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阳明系列】为什么说王阳明心学不算是唯心主义思想?

王阳明的心学到底是不是唯心主义,王阳明提出过“心外无物”,好像跟西方哲学中的唯心主义的核心主张有点类似,王阳明的心学和唯心主义有什么根本的区别,这期内容有点长,请耐心看完。

欢迎来到我的“王阳明心学思想专栏”,今天我们分享《传习录·下卷》《钱德洪录》

01

阳明心学中一段经典的对话

我们从一个故事讲起,喜欢王阳明心学的朋友,应该都听过这个故事,有一天王阳明在南镇游玩,一个朋友就指着岩石之间的花树问王阳明,你说心外无物,那么这棵花树,它在深山里面自己盛开,自己凋零,跟我们的心又有什么关系呢?

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意思是说,你没有看到这棵花树的时候,它和你的心是一同归于寂灭的。而你来看到了这棵花树的时候,这花的颜色一下子就明亮了起来。由此看来,这棵花树并非存在于你的心外。

这是阳明心学中一段非常经典的对话,之前王阳明提出过“心外无物”,所以,很多人把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和西方唯心主义思想进行对比,觉得王阳明的心学是唯心主义的思想。

从这段经典的对话就可以看出,它们其实是有本质区别的,在进行深入对比分析之前,我们先来介绍一下什么是唯心主义。

02

西方哲学两大基本流派?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西方哲学两大基本流派,也是属于本体论哲学,讨论世界的本原和起点问题。

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两点:第一个分歧关于先后问题,世界是先有理念、精神还是先有物质。

第二个是关于决定性问题,是理念决定了物质,还是理念来自于物质。

这是唯心和唯物两个核心分歧,当然也还有其他观点,比如认为物质和精神、理念和心灵是完全独立的。

这里的精神、思维、理念、意志、心灵,在西方哲学中大致可以通用,这里我们就用柏拉图的理念来代替这几个概念。

所以,唯心主义的核心主张,世界是先有理念,再有物质,而且是理念决定物质,理念具有优先性。

柏拉图和黑格尔就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提出了“理念论”,并且区分了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我们所感知到的现象世界,是分有了理念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理念。

而黑格尔则认为,现象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展开,在先后关系和决定性关系上,柏拉图和黑格尔的思想都是典型的唯心主义思想,承认理念和精神的第一性和决定性。

按这个思路,其实通常的唯心主义就是客观唯心主义,因为理念具有客观性,是独立自存的。

03

主观唯心主义

但是还有一种唯心主义称之为:主观唯心主义,他们认为这个世界,只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是人的意识构建了这个世界,典型的思想是贝克莱的“存在即是被感知”,还有费希特的“绝对自我”,但我们仔细分析,这两种主观唯心主义其实都不完全是主观唯心主义。

因为在主观唯心主义面临着一个自相矛盾的问题,那就是这个主观的意识是从哪里来的,它是一种理念、精神、思维还是一种物质或者实在。

其实,贝克莱之所以提出“存在即是被感知”,不是说我们没有感知,没有意识到的事物就不存在的,因为上帝可以感知一切,所以一切事物也是存在的,他其实间接证明了上帝的存在,因为贝克莱本身就是一位大教主。

另外,费希特的“绝对自我”,其实也并不是人的主观意识,费希特是黑格尔稍早之前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对黑格尔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费希特的思想,是在反思和继承了康德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康德区分了现象和物自体,我们只能认识世界的现象或者表象,而无法认识事物的自身,也就是物自体。但是在费希特看来,这种思想是有缺陷的,或者说是不完美的。

所以,费希特抛弃了康德物自体这个概念,用另外一个更加统一和完美的概念取而代之,那就是:绝对自我。

这个自我,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经验到的自我,而是一个先验的自我。

或者说,让我们自己能意识到自己的那个自我,费希特赋予了这个自我以至高无上和绝对的地位,称之为“绝对自我”,世界是绝对自我的展开,这被认为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但是其实我理解费希特的“绝对自我”,是先验意义上的自我,其实已经脱离了人的主体性,并不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所以,严格意义上,它并不是主观唯心主义。

