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立秋| 养护心肺黄金期,这些方法千万别错过!
时间过得真快,告别了“大暑”,八月的“立秋”便匆匆赶来。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


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话说最近青岛的天气,连续的阴天下雨,着实有点凉快,尤其到了晚上,颇有些秋天的味道。但事实上,立秋可是在“三伏天”之中,所以“秋老虎”很有可能会藏在立秋之后。

 

立秋,作为一年中的转折之际,下半年过的好不好,就看立秋怎么过!从今天开始,我们该如何养生?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把握养心肺功能的好时机

 
咱们之所以把心肺功能放在一起说,是因为心和肺同处于人体上焦(膈肌以上)的位置,共用一个腔体。

很多人心功能弱,肺功能也会弱,心肺是一个整体,密不可分。
 
立秋正处于夏秋之交。从易经八卦的角度来看,夏天为离卦代表心,秋天为兑卦代表肺,所以此时正是养心肺功能的好时机!
 

先来测试一下你的心肺功能。看看下面这几类人群中,有没有你?
 

01

长期心情悲观不解

秋季对应身体五脏之一的肺,肺所主的情志是“悲”,用年轻人的话说就是:丧。
 
入秋之后,肺功能弱的人往往容易有悲伤的情绪,典型代表林妹妹。而反过来悲伤的情绪也会伤肺,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肺不好了,心也会受影响,变得心气不足。心气不足的人,也容易悲伤、哭泣。
 

02

长期患有鼻炎、肺炎、哮喘等一系列疾病

肺开窍于鼻,有鼻炎的朋友要注意了,鼻炎反应了肺寒重。
 

03

面部左侧、额头处有痣、斑等

按照面部全息理论,左侧脸部为兑卦,兑代表肺,额头处为离卦,代表心。
 

04

手掌兑位、离位,有痣、斑,或颜色发红

同样依据面部全息理论,心肺的反射区位置有痣、斑,是心肺功能弱的表现。

05

凌晨3-5点易醒

我们身体有十二条经络,每条经络有不同的当令(值班)时间。就像是一个小区有24小时巡逻的保安一样。一旦某个时间出现了盗贼,那就是这个时间值班保安的责任。

每天凌晨3-5点是肺经当令的时间,这个时间醒来就提示了肺的问题,严重者醒来伴有汗出。

06

大红脸

一般来说,脸色发红的人多为虚热重,津液不足导致的。容易有心脏、肺方面的问题。

《黄帝内经·灵枢篇》之《经脉第十》中“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面赤”即是描述这种情况。

 

另外,八卦大全息的角度来看,肺为兑卦,在方位上代表了西方,同时也代表了女性。加上女性性格上相对来讲更为敏感,所以更容易在肺方面出问题。
 
如何增强心肺功能呢?
 

01

艾灸心俞穴、肺俞穴


坚持艾灸这两个穴位,振奋心肺功能,增强抵抗外敌的能力。
艾灸前后注意补充津液,多喝热水。
 

02

经方放大招

 
推荐经方—— 桂枝生姜枳实汤
 
《金匮要略》中讲“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桂枝侧重振奋心脏功能,帮助心脏打血,同时配合枳实收束血管,帮助桂枝打血,加上生姜,恢复脾胃,增强心脏的动力,从而改善心脏供血不足的问题。 
 

适用于:胸闷,按压胸部感觉舒服或缓解,气不足,心肺功能弱。
 
【桂枝生姜枳实汤】

原方: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枳实五枚 
 
参考用法:
 
①按一两等于3克:
桂枝18g 生姜12g 枳实9g 生地24g  黑附子3g(先煎90分钟) 
 
②按汉制剂量一两等于15克:
桂枝90g 生姜60g 枳实45g 生地120g  黑附子15g(先煎90分钟)
 
注意:高血压患者慎用此方!

(温馨提示:方剂的选用化裁一定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整体情况,如有需求,须遵医嘱。)
 

补充津液是头等大事

 
立秋后,身体更容易缺津少液!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将小肠类比为锅,心火下降到小肠为火源,食物的残渣与水分进入大肠以后,利用小肠的热能来蒸化大肠中的水分。

水分气化以后,渗透出大肠,洁净的津液进入肺部,肺发挥肃降的功能,令肺中的津液均匀的分布全身。

 
秋季,五行属金,五脏中属于“肺”,肺为华盖,津液不足,肺主肃降的能力下降,就像天上不下雨,地面很容易干枯。身体各部分得不到好的濡养,就会出现各种不适。

 
比如肝胆经络濡养不好就容易出现皮肤发干、早晨刷牙干呕、黑眼圈等。而心经濡养不好就容易心烦,心里放不下事儿,也容易影响睡眠质量。
 
嘴唇发粉,发紫,发白,脸色发黄,指甲干瘪有竖纹,头发稀疏发黄……这都是津液不足惹的祸!所以秋季更需要及时为身体补足津液!
 
