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帛书老子3.10|大音希声

读帛书老子3.10.mp3 来自郭宗林号旅行专线 00:00 27:41
提要:大器发大音,大音为什么希声?怎么才能听到大音?

大音希声

    大音希声,是个很难懂的词,很大、很难。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所以要想搞明白“大音希声”,就得一步步细细分析。
    1、什么是“音”?
    2、什么是“声”?
    3、声和音的关系?
    4、什么是“大音”?
    5、什么是“希声”?
    6、什么是“大音希声”?
    7、怎么才能听到“大音”?
   “声”和“音”,我们一般认为它们是同义词,但细细分析起来,两者又有很大的差别。
什么是“音”?

    上图就是“音”字的历史演变过程,继续溯源,“音”这个字来自“言”字。 

  

   “音”字是“言”字在口中加了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声音就是从口中发出的。这声音可以是语音,也可以是乐音。“音”与“言”在意义上是有联系的。发“言”为声,声成文谓之“音”。(百度百科

   “音”来自于“言”,把“言”传递出去就是“音”。

    可是语音,发自于口也可以是乐音,发自于乐

    所以,可以看出来,是发自于的。

    乐音的乐谱算不算呢?

    我觉得,乐谱也是广义的“音”,因为有了乐谱就能产生相应的“音”。

    同理,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也都是广义的“音”,因为有了文字,就能有语音,两者完全等价。

什么是“聲”?
    搞明白“音”,再研究研究“声”。

    上图是“聲”的历史演变过程。
   “聲”上面是个“殸”( qìng),“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
    从“聲”这个字的构成,分析其本义,是由物体发出并且被人通过“耳朵”听到的“声响”。

言、音、声的关系】   
    通过对“声和音”两个字的探究,可以发现,“声”来自于“音”,而“音”来自于“言”
    比方,一个人心里有想法,要表达,就是欲“言”;当他表达出来了,这就是“音”;他说的话,别人听到耳朵里,这就是“声”。
    
    是不同的,也是不同的,“你想表达的内容,和真正表达出来的内容,常常有偏差。而你表达出来的内容,传入他人耳朵里,又常常变了味”。

    这种变味一般有两种:

    第一种变味是语义上的。

    这样的例子特别多。比如:

    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剩女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谁都看不上,另一个是谁都看不上。

    第二种变味是听觉上的。
    同一个“音”,不同人听到的“声”也可以不一样。
    网上传过一个有名的案例“yanny”还是“laurel”
    同一个几秒的音频,据统计47%的人听到的是“yanny”,而53%还是“laurel”。

    所以,人的耳朵对“音”具有选择性,同样的“音”,进入不同人的耳朵里,也会得到不同的“声”。

    用现代的通信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言、音和声的关系”,如图:

    “言”是来自于“器”的“信息”;
    “器”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一个系统;
    “信息”要想能够传递,就必须转化成“信号”,比如“电信号、声信号、光信号”,“音”就是信号。
    受信者,可以通过接收器,比如人通过“耳朵”接收声信号,这就是所谓的“声”。
    音来自于言,却不等于言,声来自于音,也不等于音。

什么是“大音”?
    “大器”发出的“音”,就是“大音”。
    用通信的理论来说,大音可以理解为理想信号,其在时间上从无穷远处来,到无穷远处去。当信号用以时间t为自变量的函数表达时,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就是(-∞,+∞)。
    通信理论有点非大众化,再举一个通俗点的例子。
    没人怀疑老子是一个“大器”,他对“道”的理解,如果完全表达出来,那就是“大音”。
    有人说了,那5000多字的《老子》,不就是老子的“音”吗?
    是“音”,却不是“大音”。
    因为《老子》是老子借助于“古汉语”这个“小器”发出的“音”,小器发出的“音”,当然不是“大音”了。
    古汉语乃至所有语言,表达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当然不是“大器”了。
    老子说:“道可道,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可名也”就与此含义相似。
    大音是不可道,不可名的!  
    如果还是觉得这个例子不够通俗,那就再举一个。
    在音乐的表达上,传统型葫芦丝音域窄,只有一个纯八度加一个纯四度,而一般的洞箫音域就比较宽,有两个八度。所以,音域窄的葫芦丝就没法正常吹奏洞箫名曲《春江花月夜》。
    大音就好比音域要求极宽的曲子,只能用大器才能吹奏出来,而用音域窄的小器吹奏,就变味了,就不是“大音”了。

什么是“希声”?
    希:罕也。——《尔雅》
    希声,不是无声,而是全部“”的一小部分
    就如同“瞎子摸象”,每个人摸到的是“真象”,并没有摸错了,但是摸到的只是“象的一部分”。

大音希声

    解释完“大音”和“希声”,大音希声的含义就呼之欲出了。
    通过下面的“《老子》传播的基本模型图”来解释一番。

    大器老子悟道了,他想表达他的“大音”,可只能通过“小器”的古汉语把“大音”,写成了5000多字的《老子》,此时,大音已经失真了。
    又经过漫长的历史,《老子》被多次遗失和篡改,变成了现在流行的《道德经》,再后来,人们又把《道德经》转化为多数人能理解的现代汉语版本。
    当现代的读者,读着现代版的《道德经》时,能听到的“声”,只是当年老子发出的“音”的很小一部分了。

    还可以用现代的通信理论,定性地来解释“大音希声”。
    前面说了,大音就是理想信号。
    在应用科学里,理想信号是无法获得的,谁也无法获得一个定义域是无穷大的信号,所以,只能截取理想信号的一部分,变成“截取信号”,然后把“截取信号”当成“理想信号”来研究。
    

    “声”是有限长的信号,而“音”是无限长的信号。
    有限长的信号相对于无限长的信号,不就是“大音希声”嘛!
    
    这个例子难理解点,再说一个简单点的。
    西方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把“认识你自己”作为自己哲学原则的宣言。
    这说明认识一个人,认识自己都是很困难的事情。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大器,都无法用语言描述全面。当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时,也只能通过他的部分言行,来评价这个人,这种评价往往都是片面的。
     所以,从他人或者自己身上发出的“声音”,我们能够“听到”的,只是很少一部分,这里也有“大音希声”的味道!

怎么才能听到“大音

    听到“大音”是如此艰难的事情,那么就真的没有办法听到了吗?

    当然不是了!

    先用通信原理来说说,听到“大音”的思路。

    理想函数(信号)X(t) 无法得到,应用科学都是截取理想函数为应用截取函数XT(t),然后,再通过对应用截取函数取极限,再探究“理想函数”的真谛。

    数学上著名的“傅里叶变换”就是这么推出来的。

    这个原理也是研究《老子》,探究“道之真谛”的基本原则。

    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悟出“道”的真谛,因为那是“大音”。

    我们能做的,就是先截取“道”的一部分,将这“可道”之“道”搞明白,然后化“可道之道”,为“可名之名”,这就将“信息”化为了“知识”。

    然后再经过探索努力,把“可道之道,可名之名”一个个打破,建立新的“可道之道,可名之名”。

    这样,就走在了探究“恒道”的“大道”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音希声
道德经详注第四十一章
大器免成和大音希声一个人只有在精神世界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和极度放松
秋水悠悠,大音希声
三石五戒堂大音希声
篆书:大音希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