空气中时,我似乎都能听到自己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大声喊叫;“太舒服了。”

蒙蒙细雨中的马萨瓦看起来很美,高大的棕榈树,虽然不宽、但干净、整洁的街道和两边坐落的花墙小院,让初到的我感受到宁静和安详。紧接着,迎接我们的就是一个不能称作广场的广场,三台坦克以V字型的方式排列,炮口就直冲着进城的路口方向。好吧,我承认这感觉不是太好。但,当我看到停车位置边上的一座布满弹坑、几近废墟的建筑物时,我才意识到这是一座沧桑感十足的城市,坦克这样的站队是有深意在其中。

我随着大家一起走向“坦克广场”。广场上不仅有我们,也有很多当地人在以坦克为背景拍照,我走到V字底端的那辆坦克前时,看到基座上竖了三块碑,分别用英语、阿拉伯语和提格雷尼亚语简单介绍了建立此广场的缘由,是为了纪念在那场独立解放战争中,为了光明和自由而献出自己生命的英雄们,这三台坦克就是从强大的侵略者手中缴获,在解放这座城市时立下汗马功劳。记住那段不堪回首的残酷岁月,不是要将仇恨深埋,而是要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和平,让世世代代的子孙记住曾经为和平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

据说当厄国赢得这场实力悬殊的战争时,联合国都被震惊了,没有人会相信厄国人会取的胜利。在我看来根本就没有什么奇迹,战争从来靠的都不是先进的武器和强大的财力支撑,而是凭人的强大无比的坚定信念。中国有句古话说:“人定胜天。”是指人的信念坚定、不为外界所动摇,最终可达成心愿。

我们下榻的酒店是意大利人开的,进入大厅,无论是窗棱和大门上的木头雕刻、彩色玻璃窗、还有挂在墙上的各种油画很意大利化,但桌椅板凳的陈设很穆斯林味道,油画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意大利贵族生活的描述、有战争画面、甚至还有穆斯林的生活画面,这两种迥异风格的陈设就那么和谐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丝毫感觉不到哪里有什么不对的,原本就应该是这样的。岁月在这些家具上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记,脑补一下曾经这里也是金碧辉煌,涂上油漆的门窗桌椅在灯光的映照下,光彩熠熠。现如今只能从开裂的缝隙和翘起的漆面中寻觅当初的一丝影子。

酒店前台没有电脑,办理住宿全靠人工操作,效率不是太高。终于拿到了房间的钥匙,赶紧拿着行李去房间。走到房间门口一看,房门大开,服务员正在打扫卫生,地面全是水和泥印,这一刻突然感到特尴尬,拿着行李不知是进房间呢还是去别的地方?幸好阳台的门开着,放下行李就冲向阳台。阳台面向大海,此刻我就站在这里,感觉整个身体变成了一个网状体,任这徐徐海风吹透整个身体,带走浮躁,留下清凉。阳台上摆有桌椅,我找了张椅子坐下,一边看书一边等待清扫工作的结束。

午饭是在另外一个叫“红海”酒店解决的,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大名鼎鼎的纯手工制作的、完全靠自然发酵、耗时长达7天以上的面食“英吉拉”,“英吉拉”对厄国人就好比是泡菜对韩国人的重要程度。我尝了一口,好酸!其外观看上去跟牛肚差不多,尽管有人说,“英吉拉”的营养价值有多么高,我依旧打算敬而远之。

午睡醒来,开始下午的集体活动。我突然发现走路有些轻飘飘的,平时想要制止不停往外冒念头,此刻也停止活动,大脑难得呈现一片安寂,不想说话,也听不清别人在说些什么,身体只是机械的在动,后来才了解到,这是氧气中毒的症状,我很是享受这种状态。

勉强记得参观了两个由中国援建的项目,其中的一个项目就是发电厂。等电厂正式运行了,首都百姓饱受缺电之苦的日子就过到头了。我来的时间虽然不长,但立刻就适应了没电的日子,如果哪一天、一整天都有电反倒令我不安,因为无法预测何时会长时间没电,其结果就会导致靠电泵将自来水打上房顶的这一功能失效。

电厂使用早已被中国所淘汰的柴油发电技术,在生态保护和民生需求方面,厄国政府因财政选择了后者,就短期而言或许对国家的发展有利,对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我能想起八个字:“漏脯救饥,鸩酒止渴。”谈不上对错,我只祈祷将来离开这里的时候,依旧还能看到湛蓝色的天空。

用过晚餐之后,大家相约去海边抓螃蟹。看着大家兴致高昂,不想扫兴,于是,找了一个借口,脱离了这一次的集体活动。回到房间,发现卫生间的灯不亮,请服务台找人来看看,没过一会儿,就有维修工敲门,拿着工具在卫生间鼓捣了半天,无功而返。原以为就这样了,于是,安心看书。刚看了没多久,听到敲门声,又有人前来维修,弄了半天,告诉我们,“很抱歉,修不好了。”也只能这样了。送走了维修工,再次拿起书,刚看了几页,就听到蚊子在耳边飞,刚说了一声:“蚊子……”马上问了一句,这里的蚊子是否带疟原虫?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想想还是搽点带来的驱蚊药,不想害它性命,同时,也不敢冒被咬的风险,毕竟我们依旧还是疟原虫携带者。