04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好了,我们简单梳理了西方哲学里面,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对比客观唯心主义思想,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我们从物质和理念,物质和精神的先后性来看,王阳明并没有指出他们之间有先后的关系,并不是分离的。

而相反,在王阳明强调它们是统一的整体,心和物是一体的,并没有按照西方哲学中的二元对立的思想,来区分心和物的先后关系。

其次,从心和物的决定性关系来看。在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中,心并没有决定物的存在本身,不是心灵创造了物质,而是心或者良知,决定了我们对事物的认识。

同时王阳明强调的是心和物之间的关系,心决定了事物存在的意义和被我们认识的方式,而不是决定了事物的存在本身,这是非常关键的。

从这两个角度,其实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客观唯心主义。

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要深刻理解这句话,就要理解一个关键字“寂”。

在《传习录》里面,王阳明多次提到了这个字。在《易经》中有“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王阳明说,“寂然不动”就是《中庸》中的“未发之中”,就是事物还没有被人认识时候的样子。

另外,“寂”也有寂灭的意思,“寂”也是一个佛学用语,王阳明早年研究佛学,精通佛学,寂在佛学中有圆寂、寂灭的说法。圆寂就是涅槃,我们常说涅槃重生,是佛学修行中的最高境界,或者是脱离于人世间的一种精神状态。

所以,不管是《易经》还是佛学中的“寂”都不是“不存在”的意思,而是一种脱离于人的主观意识的一种存在状态,也是事物本来存在的状态,有点类似于康德说的物自体。

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意思是说,你没有看见花的时候,花当然也是存在的,只是以一种“寂灭”的方式存在的,这种存在没有人为的意识赋予任何意义,没有任何颜色、气味、情感等等。

就像大海本无壮阔,天空本并无蔚蓝一样,大海的壮阔和天空的蔚蓝都是人的观念,不是大海天空本来的属性。

就像就像声音不过是一种声波,甚至连声波这个概念都是人创造的,我们还赋予了声音以不同的旋律和格调,这些都是人所赋予的观念和意义。而事物处于“寂”的状态的时候,这些都是没有的。

所以,王阳明在这里其实并没有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只是在强调人和物,心和物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人赋予了事物以明亮的颜色和其他主观的意义。

因此,王阳明说:“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花一旦被人的意识关注到了,被我们看到了,花就被赋予了明亮、色彩的属性。

王阳明在这里强调的是人和物,心和物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创造和被创造的关系。

05

王阳明心学并不算是唯心主义思想

在王阳明看来,心和物是一个整体,如果脱离了心,那么物就是寂灭或者寂然不动的,是没有任何观念,也是不鲜活的,这是王阳明想表达的意思。

这和西方主观唯心主义,否认客观事物的存在,认为客观事物是人的主观意识创造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心学并不属于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而王阳明的思想和西方唯心主义更深层次的区别在于,他强调的是心与物的统一和整体,而不是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一种分离的关系。

王阳明说:心的本体是良知,良知的作用是意念,意念的对象是事物。心、良知、意念、事物,在王阳明看来是一个整体,没有心就没有良知,没有事物就不会产生意念。

但在西方哲学里面,不管是柏拉图的理念,还是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是可以脱离于事物而存在的,是独立自存的。

所以,王阳明的心学也并不算典型的唯心主义思想。

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信息量有点大,有不同见解,可以在评论区谈谈你的看法。

一 End 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学之理论的唯心和实践的唯物
为什么大家都说王阳明心学是唯心主义(一)
王阳明心学智慧:做人要学会独立思考,坚守本心,做个有主见的人
理学和心学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中国唯心主义两流派,慧能完胜神秀,阳明心学完败程朱理学(二)
朱熹与王守仁在“格物上”的区别,并因此产生了一个新学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