津液其实是咱们身体能量的表现形式。

 
能量是身体靠脾胃获得的,《黄帝内经》云“谷入于胃,脉道乃通,血气乃行”。
 
如果人体是一个大企业,咱们脾胃就是企业的盈利机构,津液就好比是企业的现金流。

试想,如果一个企业的现金流越来越少,公司必然是一个不健康的发展模式,最后还可能倒闭。
 
如何补充津液呢?
 

01

大米汤

抓一小把大米(用东北大米),放多一些水,熬好,喝大米汁,别看这方法简单,却极其好用!

东北大米,也是粳米,粳米在伤寒论里本身是一味药。《伤寒论》113个方子中,有7个用到了粳米,有保胃气的作用。


其实你喝的不是米汤,你喝的其实是对身体有益处的药汤。
 

02

四物乌鸡汤

熟地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5克、乌骨鸡半只、生姜3片、葱白数段,加水适量炖煮,临出锅前放盐调味。
 

03

金匮肾气丸

化裁自《金匮要略》肾气丸,是由干地黄、山萸肉、山药、丹皮、泽泻、茯苓、炮附子、桂枝八味药组成。



整体是温补津液的,桂枝、附子都是补充水中的能量,就是把水变成水气为人所利用。
 

下面这些问题不可忽视


01

少开空调防着凉


立秋后,办公室的空调照旧,但人们在享受清风凉意的同时,也容易患上空调病。尤其在立秋之后,天气早晚较凉,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腹痛、吐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状。

立秋以后,早晚天气偏凉,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夜里最好不开。夜晚睡眠要注意盖好被子。


02

慎食秋瓜防坏肚


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

瓜果大多属凉性,夏令大量食瓜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损伤脾胃。

而且经过一个夏天后,人们的身体消耗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如西瓜、梨、黄瓜等,要少吃。

 
虽然梨不可多食,但秋梨膏值得拥有。

市面上的秋梨膏产品中,配料中都含有水,而守正秋梨膏在熬制过程中不加一滴水!


为的就是最大化的保留秋梨的营养成分,在品质上不打折扣。

制作秋梨膏用到的纯砀山梨,挤压后经过“熬制——浓缩——过滤”的过程,来回重复三次。


最后低温浓缩12小时,才能把20斤砀山梨熬成1斤浓稠醇厚的秋梨膏。

膏方经熬制浓缩等工艺制成,滋补的功效更强,更易于消化,老少皆宜。
 
而在秋梨膏基础上,经过不断改良,才有了“树莓秋梨膏”这个升级配方。

树莓又称覆盆子,性温,能很好的中和梨的寒性,不会伤及到脾胃。


其果实有固精补肾的功效。对孩子来说,不仅能增强体质还有益于成长;对成人来说,还能改善肌肤问题,是美容佳品。

所以,树莓秋梨膏能够做到润燥止咳,防止嗓子干痒,还能润肺养颜。

03

小心便秘和拉稀


中医上讲,“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与大肠有着密切的联系。

今天开始,我们就正式进入了农历的甲申月。在这个节气中,因为肺燥,不能润下于大肠,很容易出现便秘的情况。
 
申又来自于西南坤卦,主腹,所以这个节气里,归属地在“腹”的“朋友们”就开始不安分了,比如子宫、大小肠、膀胱等等,拉稀的情况会时有发生,女性朋友们更容易痛经。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中医上讲,养生要顺应天时。三伏未过,秋季已拉开序幕。

在气候变化无常的“多事之秋”,定要给自己加倍养护。



—The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皮肤一直很干?那是因为你还不知道这个道理
立秋|养好这里,癌症都不敢找上门!千万人都在用的食补方法,赶紧收藏用起来!
不敢想!这个著名影帝竟突然离世:诱发死亡的真凶,几乎人人都有....
秋咳打点滴越打越寒?冬季必再犯!打点滴的两大误区99%的人不知道,1%的人理解错了!
论胸痹与脾胃辨证的关系 (转载)
李聪甫胸痹治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