第二天是在手机欢快的铃声中醒来,摸黑在卫生间洗漱。据说我们来的这个时节,是马萨瓦一年种气温和湿度最适宜的时候,不过我还是感到有点冷。窗外依旧被黑沉沉的夜幕笼罩着,不过主楼顶上的酒店名字被惨白的灯光照射、再加上黑幕的映衬,想忽略它都很难,就是这样我才记住了DAHLAK。当我的功课做到平时的三分之二时,天色才开始逐渐亮了起来,书上的字勉强可以辨认出来了,我打开通向阳台的门,深深的吸了一口略带寒意的、尚未被染污过的、最纯正的、新鲜的红海空气。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这空气真有如此神奇的效果,思维愈发清晰,在乌鸦的鼓噪和鸽子咕咕二重唱的陪伴下,我完成了剩下的功课。

低头看看楼下的庭院中,已有我们的同伴在游泳池边上散步。院子不大,是个中规中矩的长方形,一面是海滩,其它三面都是造型特别赏心悦目的三层楼房。欧洲传统的建筑风格大致分了三种,哥特式、拜占庭式和夏洛克式。但是这种风格我却说不上来,如果非要我说出个风格来,我只能勉强将其归到拜占庭式,理由就是“圆”的元素太多。后来才知道,这是意大利廊柱建筑模式。

用过早膳,我们一行人来到我在阳台看到的那个海滩,原来它是一个简陋的旅游码头,登船向大海深处奔去,身后留下一串白色的浪花。偶尔,还能看到前方有鱼群跃出水面,试了几次想抓拍下这奇景,可都无功而返。突然,想起两句诗:“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曾经在卢国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这次机会来了,我撒开了头发,用手故意弄的再凌乱些,长过小腿肚的头发在这海风的吹拂下飞舞,留了十年的头发,只是为了这一刻,又可以放下一桩执念。

船行了大约二十分钟的样子,终于停靠在被当地人称为绿岛的沙滩上,岛的面积不大,像似一条狭长的带子、呈弧状随意散落在这片海域。我们落脚的这一端看上去很像是退潮之后才会露出头的滩涂,上面除了几个破旧不堪的草棚之外,啥都没有。岛的另外一端被茂密的植被所覆盖,还能看到破败的建筑物。

我的脚刚踏上这片沙滩,立刻就被一个景象所吸引——会跑的海螺壳。太好奇了,我蹲下身子想仔细看看,海螺壳就突然停在那里不动了。有些失望,不过当我弯着腰环顾四周的时候,又发现了好多大大小小的会跑的海螺壳。这次,不敢闹出动静,悄悄跟在它们身后,发现原来是寄居蟹背着壳在跑。印象当中的寄居蟹没有那么大啊?看过这些有趣的寄居蟹之后,找了一个非常干净、平整的地方,从包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袋子,蹲下来,很郑重的抓了几把沙。这一切做完之后,虽然,我知道水是如何的珍贵,可还是打开一瓶矿泉水,小心翼翼倒出一点水,冲掉手上剩余的沙。

上了岛就感觉到了天堂,天空是灰白色的、沙滩是黄色的、远处的植被是绿色的、海水是清清的天蓝色,除了我们之一群不速之客的欢声笑语之外,再听不到其它的声音。海边特有的海风拍打岸边激起浪花的景象在这里看不到,海面如镜面一般无丝毫起伏。不忍心打扰这里主人的安宁生活,我没有下海,只是在内湾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拿出包里的经书,这是我来之前就想好要做的事情,为红海的众生祈福。总听同事们说,靠着红海却没有海鲜吃,因为这里的渔业不发达。我想的却是:感谢上帝的保佑!让这里的生态依旧保持自然,让海里的生物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只是,这样的安宁还能持续多久?看着对岸高高竖起的三个电厂烟囱,就能知晓这天堂一般的美景即将成为过去。

绿岛所处的战略位置对马萨瓦而言,就如同刘公岛对威海卫的重要性一般。厄国虽然拥有1200公里长的海岸线,但马萨瓦所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这里的历史比起阿斯马拉古老了许多,同时,也是兵家必争之地,这可以通绿岛另外一端的破败建筑残存的痕迹中窥见一斑。剧开船的当地人介绍,岛上最早的建筑始于十三世纪,以珊瑚石和贝壳做为建筑材料,之后被水泥所替代,意大利殖民时期修建的防御工事,现如今只剩下了炮台基座。绿岛面积不大,环岛一周大概其只需要30分钟左右。有同事下海抓到了海参,还有人捡到好看的贝壳,反正每个人都有收获。

