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帛书老子5.4|我将以为学父

读帛书老子5.4.mp3 来自郭宗林号旅行专线 20:55
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
而王公以自名也。
勿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故人之所教,夕议而教人。
故强良者不得死,
我将以为学父。

    这一段的解读相当有难度。 我还是用问答的方式通释一下。

老子:

    因为,反也者,道之动也。

    所以,王公为了得到善果,反而用天下之所恶的“孤寡不”作为“自名”,也就是“称孤道寡”。 

小子:

    老师,王公以“孤寡不榖”自名,真能得到善果吗?

老子:非也!

小子:老师,为什么呢?

老子:

    道理在前面我已经讲过了。

    “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穀,此其贱之本?非也!

    所以,不要做这种为了“益之”,而去“损之”的言行;

    也不要做那种为了“损之”,而去“益之”的言行。

小子:

    老师,您说得我都糊涂了!

    “损之而益,益之而损”,这句话我太懂了。

    这不正好符合“反也者,道之动也”嘛!

    您怎么说不可以呢?

老子:

    反也者,道之动也。不是这么玩的

    反也者,是“道之动”的结果,而不是“人之动”的结果。

    比如,你为了孩子好,就对他又打又骂,美之曰“损之而益”。

    真能“损之而益”吗?未必吧!

    人为的损之,未必而益,也许就真的损到底了!

    心里想着“益”,行动上却在“损”。

    反也者,反的也可能是你心里的“益”,也可能是你行动上的“损”。

小子:

    老师,这么一说我就有点明白了。

    那么什么是“人之动”呢?

老子:

    人之动,无非两种:一种是“说”,一种是“做”。

   为了善果,王公自称“孤寡”,这只是在“说教”,在告诉臣子们:“你看我有多谦虚,你们都要尊重我,支持我。”

小子:

    老师,这样“说教”不是挺好的吗?

老子:

    小子啊!你的道行还要继续修炼!

    王公以“自名孤寡”而教,希望臣子把他抬得高高。

    的臣子呢?

    恐怕未必真心接受这种教化。

    反而有更多的人,学着同样的教化模式对待他人。

    他们自名“臣、仆、愚、蒙、不才、在下、鄙人,卑职”。

    然后,把自己抬得高高,欺上瞒下。

    人之所教,夕议而教人

小子:

    老师,这就是您提倡“不言之教”的原因吧!

老子:

    孺子可教!

小子:

    老师,夕议是什么意思呢?

老子:

    夕,就是晚上。

    议:这里是“选择”的意思。

    人之所教,夕议而教之:早上听到的说教,晚上就有选择性去教人!

    反也者,道之动也”,那是长时间才能达到的效果。

    早上听到的说教,晚上就去教人,这里能有“道”吗?

    有点“糖衣收下,炮弹退回”的味道。

小子:

    老师,您真是“老子”吗?

老子:

    咳咳!《老子》只有一个,“老子”却有千千万。

小子:

    老师,您讲了“说”,还有“做”呢?

老子:

    在“做”上,也不能“强”益之,或损之。

    故强良者不得死。

小子:

    老师,什么是强良啊?

老子:

    强良在《山海经》里是个虎首人身,拿两条黄蛇的怪兽!

     

小子:

    老师,难道强良不得死,就是这个“大怪兽”很长寿吗?


老子:

    哈哈!开个玩笑,这里的强良可不是这个大怪兽!

    良者,善也。

    强良,顾名思义,就是强为善”也。

    强良者,就是强为善之人。

小子:

    老师,我老爸打我的时候总说为我好,他是强良吗?


老子:

    你老爹的行为也是“强良”。但这个“强良”的危害小得多。

    这里的“强良”主要是指“为吏”之人。

    凡為吏之道,必... ... 怒能喜,樂能哀,智能愚,壯能衰,恿(勇)能屈,剛能柔,仁能忍,強良不得。審耳目口,十耳當一目。——《为吏之道》睡虎地秦墓竹简

    在《为吏之道》中就有“强良不得”一句。

小子:

    老师,为吏之道不可强良。可是如果强良了,会怎么样呢?

老子:

    强良者不得死!

小子:

    老师,是强良者不得其死吗?

老子:

    你还不如说“强良者不得好死”!

    这不成诅咒了!

    强良者不得死,不是强良者死,而是“良死”。

    良死,则“恶生”。

    这是因为“反也者,道之动也”。

    强良者,不得善果,只有恶果。

    所以说,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强焉

    不能“强做”,不能“强说”。

    都归结于一个“强”字。

    我将以为学父    

小子:

    老师,好深奥啊!

    为啥说“学父”,不说“学母”呢?

老子:

    父是“道”,母是“德”。

    父决定着生命的开始,母承载着生命养成。

    上面的道理是智慧的源头,自然是“学父”了。

小子:

    老师,你在“学父”里学到了什么?

老子:

    反也者,道之动也。

    这是道的结果,非人可为之。

    人可以“”的,是遵循“毋以取强焉”。

    是“弱也者,道之用也”。

    这个我在下一节再详细说明。

郭宗林号旅行专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辟雍”谈谈中华上古教育的核心思想
为什么靳东的演技不高级
幽默短篇:三打熊孩子
什么都要说教
新年贺词‖愿老子成为“老子”
你这个小子,不穿袄子,害老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