我们所住酒店对面的曾经辉煌无比的埃塞国王的行宫也述说了相似的历史。上个世纪中叶,厄国被并入埃塞联邦,埃塞是一个内陆国家,心心念念想得到一个出海口,或许就是这一贪念,竟然靠武力硬是将厄国变成它的一个省。这必然会遭到厄国的抵抗,也就是在那场马萨瓦争夺战中,埃塞人最终无法挽回败局,竟然用自己的飞机炸毁了自己的王宫,这一结果也导致埃塞耗费巨资打造的海军竟自废武功。

曾经是埃塞人引以自傲的、富丽堂皇的王宫,如今废墟一般伫立在那里,成了埃塞人心中挥之不去的耻辱。马萨瓦城中,类似的破败建筑比比皆是,对厄国人而言,从意大利人的殖民带给他们希望,到后来的英国人和埃塞人带给他们那段噩梦般的记忆,让厄国人意识到,和平与安宁只能靠自己,环伺周边不很友好的政治生态,导致厄国GOV不得不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维护国家的安宁,民生的发展只能是次要的。在我看来,这不是一件坏事,科技的高速发展与地球生态恶化率成正比,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同时要生活在一个处处被污染的环境里。这里的百姓生活在我们看来很苦,但他们过得很踏实很安逸,人心清净,国土自然成为一片净土。这里还有一个在其它地方无法看到的存在,天主教、东正教和穆斯林在这个国家三教合一,他们用行动告诉世人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世界宗教原本是一家。下午参观马萨瓦市的博物馆,这是迄今为止我所参观过的最为简陋的博物馆。展厅设在二楼,不大的面积共展出六个部分内容,展厅内不允许拍照。第一部分是红海里的生物物种,没想到小小的红海竟然蕴藏了如此丰富的物种,竟然还看到了俗称虾爬子的标本、绚丽多彩的珊瑚石,据说整个地球海洋只有七种海龟,而红海就占了5种,鱼类资源更是让人惊叹。曾经有中国渔船试图在这里进行捕捞作业,不过因为所用的拖网会破坏珊瑚的生长环境而被厄国政府拒绝,我为此赞叹不已。人类与整个地球上的物种生命是一个共同体,尊重其它物种的生命就是尊重人类自己的生命,爱护整个地球的环境就如同爱护自己的身体一般。没有这样的共识,迟早人类会走向自我毁灭。

其它几个部分有马萨瓦考古发现、厄国的民俗民风、殖民史和独立战争史等,这些几部分并不是我的兴趣所在,走马观花看过一圈后,算是到此一游。

第三天用过早餐后,收拾行李踏上回阿斯马拉之旅。或许是受头天夜里近乎噪音的音乐声所影响,脑袋总是浑浑噩噩而无法集中精力,只能放弃看书的打算,聊胜于无地看着车窗外的景色。车一出马萨瓦就开始爬山,最初海拔300米之内的树木长得并不太茂盛,当超过这一海拔时,画风突然一转,植物的种类与山下有了很大不同,植被经雨水的滋润后,显得格外郁郁葱葱,这样的景色一直持续到海拔1100米的一个小镇上。我们在这里休整了一番之后,继续爬山。随着高度的不断攀升,地势也愈发险峻。这条从马萨瓦通往阿斯马拉的盘山公路还是当初意大利人修建的、路面不宽、年久失修,再加上无休止的几乎180度的弯道,路的那一边就是接近六、七十度角的沟壑。

当车行到海拔1600米之上时,茂盛的植被见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漫山遍野的仙人掌,这样壮观的仙人掌林景象还是头一次见。沟壑陡坡上布满了巨大的石头,与周围的环境不是很谐调,好像是突然冒出来,又或是靠人力运上来的?我觉得自己的想象力有些不靠谱。或许是久远以前地质运动,形成的东非大裂谷的产物?对这个解释,我还是比较满意。

接近海拔1900米时,忽然看到窗外有薄薄的云纱伴我们同行,转过一道弯,前面等待我们的是一片浓的化不开的云幕,我突然有一种像是到了《西游记》里南天门的感觉。当我们从云雾中穿越出来,再回头看时,我被眼前的景象迷住了。后面的山头被白色的云所笼罩,在周边依旧是青中带黄的山峦的衬托之下,犹如一道瀑布从天而降,我试图想将这美景拍下来,可惜颠簸之中根本拿不稳派派,试了多次,只能作罢。当我们最后一次冲出云幕之后,看到的湛蓝色、没有一丝白云的天空,阿斯马拉,我回来了,也终于知道你为何被称为是——云端上的城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地图变迁史—非洲厄立特里亚
“鲜为人知的厄立特里亚”之二:从高原到红海的古迹和城市之旅
红海卫士:中式中/远程火箭炮
地理赏析 | 红海之国,厄立特里亚
一国1200公里海岸线被霸占,堵成一个内陆国
非洲唯一没被殖民的大国,两次重挫意大利,亲中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